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庭档案--罗瑞卿女儿的点点记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家庭档案--罗瑞卿女儿的点点记忆-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囊ざ础T谝恢侄潦樾词榈那崴善绽铮蠖土税职至骄浠埃旱谝痪洹八燎逶蛭抻恪保诙洹叭酥敛煸蛭尥健薄U饬骄浠俺鲎浴洞蟠骼窦恰ぷ诱盼嗜牍佟罚布凇逗蠛菏椤ぐ喑罚怯盟宄海憔臀薹ㄉ娴牡览恚扔魑舜κ绿鞑烨锖粒沟祝兔挥凶匪嬲摺C蠖盗司退盗耍挥卸嗟慕馐汀U飧鍪於潦肥椋ㄏ莺嶂醯恼渭宜嫡饣暗氖焙虺淦淞渴怯懈卸ⅲ攀帜槔矗源蟾藕芸炀屯恕0职执蟾乓埠芸彀颜饣巴侥院罅耍蛭院蟮乃鏊っ鳎导噬洗用挥懈愣饩浠埃静幻靼祝舜κ略趺茨芄凰磺澹坏┣澹秩绾巫龅讲恢燎濉�

但是智睿的毛泽东在有意无意之间说出的这两句话对爸爸的一生实在太重要了。爸爸真的一辈子也没能走出这个水清水浊的怪圈。

事隔两年,1940年6月,爸爸离开了抗大,调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在太行山,他和妈妈谈恋爱了。他写给妈妈的第一封情书,开头称妈妈“紫萍”,落款是“洛水清”。这是妈妈名字治平和他姓名罗瑞卿的谐音。

洛水是古水名,一说指河南的洛河,另说指四川沱江诸源之一。洛水就洛水吧,很好,很贴切,它确实是流经爸妈家乡的两条不同的河的共同的古老名字。问题是,仅仅洛水不够,爸爸好一个“清”字了得,无“‘水清”二字不能达意传情,非“洛水清”三字不是罗瑞卿。这愈发证明罗瑞卿价值观念中,“水清”属于极美好重要的一类,证明他无论有意识无意识或上意识下意识里都是对“水清”的认同,否则他不会在这种浪漫时刻,在对妈妈表达最迫切意愿的时候,鬼使神差地使用“洛水清”这个名字。

我甚至怀疑,正是毛泽东的提起,才使爸爸追求“水清”的天性在这以后,在不断自我暗示中,愈发不可收拾。直到“文革”中遭了一场天大的灾难,他再回过头来,想起凤凰山下毛泽东送他的这两句话,想起这两句话的洞幽烛微,不由得暗自心惊。

“文革”后,我不只一次注意到,当提出类似毛泽东为什么会整罗瑞卿这样的问题时,爸爸总会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到这两句话。

不管别人如何点头称是,我却难以接受。毛泽东这两句听上去文质彬彬、和平安详的话,怎么会忽然鲜血淋漓,一语成谶?想想“文革”中爸爸和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更不明白,清清洛之水,为什么如此难保清白?竟然天地不容!

听爸爸的口气,至少是乐于提起这个话题的,并在这个由毛泽东提起的关于水清的话题里有所感悟。那么,这感悟是什么?它从何而来?便成了我的一件心事。

1959年彭德怀下台后,主持军委工作的一直是新国防部长林彪。爸爸回军队,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主意。爸爸和林彪历史上的关系很好,他们都是红一军团出身,同在抗大工作。按照通俗的说法,是一个“山头”的。

庐山会议刚结束,毛泽东从反“左”突然变成反右;以及揪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做法,使全党沉浸在震惊和沉默之中。是林彪第一个打破了这片寂静。他在当年9月份召开的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发出了异常响亮的声音:“毛泽东同志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号召大家以主要力量学习毛主席著作,称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捷径”。而且,“学了马上就可以用”。9月30日,林彪发表了《高举党的总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红旗阔步前进》。文中说:“1958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潮显示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无限光芒……,不要群众运动,抓住一些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而且是迅速克服了的缺点反对群众运动,就是不要前进,不要革命。”

1960年1月,林彪在党中央的会上把毛泽东在延安对抗大题词中的三句话八个字,总结成所谓“三八作风”,作为军队革命化的标准。这一年春天在广州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林彪再次提出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要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对于毛主席著作的学习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林彪的响亮口号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嫌不够,又加上“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后来在“文革”中大行其道,据说印数超过了《圣经》的《毛主席语录》也是林彪在此时的发明创造。他要《解放军报》在报眼的位置刊登毛主席语录。对毛主席著作中最重要的篇章,要反复学,反复用,对于其中的许多警句,要熟读、熟记,能够背诵出来等等。

林彪就是这样独树一帜。他带着浑身熠熠的光彩,以一种即使在党内也鲜为人知的语言,塑造自己毛泽东思想捍卫者的形象。

1960年9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又提出了“四个第一”。在他的主持下,通过了《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在这个决议里从内容到表达方式尽量模仿毛泽东在红军创建时期为红四军党代会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林彪俏皮地称自己这是在‘复古’。毛泽东看到这个文件颇为心领。爸爸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我把文件呈送主席,并把此点(指林彪“复古”的提法)报告了主席,主席表示了极大的喜悦。”

实际上,就是没有爸爸的报告,毛泽东也不会不注意到林彪这一系列举动。要知道大跃进的悲惨结局和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等人代表的,正在全党蔓延的不满情绪,使毛泽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受了孤独,透过这厚重的孤独的云雾,毛泽东不能不注意到这个他选定的国防部长大异于人的一举一动。

但是,对于大跃进,对于庐山会议前后“反右倾”而造成的三年严重的国民经济困难,对于这期间全国饿死了许多人的事实,毛泽东还是必须给全党一个交待。

1962年1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由于参加人数多于往常任何一次中央工作会议,所以直接称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对几年来出现的错误承担了各自的责任,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也在最后的发言中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

这时候已经临近农历新年,毛泽东对大家说:“白天出气,晚上看戏。”要大家“把话都说完,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气出不完,话说不完,年也别回家过了。”

在这个会上,林彪也发了言。会前,林彪的讲话稿是爸爸这个军委秘书长找人替他准备的。林彪的妻子叶群是林彪办公室的主任,在北海附近的三座门军委办公地讨论这个发言稿的时候,她代表林彪说要加上关于毛泽东个人天才的内容。爸爸经过一番考虑,斟字酌句地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形成的,这个话是从中南海出来的,是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提的。”爸爸是好心好意地告诉叶群,毛泽东本人未必同意天才的提法。爸爸这样说了,稿子上就没有出现天才的字样。

发言稿送到林彪的办公桌上,林彪觉得不是这句话写上不写上的事情,而是爸爸他们搞的发言稿根本不能用,根本没有体现他的意图,完全要另起炉灶的问题。他自己拟定了讲话提纲,而且,他在会上的发言果然独树一帜,他说:“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他认为,产生经济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那么,弯路会少走很多,今天的困难会要小得多。”林彪强调指出:“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林彪刚讲完,毛泽东带头鼓掌。

会后,林彪把他的讲话稿送给了在武昌的毛泽东。毛泽东很快看完,要爸爸、田家英、王任重几个人把稿子再做一些文字上的处理和个别问题上的推敲。整理好后,毛泽东又很快看完,并批示说:“这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令人大为高兴。”毛要求将其“发给党内干部学习”。毛泽东还要爸爸把修改过的稿子和他的指示送给林彪看,爸爸马上照办了。

以后,毛泽东又将爸爸叫到武汉梅园他的驻地,在一种私下的场合里问:“林彪的这一篇讲话,你讲不讲得出来?”

爸爸认真地说:“我怎么讲得出来?恐怕永远也不可能讲得出来。”

毛泽东说:“讲不出来,要学嘛!这次你们给他准备的稿子不能用,还不是他自己写出提纲去讲了一遍。我也是这个办法,在会上边听边想边写提纲,最后就按提纲去讲了一遍。”

毛泽东对爸爸说:“要懂得一些马列主义,要认真读几本马列主义的书。”

爸爸赶快颔首称是,而且很有一些自责。如果说他在和叶群争论的时候还对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有点自信的话,那么他在林彪面前,尤其在毛泽东面前,就只有服膺和顺从了。

毛泽东要爸爸回北京后去找陈伯达,同他商量开出几十本马列著作的书目来,毛泽东还说他自己要替爸爸圈定这份书目,要爸爸好好学习。

爸爸风尘仆仆回北京找陈伯达开书目去了。他只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确实很需要提高,至少提到和林彪相近才行。他没有意识到,林彪这种特立独行的言论,已经成功地把自己打扮成毛泽东唯一的好学生。他更没有想到,林彪和毛泽东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同盟,来反对一些对毛泽东自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