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m罗斯小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晚安m罗斯小姐-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点期待
俄罗斯是旅游者的天堂,也是旅游者的陷阱。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小姐是21世纪全球最优秀的一群女性。她们年轻:清一色的十八、九岁的年龄,清一色的未结过婚的姑娘;她们美丽:鲜荷般的清新面容,深潭般的蓝色眼睛,突兀的胸峰配上温馨可人的笑容,让天下赴俄旅游的各国游客对那神秘包裹的*想入非非;她们出色:除具有中国女性所特有的特征外,更兼有令丈八男儿也甘拜下风的绝色软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来自全国的文学同道一起跨过了伏尔加河。

  故事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切,本不出奇。

  出乎意料的是:一次远行,我竟把自己留在了境外。而这一切绝不是我希望的结果。一段意想不到的境遇,是亲历,也是演绎。我的体会是:不要轻信美女。旅游也疯狂。除了丰富的富有启发的细节之外,这些文字或许是唯一对本人失踪后和娜塔莎、俄罗斯“马帮”都具有表现力的隐私性秘密。这次遭遇,体会了精彩绝伦的美人,也陷入困境。

  我失踪那天晚上,正是旅游团返回的前夜,日期已到,无可更改。带队的杂志社领导束手无策,只好集体走了,把我一个人丢在可恶的俄罗斯,丢给那些如狼似虎、合伙坑害游客的中俄男女们。报警不灵,身无分文,我不得不逼迫自己坐地当警探,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参崴到处寻找那个哈尔滨女人。本来十分体面的人,一下子就仿佛堕入了地狱。俄罗斯“马帮”,也叫光头党,在这,俄罗斯人管他们叫‘马帮’,可不是咱中国云南那边少数民族过去电影里演的驭运货物的那种如诗如画,如歌如韵的马帮。这‘马帮’可了不得,里面的各种黑幕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不管黑白道,全得靠大把卢布来运转。有人说是黑手党,有人说是克格勃。俄罗斯人谈虎色变,去海参崴的游客也避之不及。不幸的是,我遇上的正是这些家伙。

  海参崴五一区距离中国东宁并不远,只一箭之地,可没有护照,就是天壤之别,要不回钱财和护照,我在那边成了让单位、亲人、杂志社牵挂的对象。为了回国,各种方法都尝试过,就是回不来!眼巴巴看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回国。为了这一切,我只有冒险继续找那个女人,跟背后的“马帮”叫劲。明枪暗箭,各有所长,但是在金钱和女人面前又有许多共识。一个文人,偶被搅在其中,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令人匪夷所思的活剧。

  如果不是后来卡琳娜(海参崴远东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和一个在那边做生意(叫孙铁军)的中国爷们听说我的遭遇后全力以赴给予生死相助,通过他的一些朋友联系中国驻俄罗斯领事馆、大使馆,我真的不知道后面等待我的结局是什么。

  还有一个最难忘的人物娜塔莎(她的身份暂时保密)。今天写下这篇东西,一是作为故事提供给大家,更主要的还是给我远方的中国和俄罗斯朋友,包括那些在故事中不断出现和欺骗、帮助、让我绝望又给我力量的人们。尤其是那个美丽的俄罗斯姑娘,那些给了我温暖和勇气的美丽女性。我爱她们,至今心存感激与深情,如果她们当中有人偶尔能够看到新浪,看到这篇作品,会知道我是谁并知道她们永远鲜活在我的心里。作品慢热,期待朋友们关注。如果喜欢,就不要吝啬请顺手点击收藏、支持一票。订阅,方便每日阅读。

  谢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001章 我叫魏虚友
献给:

  情人娜塔莎

  ——————————————————————————————————————

  一般情况下,我喜欢在大大小小的酒会或类似场合上派发名片。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个朋友多条路是不是?广交善缘,互相关照,在当今社会是必要也是难免的。

  名片上印着:

  XX市政府 常务秘书

  魏虚友(副局级)

  下面是一串联系方式:办公电话、传真、手机号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OICQ、E…mail等等。

  派发名片的好处显而易见,坏处有时候也令人意想不到。有次我陪市长在省城宾馆宴会途中上卫生间,看见自己的一泡黄尿浇得一张小纸片在美人嘴似的便池里面哧哧翻滚。

  好奇地弯腰一看,醉眼蒙胧发现上面好像印着一个熟悉的名字。

  有点儿站不稳,眼睛还未失灵,那个翻滚的名字越瞅越觉得眼熟,定定神,又有点儿狐疑——不会吧?

  系上裤带,一手撑腰,再仔细瞅瞅,突然一下子就伸出二指捞上那被新鲜尿素浇灌浸渍还没来得及变形的纸片,待我弄出来定睛再看,可不是么,饿地那个天!上面的名字岂止熟悉,正是我刚刚双手恭敬献给酒桌各位领导的名片。 

  不过这是过去的老皇历,如今我羞于再这样做。

  原因主要有二:我已经退出了政府公务员序列,不再为市长同志服务,找我协调运作“大事”的各种人物比过去锐减了约九十九.七八个百分点,“背心改乳罩,位置很重要”——过去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虚狂也随之荡然无存。

  二是我现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SOHO,整日坐家研究全国数千种报刊杂志中那些千字在两百元以上的报刊杂志,然后按照不同的口味编一些东西寄给它们换取稿费。

  过去写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会议、农业会议或经贸会议……讲话稿是为得到市长赏识,期望水涨船高,仕途有个大的跨越和发展。

  现在写这些青春、传奇、真情、罪案故事是为得到杂志社编辑们的认可,可以保障生活不致于捉襟见肘。同样动笔编这些无奈的瞎话,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生存体验,在享受自由诱惑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离开“党”的艰难曲折。

  现在名片上印的是:

  魏虚友 撰稿人

  简单扼要。下面依旧是一串联系方式:电话号码、传真、手机、通讯地址、邮政编码、OICQ、E…mail。

  我自费印这套新名片,严格意义上说毫无价值,只为跟报刊杂志联系时少说话,掏出一张递上去让他们一目了然,不至于用嘴跟人说自己是干什么的。

  我一般不好意思再主动送人,偶尔也发一张给个别女人,动机不是十分纯。因此,当我去俄罗斯的路上把名片给一个在那边做生意的中国女同胞之前,事实上这个有点儿稀奇古怪的故事已经开始了,只是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而已。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前一张名片尚未过时的那段日子。

  大家都说,我这人工作态度接人待物都还可以,只是男女关系有点问题,但问题不大。
  作者题外话:如果喜欢,就不要吝啬请顺手点击收藏、支持一票。订阅,方便每日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002章 女编辑电话
5月下旬,X省《XXXX》编辑王筱琼打电话找我。

  那是上午大约11点左右的样子。

  无论什么职业,这个时间一般都快吃午饭了,我还在梦中神游。电话声音是炸响的那种,不是一般的温柔敦厚,所以睁眼前就心跳的很厉害,我懵懵懂懂抬头瞅瞅,意识到是电话,没理,顽固的铃声就炸响在距离头顶不足两米的地方,哇哇哇哇哇哇,直到断掉,又响,还是哇哇哇,哇哇哇的——迫使我不得不再次睁开眼睛,台钟上的时间显示比我平时正常醒来整整提前一小时。

  我翻滚下地,一把将电话抓在手里,心火升腾。

  “谁呀?”

  自从我开始习惯这种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方式之后,最讨厌的就是人没醒来电话。

  尤其梦中偶尔享受*时刻的关键一瞬,电话在头顶骤然一炸,不但梦中的激情好滋味一下子给炸没了,弄不好都容易吓出个老百姓俗称的“回马毒”。

  我人正当年,万一真要吓出点生理上的毛病,再找老婆都不好办。可又不能把电话铃调小了,我睡得晚,一睡又睡得死,怕声调小了万一杂志社或出版社来电话听不见,岂不误了大事,因此长期以来我只能心惊胆战地忍受这种惊吓和烦扰,但杂志社出版社很少打电话找我,寄出的稿子能发直接就发,不能发也不退,最烦人的却是那些没什么大事的熟人或朋友。

  “咳!”一个很女人味儿的声音:“醒啦?”

  天哪!电话那头,却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知道我谁不?”

  “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却发现对方的称谓已变,将我那挺拗口的名字和职务简化得只剩下一声“咳”了,倒也自然:“咳,你怎么才接电话呀?”

  不说对方的声音让我多么泄气,而是心惊肉跳一时难以平复,我嗯了一声,听出是《XXXX》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筱琼,不知这位漂亮女编辑找自己啥事,不得不客套道:“您好,王老师!”

  “还在蒙头大睡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定了定神:“什么好事?”

  王筱琼说:“去俄罗斯的名单定了,有你一个。”

  我一喜:“真的呀?”

  王筱琼说:“骗你干什么,有你、白喜胞、江乎斌、上海老孙,还有几个新人。”

  随着年复一年报纸杂志竞争的日趋激烈,王筱琼她们这家杂志为了争夺好稿使出浑身解数,屡出怪招,除了在选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不断迎合大众口味外,更值得一提的就是不惜重金,连年举办“征文大赛”(两年一届,今年已是第四届),吸引了各地写手,获奖作品完全由读者参与评出,其中包括两三位目前正走红央视黄金时段电视剧的编剧。

  征文启事规定:每届凡获一、二等奖的作者,除高稿酬和奖金外,还将被邀请去俄罗斯进行一周的观光旅游,一切费用均由杂志社负担。王筱琼告诉我,这次评奖我一篇二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