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的车马上往县城去买。
我们一进屋,元勋就说,红,好玩儿吧。这时他忽然想起什么,“小兵妈,你们在哪做饭啊?”
“在堂屋地啊,你老”通过半天的接触,妈妈也不太拘谨了。
“他俩回来了,该做饭了吧,天不早了。”
“我们正做呢,马上就好。”
“做呢?你们两口子都在这儿,谁做啊。”
“嗯”显然,训练时县里没想到这问题,妈妈不知道怎么回答,“有别人做。”
“别人?你们自己家不做饭?”
“不是”我抢着说,“您来了吗,我们自己做不好。”
“乱弹琴”元勋咆哮起来,“我就是来这里过年的,小兵妈,就你做饭,平时吃什么就做什么。小力,你也和小兵妈去做,小红也该看着点儿了。”
原来,小红妈叫小力。
我跟着妈妈出去。
把T市来的凤凰宾馆的厨师打发走,我对妈妈说,他们既然来乡下,我都和县长说了就吃咱农家饭,就给他们做家常的甚至是忆苦思甜的饭。
那个年代,我们农村从冬天到春天,一年大概有半年时间只有一种蔬菜,大白菜。
妈妈就给做了一个大白菜炖冻豆腐。
然后主食是烙饼。
稀的是棒子面粥。
结果,元勋、付干事和小红她们娘儿俩、我们三口人,把一大盆棒子面粥都喝光了。
“小力,你跟着做的,你学会她这是怎么做的了吗,回去教给阿姨。”元勋没表扬妈妈,却变相的夸。
“和咱们家做的方法一样”小红妈说,“真一样,就是他们的棒子面糙点,不知道怎么就和咱家的不一样了。”―――――一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城里棒子面粥就是和我们家的不一样味道,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带回几十斤棒子面,老婆孩子长喝不厌。
“大概,是我们用大贴过,烧的柴火吧。”我牵强地解释说。
“这白菜炖得也太好了。”付干事说,“觉得比用高汤做的娃娃菜还好呢。”
“呵呵,我们县的白菜是*啊,有名,走的时候给你们带点吧。”白菜很稀松平常,我大方地说。
接下来,我家算是省大发了,每顿就是棒子面粥。
妈妈看大家都爱喝,就给大家上来就粥的菜。
那是她自己腌制的咸菜,用水冲几遍,切成丝儿,稍微调一下。没成想,这又成了抢手的。
“小力,你详细问下小红妈怎么腌的,回去也让阿姨腌,跟咱们家的就不一个档次。”。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十九
到了年二十九,周围村子已经开始大张旗鼓的放鞭炮了,可我们村却很安静。
元勋觉察出来后,又咆哮说乱弹琴,于是,县里专门派汽车给村里给各户发鞭炮,这可乐坏了孩子们。
“你们这过年,全有什么风俗啊?”元勋问。
妈妈不知道什么叫风俗。
爸爸说,老辈子时孩子们二十九、三十要出去打灯笼,现在呢家里都有了收音机……我马上插话说还有电视机,其实那时候我们村里只有几台黑白电视,所以家里就不让孩子出去玩了。
“现在这家长们,就是要把孩子变成豆芽菜”元勋很不高兴。
“对了”我慌忙说,因为我是李书记和马县长拍板的代言人,一定顺着元勋,“今年,不是那什么吗?”我好像一时想不起来理由,“学校说,我听学校校长说,今年三十要组织孩子打灯笼。”
“是吗?”元勋的眼睛象匕首样盯着我,什么也瞒不过他。
“是的”我眼睛慌忙躲开,因为元勋的眼睛让我胆寒,“说是上边提倡回归传统,要让孩子温习传统风俗,打灯笼后还要写作文呢。”
找到这个理由,我真佩服自己,撒谎的水平,还临危不惧。
“那明天咱就看看怎么打灯笼啊。”元勋不知是相信了我,还是佩服我的应变。
马县长的秘书一听我说就急了――――这时,他们都回县里了,我只好打电话通知他们――这个时候了,上那里去找灯笼啊。
不过,什么不相信都行,就是不要不相信我们的公仆为了讨好上司有办不成的事。
三十晚上,也就除夕夜,我们早早吃完饺子,兴师动众的在我家门口搬出桌子椅子,坐好等孩子们打灯笼。
我们刚一坐好,灯笼的队伍就象天兵从天而降―――学校早把县里送来的灯笼分到孩子手上,孩子们当然高兴,家长们都怕出事不同意,
于是乡里决定,每个孩子补助10块钱,如果发现谁家没去就罚20。那个时候,我的工资也要三天才有10块。
为了再现传统,村里专门从和我差不多大的人里找了几个,负责现场培训孩子,把打灯笼的唱词教给了这些没打过灯笼的孩子。
天还不黑孩子们就象参加国庆*的人,提前在我家附近列队待命。
“提灯笼哟,打灯笼哟,十五十六晃火球”
“提灯笼亮,打灯笼亮,正月十五大戏唱”
灯笼
这些,都是过年的风俗。
传统上,中国是过年而不是过春节。
过年是三十,传说那天有一叫年的东西要来祸害人间,大家放鞭炮打灯笼和晃火球都是在驱赶年――――其实,古代的时候,狼很常见,冬天他们没了食物就会到农村偷吃鸡啊猪啊羊啊的,而狼就怕响怕亮。
春节,是袁世凯定的,是初一。这严格讲不算传统。
元勋看的起劲,“小兵”因为家里人都这样叫我,“你买灯笼了吗”
“我买了,给我堂弟了。”
“你领着小红去打灯笼吧”
我只好奉命,从一孩子手里要来灯笼。
打灯笼时我才发现,几乎家家门口都有大人,他们是在看自己的孩子―――――姜文导演了王朔的小说改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说在国家的灾难面前,不懂事的孩子最开心。
一直到深夜10点,孩子早就没了精神和兴奋,都困了,元勋却还有精神。
我只好让付秘书把他劝回家。
回到家,元勋开始想像中的传统,给我们所有人派发压岁钱――其实,真正的传统,孩子一结婚一工作就不给了,但他连我妈妈爸爸都给了,我们给他拜完年。“明天就正月,你们这有什么传统?”
“唱戏,庙会”因为地区和省里都有安排,妈妈飞快的回答。
“全有什么戏啊?”
“有京剧、评剧、梆子,还有川剧。”
“有川剧?”元勋眼睛一亮,但马上就黯淡下来,“你们河北还唱川剧?”
“是,唱的可好呢,还有变脸。”妈妈把台词背的滚瓜乱熟。
“你们听的懂?”
妈妈没说话“我说就听调儿。”
“那我要今天晚上就想听呢?”元勋用一蔑视的眼光看的我发毛。
“那我给您去叫,首长。”我真没想到他这么爱。
“混蛋!”元勋咆哮起来,“你给你们县长啊专员的说,把什么京剧啊评剧啊还什么川剧啊,都给我轰走,我们党就坏他们身上了,为了我,从四川请来了川剧团吧?老百姓会骂我的。”―――其实,确实是省评剧院京剧院和梆子团要演出,川剧也确实是从成都请的。现在演员就在我们县招待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众怒
如果说,元勋的到来开始还让我们村里人到处吹嘘炫耀,后来因为不能走动亲戚而受到埋怨,今天因为为了元勋看到我们的传统而让村里的孩子在寒风中打了3个多小时的灯笼,那元勋把剧团轰走,则引起了众怒。
对上层而言,省地军政要员在这里伺候。
因为,对和设计师有着差不多资历的元勋而言,安排好他而求升迁,这不一定能做得到。但是,如果,元勋不满,和那谁说你的坏话,让你政治生命结束,那设计师一定会给元勋的面子。
所以,省地都派人来盯着,虽然元勋一再强调不要他们管,但大家都知道,你来了他可以不用,但如果不来,他会觉得没面子。而且,设计师也送顺手人情,要求地方接待好。
现在,大家兴师动众的请来的剧团,元勋竟然给轰走,这让省地领导都很没面子,在他的下级和百姓面前被元勋不留情面,省地军政都骂元勋,给脸不要脸。
于是,省地军政领导都和剧团一起回去了,至少还可以和家人和上级过初一。
对剧团而言,大家都是放弃了在家过年的机会,来到我们县,除夕已经过了,元勋却不让演出了,大家辛勤排练的剧目死于胎中,这滋味,简直就是高潮来了却不让那什么。
百姓呢,本来是好好的过年,在农村,亲戚们,尤其是远点的亲戚,就靠过年互相走动,可因为元勋的到来不行了。但大家都知道要有省剧团来连唱几天戏,也就多少有些平衡,这剧团一走,再想到除夕夜孩子在寒风中走了3个小时,大家都骂,老不死的。
作为元勋,他少不了看顶级的剧目演出,他想看的是平时没看过的---就象笑话说的,城里人到乡下做客,乡下人认为来了贵宾,便每天大鱼大肉,可城里人却想,你也太抠门了,放这那么多竹笋不给我吃。等到乡下人到城里,城里人每天给他吃竹笋,显示自己大方,可乡下人却想,你也忒过了,我来就吃这破竹笋。元勋是吃惯了大鱼大肉,但却打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而且,元勋的做法,也是我们一贯的做法,你违规建设大楼,为了表示我正统,就把你大楼给拆了。几十年来我们纠错的牺牲品,就知道元勋不过是常规做法而已。
我把元勋的意思带给省地县军政领导后,省地领导都说,李书记,这是来你们县,你们自己解决吧,元勋不让我们在我们就回去了。
李书记和马县长只好向各个乡镇要秧歌队。
因为秧歌是我们那里过年的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