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中都还有,我刚才把手伸进去,摸到一条大的,它尾巴一摆,把我吓了一跳,”梅小风放下盆子,站直腰,边说边比划。
梅背风把书包往田梗上一丢,扑通一声跳下水,弯下腰,心急火燎地在水渠凼里乱摸一通,口里还直嚷嚷:“多得很,我碰到两条了。”
梅背碑急忙说:“别急,莫把水搞浑浊了,把鱼呛死了!”
“不得,不得,”梅背风边说边急急地摸,手摸到一条鱼的尾巴上,鱼尾巴一摆,扇在背风的手上,他一惊,吓得一下了直起腰来,朝后退了一步,刚好撞在梅背碑身上。梅背碑背对着梅背风,没有防备,一下子站立不稳,往前一扑,双手撑在稀泥里,衣襟垂下去,沾了很多泥,一只膝盖跪下去,刚好跪在盆子里,裤子也被泥水打湿了一大片。
“糟了!糟了!回去要挨婶婶的打了,”梅小风看见梅背碑狼狈不堪的样子,知道梅背风闯了祸,害怕梅背碑回去挨了打,他和梅小风脱不了干系,也依然会挨骂受罚。
“不怕!不怕!婶婶最喜欢小碑子了,最多不过埋怨他几句,决不打他,”梅背风没有向梅背碑道谦,一边继续摸鱼一边说。
梅背碑被梅小风扶起来,口里也直埋怨梅背风。忽然,他们发现泥土围的坎塌了一个口,舀出去的水倒流回来了,就立即动手修补。修补好后,又朝外舀了一阵水,就开始动手抓鱼了。
抓到的鱼并不多,鱼都躲到石缝里去了。石缝并不宽,鱼侧卧着能挤进去,伸手去捉,能碰着它的尾巴,却抓不出来,它反而拍着尾巴往里钻。用棍子去赶,也赶不出来。日头已经偏西了,必须赶在天黑以前把里面的鱼弄出来,否则前功尽弃,今天的工夫就白费了。
第二章 童祸一生(3)
第二章 童祸一生
三
梅背碑想了一个办法,他接过小竹棍,伸进石缝里面去,一点一点地把鱼朝外面掏,掏出来一点后,就用棍子把鱼拦住,然后伸进手去,用两根指头夹住鱼尾巴,一点一点地朝后拉,每拉出来一点,就把棍子朝前移一下,挡住鱼的退路。等到手能够完全抓住鱼身子时,就一下了抓紧,再拿出来放进装有清水的鱼盆里。用这个方法,他从石缝里掏出来二十多条鱼。梅背风和梅小风的手长一些,力量大一些,掏出来的鱼尽管鲜血淋漓、皮开肉绽,却也有十几条。
这一天,他们的收获颇多。在太阳下山以前,他们已经端着两盆鲜鱼,顶着余晖,迎着晚霞,满面笑容地踏着轻快的步子、乐颠颠地跑回家了。
俗话说“乐极生悲”。其实欢乐到了极点的时候,并不是一定会发生悲伤的事。就象“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样,结果是喜还是灾,在事情没有完结以前,是谁也无法知道的。“屋漏偏遭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的事经常出现,都以为倒霉到了极点,灾难应该告一段落了,偏偏又遇“祸不单行”。在生活中,“双喜临门”很容易演化为“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却是次次灵验。
梅背碑他们端着两盆鱼回家去,刚转过馒头山,看见他爷爷梅尚天正坐在院坝里用篾刀划竹片来编背篓。背篓,这个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民间工艺编织品,在云贵高原、川东南等丘陵山区被广泛利用。在这些地方,山险路窄、谷深坡陡,车辆无法通行,挑担使用不便。有的山路,与悦来镇摸云山的“陡石山”一样,只是没有那么长、那么陡、那么壮观,也需要弯下腰,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挑着担,腰不能弯,还得要一只手扶着担子,这在一般的山路还能行走,在紧要的关隘就无法通行了。挑着担行走在宽敞平缓的路上,两只担子一前一后、与身子大致平行都可以健步如飞;走在陡峭的险路上,挑着沉重的货物,两只担子必须一前一后,否则,人在上台阶的时候,就可能因为重心不稳而向后仰倒;挑着担子走陡路,两只担子一前一后,在险要的关口,就要千倍小心、万分留意了。这时候,安危只系于一线。在山路上,前面一只担子上不去,人就上不去,后面一只担子更上不去。这时,既要让前一只担子上去,又要控制好后一只担子的摆动,还得站稳脚步,不让重心偏颇。如有一个方面没有照顾好,就会打乱整个用力上坡的节奏,如果虚惊一场已非常幸运,闪断腰椎则遭遇灾难,失脚滑倒、摔下悬崖那就吉凶难料了。用背篓负重物,过陡峭的险关就不用这样吃力了。只要脚步能抬上去,再借用一点外力――拉着树枝、扳着石头,就可以轻松地跨过去。知道上山路的危险,也养成了习惯,那周边地势低缓地区的人们,既使不常走陡峭的、需要手脚并用的山路,也常常使用背篓。于是,在这些地区,背篓就成了人们运载货物的主要工具。
第二章 童祸一生(4)
第二章 童祸一生
四
背篓的功用是用来负载重物,根据工艺用料的精细,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叫背篓,用料粗糙,要求结实、耐用,不求美观,主要用来背负沉重的物品。大的背篓,篓口特别大,而篓底只有一尺见方,装运红薯、土豆这类铁实的东西,能装容二三百斤。这种背篓,常用在偏远陡峭的山区,使用的人,也不是特别强壮,一些身体平常的妇女,背负起来,也依然能爬坡上坎、翻山越岭。第二类叫细背篓,这类背篓比上一种背篓小,做工相对精细,略讲美观,负重在50…80斤左右。第三种背篓叫小背篓,要求美观且耐用,工艺精细,编织方法与前两种截然不同。
“竹篮打水一场空”,用竹篮打水,如果不用特殊的方法处理――涂上蜡或油,使工艺精密的竹制品表面上形成一层簿簿的防水膜――没走几步,篮里的水就会漏得无影无踪。如用前两种背篓打水,背篓刚提出水面,里面就没水了,只剩下篓壁上的水朝下流。这两种背篓的周围都有大小不一的窟窿,这些窟窿呈菱形,大的一寸左右。如用小背篓打水,提出水面后,加快脚步赶路,走出十几步,还能看见里面有一点水,虽然不多,却也可以显出这种背篓的做工比前两种精细。这种背篓,不背猪草、牛草,不背红薯、洋芋,只用来人们出门上街走亲戚时使用,里面装的多是食用的、贵重的、需要仔细收藏的东西。它比前两种背篓沉重,要求密不透风,可以运载粉末。
大背篓和细背篓用宽大结实的竹片,斜向交叉编织;小背篓用精细的竹丝,中间夹杂着老竹子竹头削成的竹块,纵横交叉编织。底部也不一样,前两种背篓编好后,用竹鞭紧紧地绞在底面上,使其经久耐用。小背篓用老竹片的竹节,在编之前就预留好了。因使用的时间相对较少,以美观、简略为主。
稻谷收割完了,农村进入农闲时间。这段时间,正是人们收拾农具的时候。该添制的添制,该修补的修补,决不能等到明年农忙时,正需要,却缺少或是不能使用的农具。
梅背碑他们端着两盆鱼,兴冲冲地跑回来,看见他爷爷在划竹片,三弟弟都抢着报功,述说自己的丰功伟绩。他爷爷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手里不停,口里却说:
“谁叫你们把瓷盆拿去的?这是个新盆,你爸爸上个月才买回来的,摔坏了,我狠狠地揍你,”梅尚天没有听孙子们的述说,看见他们偷偷把新瓷盆拿出去装鱼,心里很气愤,就开始责怪他们了。
梅背碑正走着路,因为今天抓的鱼多,收获很大,心里美滋滋的,只想着报喜,没有想到反而被他爷爷责骂了一阵,心里一沉,没注意脚下的石头,一个趔趄,站立不稳,向前扑去,手中的木盆摔了出去,摔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水洒了一地,鱼掉在地上,离开了水,难受得在地上拼命挣扎。挣扎了一阵,见没有用,就不动了,只用力地鼓着两片鳃,大口大口地吸气。
第二章 童祸一生(5)
第二章 童祸一生
五
梅背碑从地上爬起来,低头一看,脚拇指被踢得鲜血淋淋,膝盖上也青一块紫一块的。脚趾上,膝盖上,一阵阵的疼痛钻上心来;端累了盆子的手,也软弱无力,阵阵酸麻。他不敢叫唤,只有皱着眉,忍着眼泪,忍着疼痛,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还得蹲下身去,与梅背风和梅小风一起,把摔破了的木盆片子捡起来,拿回家去,以后找一个桶匠来箍好。再把鱼拾起来,装在瓷盆里。
一个木盆,在七十年代的农村,也是重要的厨房用品之一。那时的家庭里,大约只有两三个木盆,并且大小不一,用处各异;富裕的,拥有一个瓷盆,那也是农村少有的奢侈品了。梅背碑摔坏的那一个,恰好是用起来最方便、最顺手,用途最广的那一类小木盆。
梅尚天火冒三丈,拿起地上的一根竹棍,走过去,对着还蹲在地上拾鱼的梅背碑,在他的背上狠狠地抽了几棍。梅背碑背上立即冒出几条青紫色的伤痕,火辣辣的,痛得直往心里钻,大脑里感觉血直往上涌,虽是蹲在地上,整个身子也晃动了几下,摇摇欲坠。胸中憋得慌,象在煤气灶旁一样,窒息得让人难受。梅背碑本能地、长长地大吸一口气,胸中舒畅了,一阵疼痛再撞上心头,他忍不住了,“哇”地一声痛哭起来。
没有人知道,梅背碑已经到鬼门关前去转了一遭。他自己还小,还没有生死的意识,只知道心里难受,不知道差一点造成的后果。要是那一口气提不上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会烟消云散,变成飘渺,变成虚无,奔向那传说中的天堂或地狱。只是象这样的孩子,几岁时就夭折了,即没做坏事,也没做好事,按传统的标准,该判他上天堂,还是判他入地狱呢?
林秀芝和梅婆婆从地里挖土回来了。刚到地里时,心情舒畅,精力也充沛。挖着挖着就心不在焉,身上使不出劲,总想往家里跑了。她们走到院子旁,就听见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