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县委书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任县委书记-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来干净利落,很有闯劲,你别忘了她可曾经是我们县的青年标兵,创业典型,鹌鹑状元啊!可不能瞧不起女同志啊,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你小心人家孟晓燕去告你歧视妇女啊。”

  肖青松见周安邦态度坚决,也笑着说,“看来我还一定要对孟晓燕调动的事情引起重视了,不然歧视妇女的罪名我可是担不起啊。”说罢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周安邦随后又约县长王振华讨论清江县经济发展的问题。

  王振华如约来到周安邦的办公室,敲了敲门,然后站在门口冲周安邦微笑,却并不进来,周安邦只好走到门口去把他迎了进来,王振华进来以后却并不在周安邦的办公桌前落座,那样好象有一点下属对上司的味道,而是直接走到旁边的会客沙发上坐了下来,然后微笑着问周安邦,“周书记,这一段很忙吧?坐吧。”倒把周安邦弄得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陪着笑脸在王振华面前坐了下来。周安邦看着王振华气度沉稳,反客为主的样子心里总觉得有些别扭,可是又无从发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王振华的架子和派头比肖青松要大了许多。周安邦坐下来后,才想起忘了给王振华倒水,步骤全被他打乱了,但如果再站起来专门为他倒水,就显得有些丢份了,于是高声招呼秘书过来沏了茶,秘书出门时轻轻的把门给掩上了。

  王振华个子并不高,一米七不到,可是周安邦总觉得他的眼光是从高处往下看,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样子,心里更加别扭。两人这次见面,从一开始王振华就掌握了主动。新任县委书记周安邦在老县长王振华眼里,到底还是个后起之秀,不到一个月之前还是自已的下级呢。

  王振华笑着对周安邦说,“周书记找我来有什么事啊,我接到你的电话就赶紧过来了,其实我那边还有一大摊子事,政府比不得县委,我那边都是一些具体琐碎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稍有不慎就会出岔子,一天到晚要盯着。”王振华说话的口气好象只有县政府的人在干实事,县委这边的人都是些无所事事,滥竽充数的人一样。

  周安邦从王振华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的话语里听出来一种言外之意,我很忙,你有什么事就快说,我可没那多么闲功夫陪你磨牙,有事我就得赶紧走。他心里不禁有火,却又不知该冲谁去发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九章(1)
周安邦微笑着说,“王县长您可是我们清江县的老领导了,为了清水的建设与发展,夙兴夜寐,尽职尽责,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还需要您继续发挥模范作用啊。”周安邦给王振华戴完了高帽子,也没有忘记刺激他一下,“但是我们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啊,清江县的经济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我们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利于长远发展。所以我今天找王县长来,就是要商量一下下一步清江县的经济发展问题。王县长您长期负责清江县的经济工作,情况自然比我熟悉,因此想请您先谈谈想法。”

  王振华五十出头的人了,心劲还是很足,他听出来周安邦后半句话里有揶揄他的意思,因此回敬说,“是啊,清江县的经济还很落后,我们这些人都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工作思路和方法都落后了,以后就看周书记的了,周书记你现在主持全面工作。清江人就有了盼头了。”王振华不露声色的还以颜色,然后才将话题转入正轨。“当前清江县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的发展规划。前几任一把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自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好象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已眼光独到,能力突出,清江这些年就是在摇摆不定中缓慢发展。以前苏少华当书记时,热衷于上大项目,也不管是否符合清江的实际情况,条件是否具备,只要是大项目就行,口号是实行超常规发展;杨新东同志呢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口号是要让清江经济驶上快车道,这几年招商引资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成效,可是外资都不长久,本地的企业也荒废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刘耀武是一门心思在国企上做文章,今天要人家搞多元化发展,明天要人家兼并亏损企业,盲目的贪大求洋,大干快上,结果把几个原本好端端的,效益不错的国企都折腾的奄奄一息,半死不活的。他们都只想着个人的政绩,热衷于作秀,在短期内快出成绩多出成绩,有了成绩他们就能再进步,高升提拔,到时候拍屁股走人,你清江县是好是坏,与他们都无关了。”王振华摇了摇头,不停的叹息。

  周安邦听了王振华的话,不觉有些吃惊,心想这王振华外表粗豪,内心却很耿直,敢于直言,难怪有人在背后叫他“王大炮”。但这样的性格禀性,却于官场不合。清江前几任领导中,刘耀武虽然倒台了,可是苏少华和杨新东还在台上啊,且正是春风得意,红得发紫的时候,王振华就敢于公开抨击他们,胆子不小。常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尤其应被官场中人引以为戒,王振华这种作法也太不符合官场游戏规则了,他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吃亏的,难怪他干了近十年县长还是原地踏步,硬是接不了书记呢。他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也许自认为以后升迁希望不大,仕途已经到头了,所以破罐子破摔了,自已可是要小心,不要受他影响,被他引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来。

  王振华又接着说道,“具体说到清江县的情况,农业还是老一套,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粮食棉花收购价格总不涨,化肥农业倒是经常涨,靠种地也只能落得个温饱,不可能致富,目前的这种政策环境和大气候,农业短期内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变化;工业方面倒是可以下大力气好好抓一抓,原来的几个大型国企都还可以,只是被刘耀武一通瞎折腾,弄得大伤元气,如果县里给予一些扶持还是很有可能很快恢复的。你象清江酒厂的清江大曲原来可是我们江南省的名牌产品,全省畅销,清江纺织厂设备先进,原来是专门向欧美市场出口的,虽然现在国外市场不太好,但是只要我们产品质量好,可以大力发展内销市场,一样可以做大做强;还有清江制药厂,有几款拳头产品面向全国销售,形势很好,要不是刘耀武强迫人家兼并重组一些亏损倒闭企业,又要搞什么多元化发展,保持以前的发展势头的话,早就可以上市了。如果把这几个大型骨干企业抓好了,培育出一些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来,不但可以迅速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还可以带动一批辅助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这样的话,整盘棋就全活了。”王振华说到高兴处,眼睛里闪射着激动的光芒。“再说说第三产业,工业不景气,下岗人员增多,连累的商业也不太好,市场不活跃,倒是一些高档餐馆和娱乐场所生意还是蛮红火的,不过却是以政府公务员还有一些暴发户们为消费主体的,说起来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人私下里议论说,清江城区多少年都是老样子,城区建设几乎止步不前,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周书记你是知道的,清江县的财政基本就是个吃饭财政,能保证干部们的工资发放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多少余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谁都会搞,没钱寸步难行。”王振华停下来喝了口茶水又接着说,“也真是邪了门了,你说我们也搞过几次精兵简政,裁减部门和人员,压缩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人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增多了不少,政府财政一年比一年吃紧,谁都知道机关部门是个好地方,旱涝保收,人人都想着往里面进,有个别的机关单位的头头置县里的政策规定于不顾,一心只想着自已捞好处,送人情,拚命的往自已单位里塞人。。。这个风气啊,也确实是要改一改了。”

第二十九章(2)
周安邦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也深有同感,但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非一朝一夕所能彻底改变的。周安邦见王振华说到县直机关部门违规进人的现象十分生气,不禁联想到有人在背后议论他培植个人势力,营造关系网的事情。现在社会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个官员在谈到*现象时都义愤填膺,义正词严,可是贪腐分子还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可见有的人是本性正直,表里如一,有的人则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只不知眼前的王振华是属于哪一类人。

  周安邦对王振华说,“我们商量一下具体的措施和计划吧,我想由你们县政府牵头,把我们今天的谈话要点总结归纳一下,搞一个《清江县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然后交常委会讨论通过,再由县人大立法备案,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你刚才所说的一把手们一人一个思路,一人一套方案,今天这样搞,明天那样做,来回瞎折腾的现象了。”

  王振华大声说,“可以可以,我认为这个做法好,我举双手赞成,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左右摇摆了,以后不管谁当一把手,都只能对这个《发展纲要》进行补充和完善,努力实施,但不能另起炉灶,另搞一套了。”

  周安邦说,“如果我们的认识统一了,那就这样做吧。我们现在来具体谈谈农业问题,我认为任何时候农业都是个基础产业,万丈高楼从地起,任何时候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丢。何况我们清江是个农业大县,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确保大家有衣穿,有饭吃,就不会乱套。我们清江所在的江州地区一直是全省最重要的粮棉产地,我们一定要确保粮食和棉花的种植面积,确保完成每年的粮棉统购任务,可以多想一些科学种植的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增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