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军工传-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要紧密地团结在党委的周围,支持党委的决定,坚决执行党委的决定,对党委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按组织系统提出,要服从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要以为个人资历深而凌驾于党委之上。现在我们党有一个不好的风气,服从要看领导者的资格,老上级就服从,这是非马列主义观点,马列主义观点是实事求是,不是从资格新老出发。
  整风中党外人士提出了一些意见,要认真研究和改进。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件:
  校以上军官的自行车建议立即取消。我们校以上军官有公家发的自行车,而讲师以上的非军籍干部却没有,这就不好说话,同志们大多住在院里,宿舍到办公室不算太远,步行还可以锻炼身体,取消了既有利于健康又联系了群众,何乐不为?
  校以上军官的公务员要取消,道理和自行车一样,我们有,人家没有,整风中教授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如果再给教授配公务员,又增加国家的开支,不符合中央增产节约的精神。
  负责干部的送花制度也要取消,对此有爱好的,可以自己花钱买。
  跳舞问题,听说到外面找女护士来跳舞,还用汽车接送,这是个浪费,又容易使人堕落,因此要绝对禁止。
  军人俱乐部应取消给首长留座位的规定,任何干部要和普通人员一样,买到什么票就坐在什么地方,不要造成特殊化,买东西也一样。
  家属粮食的供应标准问题,要重新调整,我们吃点粗粮有什么不好呢?家属不应比市民粮食供应标准高,不然会给自己的老婆孩子养成特殊思想。
  第三,发挥老教授的作用。
  一、办好学院,除了依靠老干部外,还要依靠老教授。老教授是母机,助教是小母机,只有通过母机,才能培养出新的母机来。在太行山打游击时没有提出过这个口号,可解放后办军事工程学院就要提出这个口号。要依靠他们,就得有一套办法,不能用对待旧军官的办法去对待老教授。这就要首先尊重老教授,尊重他们的劳动,使他们身心愉快、动脑筋、搞教学。要动员所有的同志们去很好地爱护与尊重他们,士兵、工人都应该如此。要使全体人员对尊重老教授有足够的认识,不要认为我们打过仗,流过血,有功劳,我们当然是光荣的,但是他们的劳动,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同志们要知道,从一个大学毕业生爬到一个教授的学位,非常不容易。从高中算起,一个教授,一般要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不下苦功夫的人,是爬不上去的,他们是旧中国的优秀人物。在旧社会,教授是瞧不起别人的,这些人如果往政治舞台爬,一当官就是局、司、部长之类的职位,像翁文灏,抗战前是教授,后来一跃而成为国民党的行政院长。老教授们在旧中国,拿得薪金多,大约在200到600银元,相当于今天的1800元人民币。而我们今天教授最高薪金也不过300元左右,100多元的也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尊重他们过去的劳动,一般来说,搞自然科学的人,对搞政治是不大感兴趣的,这样就两好合一好了。我们需要人家,又不尊重人家,那就成问题了。现在老教授批评我们学院的官风严重,首长地位很高,一搞什么规定就是什么‘长字号’如何如何,而不是教授们怎样怎样,同志们,我们现在是搞国防现代化,不依靠人家哪行呢?
  

34 亲切教诲 总司令笑夸军工精兵强将(6)
二、要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教授们是从两个社会过来的人,带来了两种不同的习惯,我们对旧社会的人情世故不太懂,总认为人家和我们不一样,总看不惯,因此,在某些方面就是不信任人家。要信任人家,就要多和人家联系和接触,了解他们,懂得人家的心情和习惯。了解后就可以谈心,谈心后又可以加深了解。要帮助他们步步提高,但对他们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求他们做好工作,教好课就行了,政治上的进步慢慢来,天长日久,他们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就会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慢慢被熔化。
  三、给教授们以工作条件,主要是图书、参观实习、工作时间及助手等,在生活福利等方面也应有一些照顾,我们吃点亏没有啥,托儿所、小学、家属就业等,可优先录取人家后录取我们,共产党员要大公无私,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鸣放中他们提出不愿叫照顾、优待,那么我们就改叫‘给工作条件’。在时间保证上,我们要注意少给他们一些义务劳动,少开一点会议,多给他们一点自修时间,但要避免一些形式主义,如买东西不站队等。对讲师和助教,在物质上的待遇不能和教授比,但读书条件要照顾,如桌子小了可以换大点,书架不够可以多做一点,灯泡小了可以换个大的,甚至可以换个台灯,只要他们好好钻研学术,应该给一个较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我们要改变和人家疏远的观点,我们要设法和人家交朋友,要真正和人家发生感情。只有老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以后,老教授的作用和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我认为军工学院的党的领导,能按照陈赓院长的指示,充分发挥‘两老’的作用,我们的学院是一定能够办好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可能批评多一点,也许还有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原谅吧。”
  黄克诚的报告,犹如黄钟大吕,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全院干部和教员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哈军工的历史上,作为中央领导人长时间住在学院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广泛地联系群众,对学院的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切中要害的批评,以自己的高风亮节为广大干部和群众做出表率,黄克诚当属第一人。他在八一楼的报告,不仅是哈军工历史上的重要史料,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足以流芳百世的宝贵历史文献。
  当黄克诚告别哈军工的时候,他对送行的院领导说:“你们要紧紧抓好教学,政治运动嘛,尽量少搞点。”
  张衍苦笑道:“黄老啊,上边已经下达指示了,马上要大张旗鼓地反击右派呢,我们学院在反右运动上已经落后了,挨了板子了。”
  黄克诚站住,怔怔地看着张衍,目光中透着忧郁和困惑,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话,默默地钻进小车里,直奔火车站而去。两年后,这位刚正不阿、堂堂正正的大将军在庐山上与彭德怀、张闻天、周小舟一起蒙难,他再也没有机会来哈尔滨看看他所钟爱的那座大学城,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和高尚情操永远留在了哈军工人的心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5 走出国门 参观团苏波捷求学取经(1)
走出国门  参观团苏波捷求学取经
  辅佐聂帅  陈院长莫斯科谈判签约
  1957年4月中旬,陈赓刚从南方回到北京,就收到一位化名为毅振纲的哈军工学员的来信,信中对学院的工作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陈赓看过后,当即给刘居英、刘有光批示道:
  这封信是学院一个学生写给我的,请你们重视他所提出的问题,最好请你们能召集他座谈一次,如何,请将结果告我。
  总参办公室根据陈赓的指示,于4月22日把陈赓的批示和毅振纲的信迅速转给哈军工领导。
  这个学员写了5页长信,主要意见是:学院的政治学习及课外活动占的时间过多,加重了学员的负担,影响了学员的学习质量。他举了很多例子,如“去年为了除四害,大家用三四个星期天去打麻雀、挖蛹、捕鼠,跑到离市区四五十里的乡下去,结果丢下很多作业,有的乱抄,有的干脆就不做了。为了种树,跑出四十多里,只种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后,很多学员病倒,丢下功课。现在学院又提出每个星期内劳动半天,星期日劳动三四小时,只有从学习上挤时间”。信中还提出学员体质下降的问题:“学员的饭量逐年减少,流感一来,大批学员病倒,学院的一些干部只知道空喊口号,不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使学习质量下降。”
  不管这位学员的意见是否有点偏激,爱兵如子的陈赓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宽阔胸怀,亲自处理,他的民主作风为哈军工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学院领导接到总参的来函后,马上按着陈赓的指示去办。
  灵镜胡同宅院里的老槐树又吐出娇嫩的新叶,春天的温馨气息让陈赓感到身心舒畅,思绪活跃。这几天,在军务繁忙中,他一直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奥列霍夫驾鹤西去,苏联政府将会派来新的首席顾问吗?今后哈军工的苏联顾问团还会像奥列霍夫在世的时候那样工作吗?在去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大揭斯大林的阴暗面,在对待斯大林的问题上,我们与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有了明显的分歧,中苏两国还能保持蜜月似的关系吗?
  陈赓记得,前几年,他曾与奥列霍夫讨论过派哈军工有关领导和教授访问苏联军事院校的事。今年年初,他已指示学院向中央军委提出出访苏联、波兰、捷克三国的请求,看来现在应该抓紧办这件事了,要尽快走出国门,开阔眼界,考察苏联各军兵种工程学院,把他们好的办学经验学到手,好的教材和技术资料要到手。陈赓决定亲自抓这件事,他和院党委通了气,要求他们做好出访苏、波、捷三国的一切准备。
  5月上旬,在军委106次会议上,根据陈赓的提议,讨论了关于哈军工和装甲兵司令部联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参观团,出访苏、波、捷三国,考察其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两个单位的请求,并决定由陈赓具体负责处理这一重要的外事活动。
  陈赓马上行动,为参观团办理出访的相关审批手续。5月18日那天,陈赓秉笔伏案,亲自动手给周恩来写报告:
  总理:
  军事工程学院和装司先后要求派人去苏联、波兰、捷克参观,经军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