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的信访工作让他深深地理解了中国那句名言: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他早已不在乎什么这称号那称号了,只要群众满意,一切称号都有了。只要心中有了群众,一切荣辱都能置之度外。然而,心中有群众的人自有群众基础,尽管大新乡没有推荐杨百家,但尚德镇却带头投了杨百家的票,经过群众投票,再经综合评比,杨百家的排名全县第一,无可阻挡地被推选为优秀信访助理员。
丰碑县要将优秀信访助理员推选活动作为宣传和加强信访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推选结束后,县里隆重召开了表彰大会,县委书记洪钟亲自颁奖,杨百家荣幸地成为县委书记亲自颁奖的人。表彰大会结束后,县里又组织事迹突出的5名优秀信访助理员做先进事迹报告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主角缺席(2)
报告会在县委礼堂举行,这个礼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属于典型的仿苏建筑,虽然分上下两层,但仅有800人的容量,去年虽作了全面装修和改造,但座位并没有多出一个。装修时县委书记洪钟专门有交代,完全保留了原先的建筑风格,特别是舞台两侧立柱上的两条黑体红色油漆大标语原封未动地保留下来: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今天来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人很多,除了硬性指标要求来的都来了之外,还有一些自发的,礼堂上下两层坐得满满腾腾,一层过道里增加的几十个临时座位也无一虚席。
这次报告会规格很高,县五大班子成员及各乡镇的一把手除了新潮请假外全部到会并在前排就坐。县里对各乡镇书记请假作了严格规定,新潮向洪钟打了三遍电话并亲自去了一趟,说届时他要在县宾馆与一香港大客商谈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这是两个月前就定好的日子,报告会错过了还可以通过看录像补上,而谈判错过了一切都无法弥补,损失不仅是大新乡的,而且是丰碑县的。再说了,先进就在自己身边,比别人占有更多的学习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随时随地都能学,他保证报告会录像一定会看三遍以上,洪钟这才勉强准了他的假。
离报告会召开还有10分钟时间,5名优秀信访助理员代表还没有登场,但主席台上他们的名牌已一字摆开,第一个作报告的就是杨百家。县委书记洪钟看了看表,又看看主席台,再回头往后望了望,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得出他有些焦急和疑惑,坐在他身后的王秘书早已看出了他的心思,凑过去耳语了几句,他显得更加焦急,甚至有些生气。王秘书很快从幕前来到幕后,只见报告团团长老张正急得团团转,手机一遍一遍往耳朵上摁,嘴里不住地嘟嘟囔囔,听不清嘟囔的什么,但能确定不是在打电话而是在发牢骚。眼看着报告会时间要到,5名报告团成员已有4名准备妥当,而杨百家不仅迟迟不见人影,就连手机也接不通。王秘书走到团长老张面前说:“洪书记着急了。”时间已经超过5分钟,礼堂内已经开始有人窃窃私语,胡乱猜测。行伍出身的团长老张又看了一遍表,气愤地发着牢骚:“这种人一点时间观念没有,还配当优秀,要上战场早被毙了!不等了,开始!”
报告团成员千呼万唤终于从幕布后走到台前,整个礼堂响起一阵又一阵掌声,此时谁也说不清这雷鸣般的掌声里包含多少种含义,但大家都清楚必有一种,那就是对迟到的惩罚。待报告团成员坐定,大家发现杨百家的座位仍然是空的,那感觉就像好好一排门牙偏偏中间最显眼处缺了一颗,极端突兀。洪钟的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心想,这个杨百家搞的什么名堂?这么重要的场合也敢迟到!紧挨洪书记不远的陈思齐脸上不仅现出无比的焦急,而且还自作多情地多出一份难堪,杨百家当先进是他力荐的,同时,杨百家曾在自己手下干过多年,很多人到现在还都认为他是自己的兵,属下出了这样的丑,上司脸上能挂着面子?能不急?急归急,但他不像洪钟那样心有抱怨,因为他毕竟和杨百家共事了20多年,他太了解这个人了,他坚信这种事的发生定有可原谅的原因。生病了?家里有急事?他正在胡乱地猜测这种原因到底是什么。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主角缺席(3)
杨百家在大事面前从来没犯过糊涂,参加这样隆重的报告会当然算是大事。并不是因为自己要抛头露面,而是县委领导对信访工作如此重视使这次报告会在他心中成为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按规定头一天晚上他本应该驻会,由于虽是先进代表,但150元的住宿费还是要交,杨百家考虑到大新乡财政困难,自己住的地方离县城又不太远,为了给乡里省下这150元钱,杨百家作出按时参会的承诺后,报告团批准他不驻会。
尽管昨晚接了几个上访电话忙活到很晚,天刚亮杨百家还是早早地起来了。知道杨百家不仅当了先进,县委书记亲自给发了奖,还要在全县大会上作报告,报告的现场晚上还要上全县新闻联播,朱桂英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到杨百家从未有过的伟大,她没想到当信访干部还会这样受重视,还会这样有出息,还会这样有面子,猛然间觉得老杨比邻居老牛有能耐多了,值得尊敬多了,老牛虽然很风光,可他上过电视吗?作过报告吗?受领导接见过吗?没有,一切都没有!他哪里有这种资格!朱桂英越想越觉得这辈子没有嫁错人,一切辛苦、一切委屈、一切的一切都值了。她亲自给杨百家刮了胡子,并决定放弃一天的生意,亲自驾农用三轮车把杨百家送到会场,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混进去,亲眼目睹一下她家老杨的风采。杨百家死活不同意,觉得朱桂英有点过分,她虽是一片诚心,但传出去总会让人说三道四。朱桂英最后说,她正要去城里收回几笔卖猪的钱,他搭个便车总是可以的吧。
就这样杨百家搭着朱桂英的便车到了城里,在经过县委门口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名中年妇女穿着一件背后用毛笔写着大大的“冤”字的状衣跪在门前,职业习惯让他立即警觉起来,他让朱桂英停下车走近观看,那中年妇女虽然低着头,杨百家还是看出个面部轮廓,觉得有些面熟,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此时,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他到大新乡上任的第一天在接待室见到的那名中年妇女,“是她,一定她。”杨百家看了看表,对朱桂英说:“你要你的账去吧,我看看这个人怎么回事,完了走过去就行。”
朱桂英坚持说:“你是英模人物,我好事要做到底,让你自己走多不好,等你办完事我把你送到礼堂。”
杨百家说:“没几步路了,用不着送,你要完账赶快回家,不要等我。”朱桂英的打算是赶快把账要了,好去听杨百家的报告,没再推让,开车走人。
杨百家走到那中年妇女面前,轻声问:“大妹子,你有什么事,能不能给我说说?”
那中年妇女听到问话,把脸僵直地慢慢抬起,她显然已记不得曾在大新乡见过并忽视过这个人,直截了当地问:“你是县委书记吗?”
杨百家笑了笑说:“我不是县委书记,但是你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
“你不是县委书记,你是什么官?”
“我是大新乡的信访助理员,”杨百家说到这里,立即改口道:“我是大新乡的副乡长。”从事信访工作这么多年,杨百家对上访人的心理摸得比什么都透,对他们你不能把官说小了,说小了,他们不相信你,也不会把问题告诉你。但你也不能随便给自己封个官、戴个帽,在提副乡级之前,他只能说自己是乡长或者书记派来的,自从提了副乡级,说话就敢给自己升半格了。虽说副乡级对外称个副乡长不算太离谱,何况乡里的同志们都称自己为杨乡长,杨百家仍有窃党窃国的感觉。看来,想当大官的人不都是只为了面子上好看,听起来好听,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难怪这几年各地的信访局长都想高配一下,原来对开展工作还是有好处的。 。。
第九章 主角缺席(4)
对一般农村老百姓来说,副乡长官已经不小了,在不少地方,副乡长理过谁?副乡长能主动给说句话应该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但对上访老户来讲胃口可不是那么容易满足。那中年妇女不屑地看了一眼杨百家,“副乡长算个屁!大新乡的乌龟王八蛋免谈!”
对于这样的回答,富有实战经验的杨百家早有思想准备,继续保持着平静的心态,笑着说:“大妹子,你先消消气,咱俩没冤没仇的,有什么话好商量,我能帮你的一定帮你。”
中年妇女有点激动,大声说:“没冤没仇?我和大新乡所有当官的都有血海深仇!你们大新乡当官的一个个办过人事吗?还是人吗?”
“大妹子,你的问题还没给我说,怎么就知道我不办人事?你给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办点人事。”杨百家谦逊得不能再谦逊了。
中年妇女不再说话,杨百家继续说:“大妹子,外面天冷,咱们先找个暖和的地方喝杯茶,然后我再听你说。”
中年妇女还是不说话,头却慢慢地耷拉下去。杨百家弯腰去看,只见她脸色蜡黄,嘴里往外溢着白沫。信访是个大学校,是个大社会,这项工作干久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见过。凭经验,杨百家预感到事情不好,那中年妇女很可能服过毒!虽然经验丰富,但突然遇到这种事还是有些手忙脚乱,而杨百家的出色之处正在于尽管手忙脚乱而方寸不乱。他镇定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要拨急救电话,这时才想起昨晚接的电话太多电池耗尽。他准备到且委门卫去拨打电话,但看了看县委大门站岗的士兵,这一切异常变化他们似乎并没有察觉,“不能让他们知道”,想到这里立即跑到附近一个公话厅拨打了急救电话,随后返过来,悄悄地将那中年妇女背到公话厅旁边,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