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廖志国与苗长林的官场优劣势,双方年龄、学历、资历相当,职级相同;在省里前者有梁副书记撑腰,后者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卜国杰支持;廖志国故里阳江市在省城政治势力很强,苗长林在省机关工作数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因此,双方实力基本不相上下。唯一差别明显者,一个是市长,一个是市委副书记,廖志国手中握有的行政、权力资源远比苗长林要大。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苗长林在阳城的基础,毕竟他是在这里出生,政治上从这里起家,又在此为官多年,其人脉关系远比一个外来市长强很多。
别的不论,单说苗长林、贾大雄、于树奎三人之间的关系,其铁的程度丝毫不差于当年的刘、关、张,被称作阳城官场“三剑客”,能量实在了得!
苗长林与于树奎之间的关系,前边已有提及。缘于当年一起下放农村结下的情谊,二十多年来,每到年节或是生日、婚丧之类的红白喜事,两家一定是聚集一道,同喜共悲,相处得委实比一家人还要亲近。据说,副省长卜国杰当年在大学时,曾经狂热追求过于树奎妻子,未曾得逞的原因是于树奎早在中学时就已先期下手。由此而论,于、卜二人尚属情场对手,也可称之情敌。可是,若干年后,当卜国杰在省里做到经贸委主任,于树奎竟然捐弃前嫌,将好友苗长林郑重推荐给了对方。直至当下,卜国杰变成了常务副省长,于树奎更是不遗余力为苗长林奔忙,甚至不惜充当炮灰与马前卒,将自身前程置之度外。如此举动,一方面证明于树奎颇具男子汉情怀,另一方面也足以证明他与苗长林关系确非一般。
至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贾大雄,也与苗、于二人渊源甚深。贾大雄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早些年,他还是组织部下边的党员教育处处长时,就将工作联系点放在海北县城关镇,其时该镇党委书记正是于树奎。那时,一个组织部里的处长,人微言轻权力有限,在机关里根本没多少人理睬,亟需在仕途上向上奔一奔。恰好,镇委书记做到兴头上的于树奎,也在瞄准上一级台阶,必须一点政治上的铺垫,党教联系点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阵子,贾大雄频繁下到海北城关镇,两人一个出点子一个组织实施,然后再联手总结经验、整理材料,将联系点搞得风生水起,经验、事迹、体会文章连篇累牍,一直上到省委机关刊物和省报头版。于树奎、贾大雄分别捞足了政治资本,由此官途大晋。同时,后者也从前者辖区获得不少物质上的实惠,相互感情便渐渐巩固,及至如今的牢不可破。
贾大雄既然成了于树奎的铁杆朋友,自然很快就与苗长林引为同类。加之,此后不几年,苗长林阳东担任区长,贾大雄时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二人又同赴中央党校培训半年,选了同一间宿舍,更是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己。如此,因为气味相投,且都是主政一方、手握重权、前途无量的阳城要员,苗、贾、于三人便被成为阳城官场铁三角,故而落下“三剑客”之名。
近些年,据说“三剑客”的关系又有新发展——苗长林儿子在省城做生意,于树奎将自己的漂亮外甥女、一名N大在读研究生介绍给了他;而贾大雄在京城读书的女儿今年毕业,于树奎正在通过海北建筑集团驻京办积极运作,请客送礼走后门,想让贾公主进某大通讯社做记者。如此故交加私谊,三人关系更加显得牢固。。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式秘书3 第一章(7)
此外,围绕“三剑客”这棵巨大主干,周围还有众多相当职级的官员,形成某种势力强大的圈子、山头,足见苗长林在阳城的根基相当雄厚。
半年前,随着洪大光离任进入倒计时,围绕书记位置的争夺随之进入白热化,其中的两大对手便是廖志国与苗长林。
廖志国身为市长,在舆情民意上自然先胜一筹。可是,还没等这种优势显露端倪,竞争对手却先发难了。
那段时间,针对廖志国的匿名告状信,忽如雪片一样飞向京城、省城,各种流言蜚语也像初春的柳絮一般,在阳城城乡漫天飞舞,反映的主要问题无非三大类:一是独断专行,肆意建造“鲲鹏馆”这一形象、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加重财政负担。二是收受贿赂,通过工程建设、干部任用等途径搞权钱交易,其中重点提到苏婧婧广泛插手、干预阳城政务,以所谓艺术、收藏品交换为掩护暗中收贿。储开富的中阳地产,徐晓凡父亲的双仁集团,以及黄一平同学、北京天地传媒老总郎杰克,皆被一一点名。三是生活作风腐化,以权谋色。阳城大酒店客房部经理于丽丽,体育局副局长杨艳,悉数有名在册。这些匿名举报信,就像批量印制好的传单一样,分期分批不定期寄出,造成集束轰炸、泰山压顶之势。
与此同时,海北县委书记于树奎、阳城市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胡春来等人,也纷纷粉墨登场,公开或半公开散布攻击廖志国的言论,与那些匿名信浑如明枪与暗箭,形成强烈呼应与配合。
在此强大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令廖志国意想不到的情况——省委组织部会同纪检等部门,先后两次前来阳城组织考察、测评,廖志国得票均不理想,有近四分之一的市委委员、部门负责人投了反对或弃权票,离退休老干部的打分结果也不理想。一时间,廖志国能否顺利接替洪大光,成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悬念。
在此期间,黄一平通过内线从苗长林秘书处获悉,苗长林曾经搞过一个组阁名单,包括市委、市府几大班子,以及下属主要部委办局,牵扯进好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此情,黄一平自然没敢告诉廖志国,因为其中涉及太多官员,弄不好得罪或误伤很多人,而且他也搞不清,那个秘书是否故意放水,施的烟幕弹,搞的离间计。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苗长林只要仍然在阳城官场一天,目光与心思就永远会牢牢盯住市委书记的位置,即使半年前的争夺暂时落败了,他也仍然不会轻易死心,因为一年后的市党代会上,还将重新选举新一届市委领导,其再度崛起并非没有机会。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苗长林这个后台,也正是冲着阳城市委书记这个官位,于树奎才敢于明目张胆犯上作乱。而这,也是廖志国难以祛除的心头大患。
4
还是回到半年前的那场书记之争,廖志国虽然是最后的胜者,却胜得相当惊险。
幸亏有省委梁副书记的鼎力帮助,同时也利益于省领导层关系同样非常微妙。
众所周知,省委梁副书记,曾经是苏婧婧父亲的部下,当年在阳江任职时,得到过老人的大力提携,方才有今日之锦绣前程。知恩图报,乃人之常情。何况,此时省里高层关系复杂,选择何人担任阳城市委书记,事涉又一层更为复杂的权力争锋。
在N省,龚书记从北京下来已经六年多,重返京城指日可待。根据龚书记的年龄、资历、声望,应该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即便平移也会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式秘书3 第一章(8)
这几年,因为执政理念不同,相对稳健的龚书记与开放、外向的关省长之间,虽然没有出现大的冲突,却也难免矛盾多多。比如,在全省产业布局上,龚书记重视几大产业平衡、协调发展,关省长则注重IT、现代服务、物流等新兴产业;在地区发展差别上,龚书记强调南北同步共进,关省长则主张强者先行,以强带弱;在用人问题上,龚书记看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而关省长则更注重干部的才能、闯劲,等等。在中国官场,像N省党政主官之间这种执政理念上的差异,经过公众舆论的推测与演绎,极易被拓展、放大到水火难容的程度。近些年,有关龚书记、关省长两人政见纷争的传闻,坊间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版本总在不断变化。最新一轮的消息称:随着龚书记返回京城进入倒计时,N省的班子布局已然开始酝酿。龚书记极为看重执政N省数年来制定的政策,打下的基础,希望后继者坚定不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基于此,他对梁副书记颇为赏识,似乎大有培养其接班的意思。究其原因,梁副书记同他性格、思想、理念相近,能够准确领会、理解他的意图,假如一旦他离任了,一定会按照既定方针办。相形之下,关省长的思路就与他颇为格格不入,故而并不认同由后者接班。根据有关规定,关省长刚刚五十八岁,在省部级位置上尚有一定运行空间,转到人大、政协似乎早了一些,很有可能原地踏步或移驾他处。而关省长哩,自然既不想离开N省,也不甘心做个千年老二,而是希望能在书记任上再干几年,为N省的跨越、腾飞与个人的政治命运画上圆满句号。据说,关省长中意的最佳搭档人选,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卜国杰,而且也在暗中加以培养,随时准备联合接手N省党政要务。照此逻辑推论,梁副书记选择廖志国、卜副省长支持苗长林,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何况,这种选择还搭上了龚书记、关省长这层更为复杂的关系。当然,相比较而言,廖志国比之苗长林,自然也就后台更硬、分量更重了些。
事实上,在讨论阳城市委书记人选的省委常委会上,为保证各自中意的对象能够接任,梁副书记与卜副省长确是争论激烈,甚至近乎赤膊上阵。
“廖志国同志到任阳城市长三年多,突出的成绩是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最可贵之处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解决了困扰阳城十几年的党政不和问题。他搞的那个‘鲲鹏馆’,呼应了文化强省建设这个中心,主要是利用土地置换,不仅财政投入不大,而且带动了阳城滨江、城北两个新城区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绝不是什么形象、政绩工程,而是民心、民生、民意工程。至于所谓生活作风问题,举报者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