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这种行为算是明大陆的一种文化现象……钱不是问题,我不是差船票的人,但是你不提这个,就是给我面子了,说明我有地位……为了证明我真不差钱,我给的打赏足够几倍船票了吧?!

    如果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发展到后来就是,我不是交不起停车费,但我要是交了……我就是没地位的人了……所以我坚决不交。

    这几天在厦门,人家郑家天天往商站送各种日用品,说是汉唐集团的人刚来此地,人地不熟,郑家是主人,理应关照……这份回礼有点没完没了了……可厦门商站又没法回礼,他们这面是独立核算,账内没有这笔支出……

    如果把回礼打入日常经营费用中,那么这份回礼的价值太低,就不好看了,还不如不给……不过,厦门商站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台湾了,正等待回复。

    司马建国船长到底是收下了这笔打赏,定远侯郑联已经摆出了一副“不要不给我老郑面子”的态度,他差点就说出,这些许破纸片……我老郑从没有当回事情。

    定远侯郑联到了热兰遮码头后,惊喜地发现三弟郑斌竟然是亲自来接他……之所以说是惊喜,他老郑知道,这几天厦门没有一条船去台湾……三弟如何能知道的?!

    但又马上想明白了,汉唐集团的人正是有那千里传音的东西……他问过贺阳,好像叫无线电台……但到底是如何一回事情,贺阳解释得越认真,定远侯越是听不懂。后来定远侯郑联也发誓了,再也不他娘的问了,你有就有,关我何事?

    定远侯郑联见到了三弟后,扫了一眼周围,只见他身后有十几个同样装扮的后生,没有什么像是有地位的人,他的脸色不太好看了。

    三弟郑斌憨厚地笑了,说道:“正如我言,他们汉唐集团的人不喜欢人员往来中的面子事情……没有首领来迎接你……低调些反而更好,知道的人越少,对我郑家越是有利……二哥,此言有理吧?”

    定远侯郑联豁然开朗,说道:“是极,是极!最好不为人知……”

    三弟郑斌比以往瘦了,又黑了,但人却格外精神……腰杆挺得比以往更直……看来是挣了不少银子。

    三弟郑斌用手指着海面说:“二哥,你看,那是广州府的官船……”

    定远侯郑联抬眼看去,果然在码头边看到一条有些破烂的沙船,正停泊在那里微微起伏不定;和其它不停地忙着装货卸货的商船比起来,很是落魄的样子。

    定远侯郑联知道官船漏,官马瘦的道理。官船有些破烂不算什么,但那船上正在飘扬的大旗不得不引起定远侯郑联的重视……那正是两广总督的官旗,飞红龙牙边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杜字。

    定远侯郑联的腰顿时有些矮了……他这个侯只是个名誉,但见到有些实权的地方官员……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何况那时两广总督杜允和呢?封疆大吏了……

    “哈哈,二哥,我告诉你一个趣事,”三弟郑斌似乎无意地拍了拍二哥的后背,说道,“听闻这艘官船来自广州府,那船上面是两广总督杜允和的首席幕僚,他想要伍大鹏董事长和其他董事一同到码头上,以参见总督之礼来迎接他,否则就不下船……看来他这是要来招抚汉唐集团……”

    定远侯郑联不自觉地说道:“这是够看重汉唐集团的了……总督亲自着人来……”

    “哈哈,二哥,他们汉唐集团的人没有理他们……还收他们官船的停泊费,他们认为下不下船,那是船上人的自由……自己买吃食在船上吃也是船上人的自由……这都十天了……”

    “呵呵……闻所未闻,这……这算是哪一回事?如此不好吧……”定远侯郑联有些笑不出来了。

    “怎么,二哥,你想拜见他?没事儿,他们不下船,汉唐集团认可了,别人上船拜访,汉唐集团也是不管的……这几天好几批人上船拜见了。”

    定远侯郑联苦笑着说:“三弟,我老郑真是老了,看不懂这是如何一回事了……还是听你安排吧……”

    “哈哈,二哥,你不用看懂,只要不违反他们事先公布的各种规定,在这里,你就可以昂着头走路……”

    定远侯郑联唯唯喏喏。

    三弟郑斌又笑着说:“我前几日也上去了一趟……给那幕僚送了些物件,那幕僚态度好的不得了,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我说合,这官府的面子可不能丢了……他们这样的人正是靠着这个活着……”

    定远侯郑联慌忙问道:“你是如何回答的?!这趟混水可不是我等能够弄清的!”

    “噢,二哥,你猜我会怎么做?”

    “哈哈,看你这个表情,你定是装了糊涂,这个才是你最擅长的……哈哈!”

    “知我者,二哥也。”

    俩人轻声嬉笑了一番,那些随从们也都把行李拿下来了。

    三弟郑斌说:“我在宾馆里给这些人都订了房间……幸好那个幕僚没有上岸,要不我等还订不定到这么多好房间……让小的们也享受一次,热兰遮海关会派人上那里直接登记,方便的很……”

    二哥郑联眼睛一下子亮了……三弟不是个喜欢享受的人,却在信中提了很多所谓热兰遮宾馆的方便之处,其中语焉不详,或者说他郑联没有看懂……再加上厦门有商人住过,乱说一气,把郑联的脑子都搞乱了……现在,他倒是要好好住上几天。

    他看着不远处那浑身闪着白色光茫的三层楼,心里不断地乱想着。

    三弟郑斌带了一些宾馆的服务人员来接船。在订好房间后,他们都是主动提供服务,这一点很是让郑三爷郑斌花钱花得舒心。

    一行人很快到了热兰遮宾馆里,那里的服务员也早有准备,十几个服务员按照他们事先订好的房间号分别领走他们……转眼就剩王祖贤小姐和她的两个陪嫁丫鬟,正站在那恓惶不已,弄得那名要领路的女服务员也不知道如何办好了。

    郑斌笑着对那名女服务员说:“我家小妹天性怕羞……来,我与你一起带她们上三楼……”

    说完便在前面带路,王祖贤小姐和她的两个陪嫁丫鬟连忙跟上。那名服务员高兴了,她轻松地走在后面,心里还在想,一会儿她也能得到一份打赏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他们为什么不自大蛮横
    郑家的回礼同汉唐集团的礼品比起来,就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首先就是送上土豪金。

    金黄色的,五两一锭的金元宝,一共四个,这只是头道大菜。

    然后就是砸下土豪银。

    雪白的,五十两一锭的礼仪银子,一共十个,这是第二道菜。

    接下来是四样绸缎。

    前两样贵重,但当它们被送回台湾时,丝毫没有汉唐集团的议论。而那四样绸缎却引发一次研讨活动。

    那第一样是福州妆花改机缎,一共十匹。

    这妆花改机缎可是有来头的。它是弘治年间(1488—1505年)福建一个名叫林洪的丝织工人创造发明的。当时,他把丝织设备改造了一下,把过去用五层丝织制的织品改成了四层丝,省了丝料不说而且还织出比过去细薄实用的新品种,于是大家都把它叫做“改机”。

    谁说古人技术员没有创新精神?谁说技术推广困难?这里面有个利益的问题……以后我们要注意啊。

    那第二样是漳州妆花丝布,一共十匹。

    它们是用麻、棉纱作地纬和经线、蚕丝作纹纬线交织而成的。它用纬丝显花,所以看起来花明地暗。

    这东西让那些正在为棉麻混纺技术发愁的技术员们脸红,看看吧,人家古人这还是三样混纺呢,我们只是想要棉麻两样混纺……这他妈困难的……

    那时在网上,技术员也探讨过这个问题,由于亚麻纤维的脱胶难度大和亚麻纤维的模量相对较高问题,导致棉麻混纺纱线中毛羽过多,就是小毛毛多,这就严重影响了纺织制造工序的进行。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有专业的亚麻处理厂,二是要采用紧密型纺纱系统。但是这两样汉唐集团暂时都做不到,没那么多人手,靠着那些明人劳动力和土著们能简单脱胶都不错了……也没精力设计新机器,目前能简单地把棉纱纺织成布,简单地把麻纤维纺织成布都已经不错了……想要棉麻混纺啊,等着以后再说吧……任何进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等到其它行业也发展起来才行,这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不过,当时杨友行秘书在网上说道,古人的手工混纺技术有什么可羡慕的?他们那是什么生产效率?一匹竟然要花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真是令人发指啊……

    那第三样是苏州妆花缎,一共十匹。

    这个则引起了更多汉唐集团的人的重视,看资料上说,这种货在西班牙是按重量计算价钱的,而且与黄金的比例为一比十,好东西啊,这天然就是贵重金属吸纳器嘛。

    在明末时,苏州手工丝织提花的技术,大为提高,出产的重要提花品种就是妆花缎,这种缎是用十多种颜色织制的、色彩繁富。

    它的织制方法,有的是用十几把大梭子同时织,有时是用一把大梭子织底纹,用十几把小梭子各穿不同彩色的丝线和金银线织花。

    那个织花的小梭子,不是穿过整个幅面,而是根据花纹的边界,在花纹轮廓线内来回盘织。用这种方法织出的花纹,就像是从幅面上挖出来的一般,所以称为“挖花”。

    这次的十匹,都是上等的锦缎,敷色自然,晕色和用线都可以和工笔的绘画媲美。

    不用看见实物,仅仅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