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7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配合他们的还有逆江而上的两条二百吨海船,载着两百名海安陆战队员以及相应的物资。

    镇江城内一共只有一千五百名鞑虏,其中有四百名青州旗兵。

    汉唐集团之所以比较看重他们,主要原因是他们了解历史。

    鞑虏曾经在这里打过一场惨烈的战役。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后世到了1842年,英国侵略军发动了侵华扬子江战役,攻陷吴淞炮台后,于6月溯流而上,直逼镇江。

    这些侵略军来势汹汹,兵力强大,拥有大小船舰76艘,上载海陆军士兵1。2万多人,炮725门。

    7月21日,英军开始攻城,英军用炮火轰击北门、西门。

    城破后,镇江守军没有退却,在城楼上,清军用猛烈的炮火阻击攻城的英军,利用城垛为掩护,步步为营,与登上城楼的敌人肉搏,有的抱着英军一同跳下城去。

    城破以后,在城内多处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在副都统海龄的指挥下,我1500名官兵,同仇敌忾,用土炮、鸟枪、大刀、长矛与拥有精良武器的7000名英军血战街巷,在每一寸土上与敌争夺。

    在四城门均被英军攻破后,海龄妻子为激励丈夫与敌血战到底,以及表示与城共存亡的决心,竟带着孙子一起跃入烈焰之中自尽。

    悲痛欲绝的海龄顾不得埋葬亲人,挥泪召集残部,要求全体将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在侵略者面前苟活”!

    海龄率部与英军“腾掷街巷”作殊死一战。在最后的关头,他下令部下将公、文纸和木柴一起堆在他的周围,又亲手点火**,壮烈殉国。

    其实这只是一种人记叙的一种内容罢了。

    局部的真实,永远不是真实本身。

    这个海龄其实是镇江失守的罪魁。

    他平日骄横自大,藐视汉兵,拒绝外来援兵进城,不作战斗准备,藉口搜索汉奸滥杀无辜,禁止难民迁徙出城,造成极大的恐怖和混乱。

    有镇江人所作“竹枝词”记:“都统差人捉汉奸,各家闭门胆俱寒。误投罗网冤难解,小校场中血未干。”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军民关系、干群关系、民族关系啊!

    海龄为什么断定汉奸必趁机作乱?他必定熟悉当地社情民心,尤其知道旗兵团伙对城中汉族百姓做过多少坏事;旗兵需两面作战,并将大部分力量集中于肃清汉奸这方面。

    客观地说,海龄屠杀行动之前,“思想上是汉奸”和对满清不忠的人,占了镇江居民的绝大多数,但激烈的“行动上是汉奸”,即使有也寥寥无几。

    其时中外刚开始接触,孤城镇江中的平民百姓,预先勾搭上英军成为卧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清朝闭关锁国是有成效的。

    但在海龄对城内汉人开战之后,情况就大不同了。

    他找各种借口来杀汉人。

    试想,区区一城内便有无数无辜者被冤杀,这对民众会产生何等的震撼与刺激?那会让多少人欲杀海龄及其手下?怒火遍燃,民心思反,其时之镇江,如此而已。

    百姓对临境的外军尚无冤无仇,而本土统治者已成民众死敌。

    满清统治者为渊驱鱼,以极高的效率为外军打造出了成规模的第五纵队,这就最终决定了镇江旗兵的惨烈下场。

    江南道监察御史黎吉云的日记记下了从前线得到的消息,“尔时英夷无意入镇城,意欲直入大江,而镇江副都统海龄,日杀无辜,民不聊生,往夷船请之入城。”

    这就是说,正是“带路、党”力请过路的外军入城灭旗。

    这些“汉奸”的目标简单明确,即随同英军打入镇江杀海龄团队。

    “侵略军驶抵焦山口,遭到象山炮台守军炮击,英军在炮火掩护下派汉奸驾驶小舢板登陆”,这段史料可证“带路、党”不仅带路,并且打头阵冒死冲锋。

    城内“汉奸”更多,以至于朝廷只得将汉奸们称之为“乱民”。

    道光皇帝就镇江事发布的上谕云“乱民较多”,“乱民乘乱泄忿,戕官纵贼,实属罪大恶极”,还透露了言官与海龄同僚汇报的情况:“兹有人奏‘海龄查拿汉奸,误杀良民不计其数,以致人心不服,将该副都统围住,海龄因纵兵开炮轰击。夷闻内变,乘势直入府城。海龄之死,闻系被民戕害’”。

    汉唐集团安保部分析过,当时旗兵的勇敢是真实可信的,但是他们的做战目的只是保家,因为他们住在镇江二百多年了!把这里当家了。

    现在不一定是这样。

    可是汉唐集团依然引起了重视,收复苏州时他们都没有用上这么多兵力。

    但是他们多虑了。

    当汉唐集团海安大队的两种类型的战船出现在镇江城下时,鞑虏已经开始乱了。

    他们不是为了出城作战还是固守而分歧,是为何时撤退而分歧,因为他们来这里还不到十年,却匆匆建起了鞑虏城,非鞑虏不得入!

    另外还有可怕的传言,二十万大军……

    事实上还有一点让他们没有了抵抗之心,汉唐集团这个可怕的海盗集团,他们竟然没有用全力来打击他们。

    密报说,那长江上还有更大的船,正在向着南京奔去!

    跑吧,带着家眷跑!

    关键是往哪里跑。

    长江现在过不去了,南京那里怕也是正在攻城吧?只有南下去找平南王……若大的内陆,还怕海盗们能全封锁了?!

    事实上,镇江攻城战不算是一场战役,但是汉唐集团安保部最最不喜欢的局面从此为发端出现了。

    鞑虏不善于攻城,其实也不善于守城,他们喜欢野战,换句话说,善于流窜作案。

    当何马象队长指挥这支船队向着镇江城发炮时,m1857炮以它准确地命中率,很快将南门和西门打烂,在运河上开炮,基本不用考虑波浪的影响。

    汉唐集团海军陆战队在炮弹的掩护下向着岸上冲锋,被迫留守在城墙上的鞑虏连向着海安陆战队队员开炮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的冲锋舟根本不靠近城墙。

    镇江城墙上的火炮都是小炮,它们本来就不是用来封锁运河的,而是守城。

    当汉唐集团海安大队的陆战队员们在他们小火炮的范围外开始摆布火箭阵地时,那些原本被迫守在城墙上的鞑虏跑光了。

    战争是最好的老师,有关战争的传言,人类往往宁可信其有。

    何马象队长当时人都呆住了,你看看,别人这样时,就能勾来鞑虏整队狂攻,我这里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跑了!

    这世界上真有人品一说?

    何马象队长想象中的攻城大战没有出现,甚至巷战也没有出现!

    让他安慰的是,终于出现了义士,带着他们咬掉了鞑虏不少逃跑的尾巴……

    让他无语的是,有不少商贩担着水果和蔬菜跑到他们面前晃来晃去……

    让他愤怒的是,他长江支队的总部还没有收拾出来呢,就有不少大户让人送来四色果子的礼物,问这里是不是也免半年的税,是不是也军管……

    何马象队长事后在写作战总结时,怎么努力写,也不好意思把这次行动写成一次荡气回肠的战斗。

    事后很久,他找过杨友行秘书长,感叹过自己的不逢时。

    杨友行秘书长冷笑着说:“镇江攻城战是一个分水岭,你当时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便会发现,你开启了另一种阶段的打法。可结果呢?你泛泛而谈了,直到后来的几场行动,大家才发现鞑虏是非常善于从战场上学习的……他们人少,他们更怕死,他们绝对擅长跑!”

    “因为一切都是他们抢来的,能多占一天算一天,占不了了,跑他娘的,不心疼!”

    “看看吧,你聪明了,你没有给他们时间融和,还没有生出众多二货!”

    后话先不提了。

    当时镇江撤退的人员中分歧一直很大,跑着,跑着大家就分散了。

    副都统海尔泰当时带着这只人马有五百人之多,而且,他们是携带着家眷跑的。

    他当时有信心把这支队伍带到广州。

    但是,其他没有家眷在这里的鞑虏没有信心,这路上就走散了一些。

    鞑虏的家眷其实也善于流窜,但是她们还是牵扯了一些精力,鞑虏们逃窜的动作就慢了。

    当他们慢慢走到鹰嘴岭的时候,前面探路的人报告,他们发现有三十多个类似海盗集团的人!

    副都统海尔泰惊喜地问:“&……%¥%……&#!”

    探路的人又确定了一遍说,他们只有三十八人,绝对没有后援!他们人人都带着火器……

    副都统海尔泰叹了口气,好机会,他可能灭掉他们,夺下他们的火器……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白银盟主guozhiyin、凌步虚、cmd19764、神冷舞、河马象的支持,欢迎新朋友dcha8的到来。

    感谢小罗朋友通过支付宝15841539140补上了我的书钱,二十个月的努力。
正文 第六百四十八章 浙江西线无战事(五)
    当时,海尔泰副都统亲自又认证了一次,果然,有三十八个海盗正在那里围在一起生火,烧水。▲∴頂▲∴点▲∴小▲∴说,。。

    他慢慢放回拔开的树枝,没有让它弹动太大。

    他召集了手下开始小声商量。

    首先,这些人正在行军,他们一会儿可能会离开。

    但是他们没有后援,也没有哨兵,除了他们的位置让人感觉难受一点外……如果我等乱箭射去,然后猛冲过去,定能将他们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