《洛阳牡丹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洛阳牡丹花-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是在碰碰运气。”刘宗经又说:“就是因为没人找到就显得珍贵。”

    “这倒也是。”地质队员附和着说,“其实我们也是在碰运气。”

    “你经验不足一路上得提防一点。”又一个地质队员慎重其事地说:“深山老林到处都有敌人,刚才的洪水就是其中一个,另外还有带刺的植物,蜜蜂的叮咬,锋利的岩石,各类毒蛇的威胁等等。”

    “谢谢你们的关照,我已经作了一些准备。”

    地质队员和刘宗经同路也去峨眉山。刘宗经很快就和他们熟悉起来、打成一片,一起谈论各自对野外的看法。

    其中一位有点年纪的领队,地质队员都管他叫徐老师,他也是上海人,戴着一副眼镜,平易近人没有学究派的傲慢。他一听到刘宗经同样是上海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热情地插话进来。

    才交谈几句,刘宗经觉得他知识渊博而且阅历很广。他看来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地质学家而且对牡丹也颇有造诣。他讲到的诸多关于牡丹的知识,都是刘宗经从未听到过的。

    徐老师首先奇怪地问刘宗经:“你为什么要大费周折疲于奔命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你完全可以直接去陕西碰碰运气?那里发现黑斑皇后牡丹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刘宗经给出自己的理由:“我并不觉得陕西会有更大的机会。真因为离得很近,我推断洛阳已经有很多人去找过。相反四川甘肃一带气候宜人森林广袤路途险峻,我估计会到那里去找野生牡丹的人不会太多;”又谦虚地问:“不知道我的回答合不合逻辑?”

    “但是按照唯物主义发现事物要从它本来面目和历史根源做起的观点,”徐老师用他的专业知识耐心告诉刘宗劲。“我认为你并不完全了解牡丹。据历史考证陕西才是中国野生牡丹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早在1910年,美国科学家普登首次在陕西的延安和太白山发现野生牡丹,并采集标本存放于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标本馆。后来证明,该标本分别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矮牡丹和太白山紫斑牡丹。”

    此言一出,刘宗经大为震惊,虽说出来时做足了功课,但在徐老师面前仍显得十分逊色,大有相见恨晚的 ;感觉。徐老师给他上了很好的一课,一时动摇了他的计划。不过他是一个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就决不会半途而废的人,所以很快就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理由:“毕竟徐老师是一个地质学家不是生物学家,即使是生物学家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所以必须坚信自己不要冒然改变既定路线。”

    “当然我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希望你的看法是正确的。”徐老师见改变不了刘宗经的计划也不想让他扫兴,又问:“你怎么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

    刘宗经苦笑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在政治裹挟下没有权利选择道路只有宿命的安排。”

    徐老师含笑点点头不再追问,最后除了几点中肯的建议外,也和其他劝刘宗经的人一样,消极地表示,“这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的事情。”

    刘宗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劝告,说:“如果不能成功就当是一次修行吧。”

    三

    刘宗经和地质队员幸好还能骑上一段路毛驴,但是最后只能沿着起伏不平的羊肠小道徒步进入深山。

    地质队员十分乐观,一路上不时会引吭高歌来鼓动士气。

    所谓徒步,其实是和不断的攀爬结合在一起。裸露的山石布满了苔藓,稍不留神就脚底打滑,所以每走一步都得非常小心。

    地质队员装备精良,攀爬能力娴熟。刘宗劲和他们相比不仅落后了许多,而且显得非常狼狈,因为他的两只手很快就沾满了血泡,疼痛难忍。但是地质队员却非常友善,他们言教身传不断鼓励刘宗经前进的速度,同时还向他指出所经过的每一座山所隐藏的危险。

    直到半夜才到达目的地。到了那里,刘宗经已经是精疲力竭,然而即使疲惫至极却不能入睡,因为浑身像散了架似的酸痛,身子稍稍一动就会被痛醒。

    刘宗劲第二天醒来,地质队员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他们不忘給他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一路顺风,早日找到黑斑皇后牡丹。”另外还给他留下他不具备的攀爬器材,让刘宗经深受感动。

    和地质队员的这段旅行虽短,但让刘宗劲获益匪浅,并且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亲密感情。

    四

    刘宗经首先作了周密的调查。他详细询问了当地农民,并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天险阻隔人迹罕至的金口河大峡谷。峡谷内壁千仞、崔巍壮丽;峭壁上下怪石林立,鬼斧神工的造型扑面而来。

    越往峡谷内深入,他越感到原始森林的出神入化和自己原有浮想联翩的梦境是如此相像。植物层层垂布,生灵自由出没,精湛绝伦的景色美不胜收,自成一派物竞天择生灵共舞的大自然天堂,演绎着生命的顽强和力量。他所到之处都能被抓住眼球:抬头仰望是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粗壮云杉树和巍峨的山峰,低头遥看又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湖泊。尤其层峦叠嶂的花岗岩悬崖,一块块巨大岩石被气势磅礴瀑布的条条珠玉缀饰期间,显得更为雄伟壮观。

    他坐下来稍作休息,聆听松风水吟的天籁之音,看着野生动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风采,琢磨奇石怪峰的超凡脱俗,第一次感悟到远离人类深山空谷隐逸的宁静。

    叹为观止的大自然治愈了他的伤痛,让他脆弱的神经得以暂时安慰。他似乎忘记了那个充满尘嚣、噪音和纷扰的世间,来到了一个陶渊明所描写的史诗般的世外桃源。在这个权利的真空他找回了纯真回归了自我。没有贵贱、贫富、伟大渺小、歧视自卑之分,无论你是哪个阶层来之哪里只要投入它的怀抱,都会感到心旷神怡。

    当他第一次看到一大片在寒风中摇曳的野生牡丹的时候,心情激动得所有疲惫和艰辛都抛在了脑后,甚至他如同遇到久违的亲人希望读懂牡丹的语言。“我并不孤单,”他对着牡丹说,“你们都是我的同伴。在我眼里我和你们情同手足;”还痴情地问,“你们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随后他就仔细检查花蕾、采摘标本、土壤取样、然后拍照。

    他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而且充满每个毛孔。为了能尽快找到黑斑皇后牡丹,紧凑的安排已经成了行程的特色。他在四川一连走了好几个地方,即使脚底扎满荆刺也不会退却。日晒雨淋,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急流险滩,渴了喝一口河水,饿了吃一把树叶,每天走上几十公里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幸运打到一只野鸡或者野兔,用火柴烤一烤,那可是一顿极佳的美餐。

    夜幕降临,他便生起一堆篝火,然后搭好账篷,准备一天辛勤劳作后的享受。

    搭完帐篷,他或者躺在草地上或者坐在树桩上,静静欣赏幽深的天际以及皓月当空、群星闪烁交相映辉的流光溢彩。

    深夜,他熟睡中经常会被野兽的走步声、嚎叫声和在小溪喝水的咕噜声惊醒。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但并不能扫除心中的恐惧。每次他都会迅速起来,拿好尖刀,随时准备与撞翻账篷的野兽搏斗。只有等所有的声音渐渐消失,他才重新安然入睡。

    没有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一切从零开始。因为囊中羞涩所以钱对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路上,只要时间允许,他就帮人干活。他喜欢到饭店找活,那么他就可以把顾客吃剩下来的饭菜带在途中充饥。

    野外生活并非都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随时都充满着险恶。迷失方向是经常的事情;甚至有一次因为指南针受到磁场干扰失灵而被困在深山老林。没有了指南针的帮助,寸步难行,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他凭借运用千年不变的办法,看见小溪沿着小溪走看见河流沿着河流走的古训,每次都能成功化险为夷。

    一路走来非常顺利,让他感到沾沾自喜:“一个天才的诞生离不开命运的眷顾。”

    其实他太乐观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那么幸运,险恶始终如影随形。就在离开都江堰穿越邛崃山去青海的路上,他经历了有生以来最最恶劣的遭遇。

    四

    经过长途跋涉,刘宗经来到一个名为黑竹峰的山脚下。这里生活着一个羌族部落。部落的村民非常友善好客。他一到部落,就受到部落首领“释比”的亲自接见,并且用羌族特有的礼节款待了他;让他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交谈中,部落村民似乎听到过关于黑斑皇后牡丹的传说,所以他一说起寻找黑斑皇后牡丹,村民便给他出了很多主意,但是他们一致提醒他千万别去翻越黑竹峰。他问他们为什么?其中一个长者神秘莫测地告诉他:“这是一片妖魔鬼怪出没的凶土,莽莽山峰充满黑风恶气蕴藏着不可测的神奇。很多人包括考古队员、部队战士都是有去无回或者因此丧命。即使侥幸生还的,从此也不敢再进去了。”

    接着大家七嘴八舌、连编累牍将关于鬼怪的传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不免让人感到阵阵毛骨悚然。但是他们说明不了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只能说这绝非偶然现象,是神的力量。

    听起来神乎其神不可思议,但是刘宗经却觉得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笑了笑回答:“这种事情好像不大可能吧?你们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

    “无风不起浪。”一个年纪稍大的部落老者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这可都是我们之中有人亲眼看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