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拍卖背后的惊天迷案:掌眼(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价拍卖背后的惊天迷案:掌眼(全本)-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刚才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收古玩担风险,需要有一些鉴定古玩的眼光,收破烂却不用担风险。还有一个原因,你若是直接跟人说收古玩,别人的心一下子就会警觉起来,这种心情是很复杂的,担心古玩卖不出好价,担心自己的家底被外人摸透,甚至担心邻居们知道,还担心你不是好人,别人和你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远了许多,你愿意把事情搞成这样吗?”
  “当然不愿意……”
  “林浩的师傅何其庸,当年就是这样收破烂起家的,哼,那老小子……不说他了,去前边那户人家看看。”
  院门大敞。
  院子中间架着一席竹席,上面晾晒着咖啡色的老黄菜。
  冷涟停好摩托车,站在院门口朝里面喊道:“收破烂……废铜烂铁啤酒瓶子……”
  诱人的黄菜酸香味扑入冷涟的鼻中。
  又喊了一遍,堂屋正中间的竹帘撩开,走出来个高高胖胖的中年妇女。那妇女穿一件淡蓝色半袖,胸前的扣子扣不住,露着里面的白背心,赤脚踩着一双布鞋站在屋子门口,嘴里说道:“白酒瓶儿要不?是不是也不要?这几年白酒瓶子咋没人要了……”
  “……要,我们什么酒瓶子都要。”
  “那就好,好,我给你拿瓶子去。”妇女朝西屋走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蓝调歌手(5)
龙依依从外面进来,站在院子中间四处打量一圈后,径直走到屋檐下坐了下去。屋檐下有一排青石和青砖架起来的台阶,这在农村很常见,吃饭时一家人端着碗坐在台阶上一起吃,邻里的大婶拿着针线鞋垫来串门也坐在这台阶上,谁家的人缘好,谁家屋檐下的台阶坐的人就多,台阶就会被磨得光溜溜的像镜子一样。龙依依就坐在台阶的最西边。
  那妇女从西屋里提着五六个白酒瓶子出来,摆在了冷涟面前说:“你要早来几个月,还有几个啤酒瓶儿,前些日子去镇上赶集时,儿子顺手拿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卖掉了。这白酒瓶子咋收呀?多少钱一个?”
  “……五毛钱一个。”冷涟犹豫了一下说道,她想,白酒比啤酒贵,白酒瓶子也应该比啤酒瓶子贵。
  “五毛?”胖妇女有些不相信,别人收瓶子都是啤酒瓶子贵,白酒瓶子按废玻璃的价格论斤收,这姑娘咋白酒瓶子比啤酒瓶的价还高呢?
  胖妇女显然早就看出来冷涟是个大姑娘,只是觉得这女孩的脸坑坑洼洼的像刚被犁过的玉米地一样不说,还黑糊糊地透着蓝,这姑娘家的长成这样,难怪她只能收破烂。
  “是五毛吗?一个五毛还是这五六个瓶子总共五毛?”
  “一个瓶子五毛。”
  “……你可别赔了。”胖妇女似乎有些担心。
  “没事。大姐,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卖,废铜烂铁什么的,或是旧家具旧书画老早以前的瓷碗瓷罐子铜钱什么的。”冷涟把瓶子数了一遍后,掏出一叠零钱来抽出三元钱递给胖妇女说道。
  “刚刚纳好的新鞋垫我们也要,要是你的窗花剪得好,我们也要。”龙依依说道。
  胖妇女转过身去,这才看到屋檐下还坐着一个人,也是女人,一样的丑。
  “我窗花剪得不好,拿不出手,南边牛家庄的李婶子剪得才叫好。铜钱?我记得家里有些铜钱来着。我去找找。”
  胖妇女进了堂屋,不大一会儿,提了一串铜钱出来。冷涟凑了过去,接过铜钱坐在屋檐下,拨弄翻看着一串铜钱,约有二三十个,都是些康熙乾隆时期的铜钱,夹杂着几枚嘉庆光绪时期的铜钱。
  没等冷涟开口,龙依依说道:“大姐,我们跑了一路,口渴得要命,能不能讨碗水喝?”
  “瞧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喝一碗水还商量?我去给你们倒水去。”胖妇女笑着站起来,朝东屋的厨房走去。龙依依从冷涟手中拿过了铜钱提在手中,漫不经心地拨弄着。
  胖妇女提着暖水瓶拿着两个杯子从厨房出来,把杯子放在台阶上倒满了水,龙依依站起来把铜钱递给胖妇女说:“这些个铜钱不值钱,论废铜卖又可惜,你还是收起来吧。”
  胖妇女接过铜钱,随手放在窗台上说:“我家男人在外面打工,听说过也见过专门收铜钱的,回来后还专门提着铜钱坐车去了趟市里,转了半天才找到收铜钱的地方,人家看过后说两个一块钱,我家男人舍不得卖,又提了回来,被邻居撞见笑话他是财迷,想钱想疯了,我们这村子里哪家都有几串铜钱,不值钱,留着压门帘压屋梁还差不多。”
  坐了一会儿,闲聊几句后,水不烫了,龙依依端起水杯几口喝完后,站起来跟那胖妇女告辞。胖妇女也站了起来,跟在龙依依和冷涟的身后,把她俩送到了院子门口。
  冷涟拎着酒瓶放进篓子里码放好,掏出钥匙正要往摩托车上骑,龙依依却转身跟那胖妇女说道:“大姐,那串铜钱呢?”

第三章 蓝调歌手(6)
胖妇女一愣,回头望了望窗台说:“还在院子里呢。”
  “那串铜钱我要了,一个五元钱。”
  三个人又返回了院子,提起铜钱来数着有多少个。数完后又一算,差十五元钱不到二百元。
  龙依依又说:“大姐,我给你二百元,你拿张纸给我包些竹席上晒的老黄菜,还有,这个砖头也给我,坐着舒服。”龙依依指着刚才一直坐着的台阶最西边一块又像石头又像砖头的东西。
  “行……”这串铜钱老公搭了七八元的车费人家才给一元两个,忽然间有人肯出到二百元,胖妇女高兴坏了,欢喜地答应着,进屋找了个塑料袋出来递给冷涟,让她张着塑料袋站在竹席前,大把大把地往袋子里装老黄菜。
  看到龙依依抱着刚才坐过的那东西走了过来,冷涟忍不住问道:“大姐,这砖头哪儿来的?”
  胖女人填满了老黄菜,按了按,又捧了两把老黄菜放进去说:“盖房子时,屋后边捡来的。”把袋口扎了起来后又说,“黄菜还没干透,回去再摊开晒几天。”
  冷涟答应着,伸手从兜里掏出钱来,数了一遍,却只有几十块,这才想起来龙依依只给了自己不到一百元的零钱。转头刚要跟龙依依要钱,却不见了她的身影,走到院门口,看到龙依依坐在摩托车上,手里拿着两张一百元的钞票冲着自己晃悠。
  冷涟接过钱递给了胖妇女,把手里的老黄菜放在了龙依依的篓子里,又把那一串铜钱扔进了自己摩托车后的篓子里,也跟胖妇女打招呼告别后,骑上摩托车跟在龙依依后面离去。
  龙依依没有再让冷涟继续吆喝,而是让冷涟跟着她走。出了村子,沿着崎岖的山路驶出了十几公里,上了条柏油公路,沿着公路朝西边又行驶了十几公里,掠过了几个村子,路面越来越宽,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渐渐多了起来。
  一片树林静静地伏在路边不远处。龙依依朝冷涟摆手,示意她跟着自己把摩托车骑进树林里去。
  树林里都是些碗口粗细的柏树,树下铺满了软绵绵的松针,脚踩上去如同地毯般松软。这里是农村,农村没闲人来这林子里纳凉聊天,凉爽的树林中只能听到鸟鸣声,看不到一个人影。龙依依停好摩托车,从篓子里翻出一块大单子铺在地上,又拿出来毛巾矿泉水和一些食物,靠着小树坐了下来。
  “干吗急匆匆地跑这么远?”冷涟盘腿坐在了龙依依的对面。
  龙依依笑眯眯地拿起一瓶矿泉水递给了冷涟道:“我高兴,我一高兴就会发疯似的狂奔,再说现在也不早了,该吃午饭了。”
  “高兴?因为那串铜钱?还是那块大砖头?”
  “什么叫大砖头呀,那么难听。这叫瓷枕!”龙依依站起来走到摩托车旁,从篓子里小心翼翼地把那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瓷枕抱了出来放在地上。
  冷涟俯头望去,见那瓷枕朝上的一面光溜异常,如同镜子般滑亮,周围几侧却灰头土脸地沾满了尘土,靠下面的底座处还长有几小片的白硝。那瓷枕约有近一尺长,三寸高,内空,通体布满了白褐相间的花纹,似溪水涓流,又似峰边柔云,很像是一块雕琢工整的大理石材,怪不得那户人家要把它和青石一起摆在屋檐下。
  “丫头,咱们今天第一次出门,就遇到了这么好的物件,是你有福气呢还是我有福气?”
  “这,这有什么好的?”
  “不懂了吧,这叫绞胎!这叫绞胎!你看看这瓷枕上布满的逸云纹,表里如一,绝对开门的唐朝兴盛时期的绞胎瓷枕!”

第三章 蓝调歌手(7)
“……你说唐朝就唐朝吧,反正你是师傅,你说了算。”
  “你以为我是在信口开河?师傅我是那样的人吗?跟你讲,唐朝时期贵族阶层最流行两种瓷器,第一就是这绞胎瓷器,第二是唐三彩。绞胎,也有人叫搅胎、透花瓷。顾名思义,就是把不同颜色的瓷土搅拧在一起,拉胚制器。这是最正统的制法,就像咱们面前的这件绞胎瓷枕。还有一种制法是把搅拌好的瓷泥切片,镶嵌在胚体的表面,有些偷工减料的意思。不管是哪种方法,烧造出来后的瓷器都呈现出两种甚至更多不同颜色的瓷泥搅拌出来的花纹。这种制瓷工艺极其复杂烦琐,成品率底,价格昂贵,非贵族不能拥有。至于唐三彩你应该有些了解,是个中国人就知道,不是中国人的也知道,那唐三彩是明器,烧造出来的唯一用途就是陪葬。而这绞胎瓷器因其花纹精美绚丽,工艺烦琐复杂,价格昂贵的缘故,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贵族们的日常用品。其价值丝毫不逊于唐三彩,有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唐三彩。这绞胎源于唐朝,兴盛于唐朝宋朝,至元朝忽然消失,制作工艺也随之失传。”
  “宋朝也有绞胎,那你为何就能断定这件瓷枕是唐朝时期?”
  “问得好。你仔细看看瓷枕上的花纹,细密柔顺,线条圆润,如同花瓣叠放,流云舒展,看上去赏心悦目。这是唐朝兴盛时期的风格。我见过一件完整的宋朝绞胎瓷器,和一些绞胎碎瓷片,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