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李乐桐满面笑容,“晚饭是好饭。”
宿舍里显然有人不知道李乐桐和韩远径分开的事,有人上来问:“你们怎么还不结?这都多少年了。”
“早分了。”李乐桐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他跟我没关系了。我呀,现在又认识了一个帅的,修飞机的,以前还玩过乐队。”
陈思会虽然与李乐桐联系最多,但显然对程植这个新动向不了解。她拍着李乐桐的手,“啊?还有这个人啊?没听你说过。”
“认识几个月了。”李乐桐装的十分认真,“那天领出来给你见见。”
大家嘻嘻哈哈地聊着天。陈思会的身孕路爱六个月了,大腹便便,站久了,有点受不了。李乐桐便提议大家进礼堂。
礼堂里已经坐满了,六个挨在一起的座位是不好找的,只能分开坐。李乐桐扶着陈思会,找到座位,两个人坐下。
李乐桐帮陈思会把保温瓶拿出来,倒了水给她喝。陈思会虽然怀着孩子,却不显得胖。
“累不累?”
“还行吧,反正不方便。”
“给小孩子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嗯。我也上不了街,都是在网上买的,寄过来感觉还不错呢。”
“真是快,都要当妈妈了。”
两个人闲聊几句,有主持人上场,典礼开始。校长还是那位校长,当年在学校时,举校皆知,有四大美男子,校长居首。如今,也头发花白了。
李乐桐心里闪过一丝惆怅,真快。
在学校时,没有一次听课是没有交头接耳的。而如今,虽然校长讲话仍离不了官样文章,李乐桐却倍感亲切。
在学校时觉得日复一日,千篇一律。毕业了才知道,学生时光,一去不来。哪怕你再觉得近,觉得亲切,都不会再来了。
校长说了校史,说了现在,说了将来,说了感谢,全场掌声雷动。
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学校。
校长结束后,有教工代表、校友代表、在校生代表先后发言,李乐桐看到了自己的导师廖盛。
“他今天也来了,真好,一会儿去打个招呼。”李乐桐想,然后与陈思会小声地聊着天儿。
“思会,看你还和以前一样瘦,怎么怀孕了,也不多吃点儿?”
“吃不下。”
“是不是运动量太少了?思会,你应该多散散步。”
“我就这样了,平日也没少在小区里转悠,就是吃不下。没事,你别担心,我吃着营养品呢。”
李乐桐看看周围,悄悄地说:“人都说是前三个月害喜,你怎么都快六个月了,还折腾?”
陈思会苦笑,“我哪知道?你问我,我问谁呢?这孩子真折腾。”
李乐桐抿嘴笑,“要是男孩就好了,女孩儿。”
“女孩儿就女孩儿吧,省心。”
陈思会继续叹气,“要我说,都一样。可我们家老杨喜欢男孩儿,说是都打听好了,要去香港再生个孩子,十万块,还是香港籍。实话实说,我不愿意。我又不是生产机器。”
李乐桐安慰她,“别这样想,两个孩子好。咱们都是独生子,一个孩子多孤单啊!”
陈思会不为所动,“那要再是个女孩儿呢?”
“女孩儿……”李乐桐没话说了。
“唉,我就在想啊,如果再是女孩儿,我是不是还要再接着生?那如果我一直生不出儿子呢?”
“不会的。”
陈思会看着手指,“乐桐,我真的很害怕。如果一直生女儿,他会不会和我离婚?”
李乐桐握着陈思会的手,“不会的。他是喜欢你,才和你在一起的,不是为了儿子!你别多想了,对身体不好。”
陈思会又叹了口气,“不说我了。乐桐。那个修飞机的,是真的吗?”
“嗯。”
“也是,那韩远径当时看着很靠谱,也就那样。乐桐,你哪天把这人带出来我见见,如果人不错,我看你也别犹豫了,让那个韩远径见鬼去吧。要我说,他在国外那三年,连个音信都没有,你早该忘了他。”
某一项发言结束,掌声又起,他们赶紧跟着鼓了几下章。
台上的会议主席说:“下面进行下一项大会议程:校友捐赠。我们有请李明生副校长住持捐赠仪式。”
李明生上台,“各位,校友一直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与财富,毕业生与母校心连心,是我们最大的骄傲。我们感谢各位!”
两个人暂时停止了说话,看台上的捐赠。捐赠的还真不少。有的捐建书报亭,有的捐赠奖学金,有的捐建足球场。最有意思的捐赠是,有人说要把全体学生宿舍搂的厕所都翻新一遍,建成应感式的。
那个捐赠者发言道:“在我上学时,我最讨厌的就是上洗手间。不得不去的地方,却很破。出水的水龙头老师坏,不是满地水,就是脏乎乎的。我上学时,就立志将来发达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宿舍都换成感应式的而不是用手按压式的厕所。”
全场都是掌声,最热烈的掌声。厕所的问题,人人感同身受。陈思会也笑得前仰后合,连声说:“这项捐赠再好不过。”
副校长笑犹未尽地说:“这才是我们的学生!不是想着自己的荣光,而是根据学校的需要,切和实际地进行捐赠。这好比你们给父母买东西,不一定买最贵、最炫的,但一定要买最需要、最适合的!”
全场掌声又气。副校长接着说:“下面这一项捐赠,也是出于这位同学的真实想法。”
大屏幕上展现的是图书馆,全场静悄悄的。副校长说:“这里,大家都不陌生。我想,在场所有的人都去过这里。这是我们的图书馆,是一个比食堂更让我们有感情的地方!我们知道这个图书馆已经用了很多年,从复校之始,就是这幢五层小楼。虽然这里面的装修是全校建筑中装修最好的,但我和大家一样,都认为这里实在是太小了!上自习找不到位子,借书时更多的书是在书库里,不得已,我们只好分散到各院的图书室,导致书籍流通受阻,知识传播受阻。现在,有一位我们的校友,他要捐赠一幢图书馆大楼。他是我们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曾在校图书馆进行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勤工俭学工作,可以说,他最有感情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他,就是经济学院2005届毕业生韩远径!”
全场掌声雷动。陈思会担心地看了一眼李乐桐。李乐桐无动于衷地坐着,看着那个清瘦的人上台。他彬彬有礼,衣着整齐。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我的校友,我今天站在这里,是完成我的心愿。正如刚才李副校长所说,图书馆很小。虽然小,但里面有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李乐桐站起来,“我出去透透气。”
陈思会欲起,“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了。你坐着吧。这典礼一会儿就结束了,你别着急,人散了再往外走,出去后给我打电话。”
陈思会看着她,“好。你小心点。”
李乐桐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低头走出会场。
外面阳光明亮,风很轻。穿越时光,李乐桐仿佛看到两个年轻的孩子在对话。
“整个F类书籍,只要你说出书名,我就可以告诉你在哪个架子上。”韩远径说话时表情十分得意。
“我才不相信。”
“真的。没有遇到你之前,我就是在书库里过的。没课,或者碰上不愿上的课,我就待在这里。最爽的是周末或节假日,特别安静,可以从早上开馆就来,除了吃饭,一直做到图书馆关门,一本接一本地看,觉得自己像个富翁,坐拥这些书。”
“干嘛?说我耽误你学习了?”
“岂敢岂敢。我只是向你说明,我没有说大话。”
“我不相信,我要考考你。”李乐桐明知他不会说大话,还是要和他闹着玩儿。
“随便你出题。”
“《国富论》。”
“三楼西区中间那一溜儿,从西数第三列,中间那一格。”
两个人手牵着手,找到了,果然是在那里。
“不算,《国富论》太有名。我要重测。”
“恭迎。”
“《财富经济学》”
“在《国富论》后面两排,右数第一列最上面那一格。”
“哼,再来。”李乐桐摇着韩远径的手。
李乐桐又说出几个书名,韩远径一一答对。李乐桐不肯认输,“不行,我知道的都是有名的,你当然有印象。不算,我这叫耍鬼。”
韩远径急了,“我怎么是耍鬼呢?”
“你就是耍鬼。你明知道我看的经济类书都是你推荐给我的,你当然知道那些书放哪儿了。”
“你讲不讲理?”
“我讲的就是理,就是理。”
韩远径不擅长和李乐桐胡搅蛮缠,只好尽量引导她回到理性,“那我说,怎么办?”
李乐桐转了转眼珠儿,“你在书库门口等着,我随便走,发现一个书名儿,就给你发短信,你来找我,怎么样?”
“好。”韩远径说了之后,就往书库门口走。
李乐桐撅嘴,傻帽儿,连别都不告一下。
“《三十天学会炒股》。”李乐桐发了短信,手抄在兜里,不到两分钟,脚步响,韩远径已经转了过来。
李乐桐白了他一眼,“出去,再来。”
“《财务骗术》。”
韩远径又走了过来。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信托原理和设计》。”
“《金融建模的理论与实践》。”
……
次次他都能找到,李乐桐不服气了。韩远径站在三层书库的南门,北面也有一道门,她从那里偷偷地溜出去,上了四楼,文学类书库。
”《借我一双慧眼》。”
她故意找了个当代的,一个不出名的小作者写的书难为韩远径。哼,你天天在经济类转,看你这次怎么找到我。
这次的为难似乎真奏了效。
“笨蛋。”李乐桐倚着书架小声说,“找不到也不会发短信问问。”
十分钟,还是没有动静。
十一分钟……
十二分钟……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