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之俯仰一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兰亭之俯仰一世-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跑去。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足百米高。但古话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自古就是镇江的标志。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间,此岛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于是骑驴上金山曾盛行一时。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去,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山以寺闻名。走进去之后才会发现,包裹着的不仅是金山,还有这座江南名山古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

    据传说,在南宋绍兴年间,有个修炼了千年的蛇妖叫做白素贞。一千七百年前书生许仙的前世救过她,她为了报恩化为人形,后来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为同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爱上了他嫁给了他。金山寺的法海禅师见到许仙后,告诉他白素贞是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了雄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将他软禁起来。

    白素贞和小青一同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之后,被法海收入紫金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她的儿子许仕林长大后得中状元,到雷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法海禅师本来是唐朝末年的得道高僧,是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的弟子。法海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法海先为寺中劈柴,前后有近三年时间,然后又为寺中五百名僧人挑水,又有近三年时间。有时实在辛苦,法海也会略动念头。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担着水桶自语:“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这一语之下,每一餐众僧吃完饭后,都肚子不舒服,饮食不能消化。

    师父灵佑禅师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在法海到他身边小参时,意味深长地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从此,众僧腹中隔阂即完全解除。法海禅师深感惭愧,即收摄身心,苦行服务众僧,最终修炼成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在白蛇传这个传说中,法海禅师被赋予了神奇的法力,降妖除魔。正是这个传说使金山寺香火旺盛,常年访客不断。日本人在占领镇江之后,其头领人物也曾经来此拜佛,所以日军对金山寺毫无冒犯。

    日本兵追至金山寺前,眼看着杨志武番强进入了寺中,不见了踪影。宪兵小队长派人去叫门,知客僧开门一看,竟是一队日本兵,吓得他大吃一惊。

    知客僧连忙双手合十问道:“施……施主!不知深夜来我寺中有何贵干?”宪兵小队长走上前来,同样双手合十说:“我们追踪一个犯人,眼看着他逃入了寺中,请让我们进去搜查一下!”

    知客僧辩解道:“施主,我们寺中都是僧侣,何来逃犯啊!再说今天是我在看门,我没开过门,也没看到有人进来啊?这大半夜的众僧都在睡觉,寺中很安静。如果有人闯进来,我早就听到了,真的是没有人进来啊!”

    宪兵小队长有些不耐烦,瞪着知客僧说:“我们十一个人,都看到他番强跳进去了!你滴,竟敢怀疑大日本皇军?赶快让开!”知客僧见势不妙,忙说:“寺院是佛门清静之地,深夜搜查,这是亵渎佛祖啊!请施主稍候……稍候,小僧这就去通报方丈大师,请他出来定夺!”说完连忙关上了寺门,匆匆跑进去向住持报告。

    一个宪兵看他关上寺门,怒火立刻上来,准备上前砸门。宪兵小队长连忙制止了他,对众人说:“大家不要着急,我们还是再等一等。料想就算方丈出来了,也不敢阻拦咱们。刚才这个和尚说的对,寺庙不可轻易冒犯啊!像信长那样的大英雄,冒犯寺庙都遭受到了报应,何况是咱们呢?佛祖和神明是不分国家的,在中国的寺庙里,咱们也不可以乱来!一会儿你们都记住,进去搜查一定要仔细,但不要亵渎佛祖,不要欺侮僧人!”

    不一会儿,寺门再次打开,住持带着几个僧人走了出来。住持对宪兵小队长说:“阿弥陀佛!老僧就是金山寺住持,敢问施主们来此何事?”宪兵小队长说:“方丈大师!我们来此追捕一名逃犯,追到寺前之时,我们眼看着他番强逃入了寺中。这人杀了我们大日本皇军的军官,罪不可赦!大师,我们必须要进去搜查一下!请你务必配合皇军!”住持见他们说的坚决,也没有办法阻拦。只能派人将寺中僧人都叫醒,然后打开寺门,放日本兵入寺。

 ;。。。 ; ;
第13章 宝图现世(上)
    寺庙里敲钟的规矩都是一样的,正像宋朝诗人陆游说的那样: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所谓晨钟暮鼓,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早上敲钟晚上敲鼓,而是不论早晚,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

    早晨和晚上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早晨在卯时敲钟,也就是早晨五点到七点间,太阳升起的时候;晚上在酉时敲钟,也就是下午五点时至七点间,太阳下山的时候。

    敲钟的方法是紧敲十八下,慢敲十八下,不紧不慢再敲十八下。如此反复两遍,共一百零八下。为何要定为一百零八下呢?一种说法是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五天为一候),合为一百零八。钟鸣一百零八响,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种说法是,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鸣一百零八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除此之外,金山寺里的钟还有另外一个敲法,只敲两长两短四下。这是在寺中有大事发生时,通知全寺僧人集合用的。此时已是深夜,金山寺内钟声骤然响起。当僧人们听到两长两短的四声钟响时,便知道寺中有大事发生。众僧顾不得深夜,连忙起身穿衣,来到大雄宝殿集合。

    大雄宝殿是金山寺的主体建筑,建于明朝时期。大殿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气势雄伟庄严。大殿为正方形,殿高和殿深都是八丈一尺,殿内三十六根子柱擎立。金山寺的大雄宝殿既有北方宫廷雄浑富丽气势,又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大殿外墙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字。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立两侧,再两旁为十八罗汉。背面为南海观音像,两旁站立善财童子、龙女。中有金山寺德云比丘,金山寺海岛图也在其中,特别引人。大殿上方四周,圈棚列出五十六尊罗汉。日本兵来到殿中,顿时感觉到庄严的佛教气息,身上的煞气立刻弱了很多。

    不一会儿功夫,方丈看僧人到齐,清了清嗓子说:“这么晚叫大家起来,因为刚刚有一个逃犯藏到了寺中,这是皇军亲眼所见。大家安心在殿中念一会儿经,待皇军搜查完毕之后,再回去歇息吧!”

    说完,住持自己在大殿正中的蒲团上盘膝坐下,开始专心诵经。寺中僧人一听,立刻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大殿中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之声。

    方丈用力敲了敲木鱼,高声说:“别吵了,都赶快坐下诵经吧!”一个执事僧站出来说:“方丈师兄!我等睡下之前,并未见寺中有人进入,睡下后也没听到任何动静。方才我问了知客僧,他说从未开过寺门,怎么会有贼人进入寺中呢?”方丈重重敲了敲木鱼,严肃的说:“不要说了!就让皇军去搜一搜,大家都坐下念经吧!”众僧只好依言坐下。

    日军小队长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十个手下离开了大雄宝殿,开始在寺中搜查起来。待日军离开大雄宝殿之后,方丈这才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的对众僧说:“你们别看日本人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那只是他们敬畏我佛,并不是因为咱们这些僧人。如果不顺着他们,恐怕会为寺院惹来祸端的!虽说日本人追捕的,肯定是抗日志士。但我们没看他来到寺中,更不知道他藏身何处,实在无从遮掩啊!”

    日军宪兵小队失去了军犬,无法再靠狗鼻子追踪,现在也只能靠人眼了。小队长无奈的吩咐道:“大家分头搜吧,三个人一组,小心那人的偷袭。我和副队长在院中盯着,防止他趁机溜走!”

    九个宪兵分成了三组,一间房一间屋,仔细的搜索起来。寺中僧人都已经到大雄宝殿集合,所有的房间里都是空无一人,他们搜了一会儿毫无发现。金山寺房屋并不多,日本兵很快就搜完了所有的僧舍,只剩下一座慈寿塔没搜了。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南朝齐。唐宋时期本有双塔,叫“荐慈塔”、“荐寿塔”。1472年,日本画家雪舟等杨曾经登游金山,绘制了《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慈寿双塔后毁于火,双塔倒坍后,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

    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隐儒和尚誓建此塔,去北京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历时五年,终于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重建后仍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

    慈寿塔外的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写于清代光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