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老板收拾好一切之后,蹬着三轮车往家里行驶。文启在后面和男老板的妻子帮忙推着。文启此时感到一种温暖和希望,同时也看到普通劳动者的艰辛生活。
到家之后,文启看着这个狭小的空间堆放了很多杂乱的物品,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高楼下的喟叹。
匆匆洗漱完之后,文启就拖着疲惫的身体休息了。
他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所发生的种种。雪如,小女孩,还有好心的男老板。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不公,现实的无奈和人性的微妙光芒。
他想起一首《相信未来》的诗: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是的,我们还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一段哲学语录:“任何时候在事情结果没发生前都不要去动摇自己的信心。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种:自己可以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尽心尽力做好做足自己那份,剩下的笑看命运的安排,偶尔它也会不公,但多数时候命运更褒奖那些更努力更有准备的人。不论经历多少辛苦还是要努力因为没有一个成功是偶然获得的。
文启在想着未来的自己,是的,他需要认认真真的想一想了。多少年后,自己会如何?成功?失败?他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他相信着年轻的力量,他相信着艰难的路途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无尽追寻
第二天,文启匆匆告别老板夫妻后,就去找刘国兴。文启只知道刘国兴在一个工地上当包工头,但具体在哪里却不清楚。
文启一个人无聊的在大街上走着。大街上很吵,来来往往的人群匆忙的寻找各自的方向。有人在等公交车,有人在买东西,小贩们忙着自己的生意。理发厅里还响着崔健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文启看着现在的自己真是一无所有,
他有些迷茫、无助。虽然无数次告诉自己要坚强,但这种莫名的伤感还是会不期而至。
毕竟文启才十九岁,走过的风雨太少,内心深处多多少少对目前的处境不太适应,这也无可厚非。可是现在走出了大学校门,怎么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文启曾经读过作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他当时就被孙少平的自强精神深深感动了。现在必须把自己变成另一个“孙少平”了。文启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这个社会不相信眼泪,要想好好生存下去,一定要学会坚强。”
正当文启苦恼之际,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对,是刘国兴,真的是刘国兴!”文启的心里异常的激动。
“国兴”文启大喊了一声,快步走向前去。
“文启,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上大学了吗?”刘国兴对眼前的老邻居问道。
“国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去你那吧。”文启说道。
“快到中午了,我请你吃顿饭吧,让我好好招待大学生。”刘国兴笑着说道。
“哎,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国兴。我的肚子正饥肠辘辘呢!”文启笑着回答。
两人到了一家小餐馆,要了两瓶啤酒,几碟家常菜。文启真是饿坏了,狼吞虎咽的吃着面前的食物,就像饕餮一般,原先的拘谨全置之不顾了。恰好印证了那句话:人饥如饿狼,吃啥啥都香。”
“文启,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刘国兴望着狼吞虎咽的文启问道。
文启一五一十的把前前后后的情况告诉了刘国兴。
“既然这样,那你打算以后怎么办?你要知道现在在社会上混不容易。”刘国兴说道。国兴比文启大两岁,从小两家就是邻居,但国兴不喜欢学习,上完高中就到省城打工了。要不是因为自己的舅舅的帮助,刘国兴现在也当不上包工头。
“我……”此时的文启一头雾水,不知道说什么好。
“文启,你也别担心。既然这样了,你的工作就包在我身上了。谁让咱俩是铁哥们呢?来,干了这杯酒。”刘国兴端起酒杯向文启示意。
“国兴,今生有你这样的邻居我知足了!来,喝了这杯酒,忘了所有的烦恼。”文启说着。
“文启,你还记得《水手》这首歌吗?我记得当初还是你教我的呢?现在我们在重温一下?”刘国兴提议道。
“好,我们再唱一遍。我起头,“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刘国兴跟着文启的节奏融合起来。当唱到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两人显得非常激动,全然不顾其他人的眼光,好像醉酒的阮籍般狂放不羁。
吃过饭,刘国兴带文启在大街上转了转,之后把文启安排在自己的住宿的地方就到工地上去了。临走的时候让文启好好睡一觉,晚上回来吃一顿大餐。
文启看着这个狭窄的房间,竟然放置着十多张床铺,把这块狭小的空间挤得“水泄不通”。这就是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啊。文启有一次看见几个建筑工人在大约几百米的楼顶上进行作业,稍不留意就有掉下来的可能,文启不明白这究竟是生存还是生活,难道连命都不要了吗?看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那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许多人依旧无家可归,许多人依旧贫穷愚昧。文启有时想当一个政治家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不现实。
文启躺下便睡着了。的确,他很疲惫了,需要休息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刘国兴和他的工友们已经回来了。
“文启,睡得怎么样?”刘国兴问道。
“还行,怎么,放工了?”文启坐在床沿上问道。
“哎,这次完成个大项目,干了快半年了,终于完工了。今晚要好好庆祝一下。”刘国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哈哈大笑起来。其他工友也笑了起来。
“哦,对了,差点忘了,你的工作我找人帮你问好了,在一家超市做个收银员。明天我带你去看一下,不满意还可以换”刘国兴对文启说道。
“好,谢谢你,国兴!”文启向国兴说道。
“谢啥。说谢字就见外了。走,跟我们到外面庆祝完工大业。”说着拉着文启向外面走去。
出去后文启看到火红的篝火燃烧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把黯淡的天空照得分外明亮。几个工友在准备今晚的晚餐。
“来来,大家都坐好。晚餐马上就要开始了。”身为包工头的刘国兴喊着。刘国兴嘴里所说的坐其实是盘腿坐在水泥地上,不过还好,刘国兴为工友准备好了垫子,这样坐着就不会那么冰凉了。
“首先,我们庆祝经过半年奋斗的工程完工!”刘国兴坐着端着酒杯高兴的说着,
大家碰了酒一饮而尽,展示劳动者的豪情与朴素。
“下面,为了活跃气氛,我提议每人唱一首歌!”刘国兴说着。经过两年的磨练,刘国兴显得很成熟老练了。他的工友们也大多二十多岁的样子,有的因为家里贫穷才早早辍学出来打工,有的天生不爱读书。尽管这样,他们的身上依然可以看见年轻的活力。
“陈冰,你先来,咱们里面就数你多才多艺。”刘国兴对着一个年轻轻的小伙子说道。
“好,我给大家吹一段箫吧!”小伙子的衣服沾满了泥浆,但依旧那么有激情。他吹的是古曲《春江花月夜》,悠扬的笛声响彻上空,给人美的享受。
接着是一个来自陕西的小伙子,他唱的是《九九艳阳天》: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风车呀风车那个咿呀呀地个唱呀, 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唱完引得阵阵掌声。
“云峰,你该不是想媳妇了吧。”几个小伙子开玩笑的说道。
“哎,说啥呢?我还没对象呢?”那个叫云峰的小伙子说道。接着是一阵笑声充溢着这个夜晚。
文启看着这一幕幕,看到周围人的笑声,真切的感受到一种平凡人的点滴温暖。正像刘国兴说道那样:在这个社会,活着就是王!
是的,文启在心里说着:活着就是王!”
守候希望
散场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文启回到屋内,其他人都已经入睡了,鼾声此起彼伏,但此时的文启情不能自已,伏在简陋的桌子上写了一首名为《梦里花落》的诗歌:“整个世界都在酣眠,我只听着那颗撒哈拉之心的呼唤。爬山、下海、采果、种田,在世外的小岛上快乐的歌唱祝愿,就让我们静静的、静静的守着海,守着家,守着彼此。不谈人间的悲欢、不说尘世的离合,就在风吹的海边等待梦里花落。我不知道有多少,离去的岁月给了我什么? 劳劳尘世中,难道只是行色匆匆? 无意间的邂逅,已是千年的回望。秋天的黄叶被五彩笔摘了去,幸福的摩天轮独自旋转个不休。我想要的未来和希望,造物主该怎么安排? 如果没有这一场美丽的旅行,我是否喜欢上孤独? 记忆的思线不要剪断,让我在梦里再去青山之巅,再看一次海和头上的明月。”写完后,文启长长吁了一口气,好久没有写诗了,突然感觉有些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