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菊座最擅长的政治课,哲学,军事理论,心理学等等。
“下次不许逃课了,老师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地不怕。”朱由校说道。
“哦,哦reads;。”朱由检敷衍的应了几声,心里不以为然。
常弓看着这两个兄弟,突然想起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书呆子和几个兄弟的模样。
朱由校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训人,所以朱由检马上就把他的当耳旁风,继续兴高采烈的摆弄起马克沁机枪来。
马克沁机枪即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以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装一颗发一颗。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弹速度的快慢,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填上第二发子弹就莫名其妙地被击毙了。而马克沁的机枪,在发射瞬间,机枪和枪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再次击发。这样一旦开始射击,机关枪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子弹带上的子弹打完为止,能够省下很多装弹时间。
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它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的。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名枪会有那么粗大的枪管,那是马克沁机枪的水冷装置。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该枪还在试制阶段时,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重机枪的制造时期reads;。
由于当时该枪尚处在雏形,使用黑药铅弹,经仿制后发觉不甚适用,于1893年停造,仅生产了30余挺,部分用于朝鲜战场。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歼灭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仍然还有应用。德军一线部队由于步坦协同的需要开发了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但mg08式马克沁机枪仍然在德军二线部队中服役。在中国,马克沁机枪被仿制生产,称民24式重机枪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建国后,民24式马克沁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这种杀人利器的有效射程是2000米,如果采取仰角射击最大射程是3500米左右,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打伤60000名英军就是用这种方法。
不得不说,天启帝很会挑武器。这东西在哪个年代都是大杀器,要知道凯申物流他们带来的93式迫击炮的射程也才5564米,可谓大杀器。
“太快了!太快了!”
信王朱由检正打枪打得过瘾,冷不防金灵儿在一旁按着计算器说的一句话让他差点嘎的一声抽过去。
“你刚才用掉了大约3000两左右的弹药。”
朱由检整个人一哆嗦,马上不敢打了,连忙离开枪管发烫的马克沁机枪去找他哥哥,一边走还一边不停的说。
“太贵了!太贵了!”
天启帝朱由校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把五三式,五六式,三八大盖和马克沁机枪给装起来,听到朱由检的话马上笑了。
“李鸿章也是这么说的。”
“李鸿章是谁?”朱由检好奇问道。
“一个裱糊匠reads;。”朱由校一脸淡定的说。
朱由检纳闷,自己哥哥怎么会认识一个叫李鸿章的裱糊匠。
作为这几个月来,熟读另一个位面的后世几百年历史的皇帝,他怎么能不知道大清的“裱糊匠”李中堂呢。
用朱由校的评价来说,李鸿章也是能臣,可惜生错了时代。
在选购武器时,天启帝朱由校听说了关于李鸿章和马克沁机枪的趣闻。
1884年,马克沁在伦敦举行新枪发布会,各国都有代表出席,中国也派出大臣李鸿章出席。当时马克沁表演的是速射。他的机枪在半分钟内一口气打出300发子弹。目瞪口呆的李鸿章大呼:“太快!太快了!”这么好的东西,他一看自然就想买,结果再一问价格,这位老官员又惊呼:“太贵!太贵了!”
看来,虽然李鸿章明白马克沁机枪的厉害,但由于清政府没给他多少可调用的资金,他只能买一挺回去研究研究。鉴于该枪射速之高,李鸿章还专门给它起名为“赛电枪”。
马克沁机枪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首次大发虎威。俄**队用它狠狠教训了沉溺于“板载”战术的日本军队。在一次日军围攻俄军要塞的战斗中,俄军用马克沁重机枪迎接一波又一波呐喊的日军。战斗变成了屠杀。一天战斗下来,日军付出的伤亡代价已超过4000人,以致上报伤亡数字时,上级主管竟认为多写了一个0。
日军的惨重死伤终于使中国官员明白了马克沁机枪的价值。中**队只用10年时间就普及了这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抗日战争期间,装备马克沁机枪的中**队阵地成为日军最头疼的目标。
直到今天,马克沁机枪依然是中**事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人们还能在开放的射击场上体验它的威力。
看到此等名枪,不引进的话,朱由校是睡不着的,最好能够仿制。
而菊座告诉朱由校,不能怪李鸿章短视,一件犀利的武器,和几次战争的胜利不能挽救那个腐朽的清政府。以当时的情况,就算给了他核弹,清朝照样要完。
菊座要朱由校引以为戒,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握机遇,改造大明。
 ;。。。 ; ;
第三十七章 向老大哥学习——中修援明计划
想到那个裱糊匠李鸿章的遭遇,天启帝朱由校不由的把目光投向旁边一直一言不发的老太监魏忠贤,也就是楚大公知。' ;'
“陛下,有了左冷禅带来的六百万两贼寇逆产,内库里的银子还能支撑一阵子。”
楚大公知以为朱由校是在担心钱的问题,立刻说一些让他宽心的话。
“忠贤这几年辛苦了。”朱由校笑道。
“这是老奴分内之事。”楚大公知也笑道。
“这个月里,本王在张老师教导下参与了大明的中宣部工作,又接触了锦衣卫的大量情报,才知道督公着实不易。以前本王听信那些东林奸党的谣言,还误会过督公,真是惭愧。”
朱由检郑重其事的给楚大公知行了一礼,楚大公知也连忙回礼。
“信王殿下言重了,老奴愚笨驽钝,到如今也不过是维持这般光景,实在是有负陛下重托。”楚大公知低眉顺眼的说道。
楚流香心想,小子,你现在才知道老子不容易啊。
阉党把持朝政的时候,后世的历史书上说,那是大明朝最黑暗的时候。很正常,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就他们做的那些事,确实很不是东西。
不过这个最黑暗的时候,大明的政府还在勉力的正常运作,对外战争,对内的赈灾剿流寇,该做的事情没有落下。
结果后来不是东西的阉党倒台了,被清算了,到了东林党这些是东西的君子们众正盈朝的时候,大明却玩完了。
整个崇祯朝的历史就是一部公知误国,花样作死的集锦,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甚至有的穿越小说家觉得不可思议,用阴谋论的思维认为这些东林党其实是带路党reads;。
不能因为满清入关,那些东林党君子们当了带路党,所以就认为他们一直就是这个身份。其实是这些道貌岸然君子们的贪婪和自私,把整个国家掏空了。他们虽然不是带路党,却做了世界上许多带路党的事情。
朱由检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里,直到整个国家被那些道德君子们搞的一团糟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大明的子民可以造反,文臣可以投敌,武将可以拥兵自重,只有东厂锦衣卫这样的部门才会真正的效忠皇帝,因为他们的权力完全依附于王权,这也是他的祖先设立这些特务机关的考虑吧。
而等崇祯想明白的时候,东厂和锦衣卫已经在东林党的怂恿下解散了,他手里没有一个可以用的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
在魏忠贤死后的几年,崇祯给他厚葬,而一些近臣们也对明末近乎绝望的局面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如果魏忠贤还在,就不会这样的。”崇祯对此无言以对。
如果综合一下当时的历史,你会发现,这句话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