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在小姐妹的打闹中匆匆而去,转眼间,省亲园子就建好了。贾政上本奏请娘娘回家省亲。当日,皇上就批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
贾府等人奉了旨,又是一阵忙乱,连年也没有好好的过。
不过即使如此,贾府众人也是神采飞扬,有什么比的过娘娘省亲来的重要。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遇到啊。
依梦看着府里众人激动紧张的心情,没来由也紧张起来,而后淡淡一笑,自己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正月十五这日,贾母等人穿着重重的诰命服,等候在荣国府大门外,个个喜气洋洋,贾赦等人却是侯在西街门外。
街道四周都被围幕拦着,但是仍有百姓跳脚而望。那急不可耐的模样,比贾府人还甚几分。有的人家也把孩子抱着,扛着或者是牵着,在这寒冬腊月里等待着贵妃娘娘的到来。希望能够得到一丝贵妃娘娘的贵气。然而,等了好久没见着贵妃娘娘的銮驾,只等到一个太监传来的消息,娘娘怕是戌初才起身,这会儿等早了。
贾母年纪大了,哪里受得了寒风之苦,在王熙凤的劝慰之下,带着探春等人回了屋子,留下王熙凤料理园中事物。
邢夫人很是不满的嘟囔几句,而后才跟着贾母回到屋里。依梦倒是不怕冷,就是怕冷着几个孩子,特别是三胞胎。见贾母回屋,连忙拉着三胞胎和探春紧跟其上。
进了屋子,一阵暖风袭来,贾母感觉自己又有知觉了。慢慢喝着鸳鸯端来的热茶,拉着几个小的在身边逗趣打发时间。
好一会儿,才等到贵妃娘娘大驾光临。
元春看着书中的大观园,很是感慨,这园子可真是美,而且是为自己建的,心里不由又是自豪又是激动。
人往往就是这也样,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却被一时的荣耀晃花了眼。几年的宫斗,虽没磨灭元春恐怖的自信心和自恋情结。但是磨平了元春的孤高,抹去了她的善良。
园内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枯树上结满了绸花,还挂满了精致小巧的红灯笼。
园子里的奴才,虽没有宫里的奴才那般规矩,时不时偷偷打量自己一番,而后又紧张的低下头。元春将她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没有不快,有的只是得意与虚荣心的不断上升。高高在上俯视众人的感觉真好。
看着园子上的匾额题诗,元春问道何人所作,待知道是宝玉所作的时候,夸了好一会儿。穿越而来的元春,是知道宝玉是有才情的,而她自己却是不行的,能做几首雍正以后的诗糊弄糊弄人,自己鉴赏,却是没什么水准。更何况宝玉做的这些诗还在唐诗一百首以外呢。读书的时候,学的最多的,鉴赏最多的就是唐诗一百首。
红楼梦她也忘的差不多了,哪里还能够知道那些典故什么的。赏了宝玉一些东西,象征性的夸了几句。元春就以累为借口回到贾母正室休息。
元春一手挽着王夫人一手挽着贾母,慢慢步入贾母正室。
也许这花草太温柔,也许元春突然间感性了。看着王夫人和贾母的面孔,元春不知为何泪止不住的流了下了。贾母和王夫人等人连忙安慰,好一会才好。
元春到没如原著那般说写没脑子的话,说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地方。毕竟进宫是元春自己乐意的。
“听说家里来了两位才貌双全的妹妹。怎么不见?”元春止住泪,问道。
王夫人答道:“外亲薛王氏及宝钗黛玉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
入了红楼,不见林妹妹,怎么着也觉得遗憾。
元春连忙下旨让她们进来,元春问话,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一解答。
而后又隔帘与贾政等人问话,然后按照原著的说法让宝玉进来与众姐妹一起。对于贾政,元春是停留在原著上的,所以很是不喜,没说几句就随意打发了。只余满腔关怀无处诉的贾政空叹气。
依梦冷眼看着这一切,只有一个想法,这元春真的是穿越来的,真的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人?没有被再穿?
第94章 众姐妹作诗显才夫妻心日日分离
元春坐在上座,喝着热茶;见众人都规规矩矩坐在那儿;难免觉得无趣;于是笑道“都是自家亲眷;莫要拘谨,如平日那样就好。”
众人忙称不敢;元春却笑道“无碍,自家人莫要生疏才好。不如这样,听闻几位妹妹个个才艺绝伦,不如做几首诗看看如何。宝玉也和姐妹一起,也让我看看宝玉精进没有。”
知春等人自是绞尽脑汁思索;独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面色如常;悠哉平静。探春见此,自叹不如,而后埋头作诗。
诗作完后;自有太监呈给元春阅览。
元春对于探春她们的是一扫而过;独林黛玉的和薛宝钗的诗慢慢品味。原著的诗,元春早已忘掉,如今看着二人的手写稿,心里很是激动。
人都说字如其人,这话一点不假,林黛玉的字很是飘逸洒脱,薛宝钗的自是端庄大气。各成一体,各有千秋。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元春很是喜欢林黛玉的这首诗,放在嘴里嚼了几遭方道“妹妹都有咏絮之才,各有千秋。不过终是薛林二位妹妹更甚一筹。”
此时宝玉正因一个“蜡”字拜薛宝钗为一字之师,逗的宝钗含笑嗔了他一眼,看的宝玉一呆。而后突然间想到了什么,连忙往黛玉的方向看去。
林黛玉在家学习规矩,管理内宅,早不是当初的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见宝玉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看自己,很是羞恼。因为元春在这儿,黛玉的教养嬷嬷也无法叱责,只能板着脸站在一旁。
宝玉却是没眼色的,见黛玉红着脸很是好看,不由的想和黛玉套近乎,平日里有那些老嬷嬷看着,很是烦人,如今不正是好机会。。看着自己还有一首诗未作好,宝玉一喜,立马对着黛玉就是一阵讨巧。
黛玉被他烦的没法,随手编了一首诗扔给他,而后端坐不动。不过即使如此也够宝玉乐半天的。
宝钗将黛玉和宝玉之间的互动看的清清楚楚,心里很是憋闷。看着宝玉目不转睛的盯着林黛玉,宝钗恨不得去撕了林黛玉的脸,心里又是愤恨又是哀怨,难道她就比不得林黛玉。
元春看着宝玉的诗,特别是最后一首杏帘在望,很得元春欢喜。只见诗云: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皇上以前在雍王府的时候就经常自己种田劳作,感受农人的繁忙。皇上看了这首诗定会很开心。于是元春大赞宝玉几句,而后命人将今日做的诗做成小册子,准备回宫呈给皇上看。
作完诗,接着就是看戏。对于这些戏曲,依梦不是很懂也不喜欢,只觉得咿咿呀呀吵的头疼。强忍着疲惫与瞌睡,依梦细细打量四周的人,见宝玉是最激动的。那双眼珠子恨不得贴到那些唱戏的女孩子身上。嘲讽一笑,这宝玉哪里像神仙下凡,分明就是色鬼入世。
一直闹到丑正三刻,元春才在太监的提醒下依依不舍的别离众人,乘銮回宫。贾母等人见元春的銮驾越走越远,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王夫人更是有千般万般不舍,只能掩面而泣。就连一项尖酸刻薄的邢夫人见到此情此景也落下泪来。如此就可怜了王熙凤,逗趣卖乖好一会儿才将贾母等人哄的开心。
次日,元春就将省亲这日的事情全部说给皇上听,并将姐妹做的诗呈给皇上看。雍正帝看后,很是赞赏一番。雍正看着林黛玉的诗句,心里不住点头,心道“不愧是探花之女。”等看到薛宝钗的诗句的时候,雍正帝眼神闪了闪,而后赞了几句。随后,一叠声赏赐下来。
“皇阿玛,什么事让你这么开心?”弘晖带着弘历等众兄弟缓缓而来,直性子的弘昼大声问道。
雍正帝见他们兄弟几人一起到来,心里很是开心,面上却是不显,沉默不言。元春却是笑着将自己归省时遇到的事情说了一遍,而后又将诗稿拿给众人观看。弘晖笑而不接,闺阁儿女的诗稿怎么能随便观看评阅,这可不合规矩,这贾贵妃真如流言那样不识规矩。真不明白一项重规矩的皇阿玛怎么会看上贵妃娘娘这般的人?
弘历却不管那么多,顺手将诗稿接了过来,而后拿着跟弘昼二人边看边讨论,看到林黛玉的诗的时候,弘历立马被俘虏了,缠着元春问林黛玉的事情。
雍正皱眉在一旁看着,刚准备阻止,元春这个嘴快的就说了出来。看在是过年的份上,雍正帝也不好发火,只能沉着脸看着弘历和元春之间的互动。
弘晖一看就知道雍正帝不开心了,立马说道“好了,四弟,闺阁儿女之事怎么能随便讨论,莫坏了人家姑娘的闺誉。”
听了这话,弘历仿佛受到了莫大的刺激,一脸痛心的看着弘晖道“太子哥哥,弟弟这不过是见这位姑娘诗写的好,心存敬佩罢了,万没有任何邪念。太子哥哥怎么能如此说弟弟。弟弟只是抱着最美好的心态去感受这位林姑娘的诗魂诗心罢了,太子哥哥如此误解弟弟,真是让人痛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