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知道我在大队培训直至现在唯一保持联系的就是他。她也非常清楚我仅仅只是把他当做长辈+专家来尊重着。
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么维系着君子之交的友谊。
(2)
彼时,在部门里我并不是很顺心。
虽然我已经正式回归原来部门,可是我的座位仍然和部门同事隔着千山万水,这让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失落。我的座位一直跟随着导师座位的变换而变换。导师的意思。导师是大部门的领导,因此我这样的变换,谁也没什么异议。虽然很遗憾,但是我也没什么异议。除非迫不得已,我从来不会主动提什么意见,一切服从安排。我不喜欢麻烦。
我的座位在角落里。算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多少给了我些许的安全感。周围除了秘书MM,就是P**经理。从理论上说,我这样的座位,算是比较好的“VIP座”。再远一点点,是测试部门的同事们。
虽然在这个部落里我算是一个另类,自我感觉很凄凉,但好在周围的同事都好相处,人也友善,很快就混熟了,一扫我刚搬到这儿时的阴霾。
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过去了近半年,我由最初进入公司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轻车熟路,逐渐恢复了从前的活泼开朗,和周围的同事打成一遍。每天除了工作外,还会很开心的和周边的秘书MM嬉笑打闹着。我成了周围一片的开心果。
给他的邮件里,语气也日益欢快。他说,恭喜我度过了磨合的阵痛期。我们在这样的互通邮件里,心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近。
回想起来,这么近半年的时光,除了大队培训,我们竟然没有见过面,只是通过邮件礼貌的互通有无。
(3)
5月,深圳的天空特别蓝,云朵特别白,街道两旁的绿化翠绿得逼人。一切的一切,显得生机盎然。这样的日子,没有理由不开心。
可是,我所参与的项目这时候却遇见了瓶颈。办公室的上空,始终笼罩着一层灰蒙蒙的雾气。大家心知肚明,但没人说破,每个人都在尽力而为。谁都知道,项目的最终进展关乎着我们这群人的前景。但是决策权不在我们这里。作为一个尝试性的新业务,极有可能,我们就成了先烈。
我自然会告诉他我们目前的尴尬处境。不是为了获取他的安慰或者指点,也不是无病呻吟,仅仅只是让他了解我们的现状,也算是我们产品线的冰山一角吧。由于他从前的职业关系,虽然现在的工作和我们基本不搭架,但是始终关注着我们产品线的动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才敢于给他邮件。
这样来往了几封邮件后,有天他在邮件忽然对我说:“在邮件里说不清楚的,这样吧!有空我们一个吃个饭?详细聊聊?”
我一愣。不仅因为我认为我所说的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也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我们的关系还没熟络到一起吃饭的地步。多年来所受的教育让我习惯性认为,不要随意逾越礼节半步。
但是他既然提出了,我自然欣然接受。读他的邮件,听他说话,总像一缕阳光照进我心底某个小小的角落。
(4)
我们约在晚上六点半见面。
公司不同体系所属班次不同,我们的作息时间不同,我五点半下班,他六点下班。我等他的短信。
六点钟,我的短讯声音准时响起。我欢呼雀跃着奔向和他约好的地点。
还是恰到好处的微笑,彬彬有礼的语气,干净整洁的穿着,若有似无的古龙水味道。虽然好久不见,却没有一丝生疏感。也许因为邮件的往来,见面时相逢一笑的瞬间,彼此都感觉到一种亲切感。他的笑容,好像5月午后暖暖的阳光。
我们就在附近找了家小饭馆坐下来。在他看似无意的引导下,我们聊得很开心。从工作聊到业余生活,从业务聊到热点新闻……不知不觉间,时钟转了两三轮。而我,也在这随意的交谈中豁然开朗。
他总能不露痕迹的主导着局面。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吃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 他的欧洲之行
(1)
桂花香气四溢的时节,他给我邮件,告诉我说,要去欧洲出差2个月。收到他的邮件,自然异常开心。我回复邮件,夸张的叫着:哇哇哇……那我岂不是很久很久见不到你了?我会想你的!
事实上,他在公司我也见不到他,也没想着要刻意见他。除了那晚一起吃饭,我们就没见过。彼时,我已经搬离总部基地,在科技园办公。他说,恭喜你!终于成为城里人了……而我这个“城里人”和他这个“乡下人”由于地理位置阻隔着,自然很少见面。只是随着邮件往来逐渐增多,逐渐熟稔,写邮件的语气越来越轻松自在。我会偶尔对着他开开玩笑,说说心理话。
很快,他邮件过来,笑得一地的声音,说,有这么夸张吗?
我郑重其事的说:有。
他说,那好,为了表示我的郑重,是不是该请他吃饭给他饯行呢?
我说这个当然。
(2)
为表我的诚意,我决定在家做饭招待他,虽然我不会做饭,但有贤惠的沫沫。而我是个优秀的下手。
于是,周末一大早我就爬起来,去超市大包小包采购了一大堆。沫沫目瞪口呆的看着我的战果。
约他吃的午饭。下午四点他就要去香港,赶晚上飞往伦敦的航班。
我和沫沫不亦乐乎的忙着。中午时分,一桌丰盛的午餐大功告成。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我满心欢喜的出门去接他。
作为登门拜访的礼节,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瓶红酒。还有他宿舍里一堆没能吃完的零食和干粮,说请我代劳。我心里叹息着,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赞叹他的客气,还是不客气。
这顿饭吃得很是酣畅淋漓。他说,好久没有吃过家常菜了。感谢我们让他重温了一下家里的记忆。
我心花怒放。感觉这是最好的赞赏。我向他坦白:今天的大厨是沫沫,我专门负责打下手。他觉得还行就好。
出于礼节,他对我也表示了感谢。尤其听沫沫说我一大早就爬起来出门购物,更是非常感动的笑着看向我。
我心里乐开了花。心想我总算能够为他做件事儿了。一直以来,都是我在麻烦着他。这实在让我内心充满歉意。
(3)
虽然他人在欧洲,但差不多每隔一天就会给我说说他的行程和工作安排。我礼貌的回应着,客气的请他保重身体。还叮嘱着他别忘了工作之余给我拍欧洲的风景和建筑,去巴黎时,别忘了替我去左岸喝喝咖啡。这是他走前,问我想要啥礼物时我告诉他的。
我从小喜爱建筑,尤其是哥特式建筑。我也喜欢风景,尤其喜欢大气的风景。但我不喜欢旅游。在我眼里,无论哪处,山只是山,水只是水而已,不同的不是风景,而是心境,或者同行的人。所以,每当听说有朋友去各个旅游胜地或者别具特色的城市出差或旅游时,我会拜托他们给我拍回一个普通游人眼里的美丽风景和独特发现。
自我感觉,我和他现在也算是较为熟悉的朋友,虽然还是长辈对晚辈,但这样的小小要求,我想不算太过分。作为一个长辈,他一定会答应我的。
果然他很爽快的答应了。告诉我说,承诺了的事情,他一定会尽力做到的。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4)
我开始习惯他隔三岔五的“汇报”行程。也习惯于礼貌的叮嘱和偶尔没心没肺的夸张。我理直气壮的认为,他是长辈,我是晚辈,尤其对于一个风度翩翩的长辈,我当然能够理直气壮的在他面前撒娇耍赖,没心没肺。
日子同样如水般平稳,如水般流走。转眼到了他回国的日子。收到他的邮件,说先飞回北京,然后去日本,再从日本回深圳。还沾沾自喜的告诉我,这时候正好是公司MKT体系的年中会议,他恰巧要去日本,躲过一劫了。他说他实在不喜欢这些行政氛围比较浓的会议。
都是些离我很遥远的事情。我想我的角色是个倾听者和诉说者。所以对于他说的东西我没啥感觉,只要他感觉开心就好。于是我回复说,恭喜!
可是没过两天,收到他的短信,说回到深圳了,回到公司了,回来开会了……然后是一连串的撇嘴表情。看来我的恭喜为时过早。
他告诉我说,领导连续打电话追着他回来,他各种理由都用上了:说来回机票都订好了,领导说退;说日本代表处等着呢,领导说让他们等;说日本有重要客户需要他去交流呢,领导说回来开完会再去……他说看来领导铁了心要他回来,他再也不好找理由了,就乖乖回来了。
我理解他的郁闷。前两天的邮件里,还告诉我说,他去了日本要去哪儿哪儿,要拜会什么朋友,要买多少东西……全泡汤了。我知道,对于东京,这座他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他的感情有多深。
我安慰他,又不是去不了日本了,只是推迟时间而已。要去的地方,想拜访的朋友,要买的东西,都不会因为这两周的时间而忽然都不见的。
他还是回复一串撇嘴的表情:这个无聊的年会要从早到晚开着,连续一周多呢!想想就觉得头痛。而且,领导要他十万火急赶回来,只不过是大会议程有一项是他发言,两个半小时。多么不值!
我继续哄他:这说明领导多重视你啊!看看,都非你不可呢~~你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了吧?看看,多少人在心里羡慕得恨不得砸你呢~~~
他终于释怀了些。
我忽然发现,某些时刻,他也是个孩子。
3 如果东京很快乐
(1)
由于他要连续开会,处理邮件的时间变得非常可怜,给我的邮件少了起来。偶尔早上打开notes,看到他的邮件,都是晚上10点后,甚至还有凌晨的。
基本上表达的主题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