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天下为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天下为棋-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倒是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回答他。在皇帝的心中,人跟人从来都是不平等的。要他这个万乘之君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人,哪怕那个人是他的兄弟也是不可能的。皇帝根本不能想象自己跟别人平起平坐的样子。身为君王,哪怕就是亲兄弟也不过是下属。若是讲究什么平等,那根本就不可能。

    看着皇帝的脸色,道魁就知道对方想岔了:“陛下。那个人说过。这个世间从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来就锦衣玉食,有的人却是打落地就不曾吃饱过肚子。那个人说过。这种看似不公平才是天道的公平所在。生来锦衣玉食,是因为祖先的努力故而恩泽儿孙,并不是说这种现象就对于不公平。”

    显然,他们两个都想起了当年那个王氏女振振有词,数落自己嫡母和嫡妹的话儿来。

    皇帝道:“道魁一说,朕就更想见那位先生了。”

    道魁摇摇头,道:“虽然说有陛下助阵,那个计划会更加迅速地推广开来,但是他也说了,若是不小心,也可能因为吏治**而陷入僵局并且让天下黎民代为承担后果。所以,见或者不见陛下,对这个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

    道魁平静地道:“他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布局者必须在一切开始之前就已经将所有的人的反应和世事的变化都计算在内,并且对接下来的变化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份手札,既然已经被献给了陛下,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势必走上章程。那个人离开京师之前曾经告诉贫道,行使那个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不能太过功利也不可能急于求成。那样反而会误事。”

    皇帝一下子抓住了关键:“那位先生不在京师?!”

    道魁道:“的确不在。他离开京师有些时日了。”

    皇帝道:“先生就这么吝于见朕一面?”

    道魁沉默不语。

    他还能够说些什么呢?跟对方说实话,对方肯定是不会相信的。若是要他顶了这个名头,不要说道魁,就是换了林如海这种在官场上混了很多年的读书人也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当时最起码的道德标准。甚至很多高官在跟皇帝举荐的时候,如果皇帝说不好安置,那些高官们会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愿意退位让贤,把自己的位置让给被举荐的那个人。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这也是贾政为什么会坐冷板凳的原因。他实在是太丢人了,连起码的道德标准都没有达到。

    道魁不是官场中人,他没有跟皇帝举荐贤能的必要。

    皇帝则在心里不停地揣摩着:从道魁的话语中来看,似乎他真的不过是代为执笔而已,那本手札的首创者还真的另有其人。只是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又为何献上了手札却始终不曾献身?看起来还让道魁为之代为保密。这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皇帝心念百转,坐在那里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对道魁道:“既然如此,那位先生肯定跟道魁说过不少有关那本手札的事儿。不知道道魁能否为朕解惑?”

    道魁顿了一顿,这才道:“那份计划并不完全,从时间上来看,他至少是个跨越来一个甲子的大计划。所以,即便是贫道,知道的也不过是其中的前十五年计划。”

    道魁想了想,还是决定告诉皇帝一部分内容:“这份方略的第一部分其实是准备阶段。要实施方略上的内容,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力,还有物力钱粮,一样都不能少。所以计划的前两年则是处于准备阶段。借助某些事情,收拢人力物力。关于这一点,其实陛下应该听说过了。”

    道魁会这么说的确是迫不得已。金水河的事情绝对瞒不过人去。别的不说,佛门和儒门也一样盯着道门呢。若是现在不跟皇帝打好腹稿,将来若是有人捅到皇帝面前,终究不是一件好事儿。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么大的一笔财富,总有人会动心的。

    皇帝一愣,侧着头想了想,还是道:“朕不大明白。”

    道魁道:“道门派人清理京师的几条金水河便是如此。”

    皇帝立刻打断了道魁的话:“可是那些河道又脏又臭,黑漆漆的,不但需要人手和钱粮,还需要药物预防疾病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出瘟疫。这怎么可能用来收拢钱粮?”

    道魁道:“贫道会这么说,自然是确有其事。若是万岁需要,贫道当然不会吝啬。只是万岁确定么?最后收拢来的银钱会到万岁的手里,而不是到来那些贪官污吏的手里;万岁派下去的人也会好好的完成任务,而不是中饱私囊,拿走应该属于万岁的钱财不说,还克扣民夫的药材钱粮以致于导致瘟疫的爆发,而使这一系列的计划胎死腹中。”

    皇帝一愣,继而想起了王子腾,再想起了一直抓着权力不放的太上皇。

    他手里的人真的很少很少,能做事又会做事的人就更少了。而做这种事情,牵扯肯定会很大。如果真的交给下面的人去做,恐怕最后花费的钱粮多出了十倍不说,这好处却是一丝儿都看不见,甚至还会坏事儿。

    皇帝也缺钱啊。可是想到那一系列的后果,皇帝也打消了那个念头。

    “就是因为这个,先生才不肯见朕么?”

    皇帝低着头,任何人都能够清楚地从他的脸上看出他的失落。

    道魁沉默了一会儿,道:“这就是贫道认识的他。他总是从获益者最多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跟清理金水河一样。若是不小心让太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不但那些民夫们可能失去在冬日里的一个进项而导致一家人饿着肚子过年,甚至会给国家给朝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那个人面前,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确实的行动。”

    皇帝低着头,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道:“如此,朕明白了。这件事情,即便是父皇在位的时候,那位先生也不会把这件事情交给朝廷去做。因为即便是当年的父皇,也不可能杜绝官场上的贪污与**。交给你们道门,这才是最稳妥也是让最多的人得到好处的办法。那么然后呢?那位先生肯定不会就这么简单地只设计了这一个内容。”

    从皇帝的脸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道魁也安心不少,继而跟皇帝讨论起了那本手札。(未完待续)
19君心
    皇宫里面的人,每一个都是演戏的高手,演技不好的,根本就不可能杀入重围成为九五至尊。当今皇帝能够走到今天,自然也是奥斯卡影帝极的人物,否则,他也不可能在义忠亲王落马之后在众多皇子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储君,之后又继承大统。

    当今皇帝对人心的了解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很清楚,现在的自己在道魁面前演戏的话,也只会自取其辱,因为道魁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何况,那份手札无论是对于国家也好,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也罢,无论是意义还是可操作性都极具里程碑般的指导性。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有了名分,将来总有一天会把权势拿在手里。可是既然能够过痛快日子,他又何必委屈自己过那种看人眼色的憋屈日子?他才是九五之尊不是么?!

    皇帝的想法,道魁自然是清楚的。

    世事沉浮,这样的事情,道魁不知道看过了几轮几转。当年也有那么一个孩子,跪坐在自己面前,明明是有求于人却是一脸倔强。好似他坐在这里就是给自己面子一般。

    那位公主最后的下场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招惹来的,可对于道魁来说,那的确不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至少,在道魁的心中,当初的他若是能够跟对方讲清楚、说明白,也许对方还能够迷途知返,也不会小小年纪就把性命丢在了茫茫草原上。

    面前的这位君王,虽然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可是给道魁对感觉却是那么的相似。

    明明知道自己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可是脸上摆着的却是非自己不可的模样。

    不过,那位公主殿下是破釜沉舟。而这位君王的话……

    道魁低下头,为皇帝沏了一杯茶,这才道:“哦?还有此事?如此,贫道却是第一次听说了。”

    皇帝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这是枢密院送来的最新情报。”

    虽然说大规模的打草谷往往是在秋冬季节的时候进行,但是春夏之交的时候次数也不少。无论是皇帝还是道魁,他们对草原民族打草谷的行动都不陌生。

    秋冬季节。水草丰美都夏季刚刚过去。草原上马壮膘肥,也是一年中畜力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草原骑兵们会聚集起来。袭击大齐边关规模较大的城池和兵营。因为只有这些地方会拥有大量的粮草。

    如果不是临过年的时候,贾赦父子才压着补给到达安远卫,只怕安远卫早就被洗劫一空了。哪里还有后面的战事?

    至于春夏之交的这场。那些被饿了一个冬天的草原骑兵们也只敢在走投无路打时候袭击边关的小村落和小型卫所。打下来了,能够找到饱餐一顿的粮食。让人和马都吃饱喝足;如果打不下来,那就把命赔上。

    所以。会在春夏之交打草谷的草原骑兵,都是最疯狂的,也是最不讲究战法的。

    对于大齐的将士们来说,草原人在秋冬之交的大规模南下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合作,朝廷对这种大规模的战斗也比较重视,会送来大量的补给。可是这种春夏之交的小规模的打草谷甚至只有十来个骑兵的搔扰战。那才是最令人恶心和讨厌的。

    这个时节也往往是边关各军屯民屯开始准备春播的时候,草原人不事生产不说。还隔三差五地来恶心人,偏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