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毕业生的怂恿,他们还是拿出压箱底的钱,或是贷款,买了一些土地。
等到金帐国的控制政策一出,李大山也开始安排相关的土地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灵石农场改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治理经验,培养很多施工队伍和专业人员。只要把他们派过去,按照原来设定的标准开展建设就可以了。改造当然还是先改造自己的,这样示范效果好,而且节约资源。
而农场另一养殖对象和牛的发展态势也非常不错。原本几千头的数量也因为繁殖速度快,并且没有出售一头,存栏量已经达到了二万多头,而且很多和牛都是和纯种和牛杂交,繁育出来的是非常优秀的第二代。以这批和牛为母本,农场加强了对其后代的选育工作,为此李大山专门邀请了牧业学校的相关专家参与其中,目前来看,知识的力量在和牛的繁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繁育基数已经不小,李大山准备逐步向承包户提供小和牛,让他们养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农场现有员工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承包户多掌握一些养殖技术,以后的适应能力也要强一些。
至于沙鸡和蜜蜂,李大山已经将它们交给丁零人饲养。这两样东西技术要求不高,而且属于半野生的状态,比较适合他们的情况,要知道丁零人中的能人、年轻人全都被李大山安排到其他地方工作去了。剩下的这些老弱,李大山本意是自己养着他们,但是这些人全都不愿意,最后李大山只好把这份“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效果也很不错,沙鸡的年出栏量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只,用于繁育的种禽也维持在八十万只左右,光是这一样就能为农场盈利5亿元以上。
正文 第233章 最后的准备(二)
更新时间:2011…3…29 16:53:09 本章字数:2230
第233章 最后的准备(二)
而蜜蜂群也随着紫花苜蓿的逐渐扩张而不断增长,现在八鲤湖半边坡那里已经全是密密麻麻的蜂巢。随着灵石农场的建设,很多原本无处可去的蜂群自发的搬到了那边去建立新家。那边的承包户都知道蜜蜂的作用,没有一个人去打扰它们,反而为它们营造了最好的生活条件,特别是一到冬天,就会自发为它们搭建过冬所需的隔离棚。由于保护得好,蜜源丰富,所以每年丁零人要收割数量非常多的蜂蜜,除了自己使用一些外,李大山还给和农场有关的人每年送去一大桶。这些蜂蜜乃是上等的补品,经过八鲤湖水特殊滋养的紫花苜蓿所产的蜂蜜更是具有神奇的疗效。
马鹿群现在也扩张到了八千多头,每年光是卖鹿茸就能收获十五亿元的现款。由于种群里的公鹿越来越多,李大山还专门送了一批“淘汰”下来的公鹿,到定远山去放养,这也算是取之于此,放之于此。有了这些公鹿的加盟,李大山相信,定远山里面的马鹿种群一定会越来越大。为了保证鲜鹿茸的销售价格,李大山刻意的控制着鹿茸的销售量。尽管如此,已经大有名气的八鲤牌鲜鹿茸的销售市场越来越大,在价格不跌的情况下,每年增加20%左右的鲜鹿茸总是能销售一空。
在李大山支持的冒险政策下,草原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在大力扩张之中,不过所有积聚起来的财富都被李大山投入到了八鲤投资。而宁强也没有辜负李大山的期望,三年来,八鲤投资的资产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这一方面是大量的资金支持和宁强的稳健操作,另一方面就是李大山所坚信的农产品价格走势。
这三年,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来说,可谓是噩耗连连。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生产不断出现重大减产。不仅国内连续出现旱灾、冰雹以及洪水,尽管国家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是三年下来,全国的粮食生产竟然不增反减,而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必然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上扬。
而国际农产品市场更是风起云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治理能力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这几年中遭受的损失更加巨大。为了弥补粮食缺口,很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战略利益,将重要的矿产资源或是战略据点交给西方发达国家。财大气粗的跨国集团甚至开始了不计后果的抢滩登陆行动,希望自己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同时这种局势进一步造成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甚至有媒体惊呼,又一场没有硝烟的资本主义殖民开始了。
不过,这些发达国家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些国家的粮食产量一直占据世界的重要份额,虽然这几年因为天灾,他们的粮食产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因为原本结余量就非常大,所以并不显眼。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些自然灾害的宣传,他们进一步掌控了粮食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并不断提高主要零食产品的价格,人为的制造了又一场灾难。
原本,很多人都会以为李大山也要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李大山根本不为所动,反而是要求杨一平招募修建粮食储备仓库的人员,开始在八鲤农场旁边的空地上修建规模巨大的储备仓库。同时他还告诉宁强,将手上的所有主要粮食期货合约全部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收购回来,存放在即将建成的储备仓库里面。看着即将到手的差额利润,宁强很是不理解,但是他也深知李大山这样做一定有其深意,而且现在钱对他们来说,确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这段时间,市场上关于农产品将会进一步减产的消息更是不断传出,宁强知道,当粮食价格上升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炒作相关期货产品确实能够赚钱,但那时很可能已经不能在市场上购买到大量的粮食了。粮食安全是最大的安全,没有一个国家不在那时保护自己的粮食,不要说出口,就是来几个外国人吃自己的,恐怕他们也不会愿意。
在逐步悄悄收购粮食的同时,宁强还在继续炒作稀有金属,以迷惑关注者的眼睛。这些年来,稀有金属因为我们国家的严格控制,价格已经是一路飞扬,主要生产原料更是上涨了三倍左右。这不仅使得李大山每年在“化工厂”一项上得到超过200亿的现金回报,而且还支持了宁强那边的期货合约。
经过测算,李大山预计一旦灾难来临,全世界将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二十亿人面临饥荒的威胁。尽管有自己到时候出手相救,但是李大山不准备白白牺牲自己的能力,也不想让那些从不记恩的外国人平白无故的得到好处,他不仅要在那时高价卖出自己的粮食和肉制品,而且还要帮助国家获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而国内也将有沿海的三亿人面临家园损毁、颗粒无收的威胁,李大山现在储备的粮食全是为西方发达国家“准备”的,国内的事情他需要通过另外一条途径解决,只是现在时机未到,他还不准备实施。
在李大山的不断督促下,杨一平带领人手加班加点,终于在半年以后,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见到占地面积达1000亩,总投资超过10亿元,多达500间的全自动操控储备仓库,李大山突然想起了自己刚到八鲤农场(那会儿还叫跃进农场)的时候,所见到的几个破旧小仓库。只是那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发展会如此之快,而且竟然修建了这么多仓库。
仓库建成之后,宁强开始组织从各方面购买到的粮食往储备仓库里运。这些仓库在修建的时候就测算了储备量,500间仓库一共能储存90万吨粮食和5000吨食用油。照着这个规模,宁强一共收购了超过80万吨的小麦、大米,以及5000吨食用油。由于宁强的突然变招,市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这些实物就被宁强给交割走了。
正文 第234章 最后的准备(三)
更新时间:2011…3…29 16:53:09 本章字数:2171
第234章 最后的准备(三)
虽然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在50000万吨以上,但是很大比例上都不会上市交易,更不会进入大宗交易及期货领域,所以宁强的这一手甚至造成了很多农产品期货品种的缺失。没有产品,自然无法交易了。而此时,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也像是呼应宁强的这一罕见举动,开始发力上涨。短短一个月时间,国际主要粮食产品就上涨了10%左右。随之,国内市场也跟着开始上涨。在很多人还不敢入市的时候,李大山再次要求宁强购买10万吨的粮食合约,以填补储备仓库缺口。看着国际粮食市场交易曲线诡异上升,如同李大山预测的一样,宁强想也不想,就按照指令开始操作起来。
整整90万吨粮食和5000吨食用油入库以后,李大山才感觉自己安稳了。这粮食真是一个好东西,有了它,做什么都不用慌了。虽然李大山知道末日危机并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富有的发达国家一定会开出最高的价格,来储备粮食。而任何国家都不会在那个时候卖出自己的粮食,那么他们只能选择购买八鲤集团的粮食。那个时候,李大山想要什么价就可以喊什么价,而且不许还价,还可以要求附加条件。说穿了,就是不平等条约。
发达国家的人有钱,除了粮食以外,李大山还准备大量储备牛羊肉,当然只是一般的肉类制品,像滩羊这样的好东西每年都会销售一空,根本储存不下来。幸好现在青绵山下的几万金帐人全都在饲养牛羊,而且全部都是交给八鲤集团销售。按照每人每年饲养出200公斤肉制品计算,八鲤集团每年都能收购上千万公斤牛羊肉。除了卖掉一部分,李大山还要求刘善财的肉业公司修建了若干个地下冻库,来储存大量的肉制品。
等到这一切忙完,李大山知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与一号首长取得联系,说服他一起为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