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圣上,我军在白遒将军的率领下,洞悉了苗人的行军轨迹,运用障眼法和奇袭将他们攻个措手不及!目前,我军已完全控制西南政局,当地苗人首领正式向圣上递交降书,愿永世臣服于大同,绝无二心!」
东方晟听言大喜,「白将军果然不负朕所托,此番为朕平定西南乃大功一件,待班师回朝后,全军将士论功行赏!」
朝下见龙颜大悦,顿时恭贺声四起。
东方晟虽然高兴,但不知为何脑海中却忽然闪过易清带着担忧神色的脸,想起他数度提及善待平民百姓和俘虏,便又询问起相关状况。
「此番西南大捷,我军共俘获多少敌军?」
传令兵无不得意地拱手回报,「回圣上,我军共俘获苗军一万两千余人。」
东方晟点了点头,翻开手中的战报仔细看,却未发现其中有对战俘后续处理的交代事宜,「现下这些战俘情况如何?」
传令兵一听圣上追问此事,顿时面有难色。
东方晟见他脸色不对,一扫方才的欢愉神色,言语间重新带上犀利。
「在出征前,朕已数度交代白将军要慎重处理战俘和安定当地平民的问题,如今虽然大胜而归,但白将军却在战报中对此事只字未提,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赶快如实报来!」
传令兵也没料到东方晟竟在巨大的胜利喜悦中,还保持着如此清醒的头脑,登时被质问得冷汗直流、双膝发抖。
东方晟益发觉得情形不对,怒道:「有军情却隐而不报,你是想让朕治你欺君之罪吗?」
见实在隐瞒不过,传令兵只得跪在地上磕头,「圣上息怒,圣上息怒!」
本来充斥着一片恭贺声的大殿霎时间变得鸦雀无声,这急转直下的发展让众臣摸不着头脑,只得闭嘴,垂下头来静观其变。
「白将军本也严遵照圣上口谕行事,用计攻破苗军之后,对战俘的态度相当温和。他们虽然被囚于土牢中,但在吃喝方面也没有比我军将士差上多少。」
「只是那些苗军的亲人见他们被囚,以为白将军要将他们处死,竟然使计用毒,甚至还放蛇放蛊来杀害我军将士!」那传令兵跪趴着,完全不敢抬头直视龙颜,「白将军怒不可遏,一气之下便下令……」
见他闪烁其词,东方晟怒喝,「说下去!」
「白将军便下令,将那一万两千余人,全数斩杀……」
「混帐!你们这样的行径与暴行有何区别?白遒把朕说过的话当耳边风吗?!」
为龙威所震,传令兵呆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只能一味磕头求饶。
两旁大臣面面相觑,他们谁也料想不到,本该在平定西南战乱一事上居功厥伟的白遒,竟会因为处理战俘不当,转而触怒天威。
「圣上息怒,白将军虽然行事有欠周全,但毕竟是那些苗人不义在先,白将军也只是为了保护我军将士,才不得已下令斩杀战俘。」
东方晟自然也知道情有可原,白遒毕竟功大于过,本不应在此时大发雷霆。但一想到为此常在深夜暗自垂泪的易清,就怎么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熊熊的怒火。
「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倘若白遒真如朕所言,像对待大同子民一般对待苗军俘虏,其家属也必定会被仁义所感动,断不会做出这些阴损之事。
「朕问你,虽然战俘的吃喝并未比我军将士差,但是白遒是否有下令严禁我军将士打骂战俘来取乐,或者禁止我军羞辱战俘?」
那传令兵在东方晟面前无所遁形,只得将事实道出。
原来,大同军中有不少将士受苗蛊所害,对苗人心生怨恨,一日,双方不知为何起了冲突,打死几个战俘,这才引起苗军家属和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弹,酿成后面的惨剧。
「好个白遒!除了会行军打仗之外,还有何用处?!」
众大臣见龙颜大怒,纷纷下跪为白遒求情。
东方晟叹道:「治乱世用重典,在大同开国时,为给军队立威,朕也曾做过屠杀战俘和平民的事。但是,如今天下太平,大同虽然国力强盛,但更应谦恭开明、友待四邻,而不是到处树敌!白遒此举无疑是将我大同置于险境。」
众大臣自知理亏,便纷纷停止为白遒说项。
「罢了罢了,人既已死,多说无益。在西南除了保留必要的兵力之外,其余军队一律班师回朝。具体赏罚,待他们回来了再作定夺。退朝吧!」
众臣在太监总管尖细的退朝声中低头跪拜,东方晟刚移开脚步,又想起什么,转过身来。
「此次屠杀战俘的事件不许外传,若让其他不相关的人知道消息,所有人,杀无赦!」
依旧跪着的众臣不知东方晟此旨意义何在,却也只得回道:「臣遵旨。」
东方晟步下金銮殿,太监和宫女们赶紧跟上伺候。
这件事他虽然已经下令严禁外传,但纸包不住火,易清现在不知,但待大军回朝,总是瞒不住的。
到那时,那个心系苍生福祉的善良之人,又会为这件事对他有诸多埋怨。
东方晟倒也不怕易清对他使性子,但是就是担心向来内敛的恋人,会在夜深人静时暗自垂泪,这就像是无数把尖刀插进他的心一般,比任何事都让他难受。
心烦意乱的东方晟不自觉地走到太医院里。
穿过那片翠竹,隔着竹帘,他看到专心翻阅医书的那抹藏青色身影。
叹了口气,他移步走进藏书斋。
易清抬头看到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卷。
「臣恭贺皇上取得西南大捷。」
虽然易清尚不知战俘被杀一事,但西南战事的捷报却已经传遍宫廷内外了。
「清儿来,让我抱抱你。」
将恋人瘦削的身体抱进怀里,东方晟一反之前掠夺的强势姿态,只是静静地将下巴靠在他肩窝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疲惫。
易清见四下无人,便抬手轻抚着东方晟的后脑问:「究竟出了什么事,让你这般闷闷不乐?」
东方晟叹道:「不就是那些烦人的政事?虽有西南大捷,但南方的水患和北方的旱灾亦亟需解决,没有哪件事能让人省心。」
易清听言,心痛地搂住他道:「没事,清儿陪着你。」
东方晟似撒娇般将脸埋进他的怀里,「清儿,若是没有你,我该怎么办?」
易清笑而不言,只是有一下没一下地抚摸着他的长发。
若是没有你,易清定也不会存活于这个世界上。
易清心中这般想着,但却没有将快到嘴边的话讲出来。
第七章
半个月后,大军陆续回抵京城。
虽然笼罩着斩杀战俘事件的阴影,但为不打击军队士气,东方晟在众大臣联名上书后决定暂不在庆典上追究此事。
看到圣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将士们紧绷的情绪松缓和许多。
皇城内张灯结彩,像过节一般热闹。
大军目前就驻扎城外,只等吉时一到,位阶高的和立下卓越战功的将士就会进城参加设在宫中的晚宴。
在一片欢欣热闹的气氛下,混杂在迎接大同将士凯旋而归的人群中,却有几双带着仇恨的眼,正注视着那些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军人们。
默默地用白纱蒙上脸,只露出眼睛的几人转过身去,神不知鬼不觉地隐没在人群中。
为了今日犒赏三军的庆典,宫里上下已经热闹了好几天。
繁复的事宜有礼部负责打点,身为九五至尊的东方晟只消盛装出席即可。
所以在吉时到来之前,他便悠闲地抱着恋人在龙床上消磨时间,直到太监总管必恭必敬地跪在殿外提醒他是时候更衣,东方晟才终于放开易清。
候在内殿外的一行宫女太监在得到圣上的应允后,陆续捧着衣物和各式配饰鱼贯而入。
易清看着忙成一片的众人,不打算再留在内殿,只想安静地转身离开。
谁知刚移动脚步,就被小太监给拦住。
「易太医且慢,皇上吩咐了,请您也更衣,等会一起出席晚宴。」
易清惊讶道:「这犒赏三军的晚宴,跟我没什么关系呀……」
东方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怎么会没有关系?你不是还得陪在朕身边吗?」
虽然已经习惯东方晟的口没遮拦,但看着装作什么都没有听到的宫女太监,易清还是尴尬地红了脸。
不能在他人面前让东方晟下不了台,易清就算不太喜欢出席晚宴,还是顺从地任宫人打点了一番。
东方晟闭着眼由着奴才们伺候,待睁开眼时,易清也已被打扮好了。
虽然依旧是一身的藏青色的服饰,但由于是东方晟吩咐准备的正式衣装,那衣料比易清平日穿的还要好上几倍。
为了迎合欢庆的气氛,易清惯用的黑色腰带被换成明亮的浅青色,上面缀有玛瑙珍珠,在腰际还垂下同色的流苏,在行走时更觉飘逸。
易清平日里一头总随意扎起的长发,今日也被特意梳成时下士族中最流行的星翼髻,戴着与腰带同色的鎏金发冠,用于固定发冠的簪子上亦坠有流苏,垂在易清的眉眼上,衬得他整个人清雅恬淡,脱俗动人。
被东方晟用赤裸裸似要将他生吞活剥的眼神注视着,易清浑身上下都僵硬起来。
那太监总管也发觉主子神色不对,只得冒死提醒吉时已到,催促圣上赶紧摆驾宣和殿。
东方晟颇为遗憾地从恋人身上移开视线,移步上了龙辇,易清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到了宣和殿,文武百官早就入席坐定。听到「皇上驾到」的呼声后,纷纷起身下跪行礼。
易清则悄悄走到东方晟为他安排好的、离龙椅最近的位置上,随着他人一起跪下来。
在东方晟的主持下,晚宴开席了。
美丽的舞姬随着悠扬的丝竹之声向众人献舞,席下臣子也开始放下拘谨,相互敬酒攀谈。
易清本就不习惯这种官场应酬的场面,只想随便吃几口饭菜便找个借口退席。但谁知东方晟根本就没有在看曼妙起舞的舞姬们,反而是借着手中酒樽的遮挡,将视线落在易清身上。
对于这道灼热的视线,易清只能装作视而不见,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手中的酒。
本在一片和乐中进行的晚宴,却在众人精神松懈之际,忽然掀起惊天波澜。
在殿中献舞的舞姬之一从皮靴中抽出匕首,电光石火间便往主座冲去。
易清想也没想就扑过去挡在东方晟身前。
东方晟岂会让恋人为他身陷险境,长臂一捞,他便将易清转到自己身后。
易清看着那舞姬杀气腾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