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好好保管,有了它可以走遍台湾……不过巡警会随时检查的……你们这些人暂时去十七号草棚,那里会有工作人员为你们再做临时调整……”
众人便前去寻找十七号草棚。
陈子洛主长带着儿子和管家一直在四处打量,他的妻子和女儿呢?
一个巡警过来了,说:“你为何要拖延?”
陈子洛主长如何不知道他们的厉害,便恭恭敬敬地说:“小人的妻女还未曾出来,不知道几时能够见到?”
那个巡警笑了,说:“莫急,女子净化时间从来都是慢的,她们走另一个通道……暂时安顿下来后,定会让你们团聚!”
陈子洛主长和管家没有多话,便寻到了拾柒号草棚。
陈子洛主长看到草棚子里全是稻草垫子,上面铺着麻布,每一个人的位置处,都有竹皮编织的枕头。他们连忙像其他人一样坐好。
只见两个工作人员和一个巡警边巡视边喊:“大家听好了,一会儿广播大喇叭,一切行动听从大喇叭的吩咐,不可妄动!我再喊一遍……”
陈子洛主长等了好像一年那么长后,他的妻子和女儿才姗姗来到拾柒号草棚,原来每个批次都有固定的安排。
工作人员过来,给他们都调好了位置,又扫视了一眼棚子里,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了,方才离开了这里。
陈子洛主长安下心来,四处看着陈家村的人,好像都还好……远处冯家村子选出的主长也正在四处看,正好与他对上了视线,那个主长讨好地笑了一下,陈子洛主长也大方地回了一个笑。
大家都是落难人,哪里还有什么恩仇了,一切重新开始吧。
布袋镇收容营里的资料很快到了孙德发董事的手里,他高高兴兴地翻看着,这一批难民的质量相当不错。
他的办公室里坐了一大批厂长。
布袋玻璃制品厂厂长穆瑟是一个不喜欢开玩笑的人,他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厂子更适合家庭齐全的难民,要不然,他们明人没有心情学习技术……我们距离机械化生产还很远,还得靠人工下料,所以我们得要能沉稳下来的……”
搪瓷厂厂长也连忙表态说:“我和老穆的看法一致……”
好吧,三酸两碱部门的人没有说话,他们是专挑单身的,专找亲属少的,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是为什么。
侯致本厂长此时没有说话,这个难民里所有女性都会是他的火柴厂来消化……他一直想不明白,这个火柴产量都提高几倍了,可为什么还会供不应求?
在厦门,汉唐集团如同对待黑火、药的产品一样,本来也想把火柴产业完全转移到郑家集团,但是事实上做不到,主要问题在于磷的生产上。
让他们明人学会提、炼单质磷的技术,他们根本做不到……这个可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可以做到的,弄不好会死人的。
于是改成了汉唐集团提供火柴产品需要的化工原料,其它后续处理,比如火柴棍、火柴盒、蘸料、涂料都交给了郑家集团,稍微注意一下安全,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侯致本厂长所负责的磷提、炼车间,死亡率毕竟是最低的。
可是如此加大了产量,产品却仍是供不应求,各地方催货的订单还越来越多……侯致本厂长当然不知道主要是郑家偷偷截留火柴的化工原料,妄图向着火柴火药、枪的方向发展……他们弄不懂汉唐集团提供的子弹为何会击发,但是很偶然发现火柴头只要击打就会引燃,这给了他们一个思路。
他们偷偷摸摸地钻研着,汉唐集团一点也不知道。其实是他们小心眼了,就是明说了,说不定还会引发汉唐集团的兴趣,从技术上帮一帮他们呢。要不说这古人永远是古人的想法……
孙德发董事看着侯致本厂长依然是闷闷不乐,知道他还为汉唐集团的氨水产量发愁……虽然他们现在有整个时空的氨水,但是,想要做侯氏联合制碱法的生产原料,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孙德发董事鼓劲地拍拍手说:“好了,大家高兴起来吧,我们这一次可是要升级了……”
杨建国厂长心里说:“扯蛋!”
这个高温高压设备不摆布上,还早的呢。
ps:谢谢一位看盗版的朋友汇款。
第三百九十九章 健康的身体不受感染
汉唐集团曾经自认为接收明人难民的计划相当完善了,但事实上,这计划总是不断地被改变,太烦人了。
他们事先把这个计划中的运输、接收、分流、再利用的四大基本环节,以及基本环节中的登记、分类、饮食、医疗卫生等若干小环节都一一设计好,考虑好,并且留下了相当大的余地。
汉唐集团在安排运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帆船生产制造得多了些,开始出现了帆船等水手的状况……仅仅是一个伪工业化制造帆船的生产,就轻而易举地打破了这个时期,海船与水手的平衡关系,快些招吧,出过海的人还是很多的……但是还要进行培养和训练,这速度就有些慢了下来。
吴杰厂长摸着光头,黑着脸说:“我这还没升级呢,这水手就不够了?要是我升级到铁龙骨铁肋骨咋办?等着有了足够的船有钢板咋办?”
樊修技术员说:“呵呵,那个还早的呢。汉唐集团的设计师们也没有想到我们现在就能把产量翻倍的提高!”
“是啊,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把我们想象成拉大锯的水平,一个小小的标准化构件就改变了太多……”
现在,这两货彻底放弃了把大飞轮整合上船的打算,重新去研究蒸汽版的机帆船技术,正好用定远侯郑联订制的船来练手……这里面不是简单的等比放大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些节构性改变的问题。
但是,汉唐集团没有想到的是,郑家集团和潘家商团能主动帮助运送难民,先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单单解决的运力问题就让汉唐集团偷着乐了。
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实力强大者永远会被多助。
汉唐集团一边说感谢的话,一边坚决算报酬,两家都坚决不用,口口声声说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是大家在做善事,是积德。
他们说这些个没有用,汉唐集团还是给算了,按照正常商业行为给算了。
这一点,两家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因为汉唐集团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结算的办法多的是。
汉唐集团不想给今后任何的所谓义务奉献留下任何的可操作空间,不想把它变成一种鱼肉的手段或是道德绑架的机会。
能力多大,你的责任就有多大。
善意,永远是我们鼓励的行为。
积德,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但是,这一切都会得到我们的认可与相应的回报……我们不反感别人来抱我们的大腿,但是,我们会尽量维护一种双方认可的公正的交往。
对这一点,汉唐集团从不在意古人可能会过度解读,解释什么?时间长了,什么都会事实清楚的。
永胜伯郑彩私下里说:“二弟,汉唐集团这是在告诉我等,这两家永远是不同的……无论我等走的多近。”
潘家家主潘择臣私下里说:“儿子,不是汉唐集团瞧不起我等,而是永远把我等当成了生意人……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慢慢来吧。”
汉唐集团把难民接收的地点分成基隆、台北、布袋镇、热兰遮、高雄、河口这六处地方,本来以为够用了,但实际上不够。
总量上,逃难的人数超过了汉唐集团的预估,据最后的登记人数,这一次他们最后接收的人数差点超过五万人的总数。其中不包括私自在台湾登陆的人员……这些人一定是听说了什么,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就驾着小船来台湾靠岸登陆,而且还是故意避开港口。
汉唐集团欢迎各种偷渡,但是你们登记一下好不好?
汉唐集团的巡警体系现在还没有完善,好在偷渡现象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目前还是能对付了。
本来难民的运输的过程足够长,计划中,是可以让这些地方的收容营周转开的。所有的港口中,哪里也没有热兰遮收容营的净化能力强,自然就以这里为接收主体了。但是,就这里出了些岔子。
在珠江口难民收容营运送难民的高峰来临前,历史小名人施琅押送了一批战俘来台湾,事先连个招呼都没有打,直接送人登门,就像快递一样送货上门。
汉唐集团不得不马上接收这批人,还是以最快的速度。
押送这个词,被施琅理解得淋漓尽致!
电公高德高公子本来慢悠悠地上船了,心里还想着一会儿和这个施琅聊一会儿天,从他的模样看,大家年纪差不多啦。
但是他只是打开了仓门,看了一眼后,像是触电一样,飞快地跳了下来,急呼各个部门,还不废话了,干净利落地说:“快快救人,快快救人,全都是极度虚脱!!”
他看到,那船仓里挤满了人,还充斥着排泄物的味道。里面和人基本都是形体极度消瘦,面目异常苍白的有,异常发红的也有,从他们的动作上看,他们大多是反应迟钝了,呆呆地看着打开仓门的电公高德高公子
各个部门马上开始运做起来,其中以热兰遮城医疗中心为主体,他们出动了所有的人员,这里都包括马军院长,看着他们开始忙碌,电公高德高公子这才放下心来。
收容营也派出了所有的工作人员来帮忙。
在热兰遮城码头上,电公高德高公子愤怒地叫着。
他对着施琅说:“一条船,你装了五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