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万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头万里-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珍黯然神伤,她不明白,同样是世间性灵,为什么女子就不能有所要求,不能大胆的去追逐幸福?

    过了一会儿,史夫人沉着脸推门走了进来。

    史珍怯怯地道:“娘,爹的气消些了吗?”

    史夫人摇了摇头,问道:“珍儿,娘想问你,那所谓的什么‘自由恋爱’的怪诞说法,是不是也是那个宋君鸿教给你的?”

    “娘,您对宋公子有误解,他不是”

    “我只问你,是不是他?”史夫人冷冷的打断了女儿的话:“不许欺瞒娘,实说!”

    “是、是的!”史珍望了眼脸色同样难看的母亲,只好老实的答道。

    “果然又是他!”史夫人咬着牙说道:“这个姓宋的与我史家有什么仇?非要搅的我们家如此的鸡犬不宁?”

    “娘,宋公子他不是——”

    “好啦!”史夫人再次打断了女儿想为宋君鸿的求情,冷笑着问:“你心中那真正想嫁的人,莫不也正是这个姓宋的吧?”

    史珍这时也豁出去了,缓缓地点了个头,然后撩起裙裳,缓缓对着史夫人跪倒:“求母亲成全!”

    “想都不要想!”史夫人不容置疑地回答道:“你若是真要嫁给他,就再也不要喊我们‘爹、娘’了。”

    “难道女儿若是和宋公子成亲,父母便要与女儿断绝关系吗?”史珍骇然。

    “是的!我们没有那么忤逆不孝的女儿。”史夫人答。

    史珍两厢里都难以取舍,唯有捂脸默默哭泣。

    看着女儿这么伤心欲绝的样子,史夫人的心中终于又软了一下,试着温和了语气,说道:“你也不小了,早该嫁人了。你若不嫁韩家也就罢了。等回头爹娘再替你寻一名门公子,还是让你风光的出嫁。”

    “女儿从没想嫁什么名门公子。”史珍伤心的摇了摇头。

    “那也不许你嫁那姓宋的!”史夫人语气又硬了起来:“也不许再与那姓宋的接触。”说到这里她突然想到宋君鸿目下也在临安城,这段孽缕不斩断终是祸事,就一下狠心说道:“你之前不是一直说剑艺上有困惑不解之处吗?干脆你再回莫干山是去找铁月道长修习一阵子吧。等几日后你兄回府过完了生日,我就按排车马再送你出发!”

    且便宜下那个姓宋的,在女儿离开临案的这段日子里多按排人去找那宋君鸿提亲,只要他必一成亲,到时珍儿就算再接回来必然也会对其死心了吧?史夫人心中暗暗的盘算着。



………【第十七节 多情偏被无情恼(六)】………

    “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所以承祧守器,所以继文统业,钦若前训,时惟典常,越我祖宗,克享天禄,奄宅九有,贻庆亿龄,肆予一人,序承丕构。纂武烈祖,延洪本支,受无疆之休,亦无疆惟恤,负荷斯重,祗勤若厉,永怀嗣训,当副君临”

    内侍省总管符应杰拖着他那又颤又长尾音的独特嗓音缓缓地念着。在他面前的不远处,两名内侍太监侍扶着一个正跪在地上、年纪仅有四岁大的娃娃,他时而小眼睛好奇的东张西望,时而懵懵懂懂地听着符应杰的念诵。

    但符应杰依然念的规规矩矩、一字不差,在其手中,则是一份玉轴金绣的圣旨。

    ——这可是一份册封当朝太子的圣旨。

    原来,随着赵措的登基称帝,册立新一届太子的呼声也跟着又出现了,让赵措不胜其烦。

    赵措还很年青,对于他来说,在位时间和以后多生几个皇嗣都不是问题,所以他并没有太早的去考虑立太子的问题。

    可别人不这么想,大臣们认为早早册立上太子,国家的机制才会完整,国家的基础才会稳固。我管你还会当多少年的皇帝,反正早早册立太子总不是坏事。

    至于后宫之中,那就更不用说了。有皇子的后妃们无不在这件事上较上了劲,想尽一切办法欲让自己的儿子的小手触及这份太子宝座。

    只是一年多前因宋金战争的突然爆发,这个关于“早立储君”的争议便被暂时搁置了起来;但如今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个呼声便再又一次的浮嚣尘上。

    当今大宋天子赵措有三男三女共计五个子女,分别出自四位不同的后妃。其中长子卫王赵章是工部员外郎张孟行之女所生,二男恒王赵峰便是当今皇后高氏所出,三子韩国公赵昌母亲本是赵措还在当商亲王时无意中宠幸的一个府中歌伎,无甚后台,倒是竞争太子位希望最小的一位。

    立太子嘛,本来无论从立嫡还是从立长的角度上也都说的过去,但长子没什么后台,所以竞争力一直不强。且就在宋金战争结束后不久,他便在一次后苑赏花中发生了意外从楼阁上摔下,虽经太医抢救捡回一条命来,但有一条腿终身残疾。

    对于这场事故,曾私下有各类“阴谋说”流传,但赵措一怒之下处死了数十个与之相关的宫奴和传小道消息的人,才终于强行止住了明面上的各种议论。

    只有一份关于此次坠楼事件的秘密调查卷宗被符应杰私下呈递到了赵措的案上,符应杰原本以为赵措会勃然作怒,大开杀戒。但出乎他意外的是:这份在被赵措接到后却在其手中被握了整整一个多时辰,其间,赵措一言不发。

    他自己就是通过兵变上台的,知道在皇家亲情往往反而不如普通百姓家来得温暖亲和。最是无情帝王家,围绕着皇位的争斗往往是激烈而残酷的。但他仍然没有准备好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也重复自己当年的血腥权力斗争的道路——而且来的这么早!

    或许,将其屏蔽在皇位争夺之外,便是对长子赵章最大的爱护吧!

    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中便对群臣公开说了一句:“咱们大宋朝的天子,还是四肢健全一些的好。”群臣们立即理会了皇帝的言外之意。

    接下来的事情便简单多了。

    次子赵理是高皇后亲出,子凭母贵,属于嫡子,于宗族礼法上本就占尽优势。而高家在大宋朝已连出两任皇后,名望极高,关系网也四通八达。朝中更有韩侂胄为其不断奔走呼吁,至于赵汝愚虽对高氏姐弟不怎么喜欢,但作为理学大家的他也并不反对遵守礼制早立太子并立嫡子。所以皇帝赵措看着朝内外在这件事上已经连成一片,便终于同意下旨册封四岁的高皇后之子赵理为皇太子。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册封太子大典。

    作为拱卫京都、护卫皇帝的“上四军”之一的捧日军,自然也被奉命派出了一支队伍参加本次册封大典的现场护卫工作。

    但像种依尚、李通等老行伍们只是一个个挺胸腆肚、目不斜视地做着现场的护卫,反而对现场正举行的盛大仪式表现的并不怎么兴奋。

    一方面,这是因为两年多前已经先后连续密集的举行过两次对赵扩、赵措两兄弟的太子册封大典了,现在这场大典不过是依样再画一次葫芦,所有的典制礼仪都是严格按装书本上记载的礼制规定来的,也就是说历次大典的过程全都一模一样,也难怪于于种依尚等人已经没有了什么新奇感觉了。

    而另一方面,捧日军只是负责外围的警戒工作,至于说真正的现场有班直侍卫们负责。捧日军虽然“适逢其会”,却也不过是在外围大老远的地方站站岗而已,现场的情况即便使劲看也看不了多么真切的。

    以至于有很多宋君鸿和孙狗子就在随后的大典结束归营的路上抓着种依尚问个不休。

    但对于宋君鸿和孙狗子这等入伍时间还不长的人来说,完全是头回参加这种盛大的仪式场面,都伸长了脖子饶有兴趣的望向册封现场,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个一个环节的进行,像瞅西洋景儿一样的。很多看不明白或瞧不清楚的环节只能靠胡猜乱想,恨不得当场抓过一个礼部官员来问个明白。

    必竟这种热闹也不是随时都能看到的。

    宋君鸿正看的起劲,突然一种异样的感觉油然而生,像是远处有一双眼睛也正在同样注视观察着自己似的。从军两年来,却已经历经无数次的生死搏杀,无论是刺探敌情还是偷袭敌营这些活儿宋君鸿无一没有干过,干的次数多了,便会有一种对于危险本能的感觉。

    此时这种感觉便及时的发挥了作用,宋君鸿的手迅速地按在了腰畔的剑柄上,扭过头去目光如电一般的投向那份被偷窥感觉的来处:距自己几十步远处,有一群同样身着红、绿礼服制式的官员。

    在自己的目光回视下,那种被人窥视的感觉迅速消失了,而立在那里的官员们足有十几位,一时也看不出来是谁在偷偷的注视过自己。

    “子烨,怎么了?”种依尚发觉了宋君鸿的异样——此前他还像是一个在街头看热闹的孩子,现在却突然变成了准备攻击的豹子。

    “那里——”宋君鸿拿目光示意了一下:“都是些什么人?”

    种依尚想了一下会场人员的位置安排,又辨认了下对方的面目,才道:“应该是宫庭中的医官们。”

    医官?宋君鸿心下更是好奇,医官和自己捧日军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两个系统,他们不观看现场的册封大典却来看自己做什么?

    “刚才好像他们中有人在观察咱们。”宋君鸿低声道。

    “果然?是哪一个?”种依尚也紧张了起来。册封大典在太庙举行,有重重的禁军环卫,所以轻易不会出什么乱子,可一旦出乱子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说不好。”宋君鸿摇了摇头。

    “这就不好办了。”种依尚皱起了眉头,医官也是官,而且还是常年在禁中行走,接触的不是皇帝就是后妃、宗室王公们。虽说他们没什么实权,却也是同样得罪不得的一群人物。何况现在还正是在大典进行的当口中,现场要求必须庄重肃穆,总不能就这么明着过去拘押盘问吧?引起了骚乱没人能负的了这个责。

    “我看先派几名兵士重点关注下那里,也提醒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