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4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一首《登乌龙山》,有“黑龙之精钟女武,祸胎于周易唐王”一联。由此看来,武则天因梦龙出生的传说是很有社会文化背景的。

    这样,就给郭沫若误解,他以为武则天是生在四川利州。他说:“武后的父亲曾在利州做过都督,武后即生于广元县。今广元县犹有武后生处,曰则天乡,有寺曰皇泽持,寺内有武后石刻像。”'郭沫若:《武则天》剧本文解。'

    “文革”前,对武则天的研究较少,关于武则天出生地尚未搞清。如吴晗先生曾著文论此问题,先生不同意郭老的说法,根据是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而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是贞观五年的事,“这时武则天已经八岁了。在此之前,贞观六年任利州都督的是李寿和李孝常。如此说来,武则天不可能生在利州。”'吴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建设》第1期。'吴晗先生的认证是严肃认真的,“不可能生在利州”的观点是很对的。但是,武则天到底出生在哪里,即使是吴晗先生这位著名史学家,十分严肃认真的学家泰斗,也没给出个结论,只是不像郭沫若那般张冠李戴罢了。

    关于武则天在利州的传说,最为惊人的还是《大唐新语》的记述。那里记述的是唐初名满天下的术士袁天纲'袁天纲:或为袁天纲、袁天昰,此据《旧唐书》,卷191,《袁天纲传》。'为武士彟一家看相算命的故事,说的活灵活现,预示武则天是皇帝的相。

    中国封建时代漫长,这漫长的历史是充斥迷信色彩的历史,其影响深远,至今不泯。封建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信天命符咒,都把自己神化为“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皇帝如此说教,必然影响文化思想界,传播于社会各层面。一般的不说,汉唐几位有影响的皇帝,都把天命术谶推到高峰。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把“儒术”由董仲舒改成了“神述”而尊之,先秦儒家明言不信天命鬼神,西汉的“儒术”,说的中心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顺命”、“同类相动”各篇。'。西汉的儒林睢孟、京房、翼奉、李寻、谷永、刘向、夏侯胜等等,皆善言天命、阴阳、鬼神。汉武帝一生诚信天命,追求长生不老,致死方休,那是少有历史知识者尽人皆知的。

    东汉刘秀始,更把儒学发展为“谶纬之学”。该学说伪托神灵预言,预告吉凶祸福。光武帝刘秀把施政、用人、兴废等一任于谶语,确定谶纬神学的统治地位'《后汉书?光武帝纪》。'。班固根据汉章帝王主持的白虎观群儒会议的议论,整理成《白虎通》一书,更进一步把谶纬学说经典化'《白虎通?三纲六纪》。'。后来道教兴起,符水、首过、炼丹、学道等,在统治阶级中极为盛行。

    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在打天下时都没读几句书,靠着关陇门阀的显赫出身和天命论行事。李渊热衷于迷信,据传他起兵反隋,号白眉禅师,智隔以谶语说服他;武士彟也曾告诉李渊:他梦见李渊乘龙在天际飞腾,劝他起兵反隋,这就是《旧唐书?武士彟传》中说的“士彟尝阴劝高祖举兵,自进兵书及符瑞”。李渊虽告诫他“勿多言”,怕过早泄露而惹祸,但是武士彟“飞龙”的说法却飞传开去,不失为起兵的舆论之一,如长安万年县法曹武城孙在武德元年表奏“隋以恶闻其过亡天下,陛下龙飞晋阳,远近响应,未期年而登帝位”'《资治通鉴》,卷185,“唐纪一”。'。

    太宗皇帝一代明君,同样崇信谶术,虽在口头上宣称“朕对佛道,无意尊奉”,实际上却一直养着方士,文具盒了们炼制“金石”之药而服用'《唐会要?医术》,卷第1522页。'。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一个天竺方士,自称年已200岁,是吐蕃向太宗献的俘虏。太宗让他练制长生不老丹药,服用后得了痢疾,止不住下泻,一个多月就泻死了(二十三年三月服药患痢疾,五月死去)'郑英德:《唐太宗本传》、“服丹暴亡”。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贞观初年,袁天纲、李淳风是极为有名的星相家,上起帝王,下至百官,无不希望得二位看相观命,直把二人视为神仙。《旧唐书》有袁天纲传,列举大量事例,盛赞他看相不应验,准确如神。

    《大唐新语》记载,武士彟初任利州都督时,袁天纲从成都奉唐太宗的诏命进京,途经利州。武士认为机会难得,就请他到自己的府中,给家人们相面。平民百姓是请不到这位闻名遐尔的星相大师的,武士彟是个地方封疆大员,袁天纲也欣然入府。

    袁天纲首先为杨氏看相,说:“夫人骨相非凡,一定生有贵子,可请公子小姐出来一看。”此时杨氏尚未生子,一听“生贵子”,顿时笑逐颜开。武士彟令前妻相里氏所生二子元庆及元爽让袁天纲观看,袁说:“此二子贵可做到刺史,堪为保家之主。”他又端详了杨氏所生长女说:“此女亦大贵之相,但也会不利之事。”

    武士彟听了虽然很高兴,但他总认为难免奉承,不大为意。此时,年方四岁多的武则天也由乳母领着站到袁天纲面前。当时武则天身着男孩服装,袁天纲看了半天不说话,突然大惊道:“这个郎君神采爽澈,将来实不可测”他提出让武则天走上几步,再抬头目示袁天纲,他寻思半晌才说:“此子龙睛凤顶,贵之极也”他又围绕武则天转了一圈,前后端详一会,摇着头表示不敢相信,似自言自语:“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当为天下之主的”'《旧唐书》,卷191,《袁天纲传》,与《大唐新语》所记相同。'

    袁天纲为武则天相面之说,盛传于唐宗时代,古籍经典亦多采用,笔记、杂述更绘声绘色。但是,不要说当今世界,即使是以世间政事为观察目标的中国儒家,上起孔孟,下至曾国藩也不相信天命鬼神,对神秘莫测的相术更是作为邪说。袁天纲其人其事记在所谓的“正史”之上,也是封建迷信时代的反映,不足为信征。相面者胆子再大,也不敢说谁能当皇帝,那是要被杀头的;何况,武则天之前就没有一个女皇帝,袁天纲能相出武则天是未来的女皇帝,那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即使他真的看出了武士彟的女儿将来是个女皇帝,他袁天纲也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所以,这些记述是武则天做了女皇之后,人们附会编造而已。

    史书接着记述,武士彟听后吓得心惊肉跳,叮嘱全家,谁也不许向外泄露。又说武士彟从此却对女儿另眼相看,即使不能把她培养成个女皇帝,也要把她培养成个女豪杰,培养成母仪天下的皇后。武则天之母杨氏出身贵族,文才、书法都很优秀。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武则天多才多艺。她天性聪颖,性情活泼,爱好广泛。她对诗、文、书法、音乐、绘画兴趣都很大;同时喜爱骑射,父亲是武官,骑射是常务,习练条件很充分。

    武则天有多种诗文见诸史册,收入《金唐诗》的四十多首。文集有《臣轨》《金轮集》《垂拱集》等。书法真草兼备,韵味十足,自成一体。音乐天赋很高,入宫后写了很多祭祀配曲和歌词。她的骑术尤其高超,幼时多穿男装,喜爱烈马。这些技艺,都和少年的家庭教育有关。

    她的求知欲和她奇心也极其强烈,几岁时喜欢坐在父亲的膝上,摆弄父亲的官服,同父亲一起看文件、看着父亲写奏疏,询问着父亲。父亲很受这个天真聪明的女儿,总是耐心的解释。武则天接受教育早,懂事也早,七八岁就爱听宫中、朝中的事情,尤其爱听父亲随高祖、太宗打天下的事,她总是认真地听,有时很激动,犹如身临其境。父亲的讲述,让她对唐太宗产生了崇敬感,慢慢的成了她心中的偶像。后来她辅佐高宗和对儿子的要求,总以太宗为楷模,希望他们都能像太宗那样治国爱民、威服四方、驾驭百官。她自己做了女皇,也尽量以太宗为模范,做一个流芳后世的明君。

    贞观五年(631年),唐朝官制改革,地方部督被裁撤并,仅留四个都督府,利州都督被裁,武士彟被调往荆州都督。荆州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要区,物产富饶,人才荟萃。武则天随父在荆州度过四年。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病逝,武士彟心情很悲伤,使哮喘痼病恶化,终至呕血而死。父亲去世明,武则天年仅十一岁。

    武士彟死后,唐太宗追赐礼部尚书,赐谥“定”,命葬家乡文水,委派并州大都督李勣护葬。

    武士彟官至唐初四大都督之一,算是地方大员了。但由于他是寒门出身,德行才干也确属平平,所以终生未得进入朝廷中枢。太宗比较知人善任,但又受门户影响,对武士彟既未重用,也未贬抑,“定”谥足以认为他是一位忠心,实干、稳沉的老臣。对太宗来说,武士彟仅是一匹上不得战场的驽马'《唐会要?谥法上》,卷第1459页。'。

    如今,这匹驽马也慢慢走到了路的尽头。大唐似乎走向顶端了,人世也似乎没多大变化,但对武家来说,却如遇上天崩地解。如果武氏是豪门地主,必然享受宗族荫封,官爵世袭。而出身低微之家,为官者是家庭的梁柱,梁柱一倒,一家人便由官属变成平民百姓。妻子儿女再无依靠和庇护。武则天一家就是如此,武士彟一死,家里余下寡母**,两个儿子元庆和元爽是前妻相里氏所生,同后母及其所生姐妹不能一心向待,家庭也立即产生了危机。

    从荆州至山西文水,相去数千里,武氏一家扶柩北人,走了一月有余。武士彟下葬后,李勣一去不再过问,州县官见武氏一门再无可依恃,也不再登门问顾,武家由显赫的半军之家,一下子萧如九秋。

    抱着悲苦的心境,武则天幼小的心灵,开始认识社会。

    武则天自幼生活在父亲的府中,虽然四岁时也曾由长安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