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法都会很容易的。你要记住,“一力抵十巧”没有功力,再好的武功也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
华安耷拉着脑袋,轻声说道:“师傅教训的是,徒儿记下了。”
这是华安在韩潜面前第一次低头,他此时才算真正明白天底下根本没有什么是可以速成的,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成功。
夜色越来越深了,华安砍完一大捆柴火便依偎在韩潜的身边,也许是太累的缘故,刚坐下一会便进入了梦乡。远处仍然有零星的狼嚎声不断传来,韩潜倚在枯树干上,右手紧握佩剑立在身前,看着身旁睡得正香的华安欣慰的笑了,在给篝火添了几块柴火后,韩潜也闭目养起了精神。
东方渐渐的泛起了鱼肚白,雄山鸡那高亢的打鸣声在山林中此起披伏,韩潜缓缓的睁开眼,天就要亮了,身旁的华安却睡的正香,看着熟睡中那稚嫩的脸庞,他不忍将其叫醒。
检查了华安身上的伤口,他惊奇的发现所有的伤口都已结上了厚厚的痂,伤口周围的肌肉在向伤口中心聚拢,因此伤口明显变小了,短短几个时辰居然结了这么厚的痂,简直不可思议,除了天赋异禀还能怎么解释呢?真是一副学武的好材料啊!韩潜摸着一处结痂嗟叹不已。
“师傅早上好啊!”一处伤口的结痂被韩潜捏破,吃痛的华安睁开了双眼,见韩潜看着自己,忙笑着打了声招呼
“恩,臭小子,这****睡得香吗?”
“回师傅的话,徒儿夜里睡得可香了,身体轻飘飘的感觉特别舒服。”华安说着站起身来惬意的舒了个懒腰。
“什么,身体轻飘飘的,”韩潜异常诧异的盯着眼前的华安,点了点头叹道:“难怪伤口好的这么快,原来是身体里暗藏的潜力被激发出来了,”
人都是有潜力的,潜力是人身体暗藏的一股最强大的力量,一个体质虚弱的人在使用超过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和体能时,往往会生病甚至猝死。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承受这么大的消耗。
而少数天赋异禀的人往往能够承受几倍超过身体极限的力量和体能,一旦身体的极限被打破,那么人的潜力也就被激发出来,力量和体能都会有所提高,甚至具备一定的自愈能力。
华安之所以会在睡眠中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其实是身体的潜能被激发后正在进行高速的自我修复和提高,而这修复的速度之快让韩潜都自叹不如。
“师傅,您在想什么呢?”看着韩潜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华安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城门快要开了,我们回城吧!”韩潜说着站了起来。
“哦,师傅您住在哪里呢?”
“呵呵,和你一样住在司徒大人的府邸,不过很快就会离开。”韩潜笑着牵马走在前面。
华安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师傅似乎认出了自己,可自己怎么就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在府上见过师傅,而眼下师傅几日后就要离开,那以后自己可怎么学武啊!不行,师傅到哪里我就要跟到哪里。
华安将柴火背在身上,紧跟在韩潜身后,焦急的说道:“师傅,你离开后一定是回军营吧!把我也带上,那样我就可以天天跟在师傅身边学武了。”
“那可不行,军营重地你一个小孩子怎么可以随便进出,”韩潜脚步微顿,转过身来安慰道:“学武贵在苦练,没有太多的技巧,当年师傅拜隐居深山的高人为师,一年不过学个七八天,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苦练,每一个招式都要练上好几个月才能熟练掌握,况且你现在年纪小力道不足,苦练功力才是最重要的,为师既然答应收你为徒就一定会把平生所学的武艺全部传授于你,北军大营离京城不算太远,每年往返两三趟是不成问题的,为师每次回来都会教你几招,同时还要看你前几个月内是否有所进步,若是偷懒不练为师可不答应。”
“师傅放心,徒儿绝不偷懒,以后除了一日三餐,夜晚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练功。”华安一脸信誓旦旦的保证。
韩潜一听,笑着斥道:“那倒也不用,所谓欲速则不达,学什么都要循序渐进,凡事不可过于强求,只要你不偷懒就行了。”
“是,徒儿绝不会偷懒。”
“来,上马,”韩潜一把抱起华安放在马背上,笑着说道:“你的伤口刚愈合,要是蹭破了就不好了,柴火也给我吧!”
韩潜说完便将华安背上的柴火取下背在自己的身上。
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让华安有些不知所措,他怔怔的看着韩潜激动的眼角都有些湿润了。
第十三章 虎落平阳
“师傅,我能自己走,柴火还是我来背吧!哪有让大将军背柴火的道理。”华安说着便要下马。
“闭嘴,这么快就不听师傅的话了,”韩潜扶起正要下马的华安大声斥道:“你身上的伤口已经结了很厚的痂,不出两日便可褪去,若是蹭破了伤口还要重新结痂,那样便还要多耗费几日才能痊愈,早一天痊愈便可早一日练功,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可是让师傅牵马背柴,做徒弟的却骑着高头大马,这心里总有些过意不去。”
“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只要你好好学武,将来必定有大出息,到时候也能给老子长长脸。”韩潜瞪着华安爆起了粗口。
华安无奈,只好规规矩矩的骑在马上不再多言,对于只在驴背上呆过的他来说,骑在马上的感觉那真是只能用一个“爽”字来表达。
看着山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华安幻想着如果有一支军队从这里经过,自己作为统军将领只要在两边的山上设下埋伏,敌军便插翅难逃,到时候军功、赏赐、名气、美人一个都不会少。
“哈哈哈”想到兴起处华安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臭小子,你笑什么呢?”看着华安一脸的陶醉表情,韩潜皱着眉斥道。
 ; ;…无…错…小…说…m。…quledu… ; ;华安一怔,立刻从幻想中清醒过来,定了定神解释道:“徒儿在想此处山高路险,正是设伏的好地方。”
“臭小子,还没当将军就想着指挥打仗的事了。”韩潜在华安的肩膀上轻轻的拍了一下,看着身后绵延几十里的山路说道:“这条路是有名的“小丹杨道”的确是设伏的好地方,只是此路偏僻,知道的人不多,朝廷也就没在此处设防。”
“若是敌人恰好由此路进军,京城岂不危险。”华安不禁担忧了起来。
“话是没错,但我大晋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胡人,主力大军也都布置在江淮二线,若是让胡人渡过大江打到此处了,失去江淮屏障,我泱泱大晋国亡国也就不远了,再者此路如此偏僻险峻,胡人如何能得知,即便胡人得知此路也势必担忧山中有埋伏而不敢穿越。”
华安一听,仔细的环顾四周,周围山上的树木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个傲然挺立的士兵,山林中隐隐有一股肃穆的杀气,谨慎的统兵大将是不会随意冒险进入如此险地的。
但若是遇到胆大的将领,只要率军穿过这小丹杨道,便可直接兵临城下,失去蒋山这个天然的屏障,京城便再也无险可守,况且敌军突然出现,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守军淬不及防之下城池便很难守住。
此时韩潜也是眉头紧锁,他担忧的不是胡人,胡人不习水战,很难打过长江。但眼前的华安担忧的也不无道理,若是朝廷内部不和,惹得州郡镇将起兵造反,叛军若从此路进军,京城便危险了。
正所谓祸起萧墙,几年前的王敦之乱便是最好的证明。
看着山路两边陡峭的山峰,韩潜轻叹一声,久久不语。
京城东城门外,进进出出的行人车马络绎不绝,不时的有一些世家大族的下人在城门口翘首四处张望,距城门还有百步,几个穿着不一的下人便小跑着向华安他们靠了过来。
“柴火怎么卖啊!”
“我出五文钱”
“我出两倍”
“找茬是吧!老子是齐王府的,你敢跟我抢。”
“老子是赵王府的,难道怕你啊!今天这柴火我要定了”
几个王府的下人说着卷起了袖子,瞪眼龇牙做出一副厮打的架势。
“一捆柴居然可以卖到十文钱”华安不禁大吃一惊,以前在殷家亭的时候,一文钱可以轻易买到两三捆柴火,而且樵夫还经常为卖不出柴火而苦恼,此时居然有人愿出十文钱买这么小小的一捆柴火,价格居然翻了二三十倍。
这也难怪,这么大的京城人口至少也有几十万,不论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吃饭,而吃饭总要烧柴火。
平民百姓或许可以出城自己砍些,但王公贵族、客栈酒家的老板如何能拉下这张脸,雇佣专门的下人出城砍柴也要付给工钱,一样的花钱还是直接从樵夫手里买柴比较方便。
想到这里,华安顿时眼前一亮,既然京城柴火如此稀缺,以后每天多砍几捆,卖掉一捆可得十文钱,一年便能积攒三千六百五十文,若是卖掉两捆,一年便可得七千三百文,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以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小的改善一下生活质量。
“不卖,让开”韩潜瞪眼一喝,打乱了华安的财富梦想,几个争吵的王府下人猛地一怔,不禁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