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越来越近,老李虽然有时间,却没有心情想回去老家看看。尽管老李在京都这么多年,口中一直念叨“回家”。但这时的老李是真没有心情回老家。
到了年底时,老李试着在网上买票回家,可是连硬座也没了,网上全是骂刷票器的声音。老李只稍微看了几眼,就看别的了。然后给在老家的父母打电话,说是买不到票,今年不回家了。家里的父母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他好好过年。
老李下半年没上班的事,一直没有和父母说。说了又有什么用,只能徒增父母担心而已。
;
第二章 这两年二
年底决定不回老家过chun节后,老李哪里也想去,专心在京呆着了。
正月里,老婆那边的表哥来拜年,没有工作的老李很不是滋味,表哥开了一家搞工程的公司,主要做管道施工这块,没什么文化的表哥现在也资产过千万了,公司员工几百人。对比一下,老李觉得自己的大学有点白念了,至今连吃喝都成问题。
憋着一堆无奈,老李把这个chun节算过去了。过完了chun节,又是接着找工作,面试的机会依然很少。老李艰难的捱过每一天,脾气变得有些爆噪起来,时常和老婆吵架。
老婆:在家把衣服洗了吧。
老李:我不会洗,也洗不干净。
老婆:一天到晚在家不干事,看你现在什么样子了。
老李:我怎么不干事了,我在网上干着呢。
老婆:就你网上挣的,还不够网费的。
老李:至少不亏本,没往里贴钱。
老婆:再不想办法去挣钱,一家人都该喝西北风了。
老李:……
这样争吵隔三差五的进行着,老李很焦躁,怎么办,如何才好。眼看着银行的钱越来越少,这一年该怎么办。
焦急的老李一直在网上投递着简历,老李的二哥和妹妹一直关注着老李的状况,时不时打电话问候一下。
二哥:上班了吗?
老李:还没呢。
二哥:不上班这么久了,钱够不够花啊。在找工作吗?
老李:钱还行,工作也在找。这段时间房地产不景气,工作不好找啊。
二哥:不要要求太高,先找个地方上班吧。
老李:我哪有什么要求,只是太不景气,连面试的通知都没有。不象前几年,刚辞工,就有面试的单位。
二哥:慢慢找吧,别着急。要是钱不够用,给我打电话。多少我能帮你渡过难关。
老李:先不用,要用的话就不客气。
老李的二哥在南方的城市某个公司做会计,工作也经常换,现在算是比较稳定了。可是这两年,他丈母娘身体不好,看病花了不少钱,负担也不轻。
老李的妹妹虽然好点,可是去年刚倒腾了一套房子,把北边较远的房子换成了西边比较近点的房子,增加了负债100万,虽然妹妹也比较能挣钱,但毕竟是嫁出去的人了,老李很少找她借钱。和妹妹在京都十多年了,老李只找妹妹借过两次钱。
一边找着工作,一边很累的过着ri子。;
第三章 看房一
老李的表弟张云军来京都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其实他在京都生活也有四年多了;此前他在京都的一所大学读财政管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想办法留在了京都的一个远郊区县的某一个厂当出纳,眼看年纪也不小了,该是结婚的年纪了。虽然老李的表弟是毕业留在京都的,户口却是落的是集体户口,他要是想换工作,就要先把户口先迁出来。
老李此前打电话咨询过他房子所在的京东区大龙庄派出所,问能不能把他表弟张云军的迁到他的房子下。派出所的回复是只有直系亲属才可以迁,如:父母、配偶、子女。象老李和张云军这种关系是不能迁的。
云军所在的厂子是一家国企,工资不高,云军当初去这家工厂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解决一个京都户口。要知道,一个京都户口的附加值可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子女高考方面,能比非京都考生优势多多了。尤其是考京都所在的几所天下有名的高校,在京都招了当年录取数1/3的名额,外省市的人只能去抢另外2/3,京都户籍人口才1千多万,外省市加起来是10亿多,这优势能把其他人气死。所以很多高学历人才先在京都找一家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干个一两年,户口一落到京都,都和原单位拜拜了。
云军现在正是在要和原单位拜拜的过程中,找一个能落户口的地方,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买房,等房本下来之后,再将户口落到自己的房子里。于是买房的事情成了过完年,张云军最想做的事情,早一天买,早一天迁户口,早一天离开原单位。
作为云军的表哥,又是做建筑设计,同时又在京都买过房的老李成了云军的买房的主要参谋。京都的房价从04年开始,一路疯涨,虽然中间因为国家调控,在09年时略有下跌,10年却恢复了上涨,10年国家最严厉的限购限贷调控政策出台后,11年13一直处于缓慢上涨过程中,到13年底,很多楼盘的房价已经超过09的价格。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遥不可及的天价了。
老李先问了云军首付能承受的范围,表弟云军说是大概也就60多万吧,这还是过chun节时在家里和他几个姐夫说好的。手里目前也就10多万吧,总房款不能超过120万。要不月供会很成问题。云军现在每月工资也就4千多点,加上其他的奖金,每年收入不到10万。最大限度每个月还款额也不能超过5千。
老李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很是作难:这样的条件,目前买房确实压力会很大,首付要借,收房要借,装修也要借,月供又那么多。买了房,以后结婚的钱又从哪里出,买车的钱又从哪里出。
老李硬着头皮开始为表弟找房。表弟着急迁户口,找二手房比较合适,可是想着二手房的首付很高,中价手续费也很高,对于钱紧的表弟来说,这种房子xing价比实在不好。于是,老李找了几套二手房的信息发给表弟后,开始建议表弟买一手新房:首付少点,借的少点,压力小点,贷款慢慢可以还。以老李的经验,贷款就是贷的是钱,还的是水。能多贷尽量多贷点。
第四章 买房一
老李在京东区的房子是10年前买的,当时京都的房价很多人是否觉得比较高的,京都的房子大多数是几十万级的,上百万级的房子在当时的京都是很好的地段的房子。
那年老李刚从南方到京都两年多,手里刚有6万多积蓄。从有4万左右积蓄时,老李就开始看房子,从租住地的附近开始。
老李刚来京都时,一直由单位提供员工宿舍。6个人一起住在京西区京都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小区离电视发shè塔很近,附近有条白玉河。
当时,这附近的房价是4500-7000,往西和往南有很多建设工地。老李算算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总价要35万以上,首付7万多,月供要3千左右。手里的积蓄和每月4千多的工资,觉得在租住地附近是绝对买不起的,远超过了他的能力。
老李又常骑车去往京都的南三环看房,当时南三环的房子是3500-3800,不过全是老李不喜欢的高层,户型也偏大,都是一百多平的,总价要35万以上。老李又坐车去京西区看房,京西区的房价和京南区的差不多,并且是个老钢铁厂拆迁后的用地,居住环境还不如京南区。
没办法,老李接着去京东区看房,跑了很多次,在京东区的南边看了很多楼盘,房价是3000-3400,那年年底有地铁修通。价格对老李来说仍然是比较高的。
那两年,老李一直在看房,房价还没怎么上涨。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人员,老李也经常去看那时很多的房展会,chun、夏、秋、冬都有房展会。每次都房展会,老李都会收集很多楼盘资料,拿回租住地或办公室研究。
老李的公司那几年也设计一些住宅项目,不过都在热点地区,起价要9000多,老李那点工资,也没法在自己设计的项目上买房子,虽然身边很多同事能以折扣价在项目上买房子,老李只能干瞪眼。
那年的12月初,冬季房展上,老李转了很多楼盘,碰上他买房子的这个楼盘,均价2500多,总价23万左右,首付5万左右。老李一算很不错,自己能够承受,于是拿了资料仔细回去研究房型。
12月中的时候,老李就去了现场,当天就订了一套两居室,并付了1000订金。到月底的时候就付完了首付和银行贷款的一些资料。
到第二年的元月份,因老李租住的房子是公司代租的宿舍,老李不想和同事一起住了,就找销售商量能不能提前搬进新买的房子里。那时房子贷款还没下来,销售没答应。
常和开发商打交道的老李当然不会没办法,他直接找到了开发商的一个付总,将情况一说,那付总让他回去听信。没几天,销售给他打电话,让他去物业办理入住手续,老李接信后的第二天就去物业办了入住手续,没过几天就将宿舍的东西搬到了自己买的房子里。虽然这时的房子仍然是没装修的毛胚房。
没想到这样的房子一住就是一年多。
;
第五章 看房二
老李为了给张云军找一xing价比高的房子,最后觉得还是在京东区比较合适。京东区的核心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准备建成京都的副中心,先期的四平方公里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笔相当大,政策也很优惠。
2月底,老李和云军一起开始在核心区附近看房子,首先从老李家门口的大盘开始,这个大盘号称百万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