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的再次出场让关羽高兴极了,他见徐晃力敌张辽、高顺,遂趁其不备一刀拨了过去,生擒了徐晃,西征的一项重要计划就这样落实了,只剩下攻取长安了,不过此刻的关羽已经是信心满满了,拿下了冯翊长安还会远么?不过是嘴上的肉而已,什么时候吃都来得及,关羽伫立在冯翊城上,远眺前方的黄河,却见滚滚的黄河水不断的向前奔涌而去,此时此刻他不禁想起了现代的诗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李白的《登鹳雀楼》。还有杜甫的《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胡曾《咏史诗?黄河》:“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王安石《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还有王安石的《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黄河总能给人以遐想,更孕育了不少文人墨客的情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河之所以如此的神秘乃是因为他是中华的母亲河,这条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的征战、繁衍生息,黄河见证了这其中的血和泪,它的咆哮也许正是在为此呐喊着,他也曾泛滥过那是对人类无情的惩罚,他更孕育了一种不屈的精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关羽远眺着黄河,对于他而言这是一条孕育梦想的河流,承载着他雄霸天下的梦想。
终究有一天他要将整个黄河置于自己的羽下,然后对黄河大修水利,让黄河充分发挥他的灌溉作用还要在黄河上捕鱼,终究有一天他可以看到黄河上千帆竞技,万船齐发而不是为了战争,终究有一天他可以看到黄河之上有船只在游弋,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渡河;终究有一天他可以看到黄河再次泛滥不是因为发了洪水而是为了灌溉;终究有一天他可以横渡黄河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游泳。。。。。。。。。。。。。。。。。。。
就在关羽攻打冯翊之时,东面的袁绍几乎与此同时对盘踞在兖州的曹操发起了进攻,袁绍起兵15万,以颜良、文丑为先锋,张郃、高览、鞠义、淳于琼为大将,其中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号称是河北的四庭柱,乃是袁绍手下的王牌战将,这一次倾巢出动,袁绍以郭图、审配、沮授、许攸、逢纪为谋士,大举进犯兖州地界,前锋逼近仓亭地界。
曹操闻听袁绍兴兵15万大军讨伐自己甚为意外,他当即与手下众谋士商议对策开来,谋士程昱分析道:“此番袁绍起兵讨伐主公定是奉召而来,这其中定是关羽所为,拿天子以令诸侯,要袁绍兴兵讨伐主公,无非就是前翻主公未能奉召,关羽西征担心主公在东面犯乱,遂号令袁绍征讨主公,意在挟制主公,防止主公进一步扩张势力!”
“虽说如此袁本初此次兴兵15万犯境,动作可谓不小啊!”曹操眼睛眯缝着说道。
荀彧出列道:“袁绍如此大的动作犯境绝非是奉召那么简单,他意在吞并主公,袁绍自从夺了冀州之后一直就对兖州虎视眈眈,早就有南下的意思,即使洛阳方面不发出诏书,他也会兴兵讨伐主公的,只不过这次给了他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罢了!”
“文若兄说的有理,所以此次御敌还得主公亲自出马才行啊!”郭嘉出列说道。
谋士吕虔接着说道:“袁绍此次征讨阵容强大,搬出了河北‘四庭柱’,势力可谓是不小啊!”
“什么‘河北四庭柱”,不过是一些酒囊饭袋罢了,吾倒要会会这所谓的‘河北四根杆’!哼!”夏侯惇不忿的说道。
曹操遂道:“元让不可造次!袁绍手下人才济济,正是我们敌手,如若针尖对麦芒,势必会两败俱伤,不知道诸位有没有什么别的良策可以御敌啊?”
“主公的意思是让袁绍退兵,这个不难办,只需取信一封给北平的公孙瓒约其在北面共同举事,两下夹攻袁绍,袁绍南下北面空虚,主公约公孙瓒在北面进攻,冀州乃是袁绍的根据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袁绍知道公孙瓒袭其后方定然不敢耽搁下去,定会回救冀州,到时候主公再发兵追击袁绍,定会大获全胜啊!”谋士荀攸荐道。
程昱闻后反驳道:“冀州重地岂能无防?袁绍倾巢来攻,冀州北面定是有了防备,公孙瓒若要取冀州也绝非易事!”
郭嘉接着说道:“依我看主公这样办,一方面去信与公孙瓒,相约夹攻袁绍,不管袁绍有无防备只要公孙瓒从后面进攻就给袁绍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闹得他军心不稳;其二就是主公亲征袁绍与他来个针锋对决,要袁绍知道主公的厉害,最后逼其知难而退,不敢轻取兖州,更不能小觑主公;其三袁绍此次征讨意在速战,主公且不可与他正面交锋,只需与他周旋即可,以消磨其战斗力,迁延下去袁绍的粮草都成问题;其四袁绍多谋少断,手下谋士互相倾轧、各自为政,日久内部必生变,所以我们只要与袁绍周旋即可,这四点下来的最终结果是袁绍不得已而退兵!”(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du8du8。阅读。)
正文 第253章 进攻黎阳
“奉孝分析的有理!传我命令即刻准备起兵7万奔赴仓亭迎敌,同时书信与北平的公孙瓒,邀其共同举事,夏侯惇、夏侯渊、李典、岳进、于禁为先锋、典韦为护卫,以荀彧、程昱、荀攸、郭嘉为谋士,克日兴师迎战袁绍!”曹操最后分配道。
曹操打定了主意决定与袁绍来个针锋相对的对决,第二日起马步军七万余人,以夏侯惇、夏侯渊、李典、岳进、于禁为先锋直抵仓亭地界,两军在仓亭关外十余里的地界摆开了阵势,仓亭乃是冀州与兖州的交汇处,南下可进兖州地界,北上可到冀州地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此时的仓亭仍然为一争议地区,还未属主人,也就是说还没有人真正的占有此地。
之前这里一直由黄巾军卜己占领,之前黄巾军与董卓大战巨鹿的时候,仓亭的卜己曾出兵相助,不过后来被迫退出河北,这仓亭隶在地理上隶属于东郡地界,不过自从黄巾军在此泛滥之后便脱离了东郡,成了世外桃源,曹操占领东郡后,也曾想起兵收复此地,不过正当他准备此事的时候,接到了兖州刘岱的求助信,要曹操前去兖州帮助清缴黄巾军,曹操无奈只好放弃收复仓亭的计划,就这样此事一直搁浅起来,直到袁绍犯境,此时仓亭的黄巾军头目卜己已经阵亡,仓亭一时无人接管,而此时的袁曹大军皆在仓亭外摆开了阵势。。。。。。。。。。。。。。。。。。
袁绍大军南下进驻仓亭地界,手下谋士沮授谓袁绍道:“曹操乃世之枭雄,手下不乏雄兵猛将,兖州地广人多,曹操势力不容小觑。主公若想收了曹操绝非易事,如果收了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要收复曹操可联合南阳主公的胞弟袁术,约其从南阳进攻取东郡,我们前后夹击。要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样就会分散曹操的兵力,为我们减轻不少阻力!”
沮授这一番劝勉说的袁绍迟疑开来,这时谋士许攸劝道:“区区的一个曹孟德何须兴师动众还要别人来帮忙,主公神威定要曹操避之唯恐不及!此战无须多日便可一举拿下兖州!”
谋士郭图附和说道:“公与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曹操雄兵猛将。莫非我河北无人乎?”
这时谋士审配出列道:“我看沮公与说的有理,曹操绝非等闲之辈,俗话说的好‘歼敌一万,自损三千”要灭掉曹操这么大的一个枭雄,我们定要付出很多,与其这样不如结好他人共同掳敌。这样或许对我们更有利!再说这样做也不费什么功夫和气力,何乐而不为呢?”
谋士逢纪出列道:“审正南说得有理,书信一封与袁术约其出兵会为我们减轻不少压力,我想袁术念在兄弟之情定会相助主公的”
两边的谋士再次为此事争议开来,袁绍遂道:“这样吧,还是试试吧!毕竟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要陈琳马上修书与公路!”
这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他的政治见解颇为高明。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他对何进说:“《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他反复劝戒:您掌握着国家兵权,总揽着皇威,整肃朝纲,是很容易办到的事。而现在,您放弃有利的条件不去做。反而召集地方诸侯豪强进京恫吓太后达到整肃朝纲的目的,无异于引狼入室,功必不成,只会造成国家大乱。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不出陈琳所料,地方实力派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动乱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附于另一个地方实力派袁绍。
前番曾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草拟檄文,颇有文采,陈琳当即草拟信函与南阳的袁术,信中这样言道:“吾与公路乃是同宗,当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我们兄弟手足各据一方,身为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本应该在这乱世有所作为,基于此吾奉召讨伐盘踞兖州的曹孟德,一是为社稷剿贼;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