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奇汗毛一立,故作镇定地道:“听家父提过。”
只能推到那莫名其妙的侯爷身上了。
玄心也不奇怪,语气唏嘘地道:“师叔我曾经去过水月庵,见过门口这幅对联,所以印象深刻,那时候,庵主以多年地榜第一的实力,强行冲击法身境界,希望能证得‘大慈大悲观自在菩萨金身’,可惜却失败坐化。”
“大慈大悲观自在菩萨金身?”孟奇愕然出声,心中莫名火热。
玄心收起唏嘘,呵呵笑道:“水月庵立派之根本就是《观自在菩萨心经》,若成正果,可得‘大慈大悲观自在菩萨金身’,属于大菩萨、大阿罗汉金身之一,远远高于普通菩萨金身和罗汉金身,只次于如来金身、阿弥陀法身和菩提金身,啧,可历代以来,水月庵也就只有开派庵主证得。”
“这样啊……”孟奇觉得自己脸皮发烫,心脏乱跳,这个世界竟然有菩萨金身,佛祖金身等,真是又刺激又让人神往。
此时,众人踏入了“讲经院”后,玄心收敛起嬉皮笑脸,不再说话,一本正经地带着孟奇等人进了一处偏殿。
“玄恩师兄,这是杂役院新进的沙弥。”玄心低宣了一声佛号后,指了指孟奇等人。
诵经堂内高坐前方的是一位眉毛雪白的枯瘦老僧,同样穿着黄色僧衣,面前摆着书籍和木鱼,手中握着戒尺。
“你们分别坐下。”他指着下面还空了大半的蒲团,而每张蒲团前面都有一张小几。
孟奇和真慧等人不敢说话,各自找了位置跪坐下来,又等了半刻钟,一个个小沙弥陆续赶到,其中就有真德等一起入寺的“同伴”。
他们诧异地看了孟奇等人一眼,显然没想到杂役僧也能到讲经院学习。
玄恩敲了敲面前的木鱼,让小沙弥们都安静了下来,然后声音不高不低地道:“未来三年,只要你们不违背寺规,每日此时,都可来此识字,除了普通文字外,还得修习梵语,以便研读古经。”
他顿了顿道:“但今日教授你们文字之前,先得引导你们踏入武道。”
听他这么一说,孟奇精神一振,腰背下意识挺得笔直,杂役僧也能得到引导?
这样的疑惑也让真德等人瞪大了眼睛,那杂役院和武僧院有什么区别?
“不管是道门静功,还是世俗流法,武道修习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异,是为气脉初通,强神健体。”玄恩没有理会真德等人的疑惑,自顾自地讲述道。
孟奇听得专心致志,生怕漏了一个字。
“这一步在道门叫做‘百日筑基’,意指奠定武道修行之基,所谓‘百日’,既正常而言,百日之内,任督等经脉气满自开,我佛门则称之为‘定中修身’,因为唯有心静入定,不散不乱,真气方能自然化生,填补窍穴,开通气脉,而世俗称为‘开脉’。”
玄恩大致介绍着“定中修身”(百日筑基)的要点:“人身有三百六十五处大窍,每化生一口真气后,皆要填入窍穴,而每一处大窍需九口真气方为充足……”
“每次入定一刻钟,只能化生一口真气,故根据各人每日修行时间,大致百日到一年,既可完成这一步。”
“入定之时,六根清净,不妄想不急切,一刻钟后,自有真气化生,其中一半由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下行于上颚,生成一口‘金津’,另外一半,则由任脉上行,及于下颚,化成一口‘玉液’。”
“‘金津玉液’相逢,会汇成一口清且甜的唾液,这在我佛门称为‘甘露’,之后吞咽‘甘露’,填入相应窍穴……”
玄恩反复将要点讲了几遍后道:“等到‘定中修身’完成,则精气神皆足,气脉初通,身体强健,如此方能进入下一步‘禅定蓄气’,我佛门又称为‘长养圣胎’。”
说完,他要求各个小沙弥尝试入定。
此非禅定,只要求心静,并不算难,对思绪较少的小孩子而言,相对简单。
可孟奇作为一个成年人,杂思甚多,久久无法心静入定,这让他急躁不已,可越是心急,越是无法入定。
等到他急得满头大汗时,突然感觉胸口有阵清清凉凉的感觉传来,头脑为之一清。
“那尊小玉佛?”孟奇心中一喜,没去多想,慢慢收敛了心神,进入了定中。
第三章 举头望明月
杂役院的斋堂简单陈旧,木桌配条凳,青灯照人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孟奇进了斋堂才知道杂役僧洋洋洒洒,足有五六十号人,这样看来,整个少林的和尚恐怕得以千人计了。
一片灰扑扑的僧袍之中,没谁注意孟奇等新来的小沙弥,各自坐在条凳上,等待着轮值的杂役僧担着食盒进来。
“小师弟,坐这里。”孟奇身怀大秘,又陷于陌生之地,难得有个傻傻呆呆的真慧相伴,因此秉承着成年人心态的他,对真慧倒是颇为照拂,也算是排解畏生之意。
真慧的表情一直很认真,看不出有什么怯生的情绪,大大方方坐到了孟奇对面,目光凝聚在附近的食盒之上。
“这小孩不会以前饿傻了吧?”孟奇悄悄嘀咕着,怀疑真慧的智商有缺陷,否则不会这么木讷。
轮值的杂役僧们终于挑着食盒到了孟奇他们这一桌,等盖子打开,香味是扑鼻而来,钻入心扉。
“好香!”孟奇忍不住赞叹了一声,心中狐疑地想道:“是少林的‘大厨’水准真的很高?还是我太饿了的缘故?”
杂役僧弯腰将饭菜从食盒内取出,一一摆在了桌子上,孟奇凝目一看,顿时愕然,这,这似乎大概可能是肉?
正中央的朴素海碗里,那肥嘟嘟、油汪汪的块状事物应该是肉吧?
可这里是和尚庙啊!
孟奇不太相信地拿起筷子,打算夹一块尝尝,可嗖嗖几下,左右对面斜前都有筷子伸来,海碗内疑似肉的事物立刻少了整整一层。这一桌的杂役僧们在抢食之上皆为不凡。
看着真慧咬得满嘴油污,孟奇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一边感叹他们真能抢,一边夹了一块塞入自己口中。
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口感极佳,真是人间美味啊!
可tmd真是肉啊!
孟奇觉得只有粗口才能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一是为自己的口腹呐喊欢呼,二是抒发难以置信的心情。
“喂,小师弟。”孟奇低低唤了真慧一声。
真慧运筷如飞,嘴巴不停,眉清目秀的小脸之上全是专注的神情:“嗯?”
“这是肉啊!”孟奇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小师弟,不要落入陷阱,违反了戒律。
真慧诚恳地点了点头,含糊不清地道:“是肉。”
我不是在询问你……孟奇感觉自己和真慧的交流有点困难。
这时,旁边有人冰冷冷地道:“‘开窍’之前,只戒荤辛。”
“荤不就是肉吗?”孟奇下意识反问道,这才发现自己旁边坐着的是“室友”真观。
真观没有停止进食的动作,略带嘲讽地道:“看你是个贵家子弟,却连‘荤’字都不解?”
这正中孟奇的软肋,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忽然,斜前方一个眉目疏朗的年轻和尚笑道:“荤辛合指味道浓郁的葱蒜等事物,非特指肉食,但近百年来,世人常以荤代肉类,师弟不知,实属正常。”
孟奇感激地点了点头,这年轻杂役僧继续说道:“我佛门原本只禁杀生、荤辛,不禁肉食,后慈悲为怀,也渐渐禁绝,但我少林为天下武道大宗,弟子多行强身健体之事,若少了肉食,又无灵草丹药补足,难免亏损身体,故《少林戒律》有云,开窍之前,弟子秉原初之意,只戒荤辛,但不可杀生。”
也就是说,请俗家弟子或山下农夫宰杀便可?孟奇大概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少林作为武道佛门,肯定得考虑打熬身体阶段的弟子状况,因此借佛门原意,网开一面。
见这年轻杂役僧谈吐不凡,条理清楚,孟奇心生好感,微笑问道:“不知师兄法号?”
“真言。”年轻杂役僧手中木筷同样没停。
孟奇接着追问:“师弟真定,敢问师兄,‘开窍’何意?”
他这是仗着自己这具身体年幼,完全可以推脱为尚未被家人教导来强行解惑。
真言哈哈笑了一声,左手指了指木桌:“日后便知,先管口腹。”
孟奇顺着他的手指一看,桌子之上七八个海碗装的菜肴已经空了一半!
我擦!这群贱人,都不等等我!
暗骂了一句后,孟奇拿起木筷,加入了抢食的队伍。
…………
好不容易吃饱之后,孟奇抹着嘴巴,饭后散步般与真慧往禅房返回。
“哎,老实说,这饭菜的水准还是差了点,刚开始觉得美味多半是太过饥饿的关系。”孟奇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打了个饱嗝,评价起今次的晚膳。
真慧认真地想了想:“我以前吃的都比不上这次,不过既然师兄你觉得差了点,那就肯定差了点。”
“啊,这么相信我?”孟奇见真慧说话颇有条理,觉得他似乎还有救,于是好奇地顺着他的话语问道。
真慧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有点不好意思地道:“我觉得师兄你是个好人,不像其他人那么讨厌我,所以相信你。”
《论童年遭遇与心理疾病的关系》……孟奇脑海里不知怎么就冒出了这个内容。
正当他打算再吹下牛皮,树立师兄的光辉形象时,玄心腆着肚子走了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