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夹击中原,收复失地指日可待也,不知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华安说完,精神奕奕的看向朝中的众大臣,不料众大臣反应麻木,似乎完全就没有在听华安讲话,甚至心有反感,这着实让华安大感意外。
不过,这也难怪,这些文武大臣,要么是江南的士卒,要么是在江南得到了稳定土地的江北士族,他们当下的生活都很富足,而一旦打仗,就必须要征兵征粮,而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负担,士卒出身的官员自然就不愿意了。
“诸位爱卿,对华爱卿的计谋有何意见,不妨都说说。”见众大臣不理华安,褚蒜子开口问道。
一名大臣出列,抱拳道:“太后,赵国虽败但实力犹存,若我军大举进攻蜀国,赵国一旦再次南下,我军拿什么抵挡?”
“是啊!是啊!主力攻打蜀国,赵国大军一旦再次南下,后果不堪设想啊!”众大臣随声附和。
见众大臣如此怯战,华安心头不由得燃起一股怒意,正色道:“各位大人,赵军此次南下,损兵不下十万,可谓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再次南下,而且,北方的燕国越来越强大,石虎的主力大军将遭到越来越大的牵制,况且,我军西征,不需调遣太多的兵力,三路八万兵马足以,不会对江南的防御造成太大的改变。”
见华安如此说,一名大臣,瞪着华安反驳道:“华将军,蜀国大军足有十余万,而且占尽地利的优势,将军仅凭八万兵力就想灭了蜀国,真是痴人说梦啊!”
“是啊!想当初,钟会十余万大军都奈何不了蜀国,最后还是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才逼得后主刘禅投降,我大晋没有二十万兵马,很难平灭蜀国啊!”另一名大臣跟着附和道。
见和自己争论的都是一群不懂军事的文臣,华安也懒得说什么了,他看向褚蒜子,大声道:“太后,无需友军协助,凭我北伐军一军之力,便可力战灭了蜀国,请太后下旨,让末将率军西征。”
“什么,就凭你北伐军一军之力。”褚蒜子也感觉华安在说胡话。
人群中一直默不作声的徐州刺史桓温,出列赞赏道:“华将军好气壮啊!不过,仅凭北伐军一军主力,恐怕很难拿下整个蜀国啊!不知将军可有详细的攻蜀计划。”
见桓温出列,华安心头一喜,他知道这个桓温是一定会赞同西征的,历史上的蜀国就是桓温灭的,于是,大声道:“有,当然有了,击头、剁尾、刺胸,我军南北中三路大军同时进攻,一战便可灭掉蜀国。”
“哦,三路大军一同灭蜀,好气壮,不知三路大军该如何配置,进军路线是哪里?”桓温接着问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准备
桓温这是在考察自己的战略战术眼光,和对地理的熟悉情况,华安岂能不知,他嘴角微微一笑,看向桓温,正色道:“蜀国山川险阻,不利于大规模行军,为了快速灭蜀,我大晋的三路人马,每路只需两三万即可,北路,沿着江北大路,直逼汉中,只要占据汉中,便可切断蜀国与赵国的联系,以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南路由交趾出兵,沿兴古、牂牁、巴郡、向蜀国的国都成都进逼,以吸引蜀国南部的兵力,中路大军直接沿着江水逆流而上,从键为登陆,直逼成都,三路大军协同配合,攻破蜀国易如反掌。”
见华安分析的合情合理,桓温心头大为惊讶,这同时也让他明白,北伐军大破石虎的十万人马,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华安的真才实学。
“好,华将军说的不错,我大晋的三路大军一出,蜀国必败。”桓温当着众大臣的面,大声表示对华安的支持。
见徐州刺史桓温支持华安,褚蒜子大大的松了口气,她不懂军事,但她相信华安,只要华安说可以攻破蜀国,那就一定可以攻破蜀国,如今又多了个能征惯战的桓温桓驸马,攻破蜀国的希望自然更大了。
要知道,桓温具有极强的军事能力,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与赵国的几次作战中~无~错~小说 m。quledu。com,都有他的身影,而桓温每次出战全部都是胜利,连一次失败都没有,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自从娶了南康公主。仕途更是一片顺利,短短数年。便从一个小小的都尉升为权倾一方的徐州刺史,掌管着徐州数万人马。实力不容小觑。
见桓温支持自己的西征之策,华安心头大为高兴,他知道桓温也有西征的打算,于是顺水推舟,忙抱拳道:“多谢驸马爷,我军三路西征,驸马爷可否挑一路。”
桓温闻言,眉毛一挑,反问道:“哦。不知华将军想走哪一条啊!”
华安笑了笑,道:“南路还远在交州,此一路非邓刺史莫属,中路沿江逆流而上,需要水军,而我北伐军连一艘战船都没有,自然不适合走中路,北路相对平坦,虽然路途远了些。但最适合我北伐军行进,所以,末将自然愿意走北路,直逼汉中了。”
“哈哈!邓刺史走南路。华将军走北路,中路自然非我莫属了。”桓温笑了笑,看向褚蒜子。道:“太后,华将军的西征之策完全可行。臣愿意领兵西征,助华将军一臂之力。”
褚蒜子大大的松了口气。开口道:“既然华将军和桓驸马都支持西征,哀家看,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具体的出兵日期和路线,待国舅回京后,哀家会与之细细商议的,要是没什么事,就散朝吧!”
见褚蒜子支持华安和桓温的西征打算,满朝的大臣都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他们在心里是很不支持西征的,因为,他们觉得蜀国山川险恶,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就算可以顺利的征服,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这些大臣是站在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旦打仗,难免影响江南的经济,而他们的利益将受损。
这种想法显然是鼠目寸光之见,因为江南偏居一隅,即使现在他们可以享有物产丰富的土地,但只要不思进取,江南早晚会被北方的大国吞并,而他们的所谓土地和财产,都将成为敌国将士的赏赐品,甚至他们的性命也将不保。
这么深远的问题,这些目光短浅的众大臣自然是想不到了,愚昧的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什么事了,那就退朝吧!”褚蒜子挥了挥手,示意众大臣退下。
褚蒜子抱着司马聃,起身离开太极殿,殿中的众大臣陆续散去。
华安回到北伐军大营后,立即将早朝时发生的事情向麾下的将领作了汇报,并要求麾下将领立即筹集出征的物资,随时做好出征的准备。
由于华安的北伐军将走北路西征,因此,华安特意向京北大营的水军借了几百条大船,将大军出征所需的各种物资全部运往江北,以便接到朝廷命令的时候,可以迅速出击。
新兵的训练丝毫没有放下,各种物资的准备也在加紧进行,北伐军大营出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
由于是远征,而且大军所走的北路距离赵国边境不是很远,随时有可能遭到赵国军队的攻击,因此,华安反复设想,对麾下大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要求所有人马一定要养成随时提高警惕的好习惯,后勤运输的辎重营人马,也配备了简单的兵器,以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
“大哥,西征在即,那些刚招入兵营的新兵训练的很不够,要不要将他们替换掉。”王三轻声说道。
“哦,如何替换,说说看。”华安心下有些好奇。
王三指着大营外王五、王六的人马,轻声道:“大哥,王五、王六两支人马,都有不少老兵,将这些老兵调入主力,将主力刚刚招入的新兵调给他们,不就行了。”
“呵呵,那他们会同意吗?”华安笑了笑。
“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同意的,一定成。”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拍了拍王三的肩膀,道:“那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嗯,大哥,我这就去办。”王三说着,转身离开。
王三走后,华安继续在大营内巡视,蜀国的汉中郡距离大晋的建康城,足有三四千里,路途如此遥远,后勤运输是个大问题,如何快速行军,而又让后勤能跟得上,成了很让华安头疼的问题。
上一次,南征交州,为了提高步兵的行进速度,华安制造了大量的辎重车,动用了上万头黄牛,如今,这些辎重车经过大半年的使用,已经破损了不少。
而这一次西征,显然也要用到这些辎重车,为此,华安让辎重营加紧维修旧的辎重车,并且,新造了不少经过改良的新式辎重车。
任务紧工程量大,仅有的一个辎重营自然不够,为了保障部队的后勤,华安对北伐军主力部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扩充。
将后勤仅有的一个辎重营,扩编为四个,使北伐军的后勤兵力达到四千之众,而新增的三千人马,除了从民间新召的擅长驾车的百姓之外,大部分都是从王五、王六的大营中抽调的。
如此一来,北伐军主力人马将高达三万五千,雷暴麾下一万骑兵,赵武、铁牛麾下各一万步兵,华安的亲兵营一千骑兵,再加上四千辎重营人马。
华安的目标是实现后勤机械化,也就是所有的粮草辎重,全部用两头黄牛牵引的辎重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