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到的恋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触不到的恋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是香饽饽。秘书体系的MM,更是夺尽眼球。而像小文这种活泼有趣的秘书MM,自然是万众瞩目。因此,培训还未结束,狂蜂浪蝶已经一拨又一拨的扑向她,大有前仆后继之势。而她呢,一碗水端平,周旋其间,不露声色。

  沫沫和我一样,不过是做芯片的研发。而我是软件研发体系的。研发体系的MM相对来说内向些。但沫沫显然好过我。跟着小文一起,她总能顺利的插上话,然后和对眼的人慢慢熟悉起来。而我,从来不发一言。我只是不想落单。

  此时因为我的关系,她俩和我那高端邻座也熟悉起来。确切说,熟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小文不但和我一样喊他“小金”,并且和他肆无忌惮的开着玩笑。而他显然也乐于其中。虽然对于我们没大没小的称呼总是一副又好气又好笑的样子。

  我和沫沫则是他们的陪衬者。貌似我俩挺默契,也乐于做着陪衬者。

  (4) 

  直到有次我无意中算是闯了个小小的祸,我对他的称呼才开始改变。

  那次算是自由活动时间。一部分人在忙碌着晚会的筹备,有些人则在教室里面攀谈着。他是被包围的核心。我从他身边走过时,一如既往的跟他打着招呼:“Hi,小金……”

  我几乎都没停下脚步。不过忽然发现刚才叽叽喳喳的一堆人忽然安静了下来。我不经意的回头看了看。只见大家停了刚才的谈话,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着,但目光都是对着我的。

  我有些莫名其妙,停下了脚步。虽然我的脸还在浮肿,红斑也未消退,但我确定我是洗了脸的。处女座的洁癖在我身上一向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什么问题吗?我疑惑着。眼光转向了他。

  他一脸好笑又好气地看着我。

  这时候,一个五大三粗的人打破沉默,嗫嗫嚅嚅的指着我对他说:“金先生,这位是……”

  我忽然明白了大家的窃笑。

  呃,一时不察,居然忘了这是公众场合。大家这么有礼貌的尊称他,而我……似乎大不敬。

  他笑着叹气,轻声呵斥着说:“说了的,要喊金大哥。”

  我红着脸没说话。吐了吐舌,向大家抱歉的一笑,转身跑了。

  从此以后,我乖乖的喊他金大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7 从相识到相知 
(1)

  如今回想起来,纪念性的结业晚会,在我脑海里竟然没什么印象。甚至包括他有没有参加,我都不知道。只清晰记得,我的心情一如既往,期盼快快结束。我不喜欢热闹的场面。

  相对于这个晚会,印象更为清晰的倒是结业前展厅的参观。

  参观时大家三三两两结伴,我是和他一起的。原因无他,他恰巧就是我所从事领域的专家。在业界,这方面的软件发展,他有绝对的发言权。我虔诚的跟着他,是希望能够听到他的点评。

  一路走下来,果然受益匪浅。

  对于硬件,虽然不是他的专长,但是也能轻车熟路的给我讲解业界的现状和公司在业界的地位以及市场份额等等;而对于他专长的软件,不但给我逐一点评了公司现有产品的软肋和不足,还从业务规划以及系统架构层面给出了很深刻的建议,再对比业界各个软件巨头和通信巨头的产品,一一罗列优劣势。一路说得轻描淡写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一语中的。

  我听得目瞪口呆。他在我心中散落的形象瞬间变得光辉无比。

  参观完展厅,彻底改变了我此前对他的印象。我开始发自内心尊重起他来。

  果然名不虚传。

  (2)

  所有流程走完,我们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大队培训,各自回巢报道,开始谱写在这个看似伟大确实也伟大、看似变态也确实某方面有些变态的公司的职业篇章。

  我进驻到了研发总部最高的那幢研发大楼。也开始了我前途未卜的研发生涯。

  听说作为新员工,一般来说,试用期的三个月是比较清闲的。我也就信以为真。可是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原本我是作为个人业务的研发人员招进来的,但我进部门报道时,适逢集团业务的某个大项目急需人手,于是我的导师一声令下,把我借调到该部门系统组。

  于是我还未搞清楚自个儿部门的状况时,就稀里糊涂的跟着另一个部门的研发兄弟们开干了。而且,是紧锣密鼓的干。

  没办法,谁让我的导师是个老大呢?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集团业务,通通在他名下。我这个无足轻重的小兵,自然而然也就任由他调遣了。

  (3) 

  而此刻更让我心里不平衡的是,貌似大队培训的同期学员,大部分人真的比较清闲。大家的群发邮件一拨又一拨的,一个又一个不同主题。我无暇回复。当然,就算有空,我也不会回复的。我和他们实在不熟。

  偶尔和他倒是有单独的邮件往来。都是很客气的问候。双方的彬彬有礼程度可与外交礼节相媲美。

  他总是时不时告诉我说,他又和某某某聚会了,说的都是大队培训的同学,可我一个人都不认识。终于说到我认识的了。有一天他的邮件告诉我说,周末他们又聚会了,还有我的两个室友。

  我看着邮件无比失落。为什么不喊上我呢?我承认,就算喊上我,我也未必有时间去的。更何况除了他们这三个,其余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是我不喜欢这种被遗忘的感觉。

  他很爽快地答应我,下次聚会一定喊上我。

  随后的日子波澜不惊的度过。我紧张的投入项目中,其他人仍然继续他们的聚会。我仍然一次没参加过。

  三个月的试用期,一晃而过。我逐渐熟悉了公司研发体系的运作流程,也很好融入到参与的项目里。答辩结束时,开心的给他邮件,才发现,我们貌似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联系了。

  他回复我说,他已经回北京了,在北京过冬呢。

  又是一番不痛不痒但还算热情洋溢的问候。

  (4)

  花开花落,斗转星移。我的归属问题却在此刻遭遇瓶颈。被借调部门的P**经理强烈要求我归队,而我所在的借调部门呢,对于我的表现很是满意,热烈欢迎我就此安营扎寨。两个部门都不肯退让,可苦了做夹心饼干的我。我只好求助我导师。我导师此刻也是左右为难。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况且早前借调我时,说好了会人归原主的。

  此时的我,苦闷异常。就我自身而言,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让我对集团业务的兄弟们有了大大的好感,毕竟朝夕相处赶项目进度,还是积累了一定感情的。而自己本部门的,我差不多连人都没见过。再次慢慢融入一个新的部门,我想都不去想。

  可是我没有发言权。我只是一个新员工。

  异常苦闷之余,我开始给他邮件诉说我的现状和心情。他总能给我恰到好处的指点和开解。在一来二去的邮件里,我仿佛觉得,我们的距离不算太遥远。

  (5)

  最终的结果是我回到原来部门。好在我在他的劝慰下,也做了心理准备,开始学着面对现实。这种状况于我而言又是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

  本部门的状况显然比前个部门差之甚远。我说的是产品和项目方面。事实上,这个部门我熟悉了后,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丝毫不亚于前个部门。而且,部门兄弟们幽默风趣的、才华横溢的,大有人在。远不像上个部门的严肃与沉默。

  但不可否认的是,项目上的短板,让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定程度的纠结。

  而他,依然扮演着长辈的角色,对我有求必应。虽然只是一些邮件上的小小诉苦。但他总能用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给我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想,我开始慢慢习惯了他的长辈角色。 。 想看书来

1 如水流年
迷失的已经迷失了;相逢的,还会再相逢么?

  电脑格式化了;磁盘清空了。。。记忆会不会也格式化了呢?

  所以,我要趁着我的记忆格式化之前,记录下我的足迹,祭奠我最好的年华。在我老去时,我可以读着今天的文字,抱着曾经的记忆,泪流满面。

  (1)

  樱花纷飞的时节,他回到了深圳。

  此时,我已经搬来公司附近,和沫沫合租。距离办公地研发中心就一刻钟的路程,非常方便。租住的地方是本地最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模仿公司员工宿舍的风格建成,一派欧陆风情。同样的绿荫掩映,错落有致,看起来煞是赏心悦目。

  他住在公司宿舍的专家楼里。我很早就知道,只是从来没去过。距离我的宿舍十分钟的路程。

  日子如水般流走。我们的生活波澜不惊,如水般平稳。

  公司的研发体系较为成熟,按照世界顶尖的IT流程井然有序的走着,我们的工作日志证明着我们充实的一天又一天。我和沫沫很快就融入各自的项目里,单调乏味的忙碌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其他。

  大队培训同学的群发邮件联系也渐渐少了起来。也许各自都已经习惯了新的环境,忙着投入到各自崭新的生活里。小文所在的产品线不在公司总部,和我们隔着一个半小时的公车路程,半小时的公司班车时间。因为距离,再加上工作性质的不同,我和沫沫与小文的联系也日渐少了起来。这样的情况下,我和沫沫日渐密切,和最初认识的其他人却慢慢疏远。 

  他在MKT体系,高端专家。无论是他的工作内容,还是接触的各种人群,于我们这些基层的小兵来说,好似镜中水月,可望而不可及。但他还是很有礼貌的和我保持着邮件的往来。此时,我也知道,他早已与最初聚会的同学没了联系。

  沫沫知道我在大队培训直至现在唯一保持联系的就是他。她也非常清楚我仅仅只是把他当做长辈+专家来尊重着。

  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么维系着君子之交的友谊。

  (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