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天下为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天下为棋-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政把目光投向贾母,希望贾母能够为他撑腰,却没有想到贾母顾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面,根本就没有看他。

    过了好一会儿,贾母这才抬头,对着贾赦道:“老大,你打从边关回来之后,除了那会在宫里领宴就不曾踏出过家门,就连张家也不曾去过。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事情?”

    贾赦扶着贾母在主位上坐了,自己在贾母的下手坐下,道:“老太太,边关的事儿那么严重,又被那些人捂得个严严实实。这种事情注定了不爆发出来则已,一爆发便是死伤一大片的。北面那么多卫所,在狄人的铁蹄下支撑下来的又有几个?儿子能够好好地站在这里,不但是二丫头的安排,更因为儿子运气好,遇见正好在北面游历修学的儒家子弟。正是因为人家武功高,又仗义,背后还站着太上皇的娘舅家,儿子才能够好好地活下来。只是这样的事儿,儿子如何能够到处宣扬呢?”

    贾政冷哼一声,道:“可是我听说,端荣长公主的爱子,就是在安远卫丢了性命。端荣长公主可是太上皇的爱女……”

    贾赦道:“就是那位是长公主殿下又如何?他能够比得上大齐的万里江山重要?”又低下头去,对贾母道:“老太太。不是儿子怕事儿,而是这一次,只怕有三分之一的朝臣会落马。儿子的功劳就在那里摆着,只要迈过这一关,将来还不是坦途一片?何苦这会儿上蹿下跳地,让人厌烦?有些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得太多,更容易把即将到手的荣华富贵给折腾掉。”

    贾母点点头,道:“你做事,老婆子总是放心的。不过,之前你不是把家里的产业交给外面的人打理么?你也回来了,自家的产业也该收拾起来才是。即便是不方便,也要尽快。不然,等事情发生了,要想把产业要回来,就更加麻烦了。”

    贾赦连忙道:“母亲放心。其实去年的时候,衙门里就已经把儿子的家业都整理妥当了。只是那会儿家里没人,负责的官员就将儿子的产业全部封存。前两天,京兆尹少卿还专门为了这事儿登门呢。母亲,您放心,这事儿儿子都是跟宫里报备过的,不会给家里添麻烦的。”

    贾母点点头,道:“如此便好。方才听琏儿说,连公主都敢挪借军饷修园子,我这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这一次,只怕诸位公主都要倒霉了。”

    贾赦道:“打那位王氏女起,皇家人挪借军饷修园子就不是一回两回了,只不过那会儿没有外贼,边关也算安定,自然无事。可现在闹出来了,只怕对着军饷动过手的人都落不到好。”

    贾母道:“你的家业也是。那么大一笔银钱,就没有人艳羡么?”

    贾赦道:“老太太,这里面自然是有人帮忙了。不过您放心,这庄子铺子地什么的,还真的一件都不少。铺子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光那些庄子地,一年下来也有二十多万两银子的进项呢。”

    贾母一听,吓了一跳,道:“真的假的?当初你先头媳妇当家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呢。”

    贾赦答道:“老太太,您忘了,那些奴才们背地里置办的产业可不少呢。那些庄子上不但种地,还有作坊。直接卖粮食是换不了多少银钱,可若是把粮食酿成了酒,那就挣钱了。那些奴才私底下置办的,或者中饱私囊的,都是好地,打的粮食多,废的事儿还少。甚至还有一座茶园子。虽然说出的不是什么好茶,却有外地的客商专门来收。光这个就是一笔大进项了。再加上那些虾蟹的进项,有这么多并不稀奇。”

    贾母听了,这才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赖大他们原来都是做这个的熟手,可是他们也太贪了。唉~”停了一会儿,又问:“有句话,我压在心里好些日子里,就是不知道该不该问。”

    贾赦连忙道:“老太太,您有什么话,尽管吩咐。”

    贾母迟疑了一下,还是问了:“你可知道大丫头的消息?”

    贾赦愣了好一会儿,这才道:“老太太,您是指元春?”

    贾母道:“是。”

    贾赦刚开始想发火,却在看到贾母的神情的时候软了下来。

    他低声道:“老太太,元丫头是万岁的妃子,他的情况,不是我这个外臣能够打听的。若是您真的想知道,等二丫头或者倩丫头回来了,您再问问他们不就知道了?他们到底是陪着公主殿下住在宫里。不像儿子,不过是在太极殿上领了宴就回来了。”(未完待续)
006圣怒
    外面的朝臣们也好,内宅的女人们也好,大家都等着这勺凉水,可谁会想到,最后勺起这勺水的人,竟然会是贾琏!

    贾琏走的不是进士科而是明算科,从起点来说,他的位置的确很低。明算科出来的,大多都是九品、从九品的小吏,而且升迁的机会少,速度也比进士科的要来得慢。当初跟贾琏同一科上来的,还有人在部里做着九品芝麻官、被上司们当跑腿使唤。

    贾琏当初被丢到边疆的时候,大家可没少在背地里笑话的,也有人明里暗里怜悯着这父子俩。大家都知道,这父子俩可是得罪了人、被人当成炮灰了。所以,对贾琏的品级问题,大多数人都保持了沉默。

    要知道,进士科出来的那些人,除了三鼎甲之外,其余的人,进士出身和同进士们,运气不好或者是没有走动好关系的人,他们的品级也不过是在从七品到从八品之间而已。

    大齐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刚刚进入官场的菜鸟们,只要是考上来的,那么最后留在京中成为京官的,品级最低;去地方上的,品级略高一点;如果是去边关,那么品级还要高一点。至于升迁速度,正好相反,京官经过三年的试炼之后,很可能被上面看中,或者成为各位郎官的副手,或者外放,他们的升迁速度是最快的;其次是地方官员,如果做出了成绩,又被上面留心了,那么三年一考评,六年一升迁,他们很快也会升官,他们要担心的。就是上面有没有人压着他们或者看中了他们的功劳。最惨的,就是被派往边关的官员,消耗大。随时有可能把命丢在战场上,或者没办法适应边关的艰苦把命丢在边关。又或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替罪羊,即便有幸活下来的,也很少有机会回到京里。在边关,军中主簿十多年不得升迁的,比比皆是。

    所以,贾琏考中明算科,成为军中主簿的时候。即便他的品级已经是明算科新人能够得到的最高品级的官职,手续合法,也符合大齐官场的惯例。即便有人在背后嘀咕,贾琏是因为家世好、关系多才得到这个位置的,可是大家都知道边关的危险性,所以也只是在背地里嘀咕而已。甚至还有人庆幸,贾琏没有跟他们抢留在京里的名额,不然,他们一定抢不过贾家的长房少爷、张家的外孙的。

    问题是,不到三年。贾琏就回来了,而且还成了正六品的兵部主簿。

    天知道,跟他同期考上明算科的人还做着九品笔帖式呢。更不要说,比他早的进士科的出来的那些进士出身和同进士们,也多是八品笔帖式,他一个明算科的,竟然比进士科的官吏们升迁的速度更快!

    更叫人无语的是,贾琏今年还不满二十周岁,还没有加冠!

    这样的贾琏,虽然有无数的贵妇人在心中盘算着将他列入第二页女婿名单之中,可在男人们的眼里。这个小家伙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除了那些世家子弟,除了那些宰相、副宰相级别的老狐狸们。没有几个人看贾琏顺眼的,就是那些混吃等死的权贵子弟。因为成了对照组,也不愿意找贾琏一起玩耍了。

    想想吧,人家考进士,几乎考白了头,也最后好不容易考出个二甲进士出身,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和人脉走关系拉交情,再加上几分运气,费尽心机,在进入官场之初留在京里做了八品的笔帖式,兢兢业业、忙进忙出,等着被上官看中,也等着三年一次的升迁机会。好吧,就在自己新官上任的那年秋,朝廷开了明算科,又一批官场菜鸟扑腾着进了官场。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能够庆幸自己运气好,没有被里面家世极好的那几个人抢走屁股底下的位置。然后又拍着胸脯庆幸自己保住了自己的官位,看着对方去了边关。谁想到,两年的功夫,还不到三年,这家伙回来了,还坐到了自己的头顶上。人家成了正六品的兵部主簿,可自己呢?还是个八品的笔帖式,还要听从对方的使唤。更过分的是,对方是个青葱少年,还没有加冠。自己呢?已经是一把胡子的大叔了,就是自己的孩子也比对方小不了几岁。

    这种滋味,弥漫在好些官员的心中,有的人心理素质好,自嘲几下各自避开也就是的,有的心理素质不怎么样的就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态度。

    再加上现阶段朝廷里面那诡异的气氛,更是让贾琏被孤立了。

    贾琏刚到兵部那会儿,他直接就被人带到一间屋子里面,对方指着窗下的那张书案,道:“这是你的位置。”又指着满屋子的案卷道:“你把这个整理出来吧。”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可苦了贾琏,也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做,就只能沉没于堆满了一座座山一样高的书架的案卷海之中。

    在没有人指点、也找不到人请教的情况下,贾琏就按照他在军中学会的办法来处理了。这个办法说简单也简单,说琐碎也琐碎,实际上,贾琏也就做了一个大大的表格,把案卷里面提到的有关物资和人员调动都一一登记了上去。

    比方说,某年某月,上面决定给军中增添一笔物资,这些物资原来是储存在哪里或者是从哪里调剂过来的,什么时候入库,入的是哪个仓库,负责的是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