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然后转让出去,整个石城区城市建设可以就是无源之水,最起码也要延缓许多。
正是因为从两个新区第一期发展上掘到了第一桶金,才支撑起了城区几座大桥和城北新区和城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城区的城市风貌改造修缮所需的巨额资金,也才能支撑起城北新区二期乃至三期的基础设施先行一步,也才使得石城区城市建设上投入不至于像一个无底黑洞一样,而是有进有出良xìng循环,没有这第一桶金,全靠城投集团通过贷款来启动,是完全无法推动石城城市这样大规模的建设的。
但是,让江风有些担忧的是,在如今的石城区zhèng ;fǔ班子中,无论是区长章诚儒还是常务副区长顾云建,甚至是分管建设口的副区长张文康,都只看到了几个新区开发建设带来的美好一面,当然他们也感觉到了城市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石城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但是很多人或多或少甚至是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房价飞涨给普通市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带来的巨大冲击。
江风从最初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从城北新区和城东新区的规划到城南新区的二期扩展,他都敏锐的觉察到了石城城市的发展由于受到工业经济增速过快而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而这也从某一方面更推动了原本就不断上涨的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
土地价格的上涨无疑可以为zhèng ;fǔ带来丰厚的收益,土地出让金已经让很多城市的财政收入被冠之以土地财政这一称谓,少则百分之三四十,多则可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而石城由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税收增速很快,所以土地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还不算高,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在石城的税收中,江氏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因为江氏从成立之初开始,在石城区内已经累计投资将近一千亿了。甚至,整个石城开发区都是以江氏以及江州重工集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哪怕是后来进入石城开发区的那些公司厂家,也基本上都是江氏以及江州重工集团的上下游产业,可以说,这些公司厂家都是因为江氏以及江州重工集团落户这里而聚集过来的。
到了如今,江氏在石城区的产业,每年上缴给石城区的税收都是以十亿来计算的,这也是江氏在石城区乃至是江州市有着超然地位的根本原因。
至于江州重工集团,虽然它是zhōng ;yāng直属企业,但是它毕竟是在石城的地面上,企业职工也是生活在石城,它对石城的发展也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
虽然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xìng越来越高,但是城市发展给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服务行业也的确带来了巨大发展。(未完待续。)
第534章石城新貌
() 除了老城区外,城北新区、城东新区和河南新区也都逐渐走进了开发商们的视线,已经陆续有多家市内和国内的知名房地产商开始涉足石城,与区zhèng ;fǔ交涉要大规模开发这些区域的设想,这也给石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浓郁的现代sè彩。
因为区委区zhèng ;fǔ原来所在的西山片区因为地形的阻碍,已经没有了发展的潜力,为了推动城市的发展,石城区里也在考虑将区里边的行政职能部门向城北转移,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的潜力最大。
按照王锡绶和章诚儒的想法是要将主要行政职能部门迁移到城北,而将区里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保留在老城区的西山片区,这样既可以腾出大量黄金地段的优质土地,出让获取巨大收益,同时又能够保持老城区居民的办事方便。
不过在区里主要行政职能部门迁移到哪个区域的问题上,王锡绶和章诚儒意见略有些不同,按照章诚儒的想法,区里边四大班子和主要职能部门可以考虑搬迁到城北新区二期范围内,这样既可以贴近河畔,又可以促进城北新区二期开发。
但是王锡绶却不太赞同这一点,在他看来,随着三叉河上两座大桥的动工,可以预料两三年内城北新区二期就要繁荣起来,根本不需要行政部门带动,临河和夹在两座大桥之间就是天然优势,大量行政职能部门迁移到这一区域,要不了两年又要变成和保留在老城区的结果一样,占据着黄金口岸,着实可惜。
按照王锡绶的想法,区里四大班子和行政职能部门要搬迁到的地方就是要在目前看来相对偏远,甚至在很多人看来三五年乃至十年都难以发展过去的地方,只有具有相当超前的设想,你才能真正发挥行政职能部门带动的作用。
既然城市发展扩张的步伐不可避免,而区里边掌握着这样的行政资源,怎样最完美最合理最科学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资源来实现城市的规划发展的节奏,就是一门艺术了。
王锡绶在一个很小范围提出了要将区里四大班子和区里主要行政职能部门陆续搬迁到老人山以南的山脚下那一片区域,现在那一片区域还是紧邻着老人山的连绵浅丘,甚至连城北新区的第三期的最边缘道路堪堪划过这一区域,而且还要绕过老人山这一片占地达九平方公里被定为城市森林公园的区域。
章诚儒和区里边其他领导对于将区里四大班子和主要行政职能部门适当迁得远一些并无异议,实际上他们也意识到了如果将这些部门放在城北新区二期范围内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但是王锡绶这一步实在迈得太太,甚至超出了城北新区三期范围,现在那一片甚至只停留于一个设想,连道路也才开始刚刚在远景图上规划,如果按照目前石城城市发展的正常进度,只怕道路建设都需要放在2010年以后可能才会考虑向那一片延伸,根本谈不上开发这个进度上来。
但是王锡绶对这一点很坚持,在他看来,恰恰就是要利用区里边四大班子和行政职能部门的迁移来调整城市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区向东向北的发展速度,区里边主要部门迁移过去,就相当于为现在还是一片绵延浅丘的区域打下了一个楔子,插上了一面旗帜,可以引导城市发展向着那个方向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避免城市向南和向西南发展挤占南面和西南面的上好良田和菜蔬地。
如果一届党委zhèng ;fǔ不能有足够的超前意识,那就会给下一届留下相当多的后遗症和短板,这是王锡绶的看法。
王锡绶和章诚儒也分别找江风谈过这件事情,他们非常清楚江风在石城的巨大影响。江风虽然不是体制里面的人,但是可以说,江风的意见在石城区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区委区zhèng ;fǔ班子里面的任何一人,哪怕是已经去市里面担任专职副书记的前任石城区委书记万长龄在石城的影响力,都比不上江风这个圈外之人。
江风在知道两人的观点后,觉得王锡绶这个区委书记的眼界的确要远大一些。所以,江风这次没有支持与他的老岳父章诚儒。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记忆的先行者,江风更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石城作为他的家乡,也是他的根基所在,无论是从哪方面,他都希望这座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典范。
仲夏傍晚的河畔已经多了几分凉爽,老城区这边河岸是市区风貌整治建设的主要街区,这一线滨江沿线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整治修缮,已经焕然一新。
从册山河与三叉河汇流处可以看到截然迥异的两道水流在这里汇合,三叉河的水略显浑浊一些,而册山河的水则显得略淡,河岸平直,经过整修过的堤坝巍峨厚实,混凝土浇筑表面加上条石垒砌,阶梯直接通到河岸下的内堤围栏内,这已经成了石城河河畔的一道景观。
寻常水势只要不超过jǐng戒线,水流一般就贴着内堤栏杆下的一两米处,而遇到涨水期就有可能逼近栏杆,如果洪水水势太大则有可能将整个内堤全部漫过,那时候就主要依靠雄伟的外堤来发挥防洪作用了。
沿着河岸外堤就是秀丽如画的滨河公园,外堤整修之后,沿线乔木和灌木错落有致,结合着老城区固有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成为夏rì里市民们纳凉休闲的最好去处。
这不,从河畔走来,几乎每一个亭台中都是爆满,市民们坐在亭台水廊里可以坐观河岸风光,享受河风徐徐,摆上一局象棋围棋,或者兴致高一点,二胡扬琴长笛一凑齐,就能拉开一个小场子,引来观众无数。
距离河堤不远的小广场几乎每隔数百米便有一处,这里成为市民们健身棋歌的热闹所在,周围则是各种健身器材,市民们既可以随着那录音机里放着的土家苗族的民族歌曲翩翩起舞,也可以不受影响的在健身器材区自顾自的享受锻炼快感。
第535章偶闻
() 从老城区的整治修缮到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从一开始就把怎样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寻常需求这两样有机的结合起来。
城北新区有规划中的新文体中心,老城区这边也有规模不小、整修一新的老体育馆,事实上也不算老体育馆,因为这座体育馆建成至今也不过是两三年时间。
说起来,这座体育馆还是江风搞设计的第一个作品。当初,宗海成搞这个形象工程,想要赚取政绩,但是后来他却在江风的作用下倒台,这座体育馆的建设却没有就此停下,江风提供了建筑设计,然后由江氏建筑承建。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在2003年年中建成,距离现在也不过是三年时间。
看着眼前的滨河公园,江风不由得又想起了此时还在狱中的宗海成,这个曾经与他是生死仇敌的首任石城区委书记,因为宗洛瑶成为他的女人,两人的恩怨却是难以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