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怪了,我可猜不出,我又不像你有这么多的鬼点子。”
“唉,没趣,这么容易的。我给你的提醒可不是一点点呐,这么多的暗示!”见嬴政一脸的迷茫黎姜说道,“好吧,我告诉你,是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
“是呀,‘酒’与‘九’谐音,我送上的是五杯酒,不是用盘子送上的而是用支架支撑着的,‘支’谐音‘之’,青铜酒杯别名为‘尊’,那和起来不就是‘九五之尊’吗?”
“原来是这样,这我怎么会想到?也只有你这鬼精灵才会。”嬴政恍然大悟的说道,“不过你可是把我的嘴养叼了,这以后我可是再也喝不出酒味了。”
“怕什么?有我在呢,我这一辈子都可以为你酿这酒呀?好不好?”
“这可是你说的!”嬴政抱住了黎姜就吻了起来。
次日
姬丹和大祭司迷迷糊糊的在一间屋内醒来,看见屋内有一位女子坐在那:“你们醒了。”
“你是。。。”大祭司有些疑心,昨日一进风雅颂酒楼就昏倒了,怎么又在这里?
“这里是燕国境内了,你们放心吧。”那女子解释道,“昨晚真是抱歉,只因不螚让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把你们送回燕国的,所以才迷倒了你们。”
“原来是这样?那你也是秦国王后的人?”大祭司猜测道。
“是。昨晚就是在这里接得手,所以你们现在安全了。”
“那这里是。。。”
“妃雪阁。”
“那你难道是。。。不对,雪女姑娘应该再小些才是。”
“大祭司果然是对各国之事都了然于胸,这是黎少告诫我们,我们能不被注意就最好不被注意,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雪女姑娘是几年前我收养的一位孤儿,我叫雪依。”
“原来是这样。”大祭司不由深深佩服黎姜的心细:由不知情的人抛头露面一没有危险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探听到更多消息,果然是厉害。
“还烦请两位在这多呆一会,到晚上人流密集之时在离开。”
“一切听你的。”说着从袖中拿出了一个竹简,“这是我想交给她的,只是没机会再见到她了,就请你转交吧。”
“好。额,我外头还有事,先走了。”说着便离开了。
没过几天燕国太子逃离秦国的消息就传到了嬴政耳朵里,可嬴政还来不及彻查便被更棘手的事缠住了。
邀战
庞大的军帐内,面对一张硕大的军用地图,王翦面色有些阴郁的开始亲自给黎姜讲解起来:“目前,我秦军和赵军在战场上的态势颇类似于上次的番吾之战:李牧以廉颇之子廉越率兵五万拒杨端和将军于漳水南岸;而其则亲率主力十五万人在番吾和灰泉山一线与我对峙!
而在整个战场之内,李牧则动边民和民兵遍设烽火台,一旦我军稍有异动便会立即被赵军探知。李牧因此对我军的任何举动都了如指掌,不仅指挥如臂使指,甚至每每出击都能击我之虚,屡破我军。而我军面对赵军的烽火联防体系以及飘忽游骑却是苦无良策虽有万千计谋却是无处可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无奈之下,老夫和众将也曾想过拔除这些烽火台,但是兵少则不足用,易被赵军游骑所歼;兵多则敌军放起烽烟后必望风而远遁,待我大军撤回后,烽火台又会死灰复燃。而我大军如要留小股兵力留守烽火台,又会被神出鬼没般的赵军游骑和民兵会而歼之;欲留大股兵力镇之,却又易分散兵力,恐被用兵飘忽的李牧各个击破。所以,目前战场之上,我军兵力虽众却是守势,虽然不情愿,但赵军却是在李牧的率领下占了上风!”
众位秦兵将领闻言也是一时有些默然,显然是对李牧的狡诈和难缠深有感触,人人脸上都不禁露出了钦佩和尊敬的神色。
黎姜闻言心中暗道:这李牧的确厉害,烽火联防体系组织得这般严密,真是甚得现代战争‘情报第一’的取胜精要!而且再辅以大量游骑和居民点互相配合,联合防御,这一套防御体系在秦代的确可以堪称完美!不过对于拥有现代的我来说要破之确也不难!没真打过仗看也看懂了不少了。
佩服的黎姜面现凝重之色微微点了点头道:“李牧作战守如铜墙铁壁、飞鸟难渡攻若水银泄地、所向披靡的确是一个可敬而且可怕的对手,当今世人恐怕没人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将他击败。而李牧的诸兵种联防体制虽是难缠,但只要我想要破它,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能够破了李牧的联防体制李牧不仅便失去了最有效的情报来源而且也失去了对后方的有效保护我军将尽挽目前颓势、至少和赵军维持一个不胜不败之平局!”
众秦将闻听骇然,王翦则眼睛一亮道:“王后有何良策?”
黎姜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笑道:“李牧是个可敬的对手,击败他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我想亲书一封与其劝降,若其冥顽不灵的话,再破之不晚!”众将闻言面上顿时露出了一种古怪的神色!
蒙恬忍不住摇头道:“恐怕王后要白费心机了,李牧向以忠义闻名对赵国是忠心耿耿,肯定是不会理解王后一番好意的!”
黎姜则慨然一笑道:“这一点黎姜不是不知,然而我终究不忍见这位千古名将为一位昏君而赴死,他这样的奇才不应该是这样的死法!我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怜其忠勇,使某日后心中无憾罢了!”诸将闻言默然,原本对黎姜欲劝降李牧还有一丝嘲讽的意味现在却立时变成了一种尊重!毕竟李牧的确是一个值得敬畏的对手!
“而且,这信不送出去,下面的棋可不好走呀,会让人有戒心的。”黎姜神秘一笑,只是带着面纱没人看得见,众人听闻是一阵茫然。
于是黎姜立即动笔亲书一封交与王翦道:“将军,请派得力人等送与李牧,请他务必回复!”
王翦苦笑一声道:“好吧,虽知无用,但也略尽仁心而已!”当下王翦便唤过一名亲侍,交待下去。亲侍领命出帐,打马而去,直奔灰泉山李牧主营而来。
这一日,李牧和司马尚正在灰泉山主营中商议近日军情,忽然间有亲兵入帐禀报:“启禀大将军,帐外有一名秦军信使说要求见大将军,请大将军定夺!”
“噢?”李牧闻言想了想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请他进来!”
“喏!”亲兵退下。
不一会儿,几名亲兵领着一名秦军信使入得帐来。秦使微一躬身道:“小人奉我大秦王后和王老将军之命,有一封亲书送到,请大将军看后回复!”说着信使便将黎姜亲书呈上。
李牧有些纳闷地展帛一观,便见书帛上说:大秦王后黎姜拜上赵国李牧大将军:中国大地,三千年风流,名将如雨,智将如云,但黎姜独敬将军。将军以一已孤单力,拳拳报国心,屡败我大秦铁军,可谓智谋天纵,古今罕有。我秦军诸将皆不及将军也!但将军可曾想过:六国腐朽日久,君晕臣庸,早已是外强中干之躯,不堪我大秦奋力一击。虽赵国有将军在,尚可苟延残喘片刻,但将军独臂又焉能擎天!?须知将军年已五旬,又操劳日久,一旦将军故后,又有何人可以挡我秦国大军!?故黎姜斗胆请将军顺应天命大势归降我军,以使七国归一,早平战乱!这样将军虽数十年内不能得名,但千古之下必然留芳!是抗天命而遭横死,还是顺天命而福苍生,请将军定夺!
李牧见信一时默然,虽然俊秀英武的面容没有什么变化但儒雅修长的卧蚕眉却不禁轻轻一抖,显示出内心也是极不平静。良久,李牧微微一笑道:“久闻贵国王后聪慧过人,今日观其所书,果不负盛名!然秦国虽好却不是李牧故国,赵国虽庸却是李牧家乡!虽天下有一统之大势,但焉知不是我赵国所为!?所以,请贵使回报,就说:王后好意,李牧心领了,只是李牧生为赵国人,死为赵国鬼,恕不能从命!”
秦使早知如此,闻言苦笑一声道:“好,小人一定带到,告辞!”
“不送!”
秦使去了,一直在旁冷眼旁观的司马尚慨然一笑道:“大将军真的认为我赵国能够统一七国?”
李牧也苦笑一声道:“此言骗自己都骗不过,如何可以瞒得过他人!?目下秦国国势之强,当世已无敌手,而我赵国朝野之形势不说也罢但我等身为赵国臣子,理当尽人臣之责而已!”
司马尚长叹一声道:“你我这把老骨头不知还能撑得几年,你我二人故后,还有何人可以阻挡秦国大军横扫六国!?而看起来,这位王后虽是女流之辈,未来却也可能有一番大作为呀!”李牧闻言默然,一时无语。
不久,信使回报黎姜和王翦等人,将李牧言语转述,众将闻言一脸早知如此的表情。王翦抚须一语道:“李牧,忠义之士也,不可说!”
黎姜也长叹一声道:“心意已尽,既然不受,便该动手了!”
都尉羌隗道:“王后欲如何破之?”
黎姜想了想道:“欲破赵军,当先破其势。赵国游骑精于天下,屡破我军,赵军倚为干城。若能大败其游骑,必然能够灭敌之威,长我之气。王将军,我再书信一封与李牧,约他三日后在灰泉山下,双方各引三千精骑交战!”
王翦有些皱眉道:“自对峙以来,李牧向不肯与我军正面大规模应战,恐怕王后虽有此意,李牧却未必肯应!”
黎姜笑笑道:“李牧此人表面谦和,内心里却是十分自负其用兵之能,只要激将得法,李牧必出!再加上我这饵放下了,而他也吃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