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我和程璐,虽然那段经历的确刻骨铭心,的确终身难忘,但是我们两个人其实都知道,我们根本不合适!这是两条平行线,永远都不可能交合在一起的。具体的原因在《最后时刻》已经出了的这 1 、 2 季中有很多阐述,在后面的几季中都还有一些交待。其实你只要是有过相同经历的 70s 人,都能同感。(我和程璐最后还是终于见了面的,是 2005 年在广州,详情见第 5 季)
但是和方雅就完全不一样,和她实际上才是真正“很有可能结合”的。要说错过,和方雅的错过才更让人惋惜:当时我和她在北京的时间只有小半年,太短暂,刚刚互相“磨合”的差不多了,她又必须要回上海去了,只能分开。后来我在广州,也争取过到我们公司的上海那边去,但是 BOSS 不同意,老子就只能留下来了。也打过电话想问她愿不愿意到广州来,但是我自己都开不了口,她回上海是背负了很多长辈意愿的,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份“还没上过床”的感情又跑到广州来。等我们的骗钱公司完蛋,老子终于可以抽身了的时候,她又已经准备要结婚了。。。所以最后两个人只能在浦东酒店里“折腾一夜”,然后最终告别,不再联系。
无论从成长经历、学历、工作环境、性格因素等等这些哪一方面考虑,我和她都是最合适的。说得直白一点,“更有共同语言”,因为我们都是外企男女,很多时候更能理解彼此的想法。。。和程璐,工作以后的我们还可能有什么共同点吗?就算老子 2000 年去了广州,找到了她,又能怎么样?读到这里的本系统哥们儿,或者是各大“本系统”的系统子女,应该都能理解:在那种环境下,出身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而且这个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我和程璐在工作以后已经越走越远,根本不可能还有什么共同语言了。“程大姐”是国家干部,根红苗正,说话都要打官腔的,你觉得这样一个“保鲜模范”和老子这种对朝廷“有点意见”的社会人士可能在一起吗?
方雅确实没有程璐那么完美,比较小资,比较作,比较爱花钱,比较“爱喝咖啡”。。。但是我们两人之间没有根本性的矛盾点。至少,我说今天新闻联播上胡大爷比较萎靡,方雅会配合一句“可能昨天晚上运动过量”,要换了程大姐,可能只会被甩个白眼“好的不学,就知道看这些!” @#^#%#%#% 。。。方雅的那些毛病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小资,没关系,你小资你的,我吃我的回锅肉;作,也没关系,老子专医作女;爱花钱,老子挣好了,这是应该的;喝咖啡,没事,我来竹叶青。。。
决定两个人是否合适,性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青春》和《最后》里面,曾经数次提到过,方雅性格很温婉。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我和她在一起,虽然很多时候有点讨厌她的小资,但是从来没有感觉不自在过,都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直接去做。她如果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都会采取“点”的方式,两个人几乎就没有吵过架;在程璐面前那可是两回事,有些话不先在心头斟酌一下,那就硬是不敢出口,随便乱说乱动当心脑袋被洗冰,严重点就挨耳光。年轻的时候倒是可以随便扇,他妈不可能到了 4 、 50 岁了都还随便扇老子吧?人大面大的。。。你们可能想说,貌似你娃有点大男人主义? 8 错,本大爷就这样,随便你,爱玩不玩!
乱扯了这么多,只想“真情告白”一下:对和方雅擦肩而过,的确是太遗憾了。后来想想,也许这才真正是年轻的代价。在北京的时候我们都才 25 岁左右,两个人经常在一些小事上吹毛求疵,等到磨合的到位了,可以更进一步了,她又必须回上海去。然后一直分隔两地,等到 2 年后再重逢,更加成熟了的我们虽然都有意,但是机会已经无情溜走,太晚了。。。
人生有很多错过,我们只能希望不要再错过下一次。
方雅,希望你一路走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