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初的形势,实在让东林党人睡不着觉——魏忠贤操纵皇权的技巧越来越高;三党残余分子几乎全部投奔阉党,阉党之盛,很难看到它覆亡的可能。于是水往低处流,人也不见得愿往高处奔,大家就都一齐不要脸吧。众人不要脸,总比一个人不要脸更理直气壮些。
东林党的势力,只剩下两个孤零零的山头——吏部、都察院。可是这两个权力部门,怎能抗得过泰山压顶的皇权?
压力之大,令人窒息。因为皇权制度是刚性的,没有减压阀,所以天启四年的朝局就成了个压力超负荷的大锅炉。
五月,一个偶然的契机,明朝的政治锅炉轰然引爆了!
五月下旬,因为一件小事,天启帝对魏忠贤发了怒,令他出宫,在私宅中闭门思过。是因为什么事,不可考。总之,魏大珰也遇到了“伴君如伴虎”的问题。
机不可失啊!
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杨涟,决定出手了。
杨涟是个一触即发的刚烈汉子,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起复回京以后,他已经几次险些忍不住了。忍到现在,实不能再忍。环视朝中,东林干将,走的走,未走的也因曾被弹劾而不好开口。内阁里说话还算有些分量的叶阁老,则对魏忠贤持怀柔政策,根本指望不上。
那么,我不下地狱,谁还能下?
他要给魏忠贤来一家伙!博浪一椎,易水一别,志士千古立德,就在此一举。
他和左光斗、魏大中等一干人商量了一下。左、魏都没有什么异议。杨涟确实是一位重量级的狙击手。他的优势有二:名望高,阉党反击起来比较难;皇帝对他非常信任,有可能一击而中。
但是东林党中,也有人决不赞同杨大人去冒这个险。
御史李应升头一个不同意,他的看法是杨涟身为东林重镇,是旗帜式的人物,不易轻动。因为倘若一击不中,那就连个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东林党势必土崩瓦解。还不如由他李应升来打头炮,万一失败,不过是牺牲一个人,不至于牵动全局。
老谋深算的黄尊素也不赞同,并且已经预见到杨涟此举的严重后果。他对魏大中说:“若清君侧,必有内援,请问杨公可有?若此疏已发,则我辈死无葬身之地矣!”
杨涟豁出性命孤注一掷(2)
以前嫌叶向高太过温情的缪昌期,也不赞成这个极端行为。他对左光斗说:“攻击内珰,成败只差呼吸之间。若一击不中,则国家随之败坏。今宫内无援手之内侍,外廷无主持之大臣,万难成功!”
没有内援,就无法离间天启帝与魏忠贤的关系,这确实是此次行动的致命劣势。李应升、黄尊素两人,显然是深谙宫廷斗争规律的老手,分析得不错。以前刘瑾倒台并死得很难看,是因为内廷发生了内讧,外廷借势而上。真正能干倒权阉的力量,须是他的同类。外廷的舆论,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
因此,杨涟此举的效果,不能不令人担忧。
听了他们的话,左、魏二人的心情也不由得由晴转阴。
但是杨涟已欲罢不能。在东林的内部,也有温和派与激进派之分。像叶向高、黄尊素、邹元标等人,都是温和一路。但是正因为他们温和,在激烈的党争中,话语权就不够硬气。甚至有人据此论证:叶向高根本就不能算东林一系。
杨涟则是个典型的激进派,他的好友曾把他比喻为“虎”。对魏忠贤这样的政治杂种,他早就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堂堂的国家精英,与这样无卵的小人周旋,就已是奇耻大辱,更何况还要日日在他的威势下生存!
天启二年回京后,杨涟就想面奏天启帝,请赐尚方剑诛杀魏忠贤。这在古代,叫做“请剑”,也就是豁出命来直谏,有他无我,与奸人拼一回命。但那次“请剑”,被亲友们苦苦劝住。
此次他也知道并不是最佳机会。但是,恶人可以日日作威作福,好人却要日日忍耐下去,天理又何在?自古的道理,都是说邪不压正,为何临到我辈,就要看恶人的脸色苟且存活?
他不是不知道这是孤注一掷,他不可能不知道后果难测,但是——
“此时不言,迨至逆谋已成,请剑何及?无使天下后世笑举朝无一人有男子气!”
这就是杨涟,这就是万古的忠义!
当今之世有人议论,说正是由于杨涟的冒进,才触动了魏忠贤的杀机,进而酿成惨祸。这观点当然可以商榷。但另外有人说东林党天真,轻率,近乎白痴。不知用了这些恶毒的词汇,能解何人心头之恨?能泄何种无名之忿?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难道就是迂执?
奸恶当道,有人甘愿将头颅一掷,说一声:我不服!这难道不是汉子?
我以为,策略不策略的可以讨论,但杨公之正气不容怀疑!
正因为没胆抗争的人太多,正因为附逆谄媚的人太多,才有豺狼狂奔于人间,歹徒奸贼挡于道,土豪劣绅扼住小民!
如果众生全无血性,苟活就是真理,则历史将永远是暗无天日。
这样的一群无骨之人,居然还想乞求永世的幸福,可能么?
指责杨涟,也是要讲一点资格的!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六月初一,杨涟开始发动,把写好的奏疏由会极门递进了宫内。文书房的宦官展卷一看,目瞪口呆。这道奏疏,罗列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其措辞之严厉,其上疏人官职之高,都乃前所未有。
高压之下,百鸟静音。此疏一出,震天憾地!
奏疏摘要如下——
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违者法无赦。”圣明在上,却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太监魏忠贤者。斗胆列其罪状,为陛下言之。
魏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缘入宫。起初只诈为小忠小信以邀宠,继而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祖制拟旨专由内阁,而自魏忠贤起擅权,圣旨多由宫内传出,真伪莫辨。近来更指使宦官,三五成群到内阁威逼阁臣按其意愿拟旨,或不经票拟、径自内批。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此大罪一。
刘一璟、周嘉谟均为顾命大臣。当往昔人心惶惶之际,亲捧陛下御手,拥陛下速见群臣,以安天下。魏忠贤不容陛下任用父之臣,急于剪除异己,令孙杰上疏逐二臣。大罪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杨涟豁出性命孤注一掷(3)
先帝宾天,进药之间实有隐恨。孙慎行、邹元标以公心议论,魏忠贤却将二人排挤出朝。而对袒护李选侍的沈潅,则多方给予维护,亲乱贼而仇忠义。大罪三。
王纪、钟羽正先前为安国本(为太子常洛争名分)有功,及至王纪为刑部尚书,执法如山;钟羽正为工部尚书,清修如鹤。魏忠贤却将二人构陷斥逐,必不容盛世有正色立朝之直臣。大罪四。
国家最重选拔阁臣,魏忠贤竟一手握定,力阻大臣首推之孙慎行、盛以弘,捏造理由百般压制,莫非真欲提拔“门生宰相”乎?大罪五。
简用大臣,重在廷推。去年南京吏部尚书、北京吏部侍郎出缺,排名在前的不用,专用排名于后者,致使一时名贤皆愤愤不平而去。魏忠贤颠倒选拔常例,玩弄不测之机权。大罪六。
皇上新政,正需忠直之臣辅佐,但满朝荐、文震孟、熊德阳、江秉谦等上疏稍忤魏忠贤,立被贬黜。京师人言:“天子之怒易解,忠贤之怒难调”。大罪七。
传闻宫中有一贵人,因德性贞静,受皇上宠爱。魏忠贤恐其露己骄横,去年南郊祭天之时,趁陛下不在宫内,托言贵人有病,竟置之死地,使陛下不能保其宠幸之人。大罪八。
裕妃因有孕而被封妃,中外欣然相庆,而魏忠贤恶其不附己,矫旨勒令自尽,使陛下不能保其嫔妃。大罪九。
皇后有孕,已经成男,忽焉流产。传闻魏忠贤与奉圣夫人实有阴谋于此,使陛下不能保其子。大罪十。
先帝在青宫(泰昌帝做皇子时)四十年,参与护持辅助者,唯王安一人。陛下仓促受命之时,拥立维护,王安亦有大功。魏忠贤以私愤矫旨杀于南苑,身首异处,肉饱狗彘,惨毒难言。此不但仇王安,而实仇先帝之老奴。况其他内侍无罪而被杀被逐者,又不知几何!大罪十一。
魏忠贤今日讨奖赏,明日讨祠额,求索无穷。近来又于河间府拆人居室,起建牌坊,镂凤雕龙,直插霄汉。预造坟茔堪比皇陵,大违制度。大罪十二。
魏忠贤有何军功?有何相业?竟今日荫中书,明日荫锦衣,家中满堂高官,皆乳臭小儿;敕封之族,均目不识丁。侄甥之辈,滥袭恩荫,亵乱朝纲。大罪十三。
魏忠贤用立枷之法,枷毙国戚家人,又意欲诬陷国戚,摇动中宫。大罪十四。
良乡生员章士魁,因开煤窑伤及魏家坟脉,魏忠贤便诬以开矿,立致之死。大罪十五。
王思敬等有侵占牧地小事,本应由抚按审理。魏忠贤径自将其拿入监狱,恣意拷掠,视士人之命如草芥。大罪十六。
给事中周士朴纠劾织造太监李实,魏忠贤竟停其升迁,使吏部不能行使任免权,言官不敢行使封驳权。大罪十七。
北镇抚司刘侨,不肯以滥杀取,魏忠贤则以不善逼供,矫旨削籍,以示大明之律令可以不守,而忠贤之律令不敢不遵!大罪十八。
给事中魏大中奉旨到任,忽又传旨诘问,使煌煌天语(皇帝指示)朝夕纷更,将令天下后世视陛下为何?大罪十九。
东厂之设,原为缉奸。自魏忠贤提督以来,日以报私仇、行构陷为能事。告密诬陷,日夜不已;片语稍违,驾帖(逮捕证)立下。大罪二十。
辽东奸细韩宗功潜入京师,侦探我虚实,往来于魏忠贤家中,事露则令之避去。倘若韩宗功事成,未知九庙生灵安顿何地?大罪二十一。
祖制宫内不养兵,原有深虑。魏忠贤与奸相沈潅创立内操,安插羽翼,安知没有大盗刺客潜入其中?一旦变生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