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时尚圈: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时尚圈:宁要一个LG,不要十个LV(全本)-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我特地穿了一件白色的衬衣,配淡粉色的羊绒小开衫,我知道我略带黄色的皮肤这么配最显白皙。李懋姐一看到我就夸奖我今天穿得特别漂亮。
  寒暄归寒暄,她说起工作来挺严肃的。
  “首先,我是看中了你严谨主动的工作作风,很会动脑筋想问题;其次,我觉得你的策划能力很不错,正好我们报纸需要会策划勤动手的一个岗位来协助我们时尚行业的业务开拓;但是,我不清楚你的文笔功夫……这样吧,你完成一个作文作为我对你的测试。你喜欢看时尚杂志吗?喜欢看哪些杂志?”
  她噼里啪啦机关枪似的说了一气,我赶快回答:“老牌的《时尚》、《嘉人》都看,还有《VOGUE》、《瑞丽》……”
  “《瑞丽》?你看伊人风尚还是服饰美容?”
  “伊人风尚。”
  “哦,你继续说!还看别的杂志吗?”
  “还有《中国国家地理》、《三联生活周刊》、《产品与设计》、《家居廊》……”
  “嗬!你看得真不少啊!看得完吗,这么多!好啦,这么喜欢看杂志应该没太大问题……对了,你看不看《周末画报》、《城市画报》、《新周刊》?”
  我实在是不明白她为什么觉得喜欢看杂志就问题不大,只能如实汇报:“以前要看《新周刊》,现在不看了。那两样偶尔看,视具体封面内容而定,不是每期都买。”
  “很好。那你喜欢哪个品牌?我是说的国际化的品牌类别的,喜欢LV、GUCCI这些大牌吗?”
  “嗯,哪个女的不喜欢大牌啊!不过我呀,最喜欢CELINE还有COACH。”我轻轻地说。
  “没想到啊!在LV、CHANEL这些之外你还了解这两个品牌啊!辛集思,我很看好你哟!”
  她第一次喊了我的全名,以前都是小辛、思思妹妹地喊,从来没有这么喊过我的全名,我凭直觉认定那是她对我的肯定。
  之后,她让我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大致论述一下明年春夏的时装趋势,然后发到她的邮箱里。
  这还不简单吗,一回家我就找出几本杂志,大致把杂志上做好分类的时装趋势进行了筛选,用我自己的眼光挑选出我喜欢的加以论述,而绝不仅仅是按杂志上面所说的那些条条款款依样画瓢。
  深夜两点,我传给了她。第二天收到她的邮件:“有见地,有观点,虽然不一定正确。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比人云亦云的‘正确’更让人欢喜。”
  我知道,我离她又近了一步。
  随后,她也给我说明了去报社的条件:实习三个月,工资只有800元;转正后,底薪加稿费大约也跟我在这边差不多——当然,或许我成为一个成熟记者以后会高一些,大约在3000元,但要根据我的工作情况而定,也许要一年以后,也许要两年以后。
  最后她说的一句话是,妹妹,我是师傅领进门,修行还是要看各人的哟!
  我忙不迭地点头,其实她在电话那头又看不到。
  她让我一周以后到报社办入职手续。我在她的带领下见到了报社的人力资源部覃主任,做了一些浅浅的交流后,覃主任就让我填表了。
  真不敢相信当记者的梦想这么容易实现,学新闻、学中文同学,不是都很难进报社吗?怎么上帝对我这么眷顾呢?
  12月9号,我迅速递交了辞职报告,感谢了咖啡公司的直接上司裴总对我的挽留以及过去的提拔,感谢了咖啡馆对我最好的领班姐姐和大厨师傅们。我还会来看你们的!我在心底念叨。
  从今以后,我就是记者辛集思了!
  

(四)  菜鸟记者的幸福生活
李懋姐介绍我进入的是她所在的一家当地周报:《商务精英周刊》。
  这是一份以大都市商务人士为受众群体的周刊,已经发行三四年了,是“第一份由西南地区的经济活力地区直辖市重庆辐射全国的成熟细分市场周刊”。
  在入职的时候,覃主任把厚厚的一摞报社简介、报纸定位、特色优势等资料发给我,让我迅速熟悉报社情况。
  作为一个曾经的读者,未来的记者,我才第一次从纸张印刷等角度来看待报刊。
  这摞资料是一份不错的入职教材,里面不仅有印刷纸张方面的知识,还有采编内容、发行数据、经营市场的知识,对像我这种新手来说是很好的常识普及和入职培训。
  轻涂纸印刷质量不错,针对商务人群的读者定位需要报刊的杂志用纸比新闻纸上档次,成本却比杂志用的厚厚的铜版纸成本要便宜很多。
  我们报纸每期大约有八九十页,报纸的广告占二三十页,大多数是本土广告客户投放的,非常利于本土客户树立品牌形象;而逢年过节广告量和内容都要同时增加,所以报纸厚度过百页的时候就算是一年中的旺季。
  我办完辞职手续,正式入职实习岗位已经是一周以后。在这期间,我去李懋姐办公室拿了一大摞杂志。
  她在一间大办公室里,里面有三张桌子,我找到埋在各种报纸、杂志、纸张中的她时,她正埋头赶稿。“思思,你自己挑,杂志都在柜子里……挑几本你不常看的吧!你可能要先从做服装入手。先多看看男装吧,你可能不是很熟,熟了再回头看女装……”她忙得头也不抬。
  我在她背后那面巨大的书柜里翻拣了半天,找到数本《时尚先生》、《男人装》、《名牌》、《哈佛商业评论》……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突然翻到一些不太常见的《CASA》和意大利版《VOGUE》,惊喜地问她,可不可以借几本这些?
  她有点舍不得离开眼前的工作似的抬起头,看了一眼我手上的杂志,瞳仁一闪,站起来,从更高的架子上踮着脚又取了几本递给我。
  我定睛一看,有繁体字封面的《职场》、《号外》、《诚品好读》,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以英文做名字的杂志,如《JET》、《MILK》、《GQ》。我着实没见过这些陌生的杂志,好奇地翻了翻,跟我平常看的杂志真是有些不一样。
  “辛集思,难得你喜欢看这些,这些都是港台版的好杂志,我四处托人带来看了以后就堆在这里,平常也没人翻,尽沾灰了。你喜欢的话拿去翻翻吧,对你以后的工作启发思维很有用的!跟你平常见到的杂志有些不同……数一下,一共多少本,看完给我拿回来就是了。”她认真地说,“对了,结合我们的刊物一起看,看哪些是你可以用的,别忘了多看看男装、鞋帽搭配和钟表之类的,以后可是你的工作重点。”
  一共14本。
  我两只手抱着一大摞书,刚走出她办公室就后悔了:这些杂志都太厚了,简直像抱了几块砖头一样沉,从我的肩膀到上臂,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重量。
  为了这堆杂志,我专门奢侈地打了个车回到我租的20平方的小屋。
  那一个星期,我哪里都没有去,把自己关在家里,像一片面包吸吮牛奶一样疯狂地吸吮着各种信息——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对我有什么作用。就是以前没怎么看,使劲翻翻,翻到自己喜欢的反复看一遍加深记忆,如果有需要再记录下一两句有意思的话。
  我看到一本《号外》上写“传奇之所以是传奇,是因为她永不固步自封,永远能让后来者重新演绎,而且每一次的新演绎都必然是精彩绝伦的,因为她本身便是独一无二的”。我深以为然,并把它记在了我崭新的大红色笔记本上。
  没想到这段话深深地影响到我之后对奢侈品的价值观。
  那是后话了。起码,现在,当下,我深深地感觉的一股新鲜刺激的风扇动着我原本并不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觉得自己仿佛正在步入一个杂草丛生、异香扑鼻的神秘森林,也许我会成为森林之王的猎物,也许森林之王会成为我的猎物,而最大的诱惑就是面对前路我的茫然无知,我的闷头瞎闯到底会带给我幸运还是毁灭……
  床上桌上铺陈着一堆杂志,我仿佛找到了我原本应该做的职业。
  原来,我是那么爱好这个行业,熠熠发光的杂志封面,杂志页面上那些珠宝、首饰、烟斗、雪茄、红酒、汽车、快艇、豪宅仿佛海妖的歌声催眠着我,把我吸引向一个铺满宝石的深海……
  那一周,对所有的吃饭外出邀约我基本上没有理睬,除了我妈和李懋的电话我有耐心接听外,其他人的电话我恨不得一听到就挂断!
  李懋只在周五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让我上网查询一下一个刚刚在重庆上市的男装品牌的资料,她告诉我,我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要协助她把这个男装品牌20万的广告份额拿下。
  

(五)  难听的绰号(1)
李懋姐说是让我协助她,当我周一到她办公室报到的时候正儿八经地问她需要我做什么,她仿佛忘记了这码事一样,做恍然大悟状地让我好好逛逛商场的男装楼层,逛三天以后回来给她口述一下所得!我真是没有听说这种工作方式的。
  随后她叫来了一个叫杨海涛的人,这个人一进来就嬉皮笑脸地说:“懋懋姐,你给我们发了这么大个‘炸弹’呀,不要引起轰动哦!”
  我当然知道是说我,但是这个“炸弹”是什么意思?
  “别乱说!人家还没有熟悉,你就吓到人家了!思思这个大美女直接可以给你当模特吧!天生的衣服架子,比你们找的那些美女也不差吧?”
  他是觉得我太高了点吗?我1米69的身高,今天特意穿了一双中跟的鞋。平时我穿上高跟鞋冒充1米74倒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这可是我妈和我周围的朋友的心头大患,他们都怕我找不到男朋友,坚决不准我经常穿高跟鞋,所以我也乐得穿平底鞋,只偶尔在正式场合穿穿有跟的鞋。
  李懋让杨海涛带我熟悉一下整个采编环节、熟悉一下办公室,并让他给我安排一个“跟汽车、时尚比较近的”座位。
  杨海涛看样子比我大两三岁,比我高不了多少,戴一副黑框眼镜,留着黄晓明那样的斜刘海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