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刘厚支吾了一会,脑袋高速转动着,突然灵光一闪,还别说,真给他想到一件需要她去做的事。
他马上一拍脑袋道:“是,是有件很重要的任务需要你去完成的,这件事很重要,可以说关系到这场战争的成败。而且这件事也唯有你才能完成,其他人恐怕都无法胜任。”
张星彩一听,有如此重要的任务让自己做,立刻来了精神,马上追问任务的详情。刘厚招呼她坐下,取来纸笔,伏案写、画起来。很快,他就画好了一幅设计图,并写了很多说明文字,让张星彩去调动工匠,全力打造图上的东西。
张星彩接过图纸,眼中异彩涟涟,看了很久,终于看明白里面的东西,里面包含了她最喜欢的化学实验,打造出来的东西也很实用,于是,满心欢喜地将图纸卷好,匆匆离去。想是赶着出去调拨人手和物资进行她的研究去了。
刘厚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现在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已经制定,任务都分派下去,至于成功与否,就要慢慢等待了。
挖通被炸塌的地下通道足足用了两天时间,虽然蜀军人手充足,但是地下通道被威力巨大的炸药炸塌的地方着实不少,足足有几十米的一长段都是塌方的,挖通它们和重新挖这一段地道没什么区别。
在这两天里,地面上也没有闲着,说是地面上也不对,主要还是天空中。7个热气球轮番上阵,在高空中对整个长沙城展开全面的侦察和胡乱的轰炸。
为什么是胡乱的轰炸呢?因为畏惧东吴军的防空床弩,现在热气球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只能飞得高高的,远离床弩的射程范围。
可以想象,在这么高的地方,看下来,一切都变小了很多倍,炸弹扔下来,本来瞄准已经很困难了,还要经历一段很长距离的风吹,等掉到地上的时候,早就不知道被风吹得飘到哪里去了。
不过,城中有几个军营,这些军营的规模都很大,热气球的投弹手主要是瞄准这些军营来投弹的。好在这些军营够大,炸弹大多数好歹还能掉在军营里,只有极少数飘出了军营造成平民的死伤。
到了后来,陆逊也看出了端倪,将士兵从军营中撤出来,让他们混入民居当中,以此来躲避蜀军的天降炸弹。这一招的确好用,蜀军果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轰炸贫民区。
对于东吴军将老百姓当肉盾的卑劣行为,蜀军很愤慨,却无可奈何,不得不说,他们这一招很有效。
刘备父子一向以汉室正统自居,一向以爱民、仁厚的形象示人,做事情就不得不有所顾忌,像这种连百姓一起轰杀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看来陆逊是号准了蜀军的脉。
通过观察,热气球中的侦察员还发现了一件稀奇事。长沙城中竟然挖了很多地洞,只要热气球一飞到城池上空,就会有刺耳的号角声响起,然后还没等炸弹扔下来,东吴的将士纷纷钻到地洞中。
这些地洞主要是分布在城门附近、城墙下、府衙还有各个防御工事附近。这些地方都需要士兵驻守,驻守的士兵不可能混入百姓当中,但是就近进入地洞就很方便,这样的话,敌人上来了也可以随时出来御敌。
刘厚收到这个消息直翻白眼,感到不可思议,心想,这个陆逊难道也是个穿越者?要不怎么连防空警报和防空洞都搞出来了?
殊不知,这是陆逊无奈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起初东吴军在蜀军的空袭下损失惨重。陆逊发现,即使是躲到房子里面也无法躲避这种从天而降的袭击。
他们又没有钢筋水泥,即使是砖瓦房,房顶的瓦片被炸弹一砸就破,穿瓦而过的炸弹在屋内爆炸造成的后果往往比在室外还灾难性。因为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爆炸,冲击波被墙壁反复反射,造成的伤害会成几何级上升。
东吴军被炸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思前想后,最后竟然给陆逊想到一个办法:上天固然无路,但是入地未必无门,只要挖就有了。
这也亏得东吴军前段时间一直在挖地道,锄头、铁锹什么的还有一大堆,陆逊正是看到这些东西受到启发,心里豁然开朗,马上吩咐下去,让人到处挖地洞。
还别说,这一招又歪打正着,防空洞正是对付空袭的好办法,这一招连后世都在用,可以说人类发明了空袭后,就跟着发明了防空洞,这是历史的必然。
东吴人虽然没有钢筋混泥土,虽然他们挖的地洞也很浅,不过这个时候蜀军的炸弹也很逊,一个浅浅的地洞就能轻易防护住爆炸的威力。
两天后,地道的坍塌段终于被挖通,首先是几个侦察员进入地道中,进行侦察。只有在摸清地道里面及上面的情况后,下一步的计划才能继续进行下去。这一天,刘厚、郭攸之等一干将领在中军大帐着急地等待着侦察结果。
第三十一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三十一章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个等我想想,我总要找件很重要,很重要,能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事情让你做才行。”刘厚只能采取缓兵之计敷衍她了。
“那好吧,我等你的消息,你要尽快喔。”张星彩说完就告辞离去,刘厚让亲兵给她安排最好的营帐让她暂住。
送走了张星彩,刘厚松了一口气,走到铺着地图的案几前,看着案几上长沙城的地图陷入了沉思,终于又可以将心思再次集中到战事中来了。
上次遭受偷袭已经过去了十几天,这些日子一直风平浪静,双方都在舔舐伤口,毕竟双方的死伤都太惨重了,这个伤口也太大了,要舔舐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正当刘厚还在深思下一步行动时,亲卫通传郭攸之求见。刘厚说了一声:“有请。”很快,郭攸之就进到刘厚的大帐。双方见礼之后,还没等刘厚问他所为何事而来,郭攸之就迫不及待地说开了:
“太子殿下,某想到一条计策,可以轻易攻进城里去,不过有点兵行险着,某也不知道此计是否可行。”
这就是郭攸之和诸葛亮、庞统这些超一流谋士的区别。如果是诸葛亮他们一定会将整个计划都策划得很完善,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会想到,有什么危险、变数都会提前算到,并且想办法去应对。
郭攸之显然这方面的功力还不足,还无法达到超一流谋士的水平,虽说经常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但是却无法将整个计划想清楚,甚至有时候无法决断这个计划是否可行。
“不要紧的,郭先生,有计策就好,现在最怕的就是束手无策。只要有了计策,就等于有了方向。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去想,集众人之力,慢慢将这个计策完善,制定出一个完善可行的作战计划出来。你不记得了,这就是我们的头脑风暴法。”
“呵呵,没错,我们胜在有头脑风暴法,还请太子召集众将过来一起商议。”郭攸之听到刘厚这么说,皱了十几天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露出一抹久违的微笑,他向刘厚拱手弯腰行了个礼,请太子召集头脑风暴军事会议。
对于头脑风暴的好处他深有体会,由荆州之战开始,hong军中屡屡召开这种形式的军事会议,每次都能取得辉煌的成果,这种辉煌最后都直接反映在必胜的军事行动上去。他对太子殿下发明的这种“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计全”的军事会议形式怀有很深的感情。
没多久,张苞、关兴、关索、鄂焕、兀突骨等将领陆续到来,这次刘厚将张柏、钟侗、刘斐等团长也叫了过来,打算开一个扩大会议。令人没想到的是,张星彩竟然也来了。
她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刘厚在召集将领商议作战计划,就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凑热闹。刘厚怕她再在周雪的事情上纠缠,不好得罪她,于是也不赶她走,默许了让她列席会议。
人到齐后,会议正式开始,会议照例由刘厚主持,说了几句开场白后,就正式进入主题,只听他道:
“相信大家也知道目前的情况,长沙城防守太严密,城中目前估计还有十万东吴兵,这座城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奇谋妙策,硬攻的话,虽然肯定也能攻下来,不过我军也肯定会损伤惨重。现在郭先生有一妙策,大家先听一下,然后我们再讨论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去完善、改进。”
刘厚说完后,郭攸之对众人作了个团团揖,然后摸着颌下胡渣道:“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东吴人通过地道偷袭我们,我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通过地道反偷袭回他们。”
“扯!老子还以为你有什么新鲜计策呢,原来还是老一套。这个计策我们来到的第一天不是已经商讨过了吗?当时还说这个计策好是好,不过一来耗时长,没有一头半个月地道挖不通,二来也很容易给敌人发现,若是东吴人将河水什么的引进地道中,那进攻的士兵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出乎意料的是,首先开口反驳的竟然是兀突骨,这厮人虽混,记忆力却惊人的好,竟然还记得十几天前,蜀军第一天来到长沙城下,大家开的第一次攻城军事会议的内容。并将当时的会议结果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
当时讨论来讨论去,的确就只讨论出这个结果,因为天色已晚,刘厚解散了会议,原本打算第二天继续开会,商讨完善这个计划,谁知道当天晚上,就遭受东吴军的偷袭,导致这个没开完的会议耽搁到现在才继续开。
“是,上次已经讨论过这个计策,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以前很难实现的计策,到了现在就变得简单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