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精神-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常人              精神症状随之减轻和消除;而未痊愈的精神病人仍然存在。

  C>;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

  与躯体疾病一样;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应该注意和精神分裂症进行鉴别。鉴别的要点在于:

  首先应该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性。脑器质性损害表现在症状;神经系统的体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较为特征性的异常;如意

  识障碍;智能障碍;记忆障碍;神经系统的异常体征以及脑影像学<;CT;MRZ>;;血及脑脊液常规;生化;脑电生理<;脑电图;脑地形图>;等方面的异常等可作为与精神分裂症鉴别的主要依据。脑器质性病变所出             现的精神症状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的变化而变化;当中枢神经              系统的病变缓解或消失后;精神症状也随之消失。根据这几点;可与              精神分裂症进行鉴别。

  D>;与神经症的鉴别

  主要是精神分裂症早期和某些神经症的鉴别。因为在精神分裂症早期;有的患者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易疲劳;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下降等以及内感性不适,焦虑;强迫症状等。鉴别的要点主要在于:

  神经症的患者现实的检验能力完全存在;自知力和自制力完整;对自身躯体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极为关注;积极寻求和配合治疗;有的患者甚至对自己的病情出现过分担心的情况;而精神分裂症早期的患者对自己的躯体和精神方面的变化不够关心;不积极寻求和配合治疗。神经症患者没有人格的变化;精神分裂症早期的患者则相反;有人              格的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发病早期可能出现零星的如临床表              现所描述的思维;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而神经症患者则没有。根据以             上各点可以进行鉴别。

  E>;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鉴别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的发生与生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心理因素也可以成为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此外;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可以出现错觉;幻觉;妄想以及行为障碍等精神症状;因此;对于某              些病例来说;需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相鉴别。鉴别中的关键问题是应              该注意到两类障碍各自的特点;急性应激反应在严重的精神创伤的              影响下发病;主要表现是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部分患              者伴有意识范围缩窄;症状一般持续一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              在精神创伤的影响下发病;但病程持续;迁延是其特点;精神症状持              续的时间远远超过一周;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延迟性应激障碍可出现              错觉;幻觉;妄想等方面的精神症状;并且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但患              者总是伴有明显的情感反应;患者可以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创伤              情景的再现可以使各种精神症状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患者改变              生活环境;可使精神症状逐步减轻;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没有这些特              点。

<;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特别是在疾病的急性期更是如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为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又称强安定剂;或称为神经阻滞剂。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可分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两大类。

  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历史较长;有吩噻嗪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硫杂蒽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三

  氟拉嗪;氟哌啶醇;舒必利;泰尔登等以及一些长效药物;如五氟利多;氟哌啶醇癸酸酯;哌普嗪棕榈酸酯。该类药物的特点为多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和抗M胆碱能的作用。对控制兴奋;躁动;消除幻觉;妄想有效;但大多数药物对于抑郁;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效果欠佳;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却类似:<;1>;镇静和安定作用;<;2>;镇吐作用;<;3>;降低体温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的机制不明;大              量研究表明最大可能系作用于中枢神经递质;尤其与阻滞多巴胺受体有关。多巴胺分泌的比正常人多;易得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分泌的比正常人少;易患抑郁症。早期浅表的抑郁症状可用咖啡香烟控制。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和因病状而异。例如对需控制兴奋躁动的患者宜选用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对于慢性期;起病缓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宜用三氟拉嗪;舒必利;伴有情绪抑郁的宜选用舒必利;对于口服药物不合作的患者或不方便每天使用药物              的患者可以采用长效药物。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以后再根据              情况逐步增加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当一种药物无效而更换另一种药              物时;应注意是否用了足够的剂量来维持充分的时间;剂量不足和过             早的换药是治疗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错误;通常认为足量药物维持6…8周后;无效才考虑更换药物。常规药物需要每天应用;一般分为1…2次给药;长效药物一般1…4周给药一次。合理用药要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是:氯丙嗪的常用治疗剂量为300…600毫克/日;奋乃静的常用治疗剂量为30…60毫克/日;氟哌啶醇的常用治疗剂量为8…40毫克/日;舒必利常用治疗剂量为             300…1200毫克/日。泰尔登常用治疗剂量为首100…600毫克/日…;五氟利多常用治疗剂量为40…60毫克/日;氟哌啶醇癸酸酯的常用              剂量为50…200毫克/1…2周;哌普嗪棕榈酸酯的常用治疗剂量为              50…100毫克/2…4周,还有维思通和长效药应遵医嘱,因为它们是高子药物,直接影响生育。对于生育,有一种说法,至少隔代遗传,女传男不传。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所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指相对以上所说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而言的;该类药物除能够拮抗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2<;D2>;受体外;还同时具有拮抗中枢5__羟色胺2<;5__HT2>;受体的作用。因此该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该类药物在纠正感知障碍和原发性的思维障碍等阳性症状方面;在减轻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方面以及在治疗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方面也优于传统的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此外该类药物中的绝大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相              对较少;特别是所产生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过度的镇静作用等均明              显的轻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因此增加了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提              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对于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减少再入院率              有重要的帮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奎硫              平;氯氮平等。

  利培酮的使用方法为:由1…2毫克/日开始;一般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剂量为2…8毫克/日。症状缓解以后的维持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同。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一般较小;但有的患者仍可以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最突出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为静坐不能,失眠,多动腿症。。因此在使用利培酮时;对有的患者也可合用安坦;非那根等药物加以抗衡。此外该药物在少数患者身上还可出现月经紊乱;体重增加;困倦等情况。

  奥氮平的起始剂量一般为5…10毫克/日;一般的治疗剂量为10…

  20毫克/日。精神症状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同。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少数患者出现外周抗胆碱副作用;嗜睡;体              重增加以及一过性的肝酶活性增高等症状。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氯氮平的起始剂量一般为25…50毫克/日;此后逐步加量;一般的治疗量为300…600毫克/日。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明显的抗胆碱副作              用;流涎;嗜睡较为明显;特别应注意的是该药易引起粒细胞的缺乏;故应定期检查血象。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维持治疗的原则是待病情痊愈或缓解1…2月以后可缓慢减量;维持剂量大约为治疗剂量的1/4…2/3。对于药物             治疗维持的时间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人可以停药;有的人需要终身服药;有的人需要动态服药;要因人而异。服药时间一般至少为2…3年。对于虽经正规的治疗;但在完全停药后复发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患者应该考虑终身服药。戒药最重要的要求标准是自知力,自制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安全指标要大95%;经得起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冲击,有预准备的承受力,能抗压力,没有应激反应和对事物有预准备。对于老年人;儿童患者的治疗剂量和维持剂量应偏小。在戒药的中后期可用谷维素,维脑路通《调节多巴胺,醒脑》和安定来过渡和调节,维持。

  其他药物

  在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可以合并使用其他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真的是比较简单的。这种治疗方案结合了现代精神病学中最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适当的使用镇              静剂;抗抑郁剂;或者其他的药物;同时还适当地兼故饮食疗法和营             养素的应用。主要的营养素是维生素B13;使用时的剂量要大;只给予食物中固有含量的维生素B13是不够的;医生应用的剂量应该是标准剂量的数千倍。对于所治疗的病人;医生每天所使用的烟酸和烟酸胺              的剂量都是300毫克;因为这两种物质都是维生素B2的不同形式。同时使用同样剂量的维生素C;有时剂量还要大;因为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