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的命令刚刚下达没有多久,洛阳城方向大批最优秀的工匠。就已经应招进入了皇宫之中,并对皇宫内的各种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以尽快拟定修复的方案,以及修复皇宫所需要的花费。
经过几十名最优秀工匠,连续多日的调查和讨论,初步的修缮计划已经拟定,并交到了华安的手中。
华安仔细的看了工匠们制定的方案,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对于花费这一项,华安还是感觉太多了,并要求这些工匠继续研究,尽量重新拿出花费少一些的方案,以减少一些开支。
重新制定方案的命令下达之后,这些优秀的工匠,便集中在一起,继续对修复皇宫的计划进行研究,以找出更好的可以节省开支的方案。
又经过了连续几日的测量和讨论,工匠们再次制定出了一套修复方案,并立即将这一套方案画成图纸,交给华安。
这一次的方案,相比上一次,节省了两成的花费,可以说是大大的节约了开支,而修复的效果,却丝毫没有打折扣,甚至,比上一次的效果还要好些。
如此完美的方案,让华安大为满意,并立即下达命令,让这些工匠按照第二次的方案,立即对洛阳城的皇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在华安的统一部署下,洛阳城的众多工匠,立即开始对破损的皇宫展开全面的修缮,由于一些大型宫殿已经完全被大火焚毁,为此,需要重新进行建造,而那些破损比较严重的房屋,也要全部拆掉,并进行重新建造,不过,拆掉的石料和木料,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一些成本。
洛阳城的皇宫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修复,而华安也隔三差五的前往皇宫之中,对修复的进展情况进行一番了解,并对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处理,以让洛阳城的修复工作,可以更好的向前推进。
虽然,对洛阳城皇宫进行修缮,消耗了华安不小的精力,但由于有王猛帮助自己处理各种军国大事,华安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
闲暇的时间多了,华安便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时间,对整个天下的格局进行仔细的思考,并考虑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按照王猛的建议,只要洛阳城的皇宫修复完毕,便可以上书大晋朝廷,让朝廷迁都洛阳,但如今的朝廷已经被江南的世家大族所控制,而这些人全都一心偏安江南,只怕不愿意迁都洛阳,而且,只要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可以想到,一旦大晋朝廷迁都洛阳,便进入了华安的势力范围,从而被华安所控制,如此,不论是皇帝司马聃,还是江南的世家大族,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华安时常在想,若是朝廷不同意迁都洛阳,自己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复洛阳城的皇宫,不就白忙活了吗?
不过,若是朝廷真的迁都洛阳了,自己该如何应对,麾下的将领,会不会因为朝廷的到来,而背叛自己,自己若想控制朝廷,该如何行动,总不能直接谋反吧!
这些问题,一桩桩一件件,全都埋在华安的心底,让华安忧虑的无法入眠。
不过,华安知道王猛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于是,时不时的便会召见王猛,与他一同商议如何应对一旦朝廷同意迁都之后,所要应对的各种事情。
王猛自然没有让华安失望,总是在华安想不明白的问题上,给予华安恰当的建议,从而让华安恍然大悟。
华安修复洛阳城皇宫,打的是恢复大晋朝廷昔日辉煌的旗号,可谓是名正言顺,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还是要向朝廷汇报的,毕竟,修复破损的皇宫,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让朝廷能够迁都洛阳,而向朝廷汇报此事,也可以顺便试探朝廷的态度。
在建康城方向,在华安的正式汇报还未抵达皇宫之前,谢安与麾下的心腹官员,都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件事情,并聚在谢安的府邸,对这件事情进行探讨,以分析出华安这么做的真实目的。
谢安看向身旁的众心腹,轻声道:“洛阳城方向刚刚传回消息,北王召集大量工匠,对洛阳城的皇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件事情,想必各位都已经知晓了,不过,对于北王为何要这么做,本官还不是太清楚,各位有何看法,不妨直言。”说完示意麾下的众官员,发表各自的意见。
“谢公,以下官之见,北王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洛阳城的破损皇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尽一名皇族的责任,恢复大晋皇宫昔日的荣光,应该还有下一步的计划,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篡位自立,并在洛阳城的皇宫正式登基。”一名官员猜测的说道。
“没错,修复洛阳皇宫,花费一定非常的庞大,北王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对皇宫进行修缮,一定别有目的,就算不立即篡位,也极有可能会让朝廷迁都洛阳,否则,恢复偌大的皇宫,是为了什么呢?”另一名官员,大声说道。
“谢公,下官倒是觉得,北王是一个心胸宽广,待人宽和之人,修复皇宫,应该就是为了尽一名皇族子孙该尽的责任,我们无需过多的怀疑。”一名官员,为华安辩解道。
这名官员,便是前几日前往洛阳城方向,并在北王宫大殿之中与华安发生争执的那名官员,此时,他已经彻底的被华安的魅力所征服,并不由自主的为华安开脱,而且,他心里对华安确实已经非常信任了,并觉得华安面善,根本就不像是那种有很大野心的乱臣贼子。
“周太守刚刚去了一趟洛阳城,如今说话全都偏向北王,莫不是被北王收买了吧!”一名官员,不满的说道。
“你什么意思。”这名姓周的官员,闻言大怒,顿了顿,看向谢安,抱拳道:“谢公,下官一心效忠朝廷,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鉴,下官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并没有丝毫偏向北王的意思。”(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五章 谢安的立场
谢安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周太守不必紧张,本官相信你对皇上的忠心,不过,从洛阳城返回之后,你对北王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所以,遭到同僚的怀疑也是在所难免的吗?你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是,谢公。”姓周的太守,抱拳应了一声。
谢安吁了口气,在正堂来回的踱着步子,顿了顿,轻声道:“洛阳城的皇宫规模庞大,若要全部修复完,没有一年的时间怕是不行,所以,在一年之内,北王不会采取任何的行动,而一年之后,北王很有可能会要求朝廷迁都洛阳,若真的出现这样的状况,该怎么办才好呢?”
很显然,谢安心里很清楚,华安既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洛阳城的皇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就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迫使朝廷迁都洛阳城,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可能,而且,大晋的都城原本就应该在洛阳,当年,只是因为躲避战乱,才不得不迁往江南建康城的,若华安真的以大晋都城应该在洛阳城要求朝廷迁都,朝廷方面还真的不太好拒绝,毕竟,洛阳城已经被收复,残暴的异族兵马马,也早已远遁,此时还迁洛阳是合乎情理的。
不过,谢安也知道,迁都会遭受巨大的阻力,首先,朝廷以建康城…无…错…小…说…m。…quledu…为都城,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各个世家大族全都围绕在建康城的周围,并相继建立了宅院和田产,若是朝廷突然迁都洛阳城,那么,建康城的地位必然会大大降低,而这样一来。许多世家大族所拥有的大量宅院,就会急剧贬值,而且,由于许多已经为官的官员,也要离开建康城,他们离开之前。必然要大量的抛售宅院,而这样,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宅院的大规模贬值,如此,世家大族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为此,他们一定会极力反对朝廷迁都,而且,江南很久都没有经历战乱。各种设施比较完备,气候也非常好,非常适宜居住,至少比洛阳城方向好很多,以游山玩水为乐的士族子弟就更不愿意迁往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的洛阳城一带了。
士族的阻力只是其一,皇族也不会情愿迁都,毕竟,他们在建康城呆了这么久。已经习惯这里的一切了,若是迁往洛阳城会非常的不习惯。而且,洛阳城一带是华安的势力范围,迁往洛阳城之后,他们觉得自己会完全被华安所控制,从而失去皇族应有的权威,尤其是华安目前已经成为皇族的成员。而且,手中握有大量军团,若是真的发动篡位的行动,皇族之内还真的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况且。华安被写入楚王一脉,在血缘上,比建康城所有的皇族成员都要近,华安篡位自立,不会受到太大的反对。
“谢公,既然对洛阳城的皇宫进行修缮,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那么,一年之内,朝廷是一定不会迁都洛阳城的,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为时过早啊!”一名官员,正色说道。
“是啊!谢公,迁都的问题可以暂时不谈,但如今皇上一天天长大,总不能一直让太后摄政吧!下官觉得,还是尽快让皇上亲政,如此才是社稷之福啊!”一名官员,大声说道。
谢安闻言,觉得很有道理,顿了顿,正色道:“你们说的很对,如今皇上已经十几岁了,该是到了亲政的年纪了,尽快让皇上亲政,才是我们当下迫切要做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情也不宜操之过急,本官会尽快与太后商议的。”
众官员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