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倾国之乱世小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可倾国之乱世小花-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耶律隆见小花目有泪光,心中一痛,忙将小花紧紧搂在怀里,连声道:“小花,你可是生气啦?我一颗心放在何处,难道你还不知?唉,你放心,我从来不以功名富贵为念,我只是怕你嫁给了我,心中委屈。”
    小花含泪不语,将头低低埋在耶律隆的胸中,竟嚎啕大哭起来,耶律隆吓了一跳,赶紧摇了小花的肩膀,急道:“小花,你,你…我,我是不是又说错了什么?”
    小花摇了摇头,低声泣道:“隆哥哥,若不是为了我,凭你的才智谋略,自是可以重回大辽,将原本属于你的皇位夺了回来;若不是为了我,以你的武功医术,也可以逍遥江湖,名震天下;若不是为了我,就你的才貌品格,又有何人敢轻贱于你,视你为攀龙附凤之人。隆哥哥,小花心中好痛,小花何尝委屈过,倒是隆哥哥为我受尽了委屈。我,我果然只是你的包袱…”
    耶律隆听了,忙笑道:“小花,原来你是难受这个。你哪里是包袱,分明是我心头的宝贝。只要你心中有我,为你死了我也愿意,又何况这些虚名浮利。罢,都是我不好,无端惹你伤心。我给娘子陪个不是,还请娘子宽恕我这一回吧。”
    小花见耶律隆起身对自己连连鞠躬不已,不由破涕为笑。耶律隆见了,拍手笑道:“既笑了,就不许再哭了,我见了你的眼泪,浑身就软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你以后可不准动不动就用这招来制我。”
    小花嘟了小嘴,别过了脸去,耶律隆一笑,从身后轻轻搂住了她。两个人互相依偎在一起,望着闪烁的烛火,心中无限话儿,却是默然而坐,忽听雨点轻轻打在舱棚上,竟似窗外正淅淅沥沥下起了一场冬日夜雨。
    耶律隆见烛火被舱壁透过的寒风吹得摇曳不定,小花的一双小手已是微微发凉,忙起身用油纸将缝隙一一遮挡了起来,回头却见小花将烛芯剪断了一些,又添了些灯油,不由笑道:“小花,天已不早了,还是早些睡吧。”
    小花轻声道:“隆哥哥,我睡不着,你陪陪我,可好?”
    耶律隆轻轻一叹:“我也是如此,不如我守着你,说一晚的话儿如何?”
    两人相视一笑,将头抵靠在一起,只是软语轻言,喃喃不休。却见那舱中灯火在寒江之上,风雨飘摇间,忽明忽暗,隐隐透出一点暖意,闪闪直到夜深。
    第二日晌午,方君论急急赶回了军中,还未踏上甲板,已连声高叫道:“隆将军,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耶律隆正站在船头遥望宋军动向,听了此言,赶忙迎上前问道:“夫子,何事慌张?”
    只见方君论气喘吁吁地说道:“隆将军,我打探了一夜,方从一个大宋商人的口中得知,宋军收购皮革居然是为了搭建浮桥。如今宋人的步兵已经进驻池州附近,十几万大军加上征来的民夫,日日夜夜只是不停赶工。听闻赵匡胤已经下了死令,务必要在一个月内搭成浮桥,江北皮革供不应求,所以宋人才来到江南大肆抢购。”
    小花听见方君论回来,早从舱中奔了出来,听了夫子的话,不由奇道:“宋人居然要在这茫茫大江之上搭建浮桥,夫子认为他们能有几分把握?”
    方君论顿足道:“宋人之中能工巧匠不少,当年我游学汴京,便见五业兴旺,常有匠人们出奇制胜,有许多新鲜玩意竟是闻所未闻。我记得曾见有匠人将泥土刻成一个个字来,随意组合之后,什么书都能印得出来,又方便又快捷。这浮桥也未必就不能成功。将一个个小皮筏子紧紧连在一起,若能克服江中水流冲撞,将桥身稳住,步兵就能通过浮桥迅速过江,杀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况且浮桥可以移动,长江之上到处可用,却是防不胜防。”
    耶律隆大叫一声:“果然妙计,也亏宋人怎么想得出来。来人,即刻传令军中,命水军严守江道,所有商船逐一检查,绝不能让江南的皮革运到江北,若有违令者,斩无赦。”
    方君论听了,摇了摇头,叹道:“隆将军,此法只怕行不通。商人逐利,如今暴利之下,提着脑袋也有人干。”
    耶律隆蹙眉道:“夫子,那你又有何高见?如今事态紧急,唯有此举能暂缓宋军的造桥进度,我们方有时间寻求破敌之策。唉,还望商人们以国家为重,不要做出那等鼠目寸光、自毁长城的事来。”
    方君论长长叹了口气,半响也不言语,小花一旁见了,忙对耶律隆说道:“隆哥哥,事不宜迟,你还是赶紧下令吧。无论商人们肯不肯,总能阻挡一部分皮革流入江北。不仅如此,我想那宋人搭建浮桥,所需物料绝对不限于皮革一项,恐怕还要好好打探清楚,一并禁了才好。”
    (大宋攻唐的确用的是浮桥,只是我也没有见过,游戏文字,姑妄言之,姑且听之,且勿考究,嘻嘻)





    第十卷 东风不与 7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8…12 7:17:51 本章字数:4489

    方君论苦笑了一声,叹道:“小花所言有理,无论禁不禁得了,也只能一试。若实在不行,我便以方家的名义先将这批货物收购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落到宋人手里。”
    耶律隆点点头,正要召集军中将领们前来议事,忽听岸上有兵士鼓声来报,耶律隆站在船头一看,原来是一队打着皇旗的唐兵匆匆向大堤边奔了过来,当头一位公公,刚刚在岸边立定,便远远地对着江中尖声高叫道:“沈将军,圣上有旨,请沈将军速速下船接旨。“
    耶律隆与小花、方君论对望了一眼,三人心中都暗暗有些纳罕,脚下不敢迟疑,忙放了小舟入江,来到岸边,俯身跪倒在地。只见那公公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展开一个黄色的卷轴,尖声唱道:“皇上有旨,龙虎将军沈隆与天德都虞侯方君论克敌有功,阻宋军于江北,朕心甚慰,特嘉封沈将军为御敌大都督,官阶一品,赏黄金万两,执掌铜陵水师;进封方君论为威德大将军,赏黄金千两,协助沈将军御敌。钦此。”
    耶律隆等人听了,赶忙领旨谢恩,只见那公公对三人笑眯眯道:“恭喜沈将军,恭喜方大人,皇上听说峡口寨大捷,龙颜大悦。所有有功人等俱有封赏,朱令赟朱将军也被万岁爷当面封了个神卫军都虞侯,如今已去湖口赴任去了,就连宫中也讨了个彩头,奴才们都得了些赏银。皇后娘娘还下了懿旨,说司徒小姐不论有何等吩咐,各地官员务必照办,一概不得推脱。”
    耶律隆听了,微微蹙了眉头,问道:“这位公公,皇上命我执掌铜陵水师,不知郑彦华郑大人又作何安排。”
    那公公笑道:“沈将军,郑大人久在军中,皇上仍命他协助将军共御宋兵。司空大人也说了,军中诸位将军仍留守原位,待击退宋兵,再来论功行赏。”
    耶律隆长叹一声,半日也不言语,方君论见了,赶紧将公公引到一旁,笑道:“公公一路辛苦,本官略备了些薄礼,军中万事简陋,还请公公先用些粗茶淡饭,再回京复旨去吧。”那公公喜不自禁,连声称谢,便有几个兵士引他自去了。
    小花见耶律隆凝眉不展,上前轻轻拉了他的衣袖,问道:“隆哥哥,皇上特来嘉赏你和夫子,却又是为何事烦恼?”
    耶律隆望了小花一眼,垂头叹了口气,说道:“小花,皇上如此安排,恐怕是大大的不妥。皇上让我执掌铜陵水师,司空大人却要各将留守原位,分明就是有意将我架空,军中并无实权。此次郑大人协助我与夫子守江,却无功反降,他又如何肯善罢甘休。也不知道是何人出的主意,早知如此,不如我亲自跑一趟,去金陵面见圣上。”
    方君论一旁听了,也是摇头一叹:“隆将军,既已如此,多想也是无用。只是朱令贇本乃郑大人麾下,这湖口大军却是在皇甫将军统辖之内,如此调动倒也匪夷所思。”
    耶律隆叹道:“朱将军为人虽然刚猛正直,只是有时候做事欠缺考虑,不能以大局为重。如此一来,只怕会加深军中两派之间的矛盾。唉,大敌当前,如全军不能上下一心,南唐真是危在旦夕。”
    小花听了,皱眉想了想,说道:“隆哥哥,不如我回一趟金陵,把这些事情当面禀奏给皇上知道,请皇上收回成命,重新考虑一下吧。”
    耶律隆和方君论听了,却是双双大笑起来,只听方君论说道:“小花,你真是越来越孩子气!皇上又岂会不知皇甫将军与司空大人面和心不合,只是久已如此,如今兵临城下,无可奈何而已。这次封赏,难免不是那左右折中,互相妥协的结果。就算你去了,又能让皇上如何去做。”
    小花嘟嘴道:“隆哥哥,依你们所言,竟是无法可想不成?”
    耶律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是那耶律贤和赵匡胤,必定不会让臣子们如此坐大,骄横跋扈。只是皇上心肠柔软,虽然也能算是一个好皇上,却不是圣主明君了。”
    小花吐了吐舌头,低声笑道:“隆哥哥,你居然敢褒贬皇上,小心被人告你一个大不敬的罪名。我二姐姐最爱我皇姐夫,这次我可替你求不了情。”
    耶律隆微微一笑,又轻轻一叹,说道:“也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如今也只能尽力而为。夫子,既然宋军已进驻池州,我们也不必在这里和他们死耗。让水军缓行,我们带着步兵先行前往池州准备迎敌。只是这江南物资北运之事,恐怕还需要和诸将好好商议一下。”
    方君论点了点头,和耶律隆两个召集了军中将领,回舱中议事去了。小花见了,一个人独自来到江边,望着江水呆呆出神,左思右想,却怎么也想不出宋军会用何等法子能在这浩荡江水之上搭起一架长约五里的浮桥来。正闷坐无聊,忽见一条全身乌黑的蜈蚣从乱石的缝隙中一穿而过,急急想攀上江边的一株枯藤。
    小花见那蜈蚣浑身乌黑,唯有头甲泛红,知是有着剧毒,心中不由大喜过望,正想上前把它捉住,却见那蜈蚣似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