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少爷虽只是个秀才,徐大爷的官位也不显赫,但徐家在京中为官的人也有五六个,徐大少爷又是徐家长房长孙,这婚事也办的着实热闹,来贺喜的人是络绎不绝。曼娘早早就打扮好了,去往徐家等着吉时将到,一起去接新娘子。
徐家嫁在京中的人也不少,这到的早的都是这些人,曼娘和姑母姐妹们说笑一会儿,就见徐二奶奶打扮着进来,徐二爷当年探花及第,这些年为官也很顺当,进翰林三年后就一直外放,先在四川做任通判,又任了一任知州,又转到江西做了一任二府,此时二府已满,按资升任知府,正在等吏部凭证下来。
徐二奶奶和这些人也是多年不见,见她进来,除几位姑母外,姐妹们都笑着起身相迎,徐二奶奶也一一行礼互致问候才对曼娘道:“算起来,和十三妹妹竟是十来年没见了,你哥哥翰林任满去了四川,之后就一直各地迁转,中间也有回京,可总没见到十三妹妹,听说十三妹妹的几个孩子都生的聪明灵秀,可要带来给我这个舅母见见。”
旁边的徐九奶奶已经笑了:“见外甥容易,二嫂子可带了见面礼?”徐二奶奶故意手一挥:“见面礼定然是备了,真聪明灵秀,自然多多送上。”众人全都笑了,徐九奶奶独不笑:“那前儿见我儿子,见面礼呢。”
说着还故意伸出手来,徐二奶奶打徐九奶奶一下:“就你刁钻,缺了一丝也不行。”众人又嬉笑一会儿,已有人问徐十奶奶:“十婶子,十一叔娶了媳妇都一年多了,还不晓得娶来的十一婶子什么样呢,也不知你这个做亲嫂子的,知不知道?”
徐二奶奶笑了:“说起来这时光真是如流水,记得我初嫁进来的时候,十一叔只有七八岁,要他叫嫂子他还脸红,现在就娶媳妇了。”徐九奶奶微微一笑:“二嫂你这话说的,那你还怎不说,你嫁进来的时候,大嫂子还没生儿子呢,现在大嫂子就娶儿媳妇了,二嫂子,你哪天娶儿媳妇?”
徐二奶奶顺手打徐九奶奶一下:“就你这张嘴,着实促狭。”徐大奶奶正好进来,听见就道:“今儿我可是做婆婆的,你们还趁我不在在背后编排我?我啊,也该拿出做大嫂的架子来。”说着徐大奶奶就脸一板:“来啊,给我上茶。”
众人更是哄堂大笑,徐大奶奶也笑了,她是进来请曼娘和徐二奶奶去亲家家接新人的,曼娘和徐二奶奶携手出去,坐了轿往新人家去,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到了新人家里,给了开门钱,应付过那些刁难,徐大少爷又脸红红地念了几首催妆诗,也就打开门,曼娘和徐二奶奶扶了新人去厅上拜别父母,上了花轿,也就吹吹打打回徐家。
新人拜了天地入洞房,曼娘和徐二奶奶又帮着喜娘把洞房里该做的事都做了,新郎这才出去坐席,在新房陪着新人的,也就是几个姐妹。
曼娘这会儿才能仔细看下新娘,不过新娘面上脂粉太厚,也没瞧出具体长什么样儿,总是长辈不好多待,和徐二奶奶两人出去,嘱咐门外服侍的婆子丫鬟们好生服侍,别偷奸耍滑的,也就往前面去。刚走出几步,就见二十三小姐过来,她今年也有十四了,生的很像她的生母,眉眼微微带出一股风流来,这在那以色侍人的人家里,自然是好事。可对徐家这样人家,生成这样就是不端庄,故此徐大太太对二十三小姐的打扮,一直往端庄里面去,连发上的首饰一色都是玉的,看见曼娘她们,二十三小姐停下脚步行礼:“二嫂和十三姐姐是往前面去,母亲吩咐我给侄媳妇送盏燕窝粥来。”
正当青春年华的少女,声音本该清脆婉转,但二十三小姐是努力模仿,听起来有些老气横秋,不免让曼娘和徐二奶奶觉得有些诧异,笑着说两句也就让二十三小姐往新房去。
等走出一段路,徐二奶奶才皱眉:“二十三妹妹生成这样也不是自己愿意的,大伯母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曼娘也点头:“偏偏这说起来,还是大伯母待二十三妹妹好,旁人也只能提醒几句。”两人说着话,已走到厅上,既是本家人,也不需那样客套,曼娘和徐二奶奶帮着去招呼了。
徐大奶奶今日欢喜,被多灌了几杯,脸上已经有些红色,正在和一个太太说话,见曼娘和徐二奶奶帮忙招呼就对曼娘笑道:“多累十三妹妹了。”
曼娘含笑应了,那个太太有些诧异地问:“原来是陈三奶奶,说起来,我们勉强还能算是亲戚。”这又是哪家的太太,曼娘有些摸不着头脑,徐大奶奶已经道:“这是你哥哥的同事,郎郎中的太太。”
郎郎中的女儿和林家定了亲,这亲戚是从林家那头论起了,曼娘在脑中转了几个来回笑着打了招呼,郎太太和曼娘说了几句客气话,曼娘也就往别的席上去应酬,但总觉得有人看着自己,回头却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眉不由皱起。
还在细思时候已经被人拉住说笑,曼娘应付一会儿也就坐下喝杯茶,茶没喝完又有人来说话,曼娘忙起身相迎,厅内人多,曼娘今日穿的有些多,就想走出去把外面衣衫换了,免得捂出一身汗,刚走到外面还没唤人来,就听到后面有脚步声,曼娘顺声望去,见是一个着杏黄袄子水绿裙子的少女。
这是徐家的地,曼娘也要尽主人之责,笑着问道:“姑娘可是觉得里面闷了?今日未婚的小姐们,被请到花厅了,不如我让人带姑娘去花厅那边和她们在一起好不好?”
这姑娘行礼道谢,可脚步却一动不动,总不会是来找自己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看了个宋朝时候三槐王氏的联姻记录,真是叹为观止。
☆、第191章
曼娘眉头一挑;不由细细看向这姑娘,见这姑娘约莫十七八岁年纪,生的也还算俏丽,只是神色似有些慌张;眉不由皱起,再次问道:“姑娘可有什么事吗?”这姑娘忍不住咬住下唇,再不说可就没机会了:“上个月遣小婢去外买些胭脂水粉;谁知小婢不慎,冲撞了徐公子;还累陈奶奶赔出胭脂;着实不该,本想着上门拜访赔礼;不过……”
话没说完;姑娘身后已传来一个婆子的声音:“二姑娘,太太让我来瞧瞧您,这出外散心也没这么久。”话语礼貌而语气冰冷,曼娘看向那婆子,那婆子已经对曼娘行礼道:“陈奶奶,我们二姑娘一直在家里守孝,今年才到京里来,言语处若有冲撞,还望陈奶奶海涵。”曼娘点一点头让这婆子起来,别人家的事曼娘历来不爱多问,只是淡淡地道:“郎二姑娘还是未嫁少女,在里面难免有些拘束,我这就带她去花厅和少女们在一起。”
婆子应是,但还是跟着曼娘和郎二姑娘走,一步也不肯离开,这事更透着奇怪,曼娘不由瞧一眼郎二姑娘,见她面色已显出几分凄凉,不由随口问了她几句家常,晓得郎二姑娘是郎郎中弟弟的女儿,十岁丧母,十四岁丧父,今年初满了孝才被郎郎中接到京里一起住着。
这越发奇了,哪有让个无父无母孤儿守在家乡给亡夫守满了孝才被大伯接到京里照顾的道理?曼娘心里疑惑但不好开口相问,见已到了花厅,也就请郎二姑娘往里面去。
郎二姑娘走到厅门口,转身喊了声陈奶奶,曼娘回头看她,那婆子已经道:“姑娘,陈奶奶今儿还有事忙呢,您啊,还是别打扰了。”说着那婆子就满面堆笑地看向曼娘:“陈奶奶,我们二姑娘进京日子浅,见了您这通身的气派,想多亲热是难免的。”
曼娘到这时候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无父无母的孤儿寄居在大伯家里,瞧这情形只怕郎太太也不是个慈爱的,连个得脸的下人都能不把她当回事,不由在心里叹气,想起昔日的叶宁真来,只是叶宁真还敢很闹了几回,而这姑娘从没有半点风声出来,只怕是个温柔和顺性子,不由对婆子道:“郎二姑娘温柔和顺,郎太太教导有方。”
这婆子是郎太太身边的得意人,应酬也自有一套,已经笑嘻嘻道:“能讨了陈奶奶的喜欢,是我们姑娘的福气,陈奶奶今儿是主人家,还请去忙。”果然是个不好相与的人,曼娘见郎二姑娘已经走进花厅,也只得微微一笑:“你这样伶俐,难怪郎太太喜欢你,一刻也离不得你。”
这婆子面上恭敬话里也是滴水不漏:“全是太太宽厚待人。”说着已到宴席大厅,这一搅曼娘连衣衫都没换成,走进去时见郎太太也走出厅里,曼娘停下脚步道:“郎太太想是也有些热了?虽已十月,厅里人多,难免有些闷热。”
郎太太含糊答了才对曼娘道:“见到陈奶奶还有件事想求陈奶奶呢,我家女儿定亲已久,下月初八就出阁了,还想请陈奶奶去给我家女儿开脸上头呢。”说来同朝为官,和郎家虽没那么亲密,也是有来往的,平常曼娘说不定会应,但今日瞧了郎二姑娘,本能曼娘就不想和郎家多来往,只淡淡一笑:“我娘去的早,论理是不能做这样事的,只是大嫂一时寻不到人,才抓了我的差,这是一家子,我自然不能推辞,可别人家就不能了。”
郎太太满脸地失望,但又不能强求,又说两句也就往外去,曼娘隔了窗,果然看见郎太太径直去和那婆子见了,又交头接耳不晓得说些什么,不由在心里微微一叹,这主意,只怕还是那丫鬟想出来的,而不是郎二姑娘。
撤了席已是掌灯时候,送完宾客曼娘觉得腰都是酸的,明儿新娘子还要会亲,家里人还要帮忙,曼娘她们也就不回去,在这边安歇。帮着徐大奶奶料理了些,徐大奶奶也就请各位姑奶奶先回去歇着。
曼娘和几位徐家小姐们结伴回到客房,各自又说几句,也就归房安歇。冬雪迎上来,说陈铭远已服侍陈大太太回去,谨慎哥俩也安置在外院客房。曼娘见睐姐儿睡在床上,已睡的不知东南西北,让冬雪打了洗脸水来,搅了手巾给女儿擦脸,睐姐儿这才睁开眼,看见自己的娘,爱娇地叫声娘,伸手去搂曼娘的脖子:“娘,您瞧,这是表姐给我的琉璃镯子,好看吗?”
曼娘看向女儿手腕,见她腕上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