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人多次到医院交涉,医院不得不同意免费为祥贵重新做手术。
祥贵再次被推进手术室,家人的心再一次承受巨大的煎熬。
守在手术室门外的刘奶奶不住的落泪,这个历尽千辛万苦迈着“三寸金莲”从山东济南步行来到东北鹤城刚强的女性;在路上没掉一滴眼泪。可看到晚辈受到伤害,心里却变得异常脆弱,也是因为觉得没有照顾好没妈的孩子,心里感到内疚。保久胡同的邻居们劝她这是意外,可是她老是自责。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孩子的妈妈。
刘爷爷安慰着刘奶奶:“不要担心,这次手术一定会成功的。这次手术的大夫是专家不会有问题”他也是在安慰着自己。
刘叔眉毛紧锁;在手术室外面走廊里来回踱步,心里焦躁不安。他想起了刘婶去世前的一幕幕情景,悲哀再次涌上心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医院手术出现医疗事故,医院不得不把挨批斗的专家召回。
手术室的门终于开了,祥贵被推了出来,他安静的睡在担架床上,麻醉药劲还没过去。医生尽力了,手术还算成功,手保住了。大家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这次医疗事故,给祥贵造成终身遗憾,由于部分血管坏死,祥贵的这只手再也没有长大。两只手,一只大,一只小手,这只小手活动不能自如,不能象健全人一样工作。
三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不能老是让奶奶照顾;如今孩子出了事;更应该找个帮手。这次刘爷爷亲自和儿子谈话,他希望儿子再娶个媳妇,帮帮日夜辛苦劳累的母亲。希望儿子有个完整的家。
刘叔不肯相亲是因为他忘不了刘婶的音容笑貌,还没有从失去刘婶的阴影中走出来。现在不得不面对现实,刘叔犹豫多日。终于决定相亲了。也许是因为“身在异乡为异客”,感到还是找个同乡更妥帖,象柳大爷一样,决定回关里家山东济南找一知己。
新年刚过,刘叔踏上了回关里家的火车。刘叔是刘爷爷带他一起去的;刘爷爷要做参谋。刘叔会带回什么样的新娘呢?
作者题外话:这是一部反映平民百姓生活的故事。没有乱爱、没有暴力。书中详细描写百姓生活点滴,教你如何点炉子、做苞米面粥、贴大饼子、织毛衣、搓麻绳······
第十四章 美丽新娘
二十天之后;刘叔带回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这位姑娘名叫郝淑娴;出身于山东省济南市普通市民家庭; 父亲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母亲操持家务。 与他人不同的是,郝淑娴和刘叔一样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独生子女。
郝淑娴二十芳龄;初中毕业。皮肤白净,身材修长,梳一齐耳短发,象柳树叶一样的眉毛、眼睛不大双眼皮、高鼻梁、厚实的嘴巴、下额有一颗美人痣,当然还有山东人的特征:颧骨略高。她比死去刘婶身材高一些;长相和气质与刘婶十分相似。郝淑娴比刘婶更漂亮、更年轻,只是刘婶比她更成熟一些。 三天之后,刘叔和郝淑娴举行了热闹的婚礼。刘叔有了完整的家。保久胡同里又有一位继母走进家门。胡同里的孩子继续称郝淑娴为“刘婶”。大家都企盼刘家娶到的能是一位好媳妇,象去世的刘婶一样,失去母亲的孩子找到一位善良的好母亲,盼望小可心快快乐乐的、健健康康的成长。
刘可心一出生就因医院误诊失去了母亲。幸运的是王奶奶的大女儿,孩子们的云姑刚刚生下女儿彩霞不久,她奶水好的出奇,足够两个孩子吃的。小可心和彩霞同吃云姑的奶水。
两个孩子同时长大;现在她们已经八、九个月了都很健康。彩霞去了妈妈单位的托儿所,小可心由奶奶照看。现在小可心不再吃大姑的奶水了,早已能吃饭了,再填补点牛奶,营养足够了。小可心长的很结实,能够到处乱爬了。
婚后,新刘婶看上去知书达理,勤快善良,对丈夫前妻的孩子照顾有加,对公公婆婆孝敬有余。
现在刘家日常生活及照顾孩子基本由郝淑娴和刘奶奶两个人承担,家里井井有条。胡同的人们都在担心郝淑娴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对小可心造成伤害。
刘叔和郝淑娴的婚礼春梅也来参加了,顺路借机看看妹妹春雪。这段时间春梅没有经常回来,看到继母对春雪照顾的很好,也就放心了,最近发现自己有喜了,浑身懒懒的,加上政治运动,不太安定,很少出门。
柳春梅回到家里;柳娘李翠莲很热情;知道春梅也怀孕了;心里不是滋味;丈夫前妻的女儿和自己前后几个月怀孕;子一辈和孙一辈同龄;自己的脸面不太光彩;有什么办法呢?心里不高兴又不能表现出来。同龄母女俩终于有了共同语言,第一次象姐妹一样,相互交流感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五章 姐姐待产
春梅妊辰没有什么反应,不象李翠莲那样强烈,寝食难安;只是胃口特别好。婆婆特别照顾她,下班回到家后,什么活都不让她干;姜自强也宝贝似的爱护她。家里的细粮、好吃的都留给她一个人吃。春梅不好意思,婆婆笑着说:你可不能饿着我孙子,把我孙子饿坏了我可饶不了你,都吃了,一点不能剩。
听了春梅的话李翠莲直抱怨,柳大爷对她不够关心,家里的活什么都得干,洗衣做饭,照顾春雪,加上强烈的妊辰反应,非常辛苦。春梅又能说什么呢,春梅只好开玩笑说:我命好。
春梅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妹妹春雪了,春雪越发变得可爱了。个子长高了,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水灵灵的。大冷的天总在外面玩,小脸冻得象红苹果似的,红红的脸蛋、红红的小嘴唇,就象化妆了,好看极了。春雪看到姐姐特别高兴,在刘叔的婚礼上,刘家送给她的葵花瓜子,她抓起一把就往姐姐手里塞,送给她的喜糖她扒开一颗硬往姐姐的嘴里送,还嚷嚷“好甜,姐姐吃吧。”
孩子们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了。可以穿新衣,吃最好吃的东西;还可以点灯笼、放鞭炮,总之那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了。文化大革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终于来到了。
三十晚上,吃过饭,天刚黑,春雪就嚷嚷着穿新衣,点灯笼、放鞭炮。新衣没穿好,胡同里一群孩子就来找春雪来玩了。他们每人手里都提个小灯笼。小灯笼是自家做的,下面是蜡台,蜡台上面插着蜡烛,再用玻璃罩罩上。玻璃罩有四角的,也有六角、八角的,罩子上面都留有空气流通口,防止蜡烛熄灭。柳娘看到小朋友都来了,急忙帮春雪穿好新衣服,柳大爷点好灯笼。春雪高兴的出去玩了。
柳娘和柳大爷围在桌前包饺子。孩子们在外面燃放爆竹。一颗“二踢脚”,“叮”、“哐”爆炸了;柳娘吓了一跳,她的心在“怦、怦”的跳,她觉得小宝宝在肚里踢她。鞭炮不停的在响,小宝宝在肚里不停的在踢,她感到肚子有点疼,等到零时,全城都在鞭炮声中。她肚子更疼了,柳大爷有经验说:
“快生了,去医院吧。这个孩子不知是不是个带把的?”
柳娘捂着肚子说:“还有一星期才到预产期呢。不会生吧?”
柳大爷说:你是头胎,你不懂,生小孩没有那么准的,一般男孩子淘气好动,爱提前。女孩子文静不爱动一般会超期。”
柳娘说:“大伙都说我怀的是女孩儿,我看不会生,是鞭炮吓的一会就好了。大过年的医院不一定有人,要不天亮再说吧?”
柳大爷考虑一会儿说:“也行,出了胡同口就是医院,也不会耽误什么事,赶紧睡觉吧。”
柳娘仰卧在炕上,睡不着觉。外面还在稀稀拉拉的放着鞭炮,她没有一丝睡意,心里忐忑不安。她知道柳大爷是那么喜欢男孩子,自己生个女孩可怎么办呢?她盘算着生个女儿该怎么样应对柳大爷。
鞭炮声渐渐的停了,柳娘的肚子也不疼了。她稀里糊涂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她梦到自己抱着一个小女孩儿在大街上看热闹;有许多穿黄色军装戴着红袖标的红卫兵;押着几个戴高帽的人走过去了;这时整个天空变成金红色;又有几位红卫兵打着“祖国江山一片红”的横幅,从眼前走过。最后面的是燃放鞭炮的红卫兵庆祝胜利。
正月初一早晨; 柳大爷先起来了;他想让柳娘多睡一会。煮好饺子;端到桌子上;正准备叫柳娘和春雪起来吃饭,忽然邻居家放起了鞭炮, 柳娘被惊醒了。这里的风俗是正月初一早饭前要放鞭炮的,崩掉一年的晦气。谁家鞭炮一响,就知道是谁家开饭了。一家接一家的鞭炮响了。
柳娘又被吓着了。她的心剧烈跳动;肚里的孩子又开始踢她; 肚子又疼了,额头上冒出了汗,她感到浑身懒懒的;四肢乏力。
柳大爷见了:“是不是肚子又疼了? 赶快起来吃饭; 吃完了就上医院。”
柳娘吃了几口,就疼的吃不下去了。柳大爷搀扶着柳娘去了医院。真是幸运正月初一妇产科有人值班并且是专家值班。 经过专家检查,孩子就要生了,柳娘被送进“待产室”。柳大爷在外面等候。
一会走出一位护士问:“谁是家属?”“我是。”柳大爷赶紧过来说。
“快生了,把孩子用的东西拿来。”护士说。
柳大爷一拍脑门:“我的妈呀;怎么忘带了,没关系俺家离的近我马上回去取去。”柳大爷心里埋怨自己,马上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的人了,竟把这事忘了。翠莲早就把孩子的小棉被、小毯子、小衣裳、甚至连鞋都准备好了。
他匆匆忙忙跑回家。这时小春雪正在门口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着呢。原来,柳大爷和柳娘走时忘了春雪,春雪从炕起来就去了胡同的公共厕所,人多排队,回来时家里没人了。早饭还没吃呢。柳大爷赶紧把春雪哄好托付给邻居照看。
他拿起婴儿用品跑回了医院,远远的他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孩子已经降生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