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例如何半仙就说过在文革时候,旮旯村有几条汉子钻了别人女人的被窝,可是也没有谁抓这个把柄,被钻了被窝的女人也没有谁揭发,只是几个吃了饭没有事干的老爷们在一起不点名,不到姓的遮遮掩掩的说说,谁也不敢外传。大甩爹当村干部时,也倒是说过,他亲眼看到一个妇女夏天在外乘凉,被别的男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一通,突然感觉到这个男人的动作幅度,好像和自己的男人不一样,立即有了警觉,那男人立即翻身下马,溜之大吉,这个妇女起先还不知好歹大喊,“我被人日了,快逮偷X贼,”可是当邻居们来时,她自己也感到好笑,硬是说,“刚才做了一个梦,发的癔症。”那些年轻的后生听大甩爹说的还不过瘾,非要大甩爹说出是谁。大甩爹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是外村的,不是我们旮旯村的”,那些喜欢听此类浑事的后生们大失所望。大伯和弟媳妇,嫦娥和大柱子,这一类的风流事,那可是新闻的五个W的条件都具备,是一条风流新闻的“活鱼,”一时间,传得拂拂扬扬,说什么的都有。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二种说法,一是嫦娥主动说,二是大柱子主动说。人们以这个结果,结合他们所见所闻,扑风捉影,添油加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演绎大伯和弟媳妇偷情的浪漫故事。

  村西头唠叨妈说得有鼻子有眼,是嫦娥主动的勾引大柱子。

  “那天,我那个孙子睡着了,我去湖里打秫叶,我们家的承包地,和嫦娥家的承包地是连边的,中间就隔着一条小沟。他们没有看见我,可我看见他们了。那天的天气特别的热,广播里说最高气温达到39度,我家那狗,跟我一起下湖,热的舌头伸的老长,那空气干燥得搽一根火柴都能点着。玉米地里四下不透风,真是像蒸笼一样,山沟里的水被太阳晒的直冒热气,小狗妈放一个鸡蛋在山沟的水里,不一会就煮熟了。”

  唠叨妈说着,孙子在背上哭着,“嚎你奶奶X 什么丧?”这个孩子二岁多了,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了,“奶,奶,我要吃奶。”“吃奶,你妈妈在二郎山那边干活,要晌午才能回来。”孙子说,“奶,奶,我要吃你那瞎奶(农村奶奶哄孩子的时候,常把自己干瘪的奶头子塞进孩子的嘴里,俗称吃瞎奶头子),唠叨妈把大襟褂子一改,把一个奶头子顺着肩膀子向后一甩,孙子抓过奶头子,就蜜离杂拉吃了起来,孩子也就不哭了。

  听话的人急了,“唠叨妈,你想说什么呀,听你说活,要背上三天的干糧,你说话扯的太远了,像是戴草帽子亲嘴,差九十六圈子,这样的热天气,谁没有经历过,快说正题。”唠叨妈上去给了她一拳,“性急喝不了热稀饭,这不是我的宝贝孙子跟着闹吗,你听我慢慢地说,因为这天气热,才有这后面的事,我当然要先说天气热了。我说话,你听话,我又不要你三个大二个小的,看把你急的,你要是早急,孙子也该抱出来了”。

  那个性急的女人说,“反正听你说话,早上要吃的饱一点,才能不挨饿。”

  唠叨妈继续说,“这打秫叶是个苦活,秫叶子扎人,一般的来说,都要穿这两件衣服,嫦娥嫌热,把外罩衣脱了,只穿着三根筋(农村把背心子叫做三根筋),三根筋又被汗湿了,三根筋薄,嫦娥的大奶头子,像两只小白兔子在怀中乱窜乱蹦,我隔着山沟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妖精上怀大,和我年轻时差不多,像年三十上供的大馒头,别说大柱子看了受不了,我家那木疙瘩老头,看了也会动心的。我在这边听到嫦娥说,‘大哥呀,你来看看我这眼,被蒙虫子蛰了一下,你来帮我揉一揉。’大柱子就去了。我看的真真切切,嫦娥就势逗了一下嘴,还用胸脯贴了一下。”一旁听话的急性子女人说,“那大柱子有什么反映?”唠叨妈说:“你说有什么反映?你用奶头子贴你家小孩爸,他有什么反映,我说你这个人是木头是吧,给人做蛋能把人坠死。”

  孙子又在背上哭了起来,“奶,没有水,”“他奶奶的X ,有水是喂你老子的,给,再给你换一个”,说着,她又把另外一个奶头子甩了过去。

  那位性急的妇女开起了唠叨妈的玩笑,“哎,我说唠叨妈,你有嘴说别人,没有嘴说自己,你年轻的时候也不得了,谁不知你是旮旯村有名的大奶子,听说村东头的老木匠,想看你那大奶子,都想出病来了,可有这事?”

  唠叨妈抢白她说,“你好,我听人讲,你性子急,当初用驴推磨的时候,你总是嫌驴走的慢,你就和驴一起推磨,驴在前面拉,你在后面推,这个驴也是懒驴,有你使劲,这驴拉磨的筋子就打了弯,你上去就是一口,咬了一嘴的驴毛,还骂驴说,‘驴呀,你是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呀,我帮你使劲,你就懒了,’有这事没有?前些年,你带上了一房儿媳妇,二年好没有动静,你着急得不得了,说,‘大闺女(农村人常称儿媳妇为闺女)这到底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我当初来婆家,还没有到三个月,孩子就抱出来了,’你说有这个事情没有?两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你一言,我一语,开着互相揭短的玩笑。

第三十八章:四个女人两台戏
这两个妇女的确是旮旯村的两个人物,特别是那个唠叨妈,那可真是的,旮旯村的大事小事她都要唠叨一番。她一辈子生了九个孩子,八个女孩,一个男孩,八个女孩子一个也没有落住,就活一个男孩。因为她爱唠叨,人们又自然而然的,把那个原本叫金豆子的孩子,该了名,叫唠叨,金豆子的名反而没有人喊了。这个女人姓什么,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在年轻的时候,人们喊她大奶子,生了孩子之后,村上的人都叫她唠叨妈。

  在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劳动妇女,除非是村里的干部,或者是比较有能耐的有本事的女人,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和姓,一般的妇女,在娘家时可能有名有姓,可是一出门到了婆家,就没有人提起,于是他的丈夫叫什么就是谁的家里头,有了孩子,她的孩子叫什么,她叫XX妈,到了老年时,有了孙子,就是XX的奶奶。到了婆家也是这样,娘家的人以他丈夫的姓来称呼她,比如唠叨妈嫁给了李大嘴,娘家人就喊他小李,连姓氏的符号都改了。这就是老一代农村妇女的共同的文化现象。。

  唠叨妈,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特别是她的那对大奶子。看一看她那大奶子,那是当时包括李大山在内的,很多年轻小伙子梦寐一求的希望。越是想看越是看不到,唠叨妈年轻的时候很讲究,喂孩子从来不在光天化日之下,都是躲在人看不到的旮旯里。农村妇女,包括年轻的妇女,喂孩子大都是怀一解,掏出来就喂,从来不躲人的,所以很多年轻小伙子说,“没有结婚之前的大闺女的奶子,是金奶子,结过婚之后的小媳妇,是银奶子,等生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了狗奶子”。谁想看都能够看得到,那时候,有些说不到媳妇的光棍汉就喜欢在妇女喂孩子的地方晃悠,目的是偷看妇女的奶头子过过瘾。

  越是看不到,越是神秘,唠叨妈到了四十五岁的时候,村东头的老木匠都快六十了,(和唠叨妈是平辈的,在农村,只要是平辈的,不论年龄悬除多大,都可以开玩笑。)还说,“唠叨妈,你那大奶子,能够让我看一眼,我就是死了,也甘心了,我这一辈子也算没有白活。”

  这个唠叨妈说,“我的老嫂子还能没有那个东西,不就是一对肉疙瘩吗?你们这些男人吃着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老娘我都四十多岁了,还怕你看啊。不过,看也不能白看,正好门外有个卖货郎的,你给五块钱,给老娘买糖吃,今天在场的见面有份,老娘我也甜甜嘴。”在场的人都跟着起哄说,“唠叨妈,对,不给钱,就不给他看,改革开放了,市场经济了,那有白看的。”

  老木匠说,“此话当真,只要你给我看,别说五块,五十块我也给,千金难买心头愿,不过我也把丑话说在前头,不许把我的钱拿跑了,叫我陪了五块钱,又没有看到大奶子。”  

  唠叨妈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拿钱来。”

  老木匠说,“我钱给你了,你不脱给我看怎么办?像李大山家一样,和王家换亲,闺女出嫁了,可王家却变卦了,其结果是白赔了一个闺女而有没有娶上媳妇,你说冤不冤?”

  唠叨妈说,“我脱给你看了,你不给钱怎么办?”

  正在这狗咬毛狼两下怕的时候,老村干大甩爹路过这里,说,“我来做个中人,老木匠你把钱先给我,唠叨妈要是不脱,这钱还给你。”

  老木匠说,“行,老村干说话,我还能信不过”?说罢掏出五块钱给了大甩爹。

  说时迟,那时快,唠叨妈把上衣一脱,衬衣扣子一解,“看吧,藏了四十几年,今天叫她透透风,看了以后别后悔。”几个男人的眼睛像是采访记者的镁光灯,一起聚焦到她的奶子上,眼珠子恨不得挣到眼皮外来看。可是,想象中的事物是美好的,真的看到了,什么看头也没有,有啥看头呀,常常的,像一条大瓠子,拖到裤腰,皮皮塌塌的,既不风韵,也不饱满,奶头子像是一个干瘪的紫葡萄。

  老木匠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了,还不如不看,没看它的型,想断我的魂,看到它的型,吓坏我的人。我美好的念想被破坏了,我下半辈子活的就没有盼头了。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倒给我五块钱我也不看。”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的走了。

  从此以后,唠叨妈一发而不可收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每到夏天,她上身一丝不挂。这几年有了孙子,她就更加不讲究,到了夏天,这个树阴下,溜到那个树阴下,讲讲东家长,李家短的事情,孙子在她和人唠叨的时候,常常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