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团运气开始不佳,后来有了变化。邵家旺接到增援葛顺的命令后,立刻率领4营、5营赶往葛顺西边的云乐。虎头岭敌情通报说,前天从旌德出发的敌新7师211团,将在这里休整一天,再开往葛顺清剿。
老天爷不很帮忙,行军途中下起大雨。好在战士们都有斗笠雨披遮风挡雨,只是山路难行,走了两天一夜,才赶到云乐附近。听侦察连报告,因为下雨,敌211团在云乐多住了一天,估计要等到明天雨停了再出发。
邵家旺稍稍有些放心,便命令部队宿营,自己带着王三石、高丰平查看地形去了。从云乐到葛顺十几里地,必须经过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谷,其中的姚亭、环潭、柏口的地势都很险要。邵家旺决定在当中的环潭伏击敌人,这里紧靠西津河的支流永村河,渡过河以后就进入了葛顺地界。
天亮后雨势变小。4营5营一早就进入了阵地,十几挺轻机枪布置在阵地的两头。邵家旺自己是神枪手,当营长当团长这几年从未放松过训练,不断地培养新人,做到了每个班最少都有一个指哪打哪的特等射手。
早上9点,一群扛着枪、身穿杂色衣服的士兵进入了谷地,后面还跟着几辆平板车,车上拉着粗木钉成的拒马和铁丝网。他们每隔几里路便搬下一个拒马,拦在山路中间,缠上铁丝网,留下几个士兵看守。这群士兵是旌德县自卫大队的人,他们奉命前来封锁道路,禁止人员物资进入葛顺乡。
此时雨又下大了,那帮士兵无处躲雨,便跑到路边砍伐树枝,动手搭起了窝棚。正在忙乱之时,顽军大队开进了山谷。走在前面的是尖兵排,朝着自卫队问了几句什么,自卫队的士兵先是直点头,然后又直摆手。尖兵排士兵端起轻机枪,朝着山谷两边的山头一阵扫射。枪声惊起林中的飞鸟,喳喳乱叫。
尖兵排放下心来,继续前行。走到环潭的时候,又是一阵扫射,没有发现异常现象。顽军一个团全部进入了山谷,队伍拉得很长。邵家旺看见队伍中间有几个人骑着马,都裹着雨衣,看不清面孔,也看不到领章上的军衔,其中一匹马的嚼环被一个步行的士兵牢牢牵着,这个骑马人的身份肯定不简单。猎户出身的邵家旺,就像看到了一只大兽渐渐走进了自己布置的陷阱。这是新7师的部队,是围攻军部的急先锋,是屠杀新四军将士的刽子手,该是偿还血债的时候了。
邵家旺向后伸出了手,通信员递上一支上了膛的三八式,他迅速出枪,稍稍瞄准,轻扣扳机,“啪勾”一声,只见那个骑马之人两腿猛地一顿,似乎要站立起来,接着就摔下了马背。团长首发命中,战士们一齐开火,轻机枪专打敌人的重机枪手和迫击炮手,步枪专打顽军行军队列里走在前面的军官,那几个骑马的军官一开始就被特等射手打成了血葫芦。两轮射击之后,又投出了手榴弹。等到顽军清醒过来,组织兵力反扑的时候,4营和5营已经泅水渡过了永村河,正向葛顺乡前进。
被邵家旺一枪夺命的,原是新7师副参谋长陈咸如。在皖南事变中,指挥新7师发动十几次冲锋,最后攻占东流山阵地,因功晋升副师长,授少将军衔。这次主动请缨,来给211团督战,欲再显身手。谁知,还未看到葛顺乡的影子,便饮弹身亡。同时殒命的有:211团上校团长,中校参谋长,另外还有两个少校营长。
第50章 纵横山林
4团是个小团,只有两个营。因此,叶首志给4团的任务只是袭扰牵制敌62师向葛顺进攻,没要他们直接增援葛顺。谢俊胜和吴捷生、李伟民商量,决定两人各带一个营分头行动,谢俊胜先去胡乐袭击62师,引诱他们追击,尽量将他们吸引到葛顺南边的深山里去。若没有全部引走,吴捷生和李伟民再接着引诱。
旁边的李伟民开了口:顽军62师是第三战区的主力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不弱,不可轻视。建议两个营同时出动,以便相互策应。这个建议十分稳妥,谢吴两人同意。
在皖南事变中,62师在外围担任预备队,没有捞到什么仗打。战后看到主攻部队加官进爵,羡慕的不得了。这回领受进攻葛顺的任务,187团的军官们觉得升官受赏的机会来了。尽管天还在下雨,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向葛顺进发了。
胡乐到葛顺不通公路,187团团长决定沿西津河北上,一天后来到葛顺对岸的永村渡口。团长命令士兵砍伐竹木,立即渡河。刚刚渡过去一个营,后面就响起了枪声。团长大惊:新四军跑到我们后面去了?连忙用望远镜看去,背后的山岭上人影闪现,枪声密集。这是新四军的大部队,来的正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自己送上门来了。
顽军团长命令停止渡河,已经渡过去的一个营向葛顺攻击前进;没有渡河的两个营反击后面的敌人,其中一个营正面进攻,架起迫击炮猛轰对面山岭。一个营轻装迂回,包抄新四军的后路。
在山岭上阻止顽军渡河的正是谢俊胜的第10营,他见敌人反扑过来,就带着战士们撤了下来。绕了一个圈,在永村渡口的东边渡过西津河。稍微休整后,追上先前渡过河的顽军,对着后背就是一阵猛射。然后边打边撤。将顽军的这个营引到葛顺至宁国县城公路一侧的山里。跟敌人玩起了捉迷藏。
顽军的一个营在迂回途中,与吴捷生、李伟民的第11营迎面相撞。一阵激烈交火,第11营迅速退入山林,不紧不慢地朝外打起了冷枪。顽军老羞成怒,也钻进了山林。枪声时密时疏。时远时近。顽军想追追不上,想退吧,山林里到处都响着枪,往哪里退呢?只好硬着头皮追。就这样,追来追去,到了傍晚转出山林一看,都傻了眼:怎么又转回到了胡乐?
真正傻眼的要数187团的团长了。他轻易占领了渡口背后的山岭。没有抓到一个新四军。他在山头上看到,渡过河的那个营没有按照命令去进攻葛顺,而是向东追击一股来路不明的敌人去了,他心里顿生不详之感。自己的一个团已经被生生地拆散了。团长着急了,急命下山渡河。渡过河之后,命令就地固守,等候两个营回来后再作计议。
一夜过去了,两个营没有回来。团长命令全营出发占领葛顺,只要占领了葛顺乡,此行就达到了目的。进攻十分顺利,除了在村口踏响了几颗土地雷之外,再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村里不见人畜,连狗猫都没见到一只。家家门窗紧闭,没有上锁。推开一看,家徒四壁,空空荡荡,棉被、衣物甚至一粒粮食也找不到。
团长无奈,只好派出部队进山搜人搜粮,正好撞上在此休整的徐长胜,结果是进来多少就收拾多少。几天后,剩下的不足一个连,最后给铁蛋的民兵营团团包围。187团团长绝望之下,举枪自戕,士兵全部投降。(。pnxs。 ;平南文学网)解决葛顺的敌人后,徐长胜率部西进黄子山,与留守黄子山根据地的彭戈汇合,日夜与顽军周旋在山野密林之中。
邵家旺的2团初战告捷之后,甩开敌人急速南下,与谢俊胜、吴捷生取得了联系,并合兵一处,紧紧缠上了62师187团的两个营,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林里转悠,最后引至浙江境内,在天目山大峡谷连打了两场伏击,全歼一个营,击溃一个营。敌62师被迫停止围剿行动。
马云飞率领3团主力向外穿插,从40师和52师的缝隙中运动到顽军侧后,集中兵力打击运粮车队,劫走或焚烧敌人军需物资。顽军进入黄子山以后,村子里搜寻不到粮食,后面粮食又接济不上,顽军不得不抽调部队返回运粮。正在周围活动的我军几支部队抓住战机,打了几场伏击,消灭了将近一个营的顽军,始终将运输路线死死卡住。
无奈之中,顽军只好加大进剿力度,督促部队冒险突进。叶首志指挥我方参战的各路部队全线展开,依据有利地形,对行进中的顽军拦腰痛击,对顽军指挥部实行炮火打击。到了晚上,摸营偷袭抓舌头闹个不停,顽军防不胜防,彻底陷入了困境,战役的主动权渐渐掌握到了我军手里。
第三战区听说战事不利,又派出两个团专门给围剿部队运送给养。宁宣支队的三个团分出一部继续在山里与敌周旋,其他都在公路沿线撒开,灵活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阻滞疲惫敌军,并寻找战机,不断歼灭其有生力量。
由于这次是分头出击,各部队为了轻装上阵,都没有携带电台,虎头岭指挥所只能根据断断续续的报告,拼凑出战斗进展情况,新的作战命令也不能及时送达作战部队。叶首志在众人目前表现的气定神闲,背地里却是提心吊胆,经常通宵难眠。
前方作战部队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天天行军打仗,时时要转移阵地,新组建的救护队无法随军行动,冬妹子便将救护队开到黄子山,坐等送回来的伤员。日常救治伤员只能依靠连队自己的救护员。临战前,后勤部给各团都补充了急救包,对付轻伤很有效,但重伤不行,不少重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牺牲。
还有就是吃饭问题,白天在战场上不能生火做饭,只能捱到晚上。炊事员找到水源,拾来枯枝干柴,架火烧饭,烧的最多的是竹筒饭,每人要烧三四筒,一顿饭要烧两个小时。当晚吃一筒,其余装进战士背囊里,明天一天的伙食都在这里了。
就这样,从开春一直打到夏天,这仗越打越艰苦,整个部队通过实战锻炼愈战愈强,宁宣支队从战前的8000人发展到了15000人。报经军部同意,叶首志与林布新将宁宣支队扩编成新1师、新2师和新3师共9个团,谢俊胜营改编为独立团。休宁营救出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