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归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等你归来-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问,这个问题都问过一千遍了。”

  “你就告诉我吧,我忘记答案了。”

  “皮厚!”

  “求求你,好田田,告诉我。”

  经不住石良的死皮赖脸,蓝田只得说:“好,我告诉你,不过,从此以后不许再问这个问题,我们拉个钩。”蓝田边说边伸出右手的小指,石良也伸出右手的小指,两只小指勾在了一起:“石良同志,因为你是班长,因为你品学兼优,因为你外表英俊。”

  “不对,你没有告诉我至关重要的一点。”

  “你真不要脸!就是,就是因为那次,我初潮没有经验,把血弄了一裤子,班上的那些坏男生挤眉弄眼的,你看不过去,说了一句‘没上过生理卫生课啊,大惊小怪的!’然后,你不管不顾同学们异样的眼神,很有绅士风度地脱下自己的大上衣,让我穿上回家换衣服。当时,我偷偷地看了你一眼,发现你的脸比我的还红。”蓝田一边说着,一边脸又红了个透。幸好是晚上,蓝田用手抚摸了一下有些发烫的脸颊。

  “就是,我还以为你忘了我做的好人好事呢!”石良一脸的坏笑。

  蓝田见他那副坏坏的模样,一拳打在他的后背上:“讨厌!坏蛋!”

  石良抓住蓝田那看似打实是爱抚的手,一把将她紧紧地搂进怀里,嘴唇慌慌张张地捕捉蓝田的红唇:“田田,亲亲我,亲亲我……”因为紧张,因为兴奋,石良语无伦次。

  蓝田更是紧张得不知所措,她羞涩得拼命地躲避,用力推搡着石良那挺拔有力的身体:“石良,不要,不要……”

  推推搡搡了许久,蓝田一下子惊醒了,这才发现不过是一场梦。她的一只手往外推着,另一只手伸在半空中,紧紧地握着,里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不过一把冰凉冰凉的空气。看着身边睡得甜美的小柔,蓝田赶紧把身子侧向另一边,任由泪水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空调的冷气呼呼地往外冒着,蓝田将毛巾被搭在小柔身上,自己又拿了一床毛巾被盖上。

  往事不堪回首,“石良,石良,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蓝田在心里失声呼喊:“你知道我有多么多么的想你吗?你知道吗?知道吗?为什么,你不信守诺言,你说过,要娶我为妻,我们就生活在农村,生一群孩子,等到老了,我们养鸡、喂猪、看日出、看夕阳……老得不能动了,我们一起死。可是,为什么,你不打一声招呼,就离开了我,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第三章  青葱年华(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蓝田和广大的知识青年一样,高中毕业后,她来到了离家说远不算远、说近不算近的枞阳县一个名叫中院的山村。这个村子有八百余人口,因为村子颇大,仅是一个村就构成了一个大队。

  蓝田和来自四川的沙绵绵被安排住在大队书记周志理家隔壁临时搭建的房子里,房间里两张床,还有一间小小的厨房,显得干净紧凑,又不失温暖。

  周志理家的房子很大很宽畅,是青砖大瓦房,这与附近几家土坯草顶的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她们眼里,周志理算得上一个玉树临风的男人,笔直挺拔的身材,皮肤中性色泽,胡子天天刮得干干净净,胸前的口袋里总是别着一支“英雄”钢笔。周志理的爱人左香云是村里的妇女队长,也是村里唯一的裁缝,到了年关,就被村里一家一天地请去做过年的新衣服。那是她一年当中最忙、也是最快乐的日子。她自己家老老小小的过年新装都得赶在前面完成。她不仅裁剪手艺精道,还识得几个字,算得上一个知书达理、精明能干的女人。俩口子结婚近二十年了,难得红一次脸。他们膝下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首尾是儿子,大儿子周树文,小儿子周树化,女儿周树梅排行老二。这是一个很和睦温暖的家庭,三代同堂,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看上去还很健康,成天闲不住,帮着儿媳妇操持一些家务,比如做做饭、扫扫地、缝缝补补、纳纳鞋底什么的。人说,家家一本难念的经,此话不假,他们的小儿子周树化,先天性心脏病,嘴唇总是紫黑色,一副严重缺氧的样子,去大医院看过,没有什么好法子治,也就听之任之了。这孩子是周志理夫妻俩的一个巨大心病,尤其是左香云,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时,树化呼吸困难、上气不接下气、胸部急剧起伏的痛苦模样,总令她的心如刀绞般的痛。因为长期缺氧,树化身材矮小,胸部呈桶状,背有些佝偻,十二岁的男孩,在蓝田看来,像个幼儿园的孩子。

  两个下放的姑娘跟村子里其他孩子一样,呼周志理为“周书记”,其爱人为“大娘”,其母亲为“奶奶”。

  周志理家里养了几十只鸡鸭、两头猪,还有一只对主人忠心耿耿的大黄狗,一见生人来家,必会伸直脖子“汪汪汪”地叫个不停,接到主人的指示,才会停止叫唤。蓝田刚来时,实在是怕那只“人高马大”的动物,第一次见它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吓得直往后躲。善解人意的树梅立即把大黄狗招到自己跟前:“来,大黄,我给你介绍一个好朋友,这是来自城里的蓝田姐姐,你看姐姐多漂亮啊,以后,你一定要保护好姐姐,知道吗?否则,我饶不了你。” 又指了指蓝田住的屋子说:“还有那个沙绵绵大姐,她虽然不怕你,但是,你也要保护好绵绵姐姐。”说着,授意大黄去亲一下蓝田,蓝田哪里见过如此阵式,吓得一溜烟地跑进自己的屋里。时间久了,一来二往,大黄只要见了蓝田和绵绵,必会乖巧地翘起自己的尾巴,摇头摆尾地讨好半天,两个姑娘跟大黄俨然成了好朋友。蓝田住处的旁边就是中院小学,她们在屋里时,朗朗的读书声,带给蓝田亲切、陶醉的*。唯一一点令蓝田不适应的,就是这儿属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尚且没有通电,晚上不管是看书,还是做手艺活,只能点着煤油灯。无电的生活,绵绵没有多少感觉,她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是工人,母亲没有工作,为了省电费,他们家的灯光瓦数尽可能的低,开灯时间尽可能的短。

第三章  青葱年华(2)
小蓝田四岁的树梅每天放学回家,只要看见她们在屋里,必定要来跟她们说说话。最令蓝田和绵绵开心的是,周书记有天把她们叫到自己家里,指着一只简易书架说:“这上面的书,你们喜欢看的,只管拿去看,爱惜着点就行。”她们扫视了一眼,有《高玉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等,这令她们惊奇不已,绵绵更是开心得难以自抑,一张嘴简直咧到了耳根子。所有这一切,实在出乎蓝田的意料,准备离家时,对于下放农村的生活,她有着莫名的担心和恐惧,在工厂做收发员的妈妈,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同在工厂做技术员的爸爸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蓝田也分明能够感觉到他的焦虑,只有小她几岁的妹妹对于姐姐的下放混沌茫然。

  白天,两个姑娘和村里人一起做工,其实,队里的农民觉得这两个姑娘来自城里,细皮嫩肉的,也没指望她们做些什么,但她们自己倒是心性挺高,跟周书记表态说:“我们到农村来,就是接受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会好好干,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做好了扎根农村的准备。老师在我们来之前就教导我们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周书记,您说对吗?”

  周书记赞许地点点头。

  蓝田的住处位于村子的正中间,一口供村里人吃水的水井位于村西头,两个姑娘,每天早晨和村里人一样,一个去水井里担水回来做饭,一个去离水井不远的清澈见底的长长的干滩里洗衣服。天渐暖了,在清澈见底的溪流里洗衣服,是件非常愉快而清爽的事情,她们索性脱了鞋子,任小鱼小虾在脚边游来游去,不时的,这些小精灵们还来咬咬她们的脚,这样的时刻,她们总会忍不住窃窃地笑。

  知青生活于蓝田而言是愉快的,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高中时的同学石良也下放了,而且巧得很,就分在离中院村五里路处的姨家潭村。虽然各人做着各人的事,来了几个月了,难得见一次面,但一想到心上的人近在咫尺,就会感到泼天泼地的温暖和幸福,何况,他们还经常通信。石良、家里以及同学兼好朋友季红的信总是由周书记送到蓝田手里。第一次收到来自姨家潭的信时,蓝田看着周书记满是疑惑的眼神,她告诉周书记,那是她高中同学石良的信,他下放在姨家潭村。每次从周书记手里接过石良的信时,蓝田弯月般的眼睛里总是清波荡漾,明媚而动人,周书记分明能够感觉到眼前的姑娘与那个石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蓝田既然不道出其中的秘密,他也就不多说什么。

  当年端午节的早晨,村里的广播照例准时七点扯开嗓子,挨个地播放每个人都烂熟于心的《东方红》、《绣金匾》、《南泥湾》、《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等歌曲,当播到《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曲时,挑水回来的蓝田跟在后面哼唱起来:“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的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蓝田,你唱得真好听!”

  一边入神哼唱、一边往水缸里倒水的蓝田冷不丁地吓了一跳,一扭头,见大娘一只手提着只小竹篮子,里面盛着红朴朴、毛茸茸的新鲜桃子,另一只手抓着一把艾叶。

  大娘顺势把艾叶插在蓝田门口,说:“艾叶,避邪的。”

  倒好水的蓝田吁了口气,脸上红扑扑的:“谢谢大娘,我们芜湖人家,到了端午节这天,也会在门口插上艾叶。哎呀,这桃好新鲜,我最喜欢吃了。”边说,边接过那只小竹篮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大娘,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