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路上挎着篮子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同样出来办事的周瑞的女儿冷周氏。
和丈夫冷子兴一样,冷周氏到哪儿都不放弃抹黑大房的机会。遇着个相熟的,或刚套上交情的,是必要说上几句的。这位比冷子兴还要毒舌些,一张利嘴,差点没把大房形容的社会败类,活着浪费氧气,死了浪费墓地,应该早死早超生了。一眼看到熟人,而且还是主子王夫人昔年旧恨的亲信嬷嬷,心知有利可图,自然不会白白放过。
忙的脸上堆起三分笑,嘴里亲热地招呼:“哟,这不是x大娘吗?好久不见,您还是这么硬朗!近来可好?我们家就在这条街上,怎么也不见大娘出来逛?上回听小丫头子说,您老的小儿媳妇儿又给您添了个白胖胖的小孙子,我妈正想贺呢!结果到了林家在京的宅子后头街上,没见着您人!您老又搬哪儿享清福了?今儿难得一见,大娘赏我个脸,叫我伺候您一回,吃几杯,只当是贺您又多了个孙子,家业兴旺了!”一边说,一边示意跟着的丫头接过x嬷嬷手里的篮子,把人往路边的茶楼拽。
“这些东西叫小丫头们拿就是了,怎么敢劳累您老!快,搀着x嬷嬷!”
一席话生生勾的x嬷嬷想起了往事,又忆起自己出门的原因,脸上多少有些懊恼:孩子也不容易,怎么就甩起脸子了?真的为了点小事和儿子弄生分了,以后靠谁养?本来见了周瑞的女儿还想躲过去的,这下子鬼使神差跟着冷周氏进了茶楼。
茶楼可不单是卖茶的地方。有好那口儿,又不想到酒楼贪多了回去被婆娘打的,都到茶楼浅嘬几口解解馋,顺道点点不值钱的小东西打打牙祭。
酒过三巡、菜过五道,冷周氏既有心挖消息,x嬷嬷心里也存着事。不在沉默中变态,就在沉默中爆发。她也不是啥嘴关紧的,一来二去,嘴巴自然就窟窿了!该说的不该说的,竹筒倒豆倒了个精光。
“我的血化的奶养的这么大,说句放肆的,真真比亲闺女儿还亲呢!谁知眼错不见,太太就走了。我们这些个老人也就凄凉了!”吃饱喝足,酒兴上头,x嬷嬷顺着某人刻意的引导,发起了牢骚。说实话,林家真没亏待她。可庄子里再好能有府里好吗?何况还讨了个贪得无厌怎么都不会知足的搅家精做儿媳。
嘿!看这话,有猫腻!没想到随便撒了个小网,居然也能捞着条大鱼。这下子,太太一准儿会重赏我。冷周氏心底兴奋地大喊,好像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在向其招手,脸上却适时地作出感同身受的样儿来。
“哎!可不是这样!不独您老,只看李嬷嬷吧!当年多少人抢着要奶宝哥儿,偏被她抢在了头儿里。大家再没有羡的。只是可怜见儿的,好容易奶大了宝哥儿,儿子李贵也跟了宝哥儿做了小厮长随。按理来说,好日子也到了。可她老人家在府里还不是被个外头买的贱蹄子挤兑的差点儿就被赶出去了?几辈子的老脸都丢尽了!还不如像您老,派出去了,跟着儿子儿媳过活!”
什么样的主子出什么样的下人。冷周氏也是个爱羽毛的,轻易不肯叫人抓着错处。
这听话儿得听音儿,端看听的人怎么想。表面上冷周氏劝x嬷嬷要知好歹,惜福气。暗地里却在挑拨x嬷嬷往歪处想:如果不是林家人冷落您,您老至于这么悲催吗?x嬷嬷当年可是没怎么把什么李嬷嬷、赵嬷嬷之流放在眼里过。
即便有朝事发,事儿揭了出来。她也可以表白:我不过是念着我妈和嬷嬷素日的情意,x嬷嬷心里不开心,我这个小辈见了分说两句罢了。咱们做人奴才的,可不是主子说啥是啥,领了恩典自然要知恩图报了。怎么敢怨愤主子!谁知x嬷嬷会想差呢!
她冷周氏照样是忠心耿耿好丫头,只不过某人仗着功劳高心思不纯动歪了道儿罢了!顺道还能再上上林家人的眼药:苛待嫡妻(生母/原配)留下的老人!
“要是继太太这胎生的是个姐儿就好了!”姐儿总归是别人家的人,哪有哥儿重要!
“好好儿的,嬷嬷怎么这么说?”不动声色地套问。
“你小孩子家家的不懂!”被挖了坑埋了脚犹不自知的x嬷嬷不住地吃酒叹气,一吐心中烦闷,“哎!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
“怎么就碰巧撞上太妃娘娘的丧了呢!别是命格不好吧!”
冷周氏身边也有几个伺候的小丫头,一见冷周氏使的颜色,忙机灵地上前围着桌子,一个拎过酒壶倒酒,一个拿着筷子殷勤地布菜。嘴上还劝着:“怎么,继太太怀的是个姐儿不成?哎!要奴婢说,要是哥儿就好了!这样咱们姑太太九泉之下也好闭眼了呢!”
一个难得见着肯和自己随心唠嗑的旧人,虽然之前在府里时一直不对付;一个是有心打听并刻意引导。x嬷嬷嘴里很快就吐出了冷周氏最想听的话:“也不知是不是个命硬的,都没了两个了。”千万别像先头那个没福气的,捧着护着的,都长到3岁了,还是夭了!
既是别有用心,冷周氏想当然地听成了x嬷嬷嘴里说的是当今的养母、太后的亲妹庄太妃和宁府的敬老爷。
荣府老太君史氏最重要的心肝儿宝是谁啊?当然是二房太太王氏所出的宝二爷宝玉了!这还用说!
要让一个女子永远不能顺利嫁进自家门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此前你们年龄合适,家世相宜,属相还不相冲,性格还相和谐,当然是那女人命硬,会克着身边人呗!
冷周氏就不信,若老祖宗知道林姑娘会克着宝玉的命格,碍了宝玉的前程,还会让其进门。至于林姑娘?她和我熟吗?她又不是我们家人,谁管她筋疼。看她那单薄样儿也是个命短福薄的,让她自己作去呗!
作者有话要说:这样就完了吗?木有,真相只有一个:x嬷嬷不是凶手!
33第33章(捉虫)
茶楼本就是鱼龙混杂、八卦消息散布最快的地方之一。都不用冷周氏刻意动手;x嬷嬷的大嗓门直接把冷周氏想放出去的话给嚷嚷的楼上楼下众人皆知了!
流言一传出;瞬间说什么的都有。偏巧同一时刻茶楼里还有一号人物。我说一下他的姓氏大概就猜到是谁家人了:此人姓甄——甄应嘉的弟弟甄应荣的心腹甄二管事。
所谓的利益结合体其实是最容易因分利不均而产生矛盾与裂痕的。不是有句话叫“不患贫穷患不均”么?表面上看;四王八公还有金陵甄氏的祖宗年轻时跟着本朝太祖打天下;后来太祖战死;又跟了先帝爷;是开国元老。可谓是“同气同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起闯天下的时候是哥哥弟弟一家亲,面对不知何时就和这个世界说拜拜的危险;大家恨不得同出一个娘胎,即便不能同日生,来日也要同日死。
而当江山打下来,慢慢坐稳后;众人清闲下来了,老一辈可能还会念念旧恩;说些“都是好兄弟,荣华富贵、过眼云烟,没什么好计较的”的话,可很少走在一起的年轻一辈可不会这么想。
他们靠着发战争财过上了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骨子早沁软了,这会子让他们吃差点,用差点,穿差点,他们能立马死给你们看,更别说再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去了!
喵喵的,乱世出英雄,要不为了荣华富贵,谁跟着你造反啊!又要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喂草,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再说了,天下好资源统共就这么多,徒家(皇家)还要划走最大最香最甜的那一块,剩下来的本来就不多了,你多占些,别人自然就少了。现在还能吃好喝好,难道下面的就不活了?难道叫偶们的子孙再去地里刨食?那偶还不如死了算了!
每个小辈都觉得自家爷爷or爸爸是最大功劳,世间最大英雄,除皇家外,应该是最**oss,可就因为你比别人会拍马屁,就要夺走本属于偶们的福利吗?都是地里刨食的草根级土鳖,谁不知道谁啊!凭毛就因为你长了张小受的脸,嘴皮子甜一点,就要压偶们一头,开神马国际玩笑!因此相互间内里较劲的事儿没少干。
荣太妃纵横上皇后宫几十年,可说是称王称霸,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杀器,败倒在其手下的名门淑女不知多少。如果不是出了太后、庄太妃这对刚柔并济的姐妹花,而儿子又脑抽地相互揭短扯后腿,如今皇位上的说不准还真就是她的儿子了。不料侄孙女甄昭仪一入宫,没用多久,就几乎丢尽了她经营数十年的脸面。荣太妃不止一次自得而又资源地想:她甄氏,终究世间仅一人耳。而后又势必要哀叹一回:既生瑜何生亮,即有我甄氏荣妃,又为何多一个你。
眼看甄昭仪自入宫后被同时入宫的陈昭容踩的几乎翻不了身,再看其往日那些作为也知道,凭甄昭仪这指甲盖儿大小的脑容量,除非被闪雷劈开了神经,否则就这位愚笨偏还要自作聪明的傻子行径,这辈子都休想达到她年轻时半分威风。她还想染指染指某个位置,让甄氏女在后宫中风光一任呢!
后宫里的女人要想上位,就只有一条路,拍好皇帝的龙屁,踩着别人的尸骨往上爬。能进宫替家族谋福利,且占据着关键位置,替自己谋前程的,都不会是省油灯。
思来想去,荣太妃以自己毒辣的眼光扫描了一遍当今后宫群芳,猜度着上皇和皇上的态度,柿子捡软的捏,替侄孙女甄昭仪腾位置铺路。出身四王八公之荣国公府的贤德妃贾氏元春不幸中选。
前朝与后宫相依相偎,和谐共存。爪子从宫里伸到宫外。送甄昭仪入宫时,甄家还是有几个办老事的人留在京的。收到荣太妃的亲信小太监传出来的指示,甄二管家立马盯上了宁荣二府还有荣府的姻亲林家。
知道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