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紫丁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窗前的紫丁香-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琳娜再也不敢在学校捣乱了,但是她劣性难改,把活动地点改在多尔布津河和加吾尔

  塔木河的河滩或者爷爷的羊圈那里。那里离学校很远,离她家却只有两、三公里路。春天的两、三公里,对于谢琳娜来讲,不过是脚一点的功夫。或者骑马,或者骑自行车,就是走路,她也跑得极快。大地上积雪化完,河滩里的小路上就可以骑自行车了,她把自行车骑到学校,嫌放在她妈的办公室不自由,放在自己宿舍。家里的马棚里,爷爷随时准备着两匹马,他自己一匹,丽达一匹。星期六的时候,谢琳娜早早地拽上金大雨骑上自行车回家,备上马鞍,两人和骑一匹马,带上“黑狸”,学堂吉诃德去游侠。她对牛有成见,非要驯服几头牛供她骑不可,尤其是花头的巴斯牛。他会骑牛,正是个好帮手。

  她家周围的河滩大约六、七平方公里,是划给他爸爸、爷爷进行良种牛、羊培育基地用的,分为牧区和打草基地。这是旱獭县政府有关部门都知道的。她的外祖父乌斯金诺维奇·铁列琴柯当年在布琼尼部下任职,铁列琴柯是莫洛托夫的表弟。她爸爸谢洪明经崔正冈介绍给布琼尼,布琼尼把他派给铁列琴柯作随身警卫。在基辅会战中,在维亚兹马地区,为救铁列琴柯他左臂受伤,切去前臂,在医院由铁列琴柯的小千金丽达照料,后来与丽达结婚。卫国战争胜利后,谢洪明被送到农学院学习畜牧。铁列琴柯因重伤不治去世之后,丽达一直与谢洪明、崔正冈生活在一起。一九四八年春,崔正冈、谢洪明向莫洛托夫要求回中国,莫洛托夫在一九四九年秋末,新疆和平解放后派人专车通过谢米帕拉金斯克,阿亚古斯送他们到旱獭城。送行的人带着苏联政府外交部的信函,要求把苏方在多尔布什津河畔的办事处赠送给乌斯金娜·丽达、谢洪明、崔正冈。

  一九五零年春,莫洛托夫请示斯大林,将原苏联建在西河坝岸边的领使馆改建成一所中学,赠送给旱獭县。一九五一年将学校改建成,当时无中学生,先接受小学生,后来转为中学,小学取消,旱獭城人民请求政府将学校定名为莫洛托夫中学。

  崔正冈和谢洪明以谢洪明名义申请,在自己的房院进行牛、羊的品种改良,政府决定将周围的草场划归他们使用。后来人们习惯称红房子试验基地为“橡树大院”。草场在早没有确定给谁家使用,城里人没有到这里来放牧,有些人家自己的牲畜,房前屋后的草足够牲畜吃了,冬天牲畜靠胡草过冬。人们知道那个深刻的背景,加上旱獭城没有进行*改革,这片天地就任由崔正冈驰骋了。

  河滩的牲畜,基本上是丽达家里的。他们和县政府之间有不成文的协议,每年把淘汰下的牲畜交给市商业局,商业局在他们交了牲畜之后,给一千二佰元。那不是工资,崔正冈的工资在行署办公室领取,丽达的工资在学校发放。属于他们家的牛大约有一百二、三十头,羊四百余只,马三十匹,骆驼四峰,两公两母。

  谢琳娜再调皮,玩的是自己的家畜。她与牛过意不去主要还是对白花头的巴斯牛。这种牛是母牛和炮牛抵人,犍牛并不抵人。

  五月的草原非常美丽,当气温升起,十来天草就长三、四十厘米高,百花掺杂期间,当微风吹起,绿草鲜花,明明灭灭。来到草地上,见那草要流油,花要滴露,恨不得躺下去打滚,趴下去饮露。她坐在马鞍上,他坐在马光屁股上,让马信步走着。她手里提着一根马鬃和马尾合成的长绳,绳的一头有打了死结的套圈,谢琳娜师傅指着套圈说:

  “这个圈不能太小了,太小了不灵活;也不能太大,太大了收套时疙瘩挡住绳子收不尽,套不牢;套圈直经一拃最好,撒套子是这样的——”她把绳子拉出,半庹一圈,大概有十三、四圈时,她拉着剩下的四、五米收在手里,说:“撒套子的圈不要太大,大了撒出去的大圈方向不稳;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撒不开,剩下的这头,没有严格要求,可是也不能太大太小;太小手里攥不完,太大了容易挂在其它地方。”

  师傅张开右臂扔出去,圈子张得开,但是出手速度慢, 扔得不远,竟然套住他们的坐骑。他不敢笑,她若无其事地解下笼头,问:“会了没有?”

  他说没有。她又给他演示一套,问:“会了没有。”

  他说没有。她停下马,要他下马,她也跟着下马,批评他:“你不是会骑牛吗?”

  他说是的。老师让他看好了,再教最后一次。她又演示一次,问怎么样?

  他说不会。她问他套过牛没有?

  他说套过,和她的套法不一样。

  她让他套一下看看。他问套哪头牛?

  她一双大眼睛瞪着他问:“你会?”

  他说:“试试看。”

  她指着河滩南边二十几头牛中最大的白顶门犍牛,说就套它,它是跑得最快,最有劲的驮牛,就是不听她的话,除了爷爷,它谁的话也不听。他说今天要想办法让它听她话。他在河边拾了五枚鸡蛋大的石头,装在蓝中山装的衣袋里。她问装石头干什么?他让她把马看好,不要把他摔下去。她让他放心,那是匹好马,听话、有劲、快。金大雨先上马,坐在马鞍上,谢琳娜坐在他后边的光背上。他们漫不经心地走入牛群,在靠近那头牛时,他右手把绳子在头顶上旋转两圈,撒了出去,正好套在牛头上。它扽着绳子往后遁,他把绳子压在马鞍子下边,绳头交到左手,右手掏一颗石子,照牛角打去,正好打在右角中间,痛得牛“哞”地叫了一声,拚命地摇头。

  谢琳娜开心透了,拍手叫着“太棒了,太棒了!”

  他说:“你小心了。”又掏出一颗石头。

  她命令他打它顶门,他说不行,会把牛打伤,打它另一只角。一石掷出未中,又一石飞出,中了右角正中,那牛老实下来。金大雨见状,不满地说:“谢琳娜,这头牛不调皮嘛,你让它白挨了两石头。”

  她说它总是和她过意不去。他们跳下马,她说:“哥,你这个”她用手示意甩石头的动作“教我,我今天大开了眼界。”

  他笑笑说:“好吧,以后慢慢教。”他到牛跟前,那牛不再反抗。他给它头上抓痒,让谢琳娜把牛笼头给牛套上。他对牛说:“对不起了,刚才我误听了谗言。”

  她问:“什么?哥你说什么?”

  他说“你要爱抚它,牛通人性,你那么调皮,它当然对你有成见了。”

  她轻轻地给它抓痒说:“对不起了,我再不量你的裤腿是一尺还是三十厘米宽了。”她转身上了牛背,牛没有反抗。他把笼头绳头给她,解下套绳,跳上牛背。他俩骑在牛的光背上,坡上坡下耍了起来。

  太阳快落的时候,黑狸来了。这是它在执行任务,把牲畜往圈里赶。他见谢琳娜对牛的玩兴未衰,跳下牛背,牵过马骑上说:“走吧。”

  她不情愿地兜过牛头,几步就越到马的前边,带路回家。

  莫洛托夫中学在管理上多数采用苏联的经验,一年有四个假期:暑假、寒假、春假、秋假。

  春假、秋假只有一周。春假在五月初,秋假在国庆节。一放假,对谢琳娜来说,真是乌飞蓝天,鱼入大海。现在又有这么个哥哥伴陪她,她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五月的多尔布津河是一年水最大的时候,可达二百多个流量。从上游苇湖里冲下的芦苇和枯树枝,在河面上漂浮而下,一直流入苏联的阿拉湖。湖里的鱼则逆流而上,沿河摆子;摆完子洪水下去,它们一部分留在苇湖,一部分顺流回到阿拉湖。鱼摆子蔚为壮观,它比人们的大型婚礼隆重豪迈得多。有时是成千上万的鱼,在河里拉起一道道顶上水的线,靠岸边的,摆尾发出啪啦啪啦的响声。母鱼在前,公鱼在后;母鱼摆子,公鱼撒精。母鱼摆一次尾要挤出几个鱼子,而公鱼摆一次尾则要撒千万粒精子。它们在水中漂流而下,碰在一起,就是受精鱼子,顺水冲到湖里,不久就孵化出小鱼来。有的鱼沿河没有摆完子,到苇湖里摆子,当洪水过后,它们就在那里孵成小鱼。这个时候,是人们打渔的最好时候。

  捕渔的方法极为简单,有拉网拉鱼,杈网杈鱼,兜网兜鱼,钓鱼,下河摸鱼。

  拉网的长度二十米三十米甚至五十米都可以,网的两头用绳子拴在撑杆上,前有网纲,后有拽绳。拉纲需要水性好的人,洪水期主河道两、三米深,水流很急,根据网的长短确定一人还是两人拉纲;撑主杆的一人,撑后杆的一人,拉拽绳的一人。网从上游,顺河斜向下流,拦着向上摆子的鱼头。这时的鱼凫上水,撞上网也不回头;当全网拉开后,拉纲的人开始回头,拉上岸去。一网就是几十条上百条鱼;遇到鱼群,一网三、四百条。鱼小的一条七、八百克,大的一条三、四公斤。

  捕渔人有个规矩,不捕小鱼,网眼规定了尺寸,小鱼钻过网眼,逆水而去。拉网打渔只需要有平展的河滩即可。

  杈鱼是用杈网放在廻水湾处,等待在水湾里游玩的鱼进网,将鱼兜起。杈网就是随便截下一段拉网,用结实细绳穿起最边的所有网眼,找一枝树杈,或者用两根棍子绑成杈,将网边拴在杈上,在杈的开口处中间网上拴一根纲绳,牵在手里,放入水底,杈子露在水面;当鱼入网,冲动纲绳,拉起开口,鱼自然就跑不了。这种方法经常杈到大鱼。

  兜鱼就是用兜网在廻水湾里把网插到水中向上兜。兜鱼很方便,但是水大,廻水湾一般很陡峭,不小心掉入水里。兜鱼的人大多数不会水,每年都有落水受淹的人。

  兜鱼不如钓鱼。钓鱼也是在廻水湾里钓,摆子的鱼食量很大,猛吃钩,一个小时也能钓好几公斤。下大钩,深钩在深水湾里可以钓到六、七公斤甚至更大的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