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集]
1,痴情未了 2,侄子归来 3,捏塑泥人
[第6 集]
1,陈裁缝女人 2,画家申皮货 3,李墨霞造访
[第7 集]
1,娘家老嫂子 2,山民黑雷神 3,债务即人情 4,人情亦债务
[第8集]
1,龙嫂蒙冤 2,心不在焉 3,学生宣传队 4,孤鸿的祝愿
[第9集]
1,码头新闻 2,亵渎神灵 3,捕风捉影 4,播火草根
[第10集]
1,往复循环 2,惊天发现 3,一手操办 4,慈悲为怀
[第11集]
1,指引方向 2,相亲回来 3,年青妈妈 4,超度苦海 5,亏心亏意
[第12集]
1,春天来到 2,深山迷路 3,历险归来 4,皮货一家 5,小鸟堪怜
[第13集]
1,土法疗毒:探诊\激将\许诺\动蛮 2,拜访老师
[第14集]
1,偿还愿心 2,回程感怀 3,哄闹新房
[第15集]
1,传宗接代 2,惊闻噩耗 3,孽海情缘 4,扎根串连
[第16集]
1,时局陡变 2,肠廻九曲 3,据点立寨 4,借重国芬
[第17集]
1,收编黑雷神 2,国芬遭旁落 3,引线穿针4,求师学画
[第18集]
1,民心大动荡 2,姚太如之死 3,牵挂总揪心
[第19集]
1,遭遇大部队 2,张仁茂脱险 3,临时抱佛脚 4,时兴农协会 5,革命新风尚
[第20集]
1,群众斗争会 2,处决李寿凡 3,问因果报应 4,脱俗岂安生
[第21集]
1,初生牛犊 2,卖矛卖盾 3,雪地梅花 4,艺术之迷 5,破镜或重圆
6,破镜或重圆 7,生命长流水
作者题外话:《龚淑瑶》已全文更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3
1
[场景1]鸟瞰青石镇
一扇青褐色的山岩高高耸入云天。岩壁上罗络着紫藤翠蔓,四周缕缕烟霞缭绕。栖息在岩石顶上的山鹰不时‘乍’地惊起,一会又悠然飘落。
[解说]这扇陡峭的岩石坐落在山峰的左侧,人们便称它为“左青石”。传说中,它是这方土地上的神灵,是人们祖先的化身。
从这里绵延开去的峰峦叠障,紧紧地环抱着山下的田园村落,远处的世界模糊而又混沌,唯有左青石抬头可见,而且带着几分神圣的光彩。
左青石俯瞰着它下面生生息息的子民,山腰上有座简陋的寺院,名叫青石庵。寺院里,香火青烟不断,时有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
依山脚排开的几百家店铺,参差错落,形成了约半里长的街市。它用青石板铺出一条宽敞的街道,两旁嵌砌着鹅卵石,人们便叫它‘青石镇’。
街后,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向东流去。河面上跨着一座古老的四拱石桥,与下游不远处一座高高的宝塔匹配,形成张弓搭箭之势,倒也算得上一处景观,是小镇人足以引为自豪的祖辈荣光。
过了小河,有条青石长堤,堤内是一片水田,水田的四周疏疏落落地散布着好些农家院舍,近旁有不少果园茶坡,再向前走,便是一脉莽莽苍苍的被称作大后山的原始林带。
[解说]小镇实在太小,偏僻而又闭塞。既没有人将它标上地图,也没有人为它编志记事。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世界不同角度的投影,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部各具独特意义的书,无论如何,小镇也是这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发生在它这里的悲欢离合,生死代谢的故事,同样是由世界的整体运行演绎而来。
[场景2]患难小杂院
桥头左侧新开了一家面食店,门前挂着块三尺来长的木制招牌,题名“李记面食店”。老板做得一手好饭菜,他正在忙里忙外地伺候客人。
[解说]老板叫李松福,老实忠厚,约四十上下年纪,外地人。
经由面食店侧旁一条狭窄的过道进去,是一个破败不堪的旧杂院。
现在,有母子二人不得不在一间堆放杂物的破房子里勉强安身。
[解说]铺面原先的老板姓彭,因负债累累,只得弃家外逃,这就害苦了留下来的孤儿寡母。
房门半掩,屋子里的光线十分暗淡。彭家的儿子偏偏在这时候患了重病。
母亲紧紧地搂抱着儿子默然呆坐,孩子的眼睛半开半合,无力地偎依在母亲怀里。
“这孩子就剩下几根骨头,恐怕没有救路了!”站在母亲对面说话的人叫姜圣初,是仅隔一层破壁的紧邻,他在屋子里转了一圈,习惯地用那染得紫酱的大手狠狠地抓着头皮。
母亲的泪水又流淌下来。
“到时候,你便叫我一声,如果我不在,就让我家小子信和上西村去找我──生死有命,伤心掉泪也没用处。。。 ” 姜圣初两眼骨碌碌地满屋里搜寻着什么,最后,目光落在房梁上的几块木板上,他在盘算着为彭家孩子安排善后的事宜了。
母亲紧紧地搂着孩子,连连抽泣,深恐姜圣初这话立即应验。
姜圣初也觉得这女人可怜,却又说不出什么好听的安慰话来:“兴许是这孩子的命大,无德无福的人家招受不下──我早就说过,这孩子长得少见的聪明,太聪明了可不是件好事──如果你当初把他送给大户人家,或者许与寺院当了和尚,那倒说不准会有些搭救的办法── 可现在是已经晚了!”
见母亲伤心得不能答话,姜圣初也就转身退出门去,掮起竖在墙脚边的“布把子”走了。
[心语]姜圣初:误了今天的生意,谁供我明天的早饭?
一个女人从厨房里端着汤药出来,她的名字叫吴枣秀,是姜家的二媳妇,年龄还不到二十岁,年前却死了丈夫。
“这个专吃死人的家伙!”吴枣秀骂刚才出门的姜圣初。
[解说]姜圣初是姜家长房老大,为人简单而又暴戾,二婶子吴枣秀则生性要强,两人水火不容。
[插叙]姜圣初胆子大,不怕脏,肯卖力气,常常进出一些办丧事的人家,干些抹尸、换衣‘、入棺之类的事,这既能讨得个好,也能赚口肉菜饭吃。吴枣秀说他专吃死人,指的就是这些事。其实,在这小镇子上,这种人还少不得。
“香姐姐,你千万别听信他这鬼话——他说出句话来也伤天害理的!”吴枣秀用舌头试了试汤药的温凉,“人病了,除了吃药,也没别的什么好办法!”
[解说]吴枣秀称呼彭家女人为姐姐,在困难中,两个年轻寡居的女人同病相怜,互为依靠,现在越来越亲密了。
黄大香心里明白,刚才姜圣初来到这里,一是显示关照,二是想让吴枣秀赶快回家去上织布机。
“你等一等,让孩子稍稍歇息一会吧,”黄大香拉吴枣秀坐下,“秀妹,眼下,我看你家大伯也没有起什么歹心歹意,你就让着他一些吧,不然,往后的日子能怎么过呢?”
“他是个不知道好歹的东西,只有你才肯为他说好做好,”吴枣秀不高兴听黄大香这些话,“算了吧,别说这些,我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也不能在他姜家过!”
黄大香一时回不上话。
[插叙]多年以前,姜圣初的老母亲还在世,小兄弟尚未成年,他娶亲不到一年便添了儿子姜信和,一家五口,吃穿的事眼见着紧张起来。
他老婆本来是个身强力壮的好劳力,却被生育所累,儿子长到四岁多一点,姜圣初已让她堕了一次胎,溺毙了一个女婴,接着又怀上了身孕。这无论是对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个巨大的打击。
大嫂子拖着日见沉重的身子帮不上丈夫的忙,姜家的日子越显艰难,好在姜圣初并不懒惰。
那时,乡绅们商议用青石板铺设街面,姜圣初领着十几岁的弟弟去青石坑搬运大石板,这样便能换回全家人所需的一升米,两升杂粮。
却不幸,有一次他滑倒在山路上,大青石砸着他的左腿,又从他身上翻滚过去,当他挣扎着爬起来,扶住小兄弟强撑着回到家里时,已是血肉模糊的一个人。
那是个大热天,加上缺医、无药、少食,伤口感染,热病缠身,他一连个多月卧床不起。
姜家的顶门柱一歪斜,立时满屋凄凄惨惨:老人、病人、产妇、小孩哀号哭叫一齐来了。
正是在这种时候,黄大香接济了姜家,照应了姜家,她还真是积了一份厚德:从接生的水盆里捞救出一个女婴,那就是后来成了青石镇办事处主任夫人的姜银花。
刚才,姜圣初明知吴枣秀躲在厨房里不肯出来,但到最后,他毕竟没有开口发话。按照姜圣初向来的说法,那是因为黄大香对他有过救命之恩。
[想象]黄大香:姜家大嫂长期卧病,上不了织布机;吴枣秀不在,几个孩子尚未成年,烧茶煮饭,挑水劈柴,喂猪放鸡等家务事全都忙无头绪。
[返回]黄大香劝导吴枣秀,她为姜圣初解释说:“你家大伯也是有些难处——那是生就了的性情呢,你还是别见怪他为好。”
“不见怪,你不让我见怪,那我就不见怪好了吧,实在说,见怪也没什么用!”吴枣秀取来块破布围在孩子的脖颈上,准备喂药,“该给孩子喂药了——香姐,你还在想什么呢?”
“我眼下实在是为了难啊——你手脚放轻点,慢慢儿试着喂吧,”黄大香回过神来,却仍在喃喃叨念,“孩子他爹出了远门,可那也说不得一准是死了呀。。。”
“喂药吧──”枣秀把孩子的头扶转过来,“你就别去想他那没良心的爹是死是活了。”
药刚刚入口,孩子立即惊觉过来,使出所有的力气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