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一起就好了。
文康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发展顺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甘兰的资助。甘兰用自己的钱给文康买了房,又换了车。她说文康烧菜特别好吃,她吃不够。文康是甘兰生命里唯一让她新奇感不断的大男孩。
深夜的大海,散发出神秘莫测的恐怖气息。
文康突然提议说:“敢不敢跟我游夜泳——晚上的12点钟——就我们两个人?”
甘兰说:“当然!”
只有文康,才让她彻底转变了对周围人的戒备和疑虑。有了在西藏17个小时的生死历险,文康以后所有的突发奇想和承诺,甘兰都只有照单全收。
两个人奔跑着走向大海,像两条银色的鱼,在漆黑的海面上一闪一闪。彼此*身体在子夜的大海里游泳——这样的事,在甘兰的生活中只有和文康一起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才不觉得是发神经。
第四章 解药 7。
甘兰于五年后重回深圳,在得知老公已被改判为二十年有期以后,特意去看望过他一次。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当初在对甘兰老公进行调查取证的时候,这个男人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罪责,并没有把妻子也裹进去。甘兰为此从心里感激他的男人。
由于他认罪态度老实,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追回了流失海外的大部分财产,并没有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减刑的机会。
从人上人的富人生活,转瞬跌落成为阶下囚。可知人生本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生死都是无常,更何况其它?
麻烦事,倒霉事,意想不到的事,事与愿违的事……林林总总的事情每天接踵而来。甘兰说:“人只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没有预防问题的能力。”
甘兰的人生观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尽管有些时候,她想出的解决方法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甘兰和老公分开的这五年,分别从各自所处的人间“极境”思考了很多——一个在西藏野寂无人的山路上,通往“西藏生死书”的生命的转折点;一个在狱中,在幽禁的痛悔和漫无边际的等待中……
老公说:“别等我了。这次我想好了,离就离吧……”
甘兰说:“你想离,我还偏不离了……”
他们彼此凝视着,好像已经走的很遥远的两颗心才刚刚凑到一块。油然生出的是,一种很亲人、很亲人的熟悉和感动。
哭过一会儿。甘兰突发奇想,神秘地嘱咐老公:她认识一个人,能制造一种药,很奇特的药,吃下去人就会呈现出假死的现象。之后在几天之内再吃一种解药,人就又可以活过来……我问过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绝对万无一失……
——你敢不敢试试?……
——这是我能想到的救你出来的唯一办法了……
“你疯了?这你也敢相信?……”
老公在戒备森严的会见室里差一点喊出来。看到相隔他三米开外的狱警直往这边瞅,才又压低了声音: “……你真是病得不轻!这么低级的把戏还会相信?还被人耍?……”
甘兰严肃的表情却一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她是当真的。她为救他出来寻求了很多办法,比这更不靠谱的也 有呢。甘兰说她订制那种药的定金已经交了。三万多……
“拿我的命随便开玩笑……”老公已经明显对甘兰的主意满怀不屑,“死而复生?——你只在传奇小说里看到过吧……嘁。”
甘兰说:“我看你是怕了,你不敢冒这个险!——别忘了,你也算是死过一次了,不破釜沉舟试一下——你还想在这呆多久?!”
……
甘兰为老公精心设计的的“营救大冒险”计划终于没能实施。她之前为此预付的三万多块钱也打了水漂。
在所有人看来,这也许根本就是一闹剧,只有甘兰自己沉浸在天方夜谭的幻想里不愿意出离。她太希望老公能早一点出来了。只此一念,她可以不择手段,显得既低能,而且近乎残酷。
但甘兰同时又是坚强的,乐观的。她让所有等着看她笑话的人,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坚韧和幸福面前,无比失望地悻悻而归……
甘兰的人生,承受得起那些瞬息万变的跌宕起伏——
繁华与失意,理智与感情,冲动与缜密,爱人与情人……
而她这个人呢?
——某种意义上,也许真的已经执迷到无药可救。
(第四章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巴别塔的凯旋与挽歌 1。最被你忽略的,往往是离你最近的人
中国人的婚姻里,有一个能代表最高境界的表述,叫作——“天作之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完美组合的几率极少,少得如同在夏日里,从满池盛放的荷塘中发现一支并蒂莲。
中国人所谓“男婚女嫁”的观点,更多不是出于感性,不是靠两个人慢慢相处、磨合,培养爱情的根基,而是来自于男女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双方家长或职业“合婚人”理性的分析、考量,综合判断——从个人方面,要看两人八字是否匹配,性情和谐与否,命理能否互补,属相相生相克等等;从两个家庭来说,则更多是以“门当户对”的标准作为择偶的价值取向。
现在看来也不无它积极的一面。
很多首先被双方父母认可的婚姻关系之所以稳定,能做到在稳定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往往得益于它可以从根儿上避免由两个家庭所引发的诸多矛盾、障碍——剩下的就是人小两口自己的事了。床头打架床尾和,怎么着都好说。
所以,在小武看来,中国人的婚姻里是不相信有爱情的。
作为夫妻的两个人,从彼此的完全陌生,一下子就进入亲情的关系。在这一固定婚姻模式中逐渐聚积、衍生出来的所谓“爱情”,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可有可无——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必强求。
由于你对婚姻要求的少了,失望也就会少,所以才能使婚姻关系稳定而持久。许多人要求很多,其实那些要求里面,只有很少部分是你真正需要的。人啊,需要的不多,但要求多——很多人都误把要求当成是自己的需要。
无论对婚姻也好,还是对事业、金钱、朋友,等等,盖莫如是……
那些生活了一辈子的夫妻,很多人其实内心并不真正了解对方。他们甚至从未走进过对方的心里,去试着感受和理解另一半的需要。一些在别人看来近乎完美的组合,内里的纠结,挣扎,失落以及怅惘,同样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普遍同情。
爱,是出于了解!
——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另一半吗?
小武讲了一个叫白小慧的女人的故事:
在所有人看来,白小慧都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任何要求的女人。对周遭纷扰喧嚣的一切,很少见她发表意见。她没意见。她好像永远那么安静,平和,波澜不惊,甚至让人从她身上感觉到有点麻木和冷漠。
和刘军结婚以后,白小慧成了被人羡慕的“宅太”一族。不用出去工作,刘军在外面经商挣的钱,足够养活得起她。她每天呆在家里,看影碟,听音乐,读读书。偶尔约朋友出去做个美容。其实她对美容之类的消费也没有特别的爱好,只是出于可以接触到外面的社会,才多少让她产生了兴趣。家里的家务都是保姆做,她对于吃什么好像也没有意见,做什么就吃什么。她把反复斟酌、左右选择的权利完全下放给保姆,自己只要乐享其成就好了。
每天过着同样的日子,同样的时间起床、洗漱,吃同样的早餐,约同样的朋友,打同样内容的电话,听同样的音乐,而且,她甚至能清楚地记得电视剧中间插播的广告和片花的精确位置……当午后的阳光通过落地窗照进来,照在客厅第三组沙发的靠背上边楞的时候,她一定是已经化了淡淡的妆,准备出门,去楼下买新一期的杂志。这些其实是保姆就可以替她办到的,她愿意自己去,也是为了融入人群。。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巴别塔的凯旋与挽歌 2。 幸福到底有多远?
这天,她决定走远一点,去城区某个大型超市买一种牌子的话梅。她是在朋友家偶尔尝到这种话梅的,很好吃,牌子却忘了,只能自己到货架前面慢慢地找。
她忽略了今天是星期三,正好轮到她的车号停驶。出门时,小区的保安善意地向她提醒。于是,她把开出地库的车子又送回去,决定坐一次地铁。
已经很多年没有坐过地铁了。临近下班的高峰,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的场面让她多少感到有些不适应。人居然可以叠加得这么紧密,在如此密闭的空间里,不分彼此,像是排列无序的沙丁鱼罐头,各种奇异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但这些并没有让她的兴致稍减。
车厢里尽是些为生活奔波辛苦的面容。萎顿的,愁苦的,警戒的,麻木的,还有更多是幸福的……有人从人群的挤压中间准确无误地掏出自己的电话——“晚上吃什么呀?……是吗?……我来买吧,等我回去做……儿子在幼儿园乖不乖?啊?……”
完全无视逼仄的现实空间,无比幸福地,和自己的另一半在电话里叙起了家常。
白小慧突然觉得好妒忌。
她听刘军有一次感慨地向她描述,每次见到那些面容姣好、穿着时尚的女孩子,奋不顾身地在挤公交车,他就觉得是造物主最大的不公平——简直是“暴殄天物”!她当时虽然隐约感到老公的话里有话,言外之意好像是:你看你多么幸福,你既然如此幸福,就该知足了……她倏尔乱想了一下,毕竟没有多说什么。
这一次,当她亲眼看到,地铁里这么多青春漂亮的女孩子被做成沙丁鱼罐头的时候,不由得生出同样的感慨。她之前也从电视里听到过:一些心怀龌龊的男人,经常在混乱的车厢里对异性伸出罪恶的咸猪手,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