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救驾的!陛下就在这里!”陈留王说着指了指一旁吓得战战兢兢的汉少帝。
董卓见状遂滚鞍下马,跪在地上向少帝请安开来!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懦弱的孩子居然是圣上,他之前以为那个口齿伶俐、对答如流、一身锐气的孩子是天子呢!却万万没有想到如此暗弱的孩子居然是天子,当下通过对比,董卓遂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印象,自此在心里就有了废立的不臣之心。
侧立在董卓一旁的关羽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皇帝,只不过皇帝是如此的弱小年幼,还没有形成威仪天下之尊,不过他从陈留王身上还是体会到了与众不同的气息,这个有着10来岁年纪的孩童,面对如此场面丝毫没有惧意、对答如流,如此非凡的胆识绝非一般的孩子可,只见他器宇轩昂、目光睿智、充满着灵气,从里到外都流露出一种机灵的气质,一见就知道这是个聪明的孩子,虽然第一次接触,不过陈留王还是给关羽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关羽心中不禁念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汉献帝?果然有些不凡的气质!
董卓与众军护送着两位少主很快回到了洛阳,连同董卓手下的20万精兵强将一同进入了洛阳城,事实上这时的董卓已经将两位少主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手上,说的不好听些就是挟持了二人,董卓大军排山倒海般的涌进了洛阳城,顿时大街小巷全部为军兵所充斥,洛阳从未来过如此浩大的军队,这是第一次,20万的大军这是什么概念?这可是相当于洛阳人口的三分之一啊!
进入了洛阳之后,董卓护卫两位少主很快便来到了皇宫,与此同时董卓吩咐手下众将立即封闭洛阳各处隘口以及宫城九门,大军很快便占领洛阳开来,董卓同时吩咐两只军马分别奔赴汜水关和虎牢关,这两道洛阳的屏障也很快被董卓大军所占领。
董卓20万大军把处各个关口,整个东都洛阳处在了董卓的掌控之下,董卓在城里又挟持了两位少主,就这样控制了洛阳把持了朝政,俗话说的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像之前历尽艰辛、披肝沥胆的战争,虽然多有胜利但却一直无望进入朝廷,而今朝自己不废吹灰之力就坐拥了洛阳,看来真的是时来运转,董卓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自己这么多年都梦想的地方。
其实高兴的不止董卓还有关羽,29岁的年龄步入京都,这是何等的厉害?而且关羽以正三品的武将身份跻身京都,来到这个自己梦想着的华丽世界,置身在这个传说中的皇都,此时此景关羽怎能不感慨万千,历经八年奋斗的他终于走进了人生的巅峰之地,而且自己还将慢慢的控制这个主宰天下社稷的地方。。。。。。。。。。。。。。。。。。。。。。。。。。
八年的摸爬滚打关羽走到今天,事实再次证明他所选择的路是正确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过关羽凭借智慧和胆识还是掌握了未来,进入了京都洛阳,就等于进了朝廷,这种感觉是何等的威风?要知道一介布衣能走到这个地步是何等的艰难啊?八年的艰苦奋斗,八年的辛酸苦辣,谁又能懂?谁又能知?关羽的内心有时候真的很寂寞很孤独,一路打拼到现在,他应该是个成功者,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内心的苦闷,好在信念和理想支撑着他继续的奋斗着,因为做一个强者的梦想让他不能停下脚步,他的进取心驱使他不断向前、向前!
关羽以29岁的年纪进入京都,作为一个年轻人一个重生汉末的年轻人能有如此的骄人的成绩足以证明关云这个重生的现代人付出的努力,凭借的智慧,和过人的谋划,不仅在汉末立足了脚跟而且还远远的超越了同时期的关二爷,此时的关二爷也许还在当他的马弓手呢,连个正式的军官都不是,影响力自然还得依仗刘备这课大树,而自己已经完全跻身于一个一流武将的范畴了,无论是能力还是地位都远远的超越了同时期的关二爷。
虽然自己也是关二爷,但他誓要改天换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总是在关羽耳边响起,是啊!凭什么二爷就要屈居人下?凭什么二爷就不能君临天下?凭什么二爷那么风光却悲催的败走麦城?败在东吴的手上!还要被人家砍去头颅,凭什么曹操就能雄霸北方?凭什么孙权割据江东,又是凭什么诸葛亮不得天时?真的惯得他们,这还不是老虎不在家,猴子成大王么?
正文 第八十六章 皇城气派
重生之后他要一改这些,他要逆天,他要让普天下都知道他关二爷不仅仅是个武将还要号令天下、傲视群雄,他要成为真正的活着的万人敬仰的一代关帝,而不是死了之后才被追封为关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活着就得有雄心壮志才行,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进取心有上进心,就一定能活出精彩!
关羽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远大目标:那就是要成为万人敬仰的一代关帝,不枉此生、不负二爷,他要将二爷重新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关帝!为着这一目标,关羽努力着、坚持这、奋斗着、付出着,再苦再累他都坚强的扛着,不论是体力有多疲惫,不论身心有多难受,为了那一天能够到来,所有的苦他都忍了!
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关羽经过精心谋划的人生变得不同凡响,他的出色才能让他不断脱颖而出、步步为营,而且很快就达成了预期的目标,依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不超过十年他就能雄霸一方、逐鹿中原,再过十年到他五十岁的时候真正的平定天下、一统三国,为了这个目标他还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不过关羽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进入洛阳了,而且随之而来的就将是他计划的一大转折了,而且这种感觉愈来愈近了,关羽一路走着一路琢磨着,很快便跟随董卓来到了洛阳,这个主宰普天之下人的命运的都城,这个皇上居住的地方,这个未来属于自己的地方。。。。。。。。。。。。。。。。。。。。。。。。
关羽置身在这洛阳,平生第一次看到了皇都的景象,此时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宫。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即《文选?古诗》所说的“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整个宫城平面清楚地显示出一个“吕”字形。
南宫在东汉以前就存在,初为新成周城,秦始皇灭周统一中国后,将此城封给吕不韦,吕不韦精心经营,使此城规模雄伟,宏丽壮观。西汉刘邦初都洛阳,继续沿用此城,并不断地修葺,使其保持着繁华的景象。到东汉则进行了全面整修,正式作为皇宫。具体位置在今偃师龙虎滩村西北,这里地势隆起,当地群众称为“西岗”。
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由于皇帝出人多经朱雀门,故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远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师遥望朱雀门阙,其上宛然与天相接,堪称东汉洛阳之奇观。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
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北宫主要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宫城,地位比南宫更加重要,因而建筑极尽豪华气派。北宫的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金商、西神虎。两门南面有两观,东增喜观、西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东为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德阳殿是北宫正殿,殿前有德阳门。德阳殿与德阳门之间有东阁和西阁,德阳殿是明帝修建北宫时修建的。当时由于钟离意谏阻而缓建,后来钟离意出任鲁国相后才继续建成的。德阳殿是北宫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建制颇似西汉末年未央宫前殿,在东都宏伟建筑中壮丽莫比。新建成的德阳殿,台阶高二丈,花纹石作坛,白玉砌台阶,黄金铸成的柱子镂刻着三带缠绕的花纹,并套以橘红色,屋内的墙壁上画着优美的图案,红漆梁上镶嵌着青色翡翠,并引洛水注于殿下,当时人称“珠帘玉户如桂宫”,实不为过。德阳殿南北宽七丈,东西长三十七点四丈,可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